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探索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

  • 53-1006/F 国内刊号
  • 1006-2912 国际刊号
  • 1.7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经济问题探索是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云南省产业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经济问题探索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合论坛、宏观经济、区域与城市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产业经济、财政与金融、资源环境与能源、劳动经济、区域经济、理论探讨

经济问题探索 2008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综合论坛
“经济学帝国主义”探析1-8

摘要:“经济学帝国主义”作为经济学扩展自己研究领域这种现象的特定称谓,通过“侵入”其他社会科学的边界,在援助和丰富经济学自身的同时,也在援助和丰富邻近的社会科学。尽管“经济学帝国主义”存在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问题与不足,但总体上我们还是应当承认和肯定它具有其合理内核。我们不应把它简单地理解为那种真正的帝国主义行为,其带来的应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多赢局面,它可以被看作是经济学为构建开放的社会科学所作的有益尝试;“经济学帝国主义”本质上是“科学帝国主义”的表现。本文就“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演进轨迹、重要表现进行了阐述、剖析和简要评析;并基于此,对我国经济学的发展和建设作了相关的思考。

基于政策视角的中国开发区生命周期研究9-12

摘要:随着开发区政策措施的不断弱化和开发区政策赖以存在环境的变化,中国开发区政策体系正在解体。从整体上看,中国开发区的生命周期即将终结,“后开发区时代”即将来临。在“后开发区时代”,中国开发区将分化为问题区域、新的产业空间与新城区、创新的空间三种类型,适应不同类型需要的新政策体系也将逐步形成。

自主研发视角下的中国农业生物技术资源保护模式13-17

摘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对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支配作用越来越强。农业生物技术发展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出现的研发对象的变化、私人研发主体的加入以及技术迅速商业化的新特点,使农业生物技术资源禀赋成为一国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农业国际竞争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的重要决定因素。基于农业生物技术资源的不可替代性、不可恢复性、地域性和有用性等自然属性,及异质性、稀缺性和公有性等经济属性,农业生物技术资源必须实行国家产权。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发展必须依靠自主研发,建立既符合国情又与国际惯例衔接的原有物种资源和新物种资源并重的保护模式。

全球化视角中的竞争政策与民族产业利益——从苏泊尔并购案谈起18-21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研究如何制定竞争政策,协调民族产业利益与开放竞争的效率,兼顾国内发展与改革开放是进一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本文从苏泊尔并购案引出了对企业并购监管的一般经济学分析,并讨论了全球一体化进程中跨国并购监管的困境及产业俘获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制定竞争政策与协调民族产业利益的若干政策建议。

云南省城乡之间流动性差异分析及相关对策建议22-26

摘要:在我国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云南省的流动性相对不足。在云南省城乡之间流动性的分布严重不平衡,云南农村流动性十分匮乏,农民支付能力贫弱,农业发展资金瓶颈突出,云南省各级政府应该对农村流动性不足的状况有清醒的认识,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增加云南农村地区流动性供给,促进云南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生态经济
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对我国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27-30

摘要: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应用于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社会三个层面,并与劳动概念结合用来解释自然界内部、社会内部以及自然与社会之间物质变换的本质关系。通过分析物质变换理论的深刻内涵、物质变换裂缝的形成和物质变换过程的空间属性,有助于认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寻找解决当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约束的冲突与矛盾,启发我们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及措施的研究与应用。

循环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态关系的研究31-35

摘要:我国现在面临人口众多,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35人(世界平均数字是45个人),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特别在高强度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面前,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两个方面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循环经济就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即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和绿色化转向。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生态工业学是一个由工程学、生态学和生物经济学交叉构成的科学技术的崭新领域。其思想的主旨是促使现代工业体系向高级生态系统的转换。转换战略的实施将包括四个方面:将废料作资源重新利用,封闭物质循环系统和尽量减少消耗性材料的使用,工业产品与经济活动的非物质化。在循环经济学看来,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而无绝对无用的垃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共创西藏可持续未来的根本保障36-41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西藏产业结构调整与新型工业化的主要方向。新型工业化道路与生态文明是内在统一的。西藏新型工业化应该是以生态文明理念为主导的工业化,是生态文明时代的工业化。在西藏的发展过程中,要协调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三个维度的关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创新,践行生态伦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坚持生态正义,实现生态补偿的原则,确。保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发展、永续发展;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公正和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共创西藏可持续未来。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劳动经济
构建我国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的相关问题研究42-46

摘要:本文指出当前我国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农村劳动者相对在就业机会,就业报酬及共享社会资源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揭示城乡劳动力市场长期分割的根本原因在于决策者的政治取向,政绩考核指标不合理,制度惯性,地方政府的监督职能缺失和某些部门的利益取向,某些城市阶层的偏见,以及进城农村劳动者的忍耐;剖析建立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建立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主要任务以及相关步骤和策略。

中国的刘易斯转折点来到了吗——质疑2007年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47-50

摘要: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报告指出,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已经开始在全国蔓延,中国的刘易斯转折点正在逐步呈现。本文从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出发,深入研究了刘易斯转折点时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和城市化水平,得出“我国的刘易斯转折点尚未到来,劳动力就业压力仍然比较大”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围绕刘易斯模型建立时的假设条件,分析了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现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民工荒”与劳动力就业难——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差分析51-56

摘要:本文利用结构偏差系数测算了我国1990—2006年产业一就业结构的偏离程度,并引入相关系数矩阵对产业一就业结构的调整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分析过程中,解答了“民工荒”与劳动力就业难并存的问题。本文认为,“民工荒”并不是中国劳动力资源“枯竭”的信号,而是我国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结构存在巨大偏差造成的问题。而劳动力就业难,主要是劳动力技能与产业升级不相适应造成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试论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制度改革与创新57-59

摘要: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受制于多重因素,但最为关键的是制度层面的因素,根本原因是制度性制约。本文主要阐述通过制度改革与创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提供制度保障,以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农村外出劳动力工资决定机制研究60-65

摘要:从刘-费-拉二元经济模型来看,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获得的工资仅为制度工资(生存工资),而制度工资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最低工资标准,其制定和调整取决于地方政府和企业利益博弈的均衡。深圳和龙岗蕞低工资制度的实践也表明,最低工资标准对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有显著影响,但其制定和调整更多的是迎合企业的偏好。解决农村外出劳动力工资问题的根本途径就必须改变现有的工资决定机制,在劳动者、企业以及政府利益一致性原则下通过新一轮的博弈实现利益均衡。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社会保障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研究66-70

摘要: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镇转移。由于我国特定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产生了“农民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他们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但他们的权益没有保障。如何更好的维护农民工的权益,让他们充分享受社会保障带来的好处,值得我们深思与探究。

国外和云南省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文献研究及其启示71-76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和云南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纳研究,去粗取精、梳理思路,为进一步研究云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问题,为建立适合中国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理论分析。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产业研究
从资源基础看物质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分野77-81

摘要:精神文明的建设需要通过产业来推动,而不能仅仅通过宣传和说教来促成。本文将物质产业和文化产业相提并论是基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将建设和谐社会定为基本国策,而要真正建设好和谐社会离不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均衡发展,在研究中和具体规划中将物质产业和文化产业分开并且给予同等关注能够有力地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均衡发展。本文的研究先围绕人类生存的两类资源基础即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展开,然后分析由对这两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人类社会发展出的两种产业类型,其后又论述了这两种产业发展的梯度性和均衡发展的重要性。

现代商务中心区产业集聚效应与机制分析82-85

摘要:产业集聚是现代商务中心区最典型的经济学特征,是扩大城市商业规模的有效途径。CBD产业集聚效应是现代商务中心区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效应的发挥是通过产业集聚机制得以实现的。本文从CBD产业集聚的内涵出发,着重分析了CBD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与动力机制,最后针对安徽省CBD产业集聚的现状,提出推动安徽省现代商务中心区发展的相应对策。

基于内生型的产业集群增长效应研究86-88

摘要: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非常令人瞩目的现象,是近30年来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产业集群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也已得到了实践的证明,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无不与产业集群关联在一起。本文建立了一个产业集群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产业集群程度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