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探索杂志社
分享到: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宏观经济、综合论坛、区域经济、焦点研究、企业论坛等。
  • 主管单位: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主办单位: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云南省产业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6-2912
  • 国内刊号:53-1006/F
  • 出版地方:云南
  • 邮发代号:64-18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7
  • 综合影响因子:1.79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经济问题探索 2012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综合论坛

中国外贸发展方式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文章选取1991—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的时间序列数据,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中国20年的经济增长质量变动情况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协整方程、误差修正模型(ECM)检验外贸发展方式各方面的指标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变动的影响,并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考察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得出主要结论: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初级产品效益度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动最为显著,且两者呈反向变动关系。
1-6

建设用地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现状、矛盾与实现路径

摘要:实现有效的总量控制和资源的高效利用是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的两大核心目标。本文从我国建设用地空间配置的现状出发,指出政府间的利益冲突和博弈是其两大核心特征。从省域层面将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与其现状指标分配进行对比,发现资源的空间配置与利用效率并不相关,存在着空间失衡,由此必然会导致效率损失,并且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形成理想的区域开发格局。进而探讨实现建设用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的思路,实现指标的跨区域交易与建立相应的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7-12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的发展、面临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我国清洁发展机制(CDM)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大力宣传与培育市场,取得初步成效;项目快速发展,商务模式多样化;项目质量提升,服务机构多样化。并且在经过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洗礼后,将迎来新的质的飞跃。但同时仍面临着制约其发展的一些问题,主要是对CDM机制认识不足、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议价能力弱、交易成本高、项目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据此,在借鉴国际经验和结合我国CDM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笔者分别从政府和企业层面提出了促进我国CDM良好发展的政策建议。
13-18

我国低空空域管理制度变迁的动因及模式研究

摘要:我国的低空空域长期实行的是以军队为主导的严格的空域管理制度,低空空域封闭,条块分割严重,极大地影响了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的增加,这种管理制度也在逐步发生变革。我国低空空域管理制度的变迁按时间先后可以概括为需求诱致型和中间扩散型两种模式,均有各自的特点。
19-22

我国民营经济科学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摘要: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越来越大。但是,随着国际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民营企业生存发展压力加大。尤其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下,民营企业必须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和运营机制的创新,通过全方位的革新来适应多变的市场,才能获得企业的发展即生命周期的延长。
23-27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新视角

后危机时代我国黑色旅游业的发展模式

摘要:黑色旅游的历史源远流长,也是较古老的旅游方式之一,但长期以来并未被人们所重视。近年来,黑色旅游是国外特别是北美地区旅游学界热议的研究领域。不过由于其特殊性与敏感性,国内尚未将黑色旅游作为真正的旅游产品提出来,因而我国黑色旅游的发展起步较晚,学者们的研究成果甚少。黑色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具有一些其它旅游资源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后危机时代经济的特征与趋势,就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和黑色旅游进行了深入阐述,提出了后危机时代我国黑色旅游业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以政府为主导构建机制、以产品为根本满足市场、以产业为方式优化结构、以信息为媒介搭建平台是后危机时代我国黑色旅游业发展路径。
28-31

云南藏区乡村多元生计变迁的经济人类学分析——以云南德钦县茨中村为例

摘要:多元垂直气候环境是滇西北普遍的地理气候特征,当地村民采取多种生计适应自然环境与社会变迁。生计不但是人类生存重要手段,也是维系自然、互生共存的重要纽带。本文通过对云南省德钦县茨中村生计模式的研究,试图从生计形成、演变与发展的过程,展现生计与自然环境、历史变迁和技术发展等因素间关联,证明生计是人类与自然交换能量,维持与社会变迁同步的生存手段。生态环境多样性与生计文化多样性具有内在锲合关系,生计是人类适应环境结果,也是社会变迁的产物。
32-35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区域与城市经济

长三角区域合作:基于“合作理性”的动力分析与思考

摘要:区域合作是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和普遍形式,区域合作的逻辑起点在于有别于“经济人”理性的“合作理性”。在市场层面,长三角区域合作动力源主要来自市场利益主体的理性选择,合作博弈所达成的“共同利益最大化”成为区域合作的基点;在政府层面,区域合作的动力来自地方政府的理性选择,地方政府推动区域合作的动机,既有来自自身利益(包括地方利益)的追求,也有来自其承担的政治和社会责任,政府的推动和干预会导致区域合作的双重后果。通过区域善治式政府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是长三角区域合作的理想状态,建立平等对话、多元参与和矛盾仲裁等机制对完善区域政府合作至关重要。能否将市场动力和政府推力有机整合,形成目标一致的驱动合力成为长三角区域合作成败的关键。
40-43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中的产业结构变迁与生产率差异

摘要:本文利用“份额转换”和方差分解的方法衡量我国产业结构差异和地区生产率差异在1985—2008之间每一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变化趋势;之后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地区间劳动力要素生产率差异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地区间产业生产率的差距在区域经济差异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而地区间产业结构的差异对区域经济差异影响较小;2005年后地区间第二产业生产率的差异是地区间生产率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而1994—2005年期间主要是第三产业生产率的差异所引起。此外,人均资本投入增加、技术进步均能有效地提高劳动力要素生产率;地区间人均资本存量的差异是劳动力生产率差距的关键,技术效率的差距对劳动力生产率差异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44-49

后ECFA时代闽台产业合作机制研究

摘要: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为福建省与台湾地区产业合作带来了新的契机,作为对台先行区的福建面临着政策普惠性带来的区域竞争。近年来闽台产业合作水平与领域不断提高和拓宽、合作平台陆续建立,但仍受福建投资环境与台湾地区政策的制约。因此闽台双方要努力构建合作基础和规范,福建需通过提高产业素质、完善产业链配置、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和营造“亲商氛围”、完善人才体系来优化投资硬环境和软环境;台湾地区需正确认识ECFA的积极意义、继续放宽合作政策、做好产业定位,以此促进闽台产业在“后ECFA时代”的深化合作。
50-57

我国品牌的地区分布与区域经济实力关联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测度区域经济实力的指标体系,利用世界品牌实验室推出的2010年中国品牌500强数据,以及中国品牌500强所属省区市的经济实力数据,对我国品牌的地区分布与区域经济实力的关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地区品牌的拥有数量和价值与区域经济实力互为因果关系。研究启示:地区的品牌建设能有力地促进其区域经济实力的提升,同时,区域经济实力的提升又能为地区品牌的建设提供经济消费支持和优良的企业载体。
58-63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农业经济研究

世界山区可持续农业农村发展进展(SARD—M)及启示

摘要:全球陆地面积25%是山区,山区普遍存在交通不便、自然环境脆弱、当地居民被边缘化等诸多影响山区可持续农业及农村发展的问题。基于此背景,世界各国及区域开始采取各种措施,致力于山区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对上世纪70年代以来(山区开始得到重视),人们对山区可持续农业农村发展所作出的努力进行列示并予以评述,评述对象主要是联合国和欧盟的努力和贡献,从而为我国山区农业、农村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素材。
64-67

农村消费市场的潜力研究——基于1978—2010年的消费趋势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农村居民在1978—2010年的收入一消费水平趋势,农民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比较以及贫困地区农民与我国农民消费水平比较。研究发现我国农民的消费水平随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是消费水平上升速度低于收入水平;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持续扩大;我国重点贫困县农民消费水平低于全国农民,并且低于城镇居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依靠扶贫扩大内需的政策主张。
68-72

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效率分析——基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比较

摘要:政府主导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主导模式,本文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两者模式,模式的运行机理,评价了两者在交易费用、激励机制、推广效率方面的差异,得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优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据此提出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完善的建议。
73-77

我国水利投资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

摘要:水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对于粮食生产乃至粮食安全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2008年底中央政府实施大规模投资计划以来,水利作为重点投资领域之一,投资规模迅速扩大;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今后要加大水利建设。本文通过分析水利投资和粮食生产的关系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水利投资能够促进粮食产出,并且大规模投资政策效果显著;运用CGE模型模拟研究水利投资对整体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影响程度,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便能够为政府科学决策、提高水利投资的效益提供参考。
78-82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对外开放与贸易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造纸工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摘要:本文结合中国造纸工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从资金补给效应、技术溢出效应、产业升级效应和贸易扩张效应四个方面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造纸工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然后,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外商直接投资对该行业的出口竞争力具有促进作用。最后,就造纸工业如何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进一步提升出口竞争力提出针对性建议。
83-87

中国东盟税收协调的现状及路径选择

摘要:税收的国际协调问题是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相生相伴的。国际税收协调对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税收协调路径的研究,不仅是国际税收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需要。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应选择从关税为主到间接税为主再到直接税为主的税收协调路径,不断深化和拓展区域内的税收协调,以推动自由贸易区经贸合作与发展。
88-92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理性认知及中国的政策选择

摘要:近年来,学术界加深了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认识,但其中一些认知还存在再讨论的空间。文章从《协议》与WTO贸易自由化的关系、《协议》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协调、《协议》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影响、《协议》对政府行为和非政府行为的规制、发达国家实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协议》的合规性等方面进一步廓清了对《协议》的认知。文章认为,虽然《协议》还存在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但总体来看,《协议》依然是目前各国处理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的一个普遍适用的最权威的法定文件,是各国构建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和处理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的国际法基础与准则,也是认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个重要依据。
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