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探索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

  • 53-1006/F 国内刊号
  • 1006-2912 国际刊号
  • 1.7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经济问题探索是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云南省产业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经济问题探索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合论坛、宏观经济、区域与城市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产业经济、财政与金融、资源环境与能源、劳动经济、区域经济、理论探讨

经济问题探索 2007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中国内生性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初探1-5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中国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这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主题。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根本区别在于如何正确把握经济增长要素重要性及其组合的变化,以及所引发的工业结构演变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指导,构建了新形势下,内生性新型工业化理论框架,并结合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实证分析,提出了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政策建议。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第三亚欧大陆桥”论坛
第三亚欧大陆桥战略构想6-9

摘要:区域经济的大整合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大陆桥作为一种区域间沟通更加便利、快捷和高效的海陆国际联运方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大整合的必然选择。构建横贯亚欧大陆南部的第三亚欧大陆桥已成为我国提升沿边开放,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的迫切需要。

宏伟的构想——“构建第三亚欧大陆桥”专家论坛综述10-12

摘要:2007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由云南省经济研究院牵头完成,并联合云南省社科院共同主持召开的《构建第三亚欧大陆桥战略研究》课题专家评审会及专家论坛在昆明佳华酒店举行。来自全国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实业界有关人士、大专院校的代表及60多家新闻媒体共200多人参加了本次论坛。参会人员中有我国经济理论界著名学者,有参与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专家,有规划区域经济的研究人员,也有参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策划者、设计者和组织者,还有云南省优秀的中青年经济理论研究人员。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综合论坛
中国地区专业化的分布模式13-17

摘要:本文实证分析了1980—2004年我国地区专业化的空间分布和变动状况以及影响我国地区专业化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地区专业化水平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略微下降后.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这在20世纪90年代表现得最为突出。专业化水平上升幅度较大的地区少数是处于东部沿海的发达地区,大多是位于内陆边疆的欠发达地区。地区专业化的空间分布格局没有明显的变化,深处大陆内部与边境接壤的地区专业化水平较高,东部沿海和一些不和边境接壤的中西部地区专业化水平较低。从空间区位角度作的计量分析表明,地区规模、市场进入和城市化水平对我国地区专业化的空间分布有显著的负效应。研究结果对新经济地理论的观点提供了有限的支持。

我国粮食安全的制约因素与化解对策18-21

摘要:对一个国家来说,粮食是否安全不仅关系到国民生活水平能否提高,而且还影响到其他各行各业能否协调发展,因此,任何国家或地区都将粮食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对我国而言,由于人均耕地资源匮乏.种植生态环境恶化,种粮的实际成本、机会成本过高等原因,使得我国近十年来粮食产量与粮食结构一直在警戒线上下徘徊,难以确保粮食安全。面对此种境况,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如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加强环境保护,降低农民的种粮成本,控制人口数量,加大科技投入,改善种植结构等,以确保我国粮食总量丰裕,粮食种植结构合理,从而实现我国粮食安全。

市场力量、企业规模与自主创新——基于中国37个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22-26

摘要:本文以中国37个工业行业截面数据为研究样本,从技术创新角度,遴选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应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分行业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值。通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值与行业特征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市场结构和企业规模对创新能力均影响显著,熊彼特两个相互矛盾的假说同时得到了检验,进一步分析了行业内国有企业产值比例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城市和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产业区位:一个理论和实证综述27-33

摘要:最近十多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产业区位的关系。传统理论预期优惠贸易协定的成立将根据比较优势来决定产业区位和专业化模式,融合了新贸易理论和传统区位理论的新经济地理学则认为集聚力和分散力的相互作用决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产业区位。实证分析研究得最多的是欧盟,对南南型合作组织的研究仍然较少。由于采用的数据以及分析方法差别很大以及国家经济千差万别,实证分析的结论有些与理论预期一致,也有与理论大相径庭,甚至矛盾的案例。

基于技术创新的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比较研究34-38

摘要: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本文首先分析什么是技术创新,以及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接着分析我国中部六省基于技术创新的经济发展现状,揭示中部地区技术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状况。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建立经济增长的统计模型,运用中部地区六省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估计,揭示中部地区劳动生产效率的差异。最后结合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从怎样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县域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质量”内涵的研究39-44

摘要:本文以现代质量的定义为基础,给出了县域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质量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可持续发展质量的内涵,并针对目前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普遍存在的“只评结果、不评过程”的不足,应用“系统管理”和“过程管理”的思想,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县域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质量评价体系”,为提升我国县域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质量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

西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双赢途径探索——基于生态工业园区(EIP)的思考45-49

摘要:通过对榆林能源开发促进区域内经济增长的同时,给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及其原因的分析,指出实现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基于新型生态工业因区(Eeo—Industrial Parks,即EIP)建设的思路,探讨了实现西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双赢途径,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为西部EIP的建设提供思路。

基于DEA的苏北与鲁南地区经济效率评价50-54

摘要: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以年末从业人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R&D经费作为输入量,分别以GDP,三次产业增加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为输出量。构建三个同输入不同输出的指标体系,对苏北与鲁南地区十个地市的经济效率进行评价,通过比较分析发现:鲁南地区整体经济效率高于苏北地区;GDP的产出效率与居民收入的产出效率存在不一致性;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例的降低提高了经济效率。

河北省沿海城市发展的基础及辐射作用55-59

摘要:河北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奋斗目标,河北省沿海城市的发展对落实这一奋斗目标有重要影响。发展河北省沿海城市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相对的后发优势,但也有它的不利因素,河北省沿海城市的发展对广大区域又会产生辐射作用。依据以上研究,得出了许多发展河北省沿海城市的政策建议。

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比较分析60-65

摘要:全国有21个省(市、自治区)将高技术产业作为“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发展产业。客观、科学地评价这些区域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对于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区域高技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并带动整体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构建了由高技术产业创新的投入能力、产出能力和支撑能力3个一级指标和8个二级指标构成的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依此对21个区域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存在着显著差异,普遍将高技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必将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恰当的战略选择则应是根据本地区的资源特点和竞争优势确定其重点发展产业,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与协作的格局。

经济问题探索杂志“三农”问题
新农村建设下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研究66-71

摘要:工业化中后期进行工业反哺农业,是世界经济发展遵循的客观规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两个趋向”论断,提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客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本文针对新农村建设,结合安徽省实际,分析反哺农业政策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探讨新农村建设下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机制研究72-74

摘要: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现状不容乐观,这与尚不具有一个完善健全的人力资本投资机制息息相关。构建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机制,必须明确人力资本的投资主体,抓好人力资本投资配置实施,从而实现农村人力资本积聚。

西部农村扶贫开发战略模式研究75-80

摘要:我国西部农村贫困状况的严峻态势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严重障碍。西部农村的扶贫开发战略必须在冷静分析贫困治理难点问题的基础上确立新的反贫困战略指导思想和开发原则,以满足贫困人口生存需要、生产需要和发展需要为基本目标,要通过创新扶贫制度、强化社会服务、控制人口增长、重视教育培训、发展特色产业、探索移民搬迁、推广小额信贷逐步缓解和消除贫困。

近年农村土地制度热点问题述评81-84

摘要:近年来关于农村土地制度的讨论很多,但一直缺少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以及理论问题的归纳。本文梳理其中一些相对重要的文献,归纳为土地财产职能、土地私有化、集体所有制与土地规模经营的关系、国家与农村土地制度的关系、征地补偿与土地有效利用等五个问题进行讨论与评论。这种梳理和归纳的工作对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方式的比较研究85-88

摘要: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如果能够得到有效开发,将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坚实力量。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方式主要有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医疗保健、体育锻炼、文化建设等。不同方式对提升农村人力资本各有其优越性。因地制宜使用合适的方式开发好农村人力资源,对促进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