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探索杂志社
分享到: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宏观经济、综合论坛、区域经济、焦点研究、企业论坛等。
  • 主管单位: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主办单位: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云南省产业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6-2912
  • 国内刊号:53-1006/F
  • 出版地方:云南
  • 邮发代号:64-18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7
  • 综合影响因子:1.79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经济问题探索 2013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综合论坛

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绩效的关系研究——国有与民营上市公司的差异

摘要:从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情况推测基于欧美国家上市公司得出的资本结构理论可能并不适用于中国。为此,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虑资本结构和绩效的内生性,探讨二者的关系。在讨论上市公司整体状况的同时,对比分析国有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的情况。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负债率与其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资本结构与绩效的相互作用程度与公司性质有关。同民营上市公司相比,国有上市公司负债率对绩效影响较小,但绩效状况对负债率影响较大。
1-7

我国生物质成型燃料与煤炭价格的合理比价关系研究

摘要:生物质能替代煤炭供热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设重点。本文基于环境和资源经济学的边际机会成本和能源替论,构建体现真实成本一致性理念的化石能源及其替代能源合理比价关系的研究框架。文中以供热燃料市场的生物质成型燃料和煤炭为研究对象,分析能源市场中两者实际比价关系的表现形式,通过煤炭完全成本化方法和国际比较方法,估算我国生物质成型燃料和煤炭的合理比价关系,并判断其同实际比价关系和国际水平的差距,进而提出促进两者比价关系合理化,实现我国供热市场的生物质能燃料替代的政策建议。
8-14

中美法定支出政策的比较与反思

摘要:法定支出政策是指法律对某些特定领域的预算安排所作的硬性规定。虽然中关两国的政策宗旨都是为了优先保障这些项目有充足的财政经费,但其内涵意义、立法理念与预算操作过程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在所涉及具体领域的特征属性、预算审议的侧重点以及政策实施效应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得差异。对法定支出政策进行反思,需在权力与财政效率之间进行权衡,兼顾预算的全面性原则与例外规则以及对政府财政职能范围的清晰界定。
15-20

中国政府民生服务及其减贫效应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公共财政不断加大社会性公共服务、民生领域的资金投入,政府提供民生服务的减贫效应如何成为当前学术界关注的重要命题。本研究基于公共支出的视阈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生服务供给情况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民生服务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中国民生服务支出规模的增加并没有带来预期的中国贫困程度的降低;政府加大教育投入的政策的减贫效应没有显现;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增长对中国减贫事业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的同时,贫困人口在减少,但社会保障支出的减贫作用尚无法做出肯定判断。在此基础上分析并给出了增强民生服务减贫效应的对策建议。
21-26

我国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及回报分析——基于创业板市场的实证研究

摘要:风险投资在我国发展至今已有20多年历程,对于我国产业升级及科技创新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近些年来我国风险投资主要投向于企业发展的中后期,出现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想象,本文就我国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现象及原因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我国风险投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思考。
27-30

建设项目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分析评估初探——以云南省为例

摘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成为国内外所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一个省份,云南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一直是国际关注的重点。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协调,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在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的44个县已经开展了建设项目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分析评估工作。本文对评估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通过评价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分析和评估建设项目可能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指出保护生物多样性存在的问题。
31-35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产业经济

服务业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来自南亚的经验证据

摘要:以南亚四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南亚服务业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试图揭示南亚选择服务业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原因及可持续性,以期对发展中国家及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研究发现:南亚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历史的选择,与自身资源和当时的国际条件密切相关;服务全球化和锁定效应的外部因素及语言文化传统等内部因素是造成南亚选择服务业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原因;南亚的发展模式是可持续和借鉴的;南亚经验表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并不是唯一快速发展的道路,后发国家如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并不需要一直等待,直到中国等现有制造业生产大国失去劳动力的比较有优势后再通过制造业的发展走上富裕之路。
36-41

FDI对外贸易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分析——基于上海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

摘要:当今世界,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对外贸易是最主要的国际经济关系。本文通过选取的三个回归方程,用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对上海产业结构的升级效应。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对外贸易与FDI对产业结构有着不同的影响:对外贸易带动了第二产业的发展;FDI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回归方程一、二、三分别表明:对外贸易额度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第二产业产值增长0.59个百分点;FDI每增长一个百分点会带动第三产业产值增长1.24个百分点并且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系数上升0.1个百分点。
42-46

循环经济视角下的闭环供应链管理实施问题研究

摘要:21世纪以来,发展循环经济、改变传统增长模式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而闭环供应链是在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以及重视环保和节能的社会趋势中诞生的供应链管理新概念,闭环供应链处于循环经济中循环层面,它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对循环经济视角下的闭环供应链管理问题的研究,给出了优化闭环供应链管理的几点措施。
47-51

贸易周期视角下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在分析电子商务发展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电子商务对贸易周期的作用机理,即通过影响经济增长和世界市场两个方面来影响贸易周期波动。笔者摘取1991—2011年数据,利用增长率直接法、增长率趋势法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短周期和中长周期波动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在目前低增长率和高波动幅度贸易形势下,转变传统的贸易方式和采取正确的电子商务发展策略显得重要而迫切。
52-57

空间整合、产业势力、治理模式与集群产业链升级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以集群式产业链升级为研究视角,紧密结合实际,综合运用产业经济学、技术创新、产业链、产业集群等多学科理论交叉研究方法,在分析集群产业链、产业势力、治理模式和本地化、区域化和全球化三层空间整合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集群产业链的内外互动升级模型,对内生型和外生型集群产业链的发展路径进行比较,丰富和发展了产业集群及产业链的研究内容,为我国集群产业的发展提供思路与理论依据。
58-62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区域经济

贸易强度对中国与东盟五国经济周期同步性影响的研究

摘要:基于1996—2011年的数据,本文对中国与东盟五国的经济周期同步性问题进行分析,认为中国与东盟五国之间经济波动的相关性较为密切,双边经济周期呈现一定的同步性。在此基础上,从贸易强度的视角展开讨论,利用面板数据模型来进一步分析贸易强度对中国与东盟五国经济周期同步性的影响,发现双边贸易的强度对中国与东盟五国经济周期的同步性具有正向作用。本文建议提高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比重,减少对欧美出口市场的依赖性,提升外向型经济质量,提高中国在东亚经济圈的地位。
63-70

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重点的回顾与展望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与之对应的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倾向,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6个方面: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区域产业发展研究,区域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区域创新研究,区域规划与政策研究,典型区域发展研究。综述上述成果可以看出,当前区域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内容日益深化、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逐渐丰富,但是就学科发展而言,在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内容体系等方面尚需进一步的拓展和完善。
71-76

区际产业转移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西部地区的实证研究

摘要:基于西部地区2000—2011的数据,运用经典计量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区际产业转移技术创新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在分析产业转移技术溢出效应中具有较好效果,相邻省域之间存在空间关联效应,区际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技术创新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还发现产业转移、外商直接投资与创新强度对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有正相关关系,而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77-83

中国-东盟工业制成品贸易的贸易附加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描述了中国一东盟工业制成品贸易的逆差特征——零部件贸易比重高,并在此基础上测算了中国一东盟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附加值和贸易附加值率,随后利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贸易附加值的影响因素。本文结论: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工业制成品贸易逆差在一段时期内是无法改变;在这样的分工和贸易形态中,尽管存在贸易逆差中国仍旧获得了一定的贸易利益;而贸易利益的获得主要是依靠出口数量的扩张实现的,如果出口数量扩张受到阻碍,中国将会出现贸易利益漏损。最后本文的建议是:要提升中国自对东盟国家的工业制成品贸易中的获利,需要实现中国分工地位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攀升。
84-91

区域性交通条件改善与沿线城市人口增长——基于铁路运输提速的分析

摘要:本文将可达性引入到城市人口增长模型中,分析了铁路提速引起的沿线城市可达性变化,进而对其人口增长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铁路提速对沿线城市人口增长有着明显的正向影响。铁路提速所导致的沿线城市可达性每提高1%,可使其人口出现0.39%的相应增长。特别是,对于提速沿线城市,其可达性每提高1%,可引起人口出现0.52%的相应增长。但对于非提速沿线城市,这种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铁路提速对提速沿线城市人口增长影响还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在我国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城市的可达性每提高1%,可引起其人口分别出现0.90%、1.5%的相应增长,但在中部和西部地区这种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
92-98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企业管理研究

中小企业升级的路径选择研究

摘要:以往对企业升级路径问题的研究主要以大企业为研究对象,没有说明中小企业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实现升级。本文研究发现中小企业升级应该专注于细分市场持续创新,中国台湾中小企业升级的案例告诉我们,其具体升级路径包括:专注特定技术,持续创新,以一项技术支撑开发出多种产品;专注特定技术,持续创新,深化技术价值;专注自主品牌与品牌拓展,开发深加工产品,整合产业链条;专注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持续创新。本研究为以后中小企业升级的路径选择提供了依据。
99-103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动力源机制

摘要: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国有企业只是政府“附属物”,企业缺乏发展活力,改革开放初期实施的放权让利改革是国有企业内在“放活”动力机制下的必然选择,而经济利益如何在国家与企业、员工之间合理分配成为改革过程中必须直面的难题。国有企业持续盈利、经营者与员工“创富”动力推动公司法人制度产生,但国有企业“创富”改革过程中重效率轻公平、社会责任有所缺失等问题在全社会引起较为强烈的反应。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改革,以“促和谐”为新的动力,减少深水区改革的阻力与内耗,才能解决国有企业使命实现、公平与效率兼顾、企业与员工持续全面发展等事关和谐社会构建成败的现实问题。
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