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探索杂志社
分享到: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宏观经济、综合论坛、区域经济、焦点研究、企业论坛等。
  • 主管单位: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主办单位: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云南省产业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6-2912
  • 国内刊号:53-1006/F
  • 出版地方:云南
  • 邮发代号:64-18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7
  • 综合影响因子:1.79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经济问题探索 2014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综合论坛

中国经济发展进程、空间集聚与经济增长

摘要:本文采用中国286个地级城市2003-2011年的数据,通过构建两种不同的集聚指标,对城市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机制展开研究.研究发现:第一,空间集聚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具有非线性效应,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集聚促进增长,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减弱,特别的,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57万元之后,进一步的集聚会对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第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科研人员占总人口比重增加、移动电话普及率提高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都会削弱集聚对增长的促进作用.
1-7

我国公共投资区域结构效率探析

摘要: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和面板数据模型探析了我国公共投资区域结构效率,实证分析发现省级区域公共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综合效率(生产力指数)在大多数年份较上年都有所下降,平均增长率下降1.1%;东部、中部及西部三大区域公共投资经济效率均低于私人投资.提出在公共投资的区域配置结构中应减少东部地区比重,增加中部、西部地区的相对比重;在私人投资的区域配置结构中,应相应增加东部地区比重,减少中部、西部地区的相对比重等政策建议以提升区域公共投资结构效率.
8-15

我国资本存量的重估及比较分析:1952-2012

摘要:资本存量是进行宏观经济研究的基础,其估算结果的准确与否将关系到相关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而我国目前尚无官方公布的资本存量数据.在比较分析已有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基于《GDP核算历史资料》、经济普查数据以及投入产出表,对我国1952-2012年的资本存量进行了重新估算,并对估算结果与已有成果进行对比分析与检验.
16-21

减贫视角下的财政分权改革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摘要: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关于财政分权对减贫影响的研究基础上,结合云南省省情,运用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对云南财政体制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云南省与中央财政支出分权度越高则人均GDP增长越快;省以下财政自给率、收入分权度与贫困发生率之间也呈现负相关;经济增长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之间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由此笔者从提升地方财政分权水平、财政自给率,以及加快配套体制改革等角度对云南省财政体制改革提出了具体建议.
22-27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区域与城市经济

城市商业银行与城市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地级市层面的实证分析

摘要:自1995年首个城市商业银行成立至今,城市商业银行已成为我国银行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城市商业银行是否有如其成立初衷,对当地经济增长起到积极支持作用.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方法,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采用2001-2010年间我国4个直辖市和282个地级市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地区GDP指数及人均GDP指数在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之后显著下降,城市商业银行贷款相对规模对当地经济增长呈非显著关系.同时,地区贷款相对规模、工业企业数目增速和工业总产值增速没有明显变化.
37-44

中国—东盟深化合作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基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进一步深化同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是政治、经济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其特殊的政治经济学含义.针对当前中国—东盟在进一步深化合作过程中面临的国际政治经济问题,应该注意完善中国-东盟合作机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错位竞争、扩大双向投资优惠政策、密切人文交流.
45-48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产业经济

专业化、多样化与生产性服务业增长——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GMM方法的实证研究

摘要:本文选取了中国2004-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动态面板计量经济学模型,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分析专业化、多样化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国样本范围内,专业化程度(MAR外部性)与产业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当专业化程度较低时,不利于产业增长,而当专业化程度较高时,专业化会促进产业增长;多样化程度(Jacobs外部性)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增长;在分地区讨论中,专业化和多样化对不同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的影响不同.
49-54

文化产业集聚的空间经济模型与实证检验

摘要:利用2006-2011年中国28个区域的Moran’sI指数对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模式进行有效测度.计算结果显示,我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现象日益明显,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效应显著.文化产业的本质特征是文化创新,经济基础对于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对外开放初期对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具有一定促进作用,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对文化产业空间集聚产生抑制作用;当期人力资本水平对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作用并不显著.文化产业发展的均衡稳定状态是空间集聚的基本条件,区域创新是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内在动力.
55-62

知识流动与中国高技术产业专利效率

摘要:由于专利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不同,以及新产品的开发需要多项专利配合进行,因此专利效率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专利效率差异进行分解,认为是全要素生产率而不是要素积累起到主导作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探索是新增长理论的主要贡献,本文从知识流动(包括知识转移和知识溢出两个方面)的视角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技术差距存在的情况下,技术引进和集聚过程中的知识溢出同样能够实现效率的提升和生产力的发展.
63-70

试论产业竞争力生成能力的概念与分析方法

摘要:如果将竞争力定义为开放经济环境下一国生产、分配产品和劳务的能力,那么竞争力生成能力就是探讨竞争力形成基础的问题.论文采取层层递进的论证方式,在对不同的竞争力内涵观点分析的基础上,对竞争力概念进行了界定.继而从产业竞争力概念界定的前提条件及其决定因素两个方面对产业竞争力概念进行了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论文从“对高层次资源具有控制权、有能力对高层次资源进行有效开发、有能力承担资源开发过程中的风险”三个层面提出产业竞争力生成能力的概念,并指出其与产业竞争力的区别与联系.
71-75

基于ARIMA模型的N铁路局管内物流需求预测研究

摘要:选取1995-2012年A、B两省货运量数据作为基础,建立ARIMA模型对两省物流需求进行分析,并采用Static预测方法对两省2013-2015年的物流需求进行了预测.模型不仅克服了传统的需求预测方法偏重定性分析,耗时耗力的缺点,而且将过去值拟合误差作为重要因素纳入模型,提高了预测精度.研究有助于铁路部门结合两省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货运营销策略,为铁路在货运组织改革背景下提升货运竞争力提供理论参考.
76-81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金融研究

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汇率传导渠道——基于FA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摘要:汇率能通过多种传导渠道影响我国的商品价格.通过因素增强型向量自回归模型(FAVAR),我们发现汇率对我国的出口额以及国内的物价水平影响较大,而对上证A股收盘价综合指数,上证A股成交额以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的影响持续时间较长,但比较微弱,并且利率和汇率之间相互影响的通道受阻.最后,我们建议应该提高核心技术的竞争力,减少重要物资的进口依赖度.另外,还要推进利率和汇率改革相结合的方式,疏通汇率传导渠道,控制通货膨胀.
82-85

实际汇率与相对劳动生产率的非线性关系——基于ADL模型的实证研究

摘要:伴随人民币汇率的改革,中国贸易部门相对非贸易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的未来走势也表现出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文章选取中国1986-2012年的宏观经济数据,采用具有两区制门限的ADL模型,考察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实际汇率的变动会对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产生影响,且两者具有正相关关系;从短期来看,实际汇率对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过程是非线性的.文章最后基于实证结果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86-91

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经验验证——来自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

摘要:理论考察中普遍认为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经验验证的观点并不统一.我们运用我国1999-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来考察两者之间的关系.因为金融发展的内生性特征,我们加入一些控制变量来增强其实证结果的有效性.我们的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使得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92-96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农业经济研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价格动态变化与趋同

摘要:改革开放后,农村转移劳动力迅速增加,2000年之后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开始快速上涨,农村转移劳动力名义价格逐步动态趋同于所在地城镇劳动力名义价格.运用多层线性模型通实证分析表明:从1997至2009年期间城镇劳动力工资平均水平高于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但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迅速上升,其差距在逐步缩小,中国出现了劳动力价格趋同的趋势.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趋同将对中国宏观经济发展产生一系列影响.
97-10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三体论”的分析框架

摘要:时下有关农业发展的探讨,愈益增多.有人认为农业发展的破解之道在于农业之外,也有人主张农业发展的根本之道在于农业自身内部要素的优化重组.诚然,上述观点皆有各自的理据,只是分析的视角不同而已.本文认为,对于如何促使农业走上良性且又持续的发展道路,其答案实际上仍暗含于“三农”之中,而非农业的单一维度.为此,在农业持续发展过程中,就应确立“三体论”的发展理念(即,以小规模持续农业为本体,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以村落为载体),因为这一理念可以内在地适应农业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并为农业持续发展培养“接班人”,同时还可满足农业持续发展所需的时空要素.
103-107

中国农机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

摘要:构建我国农机产业竞争力的综合指标模型,能够为农机企业的经营发展和科学决策提供相关的行业信息,为政府部门在政策和管理方面提供高质量的咨询建议.本文在产业竞争力研究的基础上,参照我国农机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建立和设计了农机产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运用2003年至2011年的指标数据,对我国农机产业竞争力进行了静态和比较静态分析,提出了促进农机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108-111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低碳经济

经济增长、城镇化与碳排放关系实证研究——基于中国、美国的经验

摘要:文章综合考虑经济增长、城镇化与碳排放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中国、美国为研究对象作跨国比较研究.选取中国、美国1985~2010年经济增长、城镇化与碳排放的年度数据,使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分别对中国、美国的经济增长、城镇化与碳排放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美国的经济增长、城镇化与碳排放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因果关系,但是,两国在因果关系的方向上存在差异.结论启示:在发展改革的背景下,中国可借鉴美国的经验,努力发展低碳经济、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1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