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探索杂志社
分享到: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宏观经济、综合论坛、区域经济、焦点研究、企业论坛等。
  • 主管单位: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主办单位: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云南省产业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6-2912
  • 国内刊号:53-1006/F
  • 出版地方:云南
  • 邮发代号:64-18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77
  • 综合影响因子:1.79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经济问题探索 2011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综合论坛

总供给曲线斜率增大: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性动向

摘要:本文通过实际统计资料的分析,揭示了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至今未曾引起人们足够关注的一个趋势性动向———总供给曲线的斜率正在逐渐增大,即物价上涨压力加大,而后分析了其现实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这一新挑战的若干政策思路。
1-5

金融政策对中国房地产周期波动的影响

摘要:房地产周期的剧烈波动不仅不利于房地产业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会给整体宏观经济带来冲击和影响。金融政策作为主要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之一,对平抑房地产周期波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金融政策对房地产周期波动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利用1987-2009年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对主要的金融政策———利率和信贷政策在平抑房地产周期波动时的效应进行分析,提出平滑我国房地产周期波动的政策建议。
6-13

经济增长模式转型背景下劳动者收入结构的实证研究

摘要:本文以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来研究劳动者的收入结构对消费需求以及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影响,并在我国1978-2009年间的样本数据的基础上对劳动者持久性收入、暂时性收入与消费需求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劳动者持久性收入是决定消费需求的决定性因素,消费需求与暂时性收入的相关程度较低。因此,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本文在提高我国劳动者收入方面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增加工资收入比重,稳定劳动者收入预期;引入竞争机制,缩小行业收入差距;强化政府的收入再分配调节能力,增加转移性收入;创新金融工具,让劳动者拥有更多金融投资理财产品,提高财产性收入。
14-19

从人力资本理论和人类可行能力理论比较中解读我国经济转型问题

摘要:人力资本理论和阿马蒂亚.森的人类可行能力理论,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方面具有某些相似之处,但两种理论在对"人"的研究、对"商品"的研究及发展观方面也存在着分歧。在比较研究基础上,得出以下三点启示,一是人力资本理论倡导的只关注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二是人类可行能力的提高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三是改善民生是提高人类可行能力的基础和保证。
20-24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基于DEA方法的面板数据分析

摘要: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是当今国际生产体系的显著特征,越来越多的国家被卷入其中。本文通过构建博弈模型证明了国际垂直专业化促进了技术在发展中国家扩散,运用非参数分析法(DEA)分离出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指数和用Hummels投入产出法测算出国际垂直专业化比率,最后通过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能够显著地促进技术进步,且其影响要大于全要素生产率,同时在加入研发与垂直专业化的交叉项后,发现研发与垂直专业化对技术进步的协同作用非常显著,出口对技术进步无显著作用,进口能够显著促进技术进步。
25-3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业园区风险投资的法律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的发展十分迅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参与到对中国-东盟农业园区的投资活动中。但在农业园区风险投资方面,由于区域性协定对风险投资监管合作的规定不明晰,国内法对风险投资的相关立法尚不完善,从而导致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业园区的发展面临一定的局限性。为了保证中国-东盟农业合作的深入,海外投资自由化目标的实现,我国应当立足于合作双赢目标,在完善全球性和区域性协定的同时,增强国内立法的系统性与科学性,完善我国风险投资的运作和监管体系。从而有效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业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33-36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的中国特性和中国道路

摘要: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概念的混淆难免导致产业规划和发展的混乱。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典型的中国特性,相比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更具有兼容性,内涵更加丰富。文化创意产业是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产业,依据各区域不同特点制定适合的发展战略,以培育产业内生机制为主要手段,以构筑完整高效的产业链为发展重点,就可以探索出一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中国道路。
37-41

中日动漫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研究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的精神文明需求也随之增长迅速,在外国动漫大片大量充斥中国市场,猛烈冲击中国动漫服务贸易业的今天,作为文化产业代表之一的动漫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像日本这样的动漫强国,其动漫服务贸易带来的外汇收入已经成为其国内的支柱产业。我国动漫市场的发展怎样,我国动漫服务贸易的发展空间有多大,都是我们亟待研究的问题。
42-46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区域经济

国外小城镇建设经验、教训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村镇建设的启示

摘要:村镇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和巴西国家的城镇建设实践,分析和总结了这些国家村镇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并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村镇建设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村镇建设的启示,包括围绕大中城市做好村镇建设布局,因地制宜地实施不同的村镇建设模式,重视培植特色产业,多渠道筹集村镇建设资金以及处理好村镇建设中的几个关系。
47-50

基于演化博弈的区域高能效型产业市场准入机制研究

摘要:大力发展高能效型产业、阻止高耗能产业进入区域系统,是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区域经济系统能效的基本途径,这是一个基于地方政府与相关企业间的演化博弈过程。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区域高能效型产业选择机制,着重分析了影响各方博弈主体策略选择的因素,构建了不同策略下参与主体双方的支付函数,建立相应的复制动态方程,寻求演化稳定策略。
51-55

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等级划分的实证分析

摘要:长三角城市群作为全国最大的城市群,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更是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目标定位为世界级城市群。本文将利用反映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发展水平的17个统计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出1999年到2009年长三角城市群梯度格局的演变进程,确定城市群增长极的核心与,为更好地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制定城市群发展的战略目标提供参考依据。
56-59

大湄公河次区域产业结构对西南边疆生产要素聚集的影响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空间经济理论的边疆经济发展模型,分析和检验了大湄公河次区域(GMS)产业结构对西南边疆生产要素聚集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GMS经济合作机制对提升边疆地区生产要素聚集力,整体上具有促进作用,但与泰国和越南的经济合作对西南边疆要素聚集的作用强于与老挝、缅甸和柬埔寨的经济合作。建议进一步加快推进西南边疆参与GMS次区域合作进程,提升西南边疆的要素聚集力。
60-64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财金园地

资本深化、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财政支持

摘要:本文首先通过改进资本存量、劳动收入份额等指标和参数的测算方法,对中国自改革以来经济增长的源泉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发现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资本深化现象在不断加剧,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高投入,相应地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而TFP(全要素生产率)对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小,中国经济增长的粗放特征愈益明显。然后,在考察政府在资本深化中所发挥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构建TFP对其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制度变迁、技术进步、财政支出结构的演进等因素对TFP增长的贡献。结果显示,虽然政府财政支出的结构性偏向并不是导致中国资本深化的主要原因,但是政府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仍可以在削弱资本深化的力量和促进TFP的提高方面有所作为,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65-73

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的金融支持体系及政策研究——基于市场性金融的支持视角

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引导经济资源配置的重要动力机制。"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与升级的演进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而金融体系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与升级过程中具有核心的支持作用。文章以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业态演进为切入点,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的市场性金融支持体系,并分别从市场性直接金融层面、市场性间接金融层面设计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的金融支持政策。该研究成果将为我国制定科学高效的国家产业发展政策与金融财政政策,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74-78

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研究:形成、测量及应用

摘要:投资者情绪一直是行为金融学研究的热点前沿,是行为金融学解释资本市场异象的理论基石之一,对投资决策、风险管理和市场监管等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有关投资者情绪的研究文献很多,本文主要从其概念、形成原因、测量方法及应用等视角对之进行了梳理分析。研究发现: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情绪测量及应用方面;而且大部分研究主要基于个体认知心理偏差来分析投资者情绪的产生与形成,忽视了情绪形成及传染过程中的社会情境因素。最后,则探讨了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
79-84

中国股市云南板块指数编制及其波动分析

摘要:本文从计算公式、样本基期、指数修正等方面探讨了云南板块股票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根据确定的编制原则,对29家存续上市公司逐一进行分析:计算流通股份数、估计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停牌期间公允价值、测算个股特别停牌期间公允市值。实证分析表明,确定的股票停牌估值方法得出的估值与实际数据基本吻合,验证了其合理性;最终编制出能够度量云南上市公司整体波动趋势的云南板块指数。
85-89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生态文明

我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根据全国各省2000~2009年的年均碳排放量将全国划分为重度、中度以及轻度排放区域,在此基础上对三大区域的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以及碳强度三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重度与中度排放区域的碳排放水平差异在扩大,而中度与轻度排放区域的碳排放水平差异在缩小,然后对三大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是影响三大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共同因素,最后对全国碳排放强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动态演变关系作一探讨,结果表明碳排放强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倒U型关系,与能源消费结构呈现正相关关系,与产业结构呈现N型关系。
90-97

我国生态补偿政策介入的必要性及模式分析

摘要:生态补偿政策介入指国家制定补偿政策,并通过政策的执行来完成服务补偿、资源补偿、破坏补偿、发展补偿和保护补偿。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和环保资金不足决定了政策介入的必要性。根据政策力度的不同,生态补偿政策可以划分为强制性介入和诱致性介入两种模式。日本的公害健康受害补偿是强制性介入的代表,补偿原则、补偿项目和分摊比例、赔偿者范畴、赔偿的规则都由政策法规明确规定,国家在赔偿的同时又以减税、补偿等各种名目保护企业。美国的土地休耕保护计划(CRP)则是诱致性介入的代表,补偿标准以市场价格为参考,项目筛选以市场收益为参考。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建议采取"两步走"战略:生态补偿的初期选择强制性介入;生态补偿成熟阶段,利用市场进行生态补偿的条件具备,由强制性介入转到诱致性介入。
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