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探索杂志社
分享到: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宏观经济、综合论坛、区域经济、焦点研究、企业论坛等。
  • 主管单位: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主办单位: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云南省产业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6-2912
  • 国内刊号:53-1006/F
  • 出版地方:云南
  • 邮发代号:64-18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7
  • 综合影响因子:1.79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经济问题探索 2014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探索论坛

民营经济与共同富裕的逻辑统一

摘要:“宏观经济无效率论”、“收入分配两极化论”、“经济赶超遭瓦解论”,是担心民营经济违背共同富裕的三大理论定式,业已严重束缚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当前亟需重新思考民营经济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民营经济是在社会化大生产中重建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其发展能够稳定宏观经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民营经济与共同富裕逻辑统一,结合于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包括等价交换的规则公平、剩余积累的机会公平、剩余索取的权利公平。
1-8

中国城市化的驱动力:基于空间滞后面板模型的分析

摘要:作为复杂的社会经济空间变迁的动态过程,城市化由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经济与非经济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其不仅必须是适应一定条件、能实现以及可持续的城市化,而且应具有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优质高效的特征,更应与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论一脉相承。通过采用要素结构、需求结构、空间结构及产业结构四个指标,对中国城市化驱动力进行空间滞后面板模型分析可知:中国城市化整体上具有典型的投资驱动、要素驱动及资本驱动的特征。为与“十二五”规划中“五年提高4%”的注重质量型城市化推进的发展思路和与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相吻合。应采取以下对策建议:一是,在对城市化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把握的基础上提高城市化质量;二是,在突破要素流动障碍的基础上实现关键领域制度创新;三是,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优化城市空间体系;四是,在发展低碳技术的基础上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五是,在产业高级化发展的基础上有效解决房地产“泡沫”问题。
9-17

中国R&D强度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关系研究

摘要:以经济发展的外在经济数量增长和内在产业结构优化的二维视角为切入点,利用1992—2011年的R&D强度、经济增长率和第三产业比重的数据,构建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表明:我国R&D强度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且R&D强度的增加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正向促进作用分别在滞后9期和滞后5期达到最高,但粗放的经济增长对R&D强度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给其带来了负向影响;方差分解分析表明:长期来看R&D强度变动来自经济增长率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保持在17.6%和2.0%;R&D强度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率和第三产业比重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保持在13.8%和62.4%的水平上。最后结合现状提出开展R&D活动的建议。
18-22

基于市民行为的中国市民化进程测度与比较

摘要:改善农民工等城市外来人口的生活条件,转变其消费观念,使其拥有真正市民的权利和行为,这对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避免我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有着重大意义。本文运用家庭思想和代际思想,从市民行为的角度提出了测算市民化率的方法。鉴于我国特殊的制度因素,文章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市民化的速度和健康程度,将我国市民化率与城镇化率、工业化率、国外城市化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发现市民化率远远落后于这些指标,市民化进程仍然任重而道远。
23-30

论古典二元经济理论的适用性:基于正规—非正规部门的视角

摘要:古典二元经济理论将非正规部门视为一种边缘现象,认为其就业规模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缩减。而在中国,非正规部门已成为四元经济结构的重要部分,但尚无经验研究探讨中国的经济发展与非正规就业存在何种关联,原因之一在于缺乏对非正规就业规模的认识。本文以“经济活动人口-失业人口-正规部门就业人员”的思路估算31个省区市1990、1995、2000、2005、2010年城镇非正规部门的就业规模,研究表明:2000—2010年中国城镇的非正规部门就业人数维持在1.2亿人左右,2010年占城镇经济活动人口的32.3%,是吸纳城镇就业的最大部门。以估算结果为基础,拟合面板数据模型表明:就中国而言,古典二元经济理论并不适用于人均GDP低于2.2万元的发展阶段,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非正规部门的就业规模存在逐步缩减的趋势。
31-37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区域与城市经济

时代化视角下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探析

摘要: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有其特殊的历史阶段和时代特征,本文试图以时代化的视角揭示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过程中的内在规律,并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动力体系和形成机理进行探析,寻求时代化背景下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速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实现路径。
38-43

人才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以北京市怀柔区为例

摘要:人才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大学的建设将在短时间内实现人才集聚,从长期来看有利于促进当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也有利于改善当地人口结构。北京市怀柔区中科院大学的入驻,将促进怀柔区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的战略的实现,有利于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
44-47

产业跨国转移背景下长三角城市的贸易分工测度

摘要:文章以长三角16个城市为样本,通过地方专业化系数、行业地方化系数、区域分工系数和商品重叠系数对其贸易分工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在长三角地区的地方专业化和行业地方化程度普遍提高的同时,生产和贸易分离现象的出现使得贸易量大的城市专业化系数相对较低,而贸易量小的城市专业化系数却相对较高;技术密集型行业生产工序的空间分割导致贸易量大的行业地方化水平也相对较低。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性原因在于长三角地区产品内分工程度深化造成的贸易商品结构趋同。
48-53

我国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及收敛性分析:1985~2010年

摘要:本文基于1985—2010年期间我国大陆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泰尔指数和σ收敛性检验分析了我国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研究发现:我国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总体(省际)差异不断缩小,但主要是由于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带区域内部差异的不断缩小所引起,而三大经济带之间的收敛效应未能显现。本文认为,近年来我国产业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促进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但是劳动力资源分配的地区差异仍然明显。构建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提高城乡劳动力素质和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将有助于各地区劳动生产率平衡发展和促进就业人口的非农化进程。
54-59

城镇化、金融发展与城乡统筹关系研究

摘要: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1991年至2010年的数据,对我国城镇化、金融发展与城乡统筹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形成城乡统筹水平、城镇化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变量综合数值,通过序列平稳性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问题假设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是金融发展的格兰杰原因,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城镇化与城乡统筹、金融发展与城乡统筹之间都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城镇化与金融发展并不必然导致城乡统筹水平的提高。
60-66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产业经济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增长——基于产业构成视角的研究

摘要:基于经济增长的产业构成角度,本文实证检验了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增长率的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的三大产业构成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虽然三大产业的增长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它们对能源消费增长率的影响却不相同。具体而言,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对能源消费增长率并没有显著影响,第二产业的增长导致了能源消费增长率的上升。能源消费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的六大产业部门构成之间关系的分析显示,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增长是推动我国能源消费增长率上升的主要力量。对上述实证研究结果产生的原因,本文从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各产业产出增长和产业结构演变对能源消费增长的影响给予了解释。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含义。
67-73

产业升级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影响——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摘要:本文将产业升级的结构效应从经济总量中分离出来,考察产业升级对EKC峰值和位置的影响。利用中国1998—2010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一方面,以CO2排放总量衡量的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间呈现出明显的倒U关系,我国省际层面的CO2库兹涅茨曲线是存在的;另一方面,产业升级会对EKC的峰值和位置产生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会使得EKC向左下方移动,EKC峰值会提前到来,经济发展的环境压力也会得到减轻;而现阶段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会导致EKC向右上方移动。
74-79

产业转型对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的影响研究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全面深入,产业转型对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的影响呈现新的特点,且不同区域产业转型对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产生不同的影响。文章分析表明,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对区域内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影响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向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要素市场渐趋完善,具备承接东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条件,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能力增强;西部地区随着开发步伐加快和区域经济发展,对本地农村劳动力需求增加,影响区域内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态势。这就需要在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上关注这种影响产生的联动效应,并从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力市场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及相关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80-86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财政与金融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定价效率研究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的定价效率也称为信息效率,是指理财产品价格反映信息的能力,或者说是价格反映全部相关信息的速度和准确性。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我国银行理财市场效率的重要性与意义,然后介绍了前人对定价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的几种常用方法,指出其中的不足。在此基础之上,以四大商业银行为例,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的定价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表明2004年至2013年总体上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定价效率较高,说明银行理财产品在推动国内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先导作用。2008年与2009年度由于宏观经济的波动,各行的理财产品定价也出现了比较区间内最大的波动现象,这说明产业层面的环境变动对理财产品的定价效率有着显著的影响。
87-92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的影响研究——基于主要客源国和目的地国家面板数据的分析

摘要:论文构建了包含实际汇率变动和居民收入水平两个因素的国际旅游需求理论模型,并以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中国的15个主要客源国与11个主要目的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居民收入和实际汇率变动是决定出入境旅游市场的最主要因素,可以解释国际旅游市场的大部分波动现象;第二,出入境旅游市场对收入的弹性大于对实际汇率的弹性,因此,在两个因素变动率相同的情况下,价格效应小于收入效应;第三,不同国家的货币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程度不同,带来的影响也不同。
93-101

电子商务环境下关系利益、情感依恋与消费者信任的维系

摘要:研究了在消费者网购信任的形成和稳定两个阶段感知的关系利益、情感依恋和信任的关系,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得出:在信任的形成阶段,情感依恋对信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安全利益既显著影响了情感依恋又显著影响了信任,社交利益对信任具有显著影响而对情感依恋的影响不显著;在信任的稳定阶段,情感依恋仍对信任有显著正向影响,安全利益只正向影响了信任而对情感依恋的影响不再显著,社交利益对情感依恋和信任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两个阶段特殊待遇利益均只对情感依恋有显著正向影响。
102-111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对外开放与贸易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

摘要: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猛但发展时间较短,不论是理论还是政策导向上仍有很大的研究和探索空间。经济理论的发展一定是基于经济现象的,因此,本文通过统计描述的方法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使之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相关理论发展的基础和支撑。经分析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相对规模小但发展速度快、投资产业结构优化、投资行业集中、投资主体和投资区位正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趋势发展等特点。
112-119

服务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互补或是替代

摘要:1982—2012年我国服务进出口贸易的GDP弹性变化趋势相似,因此研究服务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现实必要性。运用服务进口贸易的GDP增长弹性分析服务进口贸易及生产现状,得出两者呈正向关系,相关性检验也支持该观点。协整检验表明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发现,短期内服务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互补而长期内两者相互替代,并且服务进口贸易的贡献较大。
1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