经济问题探索杂志社
分享到: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宏观经济、综合论坛、区域经济、焦点研究、企业论坛等。
  • 主管单位: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主办单位: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云南省产业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6-2912
  • 国内刊号:53-1006/F
  • 出版地方:云南
  • 邮发代号:64-18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7
  • 综合影响因子:1.79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经济问题探索 2014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宏观经济

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的效应——基于中国经验的机制分析与VEC模型验证

摘要:基于中国经验,本文从消费需求、财政政策选择、信用约束、二元结构、资源有效集中等五个方面分析了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并利用1978-2008年数据进行了协整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验证,得到符合传导机制分析的计量检验结论:除反映消费需求方面传导机制的经济变量基尼系数的拉大,在短期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而在长期里却阻碍了经济的增长外,反映其它四个方面机制的经济变量在长期里均促进了经济增长。最后,论文对上述结论做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经济解释。
1-9

我国通货膨胀及其转折点研究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摘要:经济周期研究中周期转折点的识别、判断和预测是经济监测预警研究中一项重要也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本文在全面梳理国内外通货膨胀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我国通货膨胀转折点及通货膨胀监测预警研究内容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设想,以期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更具有针对性和应用价值。
10-16

均衡式改革:中国新一轮改革主要取向研究

摘要:本文认为均衡式改革将是中国新一轮改革的主要取向。从改革均衡性视角,全面介绍改革理论研究历程,提出了均衡式改革概念,阐述其内涵,探讨均衡式改革与非均衡式改革的适用条件,从必要性和紧迫性、可行性等方面分析推进均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并就改革如何从渐进式转向均衡式给出了若干建议。
17-23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探索论坛

小产权房确权假设与房价动态变化

摘要:构建一个存在两类产权属性的住房市场模型,分析在给定总供给时无投机和有投机的条件下以及在有“小产权确权”的产权改革预期及现实政策条件下住房市场的价格变动。发现小产权房市场份额的提高将导致大产权房市场价格的升高,有投机参与的小产权房市场将同时推高小产权房和大产权房价格。较强的小产权房确权(即合法化,而非罚没或维持现状)预期将使得投机活动加剧,低成本的合法化会使得大产权价格大幅下降。合法化成本和投资的机会成本直接影响小产权房的投机动机。
24-30

基于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中国政府管理体制变迁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将有更多的跨国公司涌入,这给中国政府管理带来巨大压力。如果不能提高政府效率,行政成本的增加将对跨国公司的总体规模形成制约。跨国公司对中国政府管理体制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中央政府的管理权限减少,转向以宏观管理为主;地方政府承担更多的管理职责;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推动了地方政府管理体制向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方向转变。本文将跨国公司、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共同纳入到政府管理体制的研究框架,深入分析跨国公司影响下的中国政府管理体制变迁。
31-34

基于双重属性的住宅价格异常波动界定研究

摘要:文章聚焦城市住宅价格的波动幅度、波动周期和波动方式等方面,从住宅价格波动现象自身来研究其透露的信息。通过住宅房地产市场的实体经济属性和虚拟经济属性,进而把握住宅房地产市场的真实状况,并通过确定住宅价格的正常波动区间,来对住宅价格波动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波动点进行界定,从而对趋势的判断和调控的时点把握提供参考。
35-40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业发展与贫困减少的实证研究

摘要:现有交通基础设施对减少贫困影响的研究多集中关注对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较少就交通基础设施如何通过改善城乡收入差距来减少贫困的机制及效果进行研究。本文认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交通运输业发展能够显著改善城乡收入差距,基于1998-2012年中国省级经验数据,本文建立了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和公路运输业可以明显改善城乡收入差距,而对于铁路交通基础设施和铁路运输业,只有当其发展达到一定规模后,才能显著降低城乡收入差距以减少贫困。
41-46

我国征地过程中主体利益分析以及改革路径的选择

摘要: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农村集体土地转用为城市国有建设用地的资源支撑。征地制度设计与改革直接关系到农村集体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民切身利益的维护,改革征地制度成为加快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本文将在对各参与主体在土地征用过程中行为博弈分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我国现行征地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改革与完善征地制度模式进行初步的探索。
47-54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区域经济

中国省区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来自全国283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明

摘要:论文通过构建省区经济差异理论逻辑框架,采用283个地级市的数据测算出我国25个省区内部经济差异。从全国和分组别研究的两个视角利用动态面板和静态面板模型对1998—2011年我国省区经济差异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视角来看,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对省区经济差异的变动具有解释力;从分组视角来看,不同组别的省区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不相同;根据估计结果和解释变量的变动,可以预测出我国省区经济差异总体呈现出下降的变动趋势。
55-61

FDI在中国西部地区的区位选择:1998-2011

摘要:外商直接投资(FDI)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FDI不仅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表现为“东高西低”的区位分布与竞争不平衡特征,在特定的西部地区内部也表现为激烈的竞争与区位分布不平衡。进一步,本文采用西部地区11省份1998—2011年相关数据,实证分析西部地区FDI的区位选择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地区规模经济、对外开放政策、市场化、外资集聚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的影响具有显著的if_影响,较高的劳动力成本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城镇化水平、基础设施变量和西部大开发政策对西部地区吸引外资虽然具有积极影响,但在统计上并不显著。上述结论对当前和未来西部地区引资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具有重要的含义。
62-67

技术转移投入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滞后性分析——以北京市高技术产业为例

摘要:本文从投入产出角度出发,将技术转移投入要素分为技术转移经费、技术人员和技术知识三部分。以经济产值为产出,利用投入产出变量间的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构建具有滞后影响的贡献度模型。重点从滞后性角度考察了2001-2011年北京市高技术产业技术转移中各投入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技术转移投入要素促进了北京的经济发展且经济贡献均有滞后性。经费要素经济贡献滞后性小,技术人员和技术知识的贡献滞后较大,北京市每年GDP增长主要受到技术转移活动中前1年的经费要素投入以及前3年的技术人员和技术知识投入的推动。最后本文为进一步提升高技术产业技术转移活动中各投入要素的效率和效益提出建议,以更好的促进北京经济高效发展。
68-73

沪杭高铁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摘要:近年来中国高铁建设经过了一段跌宕起伏的曲折发展历程,这对于我们客观冷静地全面分析和理性认识高铁的作用和影响也不无益处。本文从研究高铁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入手,着重运用“有无对比法”实证分析了沪杭高铁对浙江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在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浙江沿线区域必须实施共生发展战略,通过区域合作竞争,形成浙江与上海共生发展的新格局。
74-77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产业经济

“微信时代”的时空关系转变研究

摘要:微信的使用极大地提升了人们对自身时空关系的处理能力,满足了人们对工作、生活和社交多方面的需求。通过PRN分析框架刻画微信的产品、资源和网络经济特性,完整描绘微信的技术经济特性。同时,侧重于从成本——收益角度考量单个个体和多个个体通过微信实现的效率提升,认为时空分解能力、时空重塑能力以及时空转换能力都是衡量人们处理时空关系能力的重要指标。人们使用微信的实质是寻求自身时空处理能力的提升和时空结构的优化,未来的研究中重视经济时空理论的应用有着重大的意义。
78-83

基于VAR模型的我国三大产业内在经济联系研究

摘要:三大产业的发展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源泉,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制定正确的产业结构政策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在理论综述的基础上,选取1978—2012年三大产业的增加值数据,构建VAR模型,基于Johansen协整分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三大产业之间的内在经济联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产业的变动对第二产业的影响是负向的,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是正向的;第二产业的变动对第一、第三产业的影响都是正向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第一、第二产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逐渐成为我国今后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84-88

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空间差异性分析

摘要:本文从创新过程-创新产出-创新经济效益三个维度构建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评价体系。运用G1-变异系数组合赋权法和联系度改进的TOPSIS法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2007-2011年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进行了动态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普遍不高,且空间差异性明显。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明显强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并且差距在逐渐扩大。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提升明显,中部、西部、东北三个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有收敛趋势。
89-95

我国猪肉价格波动规律及调控对策研究-基于H-P滤波法的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以中国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待宰活猪平均价格为研究对象,根据蛛网模型理论,基于CensusX12季节调整法和H-P滤波法,从我国宰活猪平均价格月度数据中分离出不规则变动、季节变动、周期变动和趋势变动并分析其总体波动情况和波动规律。研究表明:我国待宰活猪价格每年5-9月份和12月份以后是季节性上涨,每年2-5月份和10-11月份是季节性下跌;我国待宰活猪价格每38个月左右出现一次周期性涨跌变化;我国猪肉价格增长趋势与CPI有关,CPI每增长1个百分点,会带动待宰活猪价格上涨2.8个百分点。最后,针对我国待宰活猪价格这些变化规律,提出稳定我国猪肉价格的政策建议。
96-101

基于“四力模型”的中美种业发展比较研究

摘要: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本文以中关种业为比较对象,首次从种业产业链的“科技创新力、企业竞争力、供种保障力和市场监督力”等“四力模型”视角来对比研究中美种业发展历程、现状与特征,深入挖掘我国种业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研究显示,我国种业对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与保障作用明显落后于美国,种业产业链运行机制有缺陷,创新主体不到住,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尚未形成,种业基地不稳定,行业管理不规范,知识产权保护与品种创新能力不足是目前导致我国种业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国种业应该围绕种业科技创新力、企业竞争力、供种保障力和市场监督力等四个方面进行创新和变革。
102-106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金融研究

中国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是“推力”还是“拉力”?——基于人民币汇改以来的规模测算与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推力(push)”、“拉力(pull)”理论,对中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动因、经济效应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改以来,短期资本的流入存在套汇、套价、套利的“三重套利”倾向,拉力因素是吸引短期国际资本流入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以套汇为主要的投机倾向,部分短期资本通过QFII以及B股市场或者其他的隐蔽渠道渗透到股票市场,并有从短期套利资本转变为中长期投机资本的趋势,并且这些国际资本的突发性变动可能会影响到汇率及股指的波动。
1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