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杂志社
分享到:
《经济问题》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探索、改革与发展、企业经济、农业经济、国民经济管理与计 划、世界经济、山西经济、财政与税务等。
  • 主管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4-972X
  • 国内刊号:14-1058/F
  • 出版地方:山西
  • 邮发代号:22-60
  • 创刊时间:197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15
  • 综合影响因子:1.73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经济问题 201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经济问题杂志聚焦“丝绸之路经济带”

政策冲击、产业集聚与产业升级——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研究

摘要:在研究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特征事实的基础上,遵循外生政策冲击作用内生变量,诱发均衡变化,进而推动政策实施效果的统一思路,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作为一项政策冲击,将显著推动西部地区产业集聚和承接产业转移,同时,西部地区产业升级又将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水平提升。最后,提出了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的政策建议,即实现政府产业发展治理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1-7

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与作用

摘要:在全球价值链研究框架下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通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及其国际贸易现状分析,判断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低端位置,并进一步识别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雁型发展模式。研究表明: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范围内存在1个大雁阵和中亚、西亚、南亚3个小雁阵;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作用,需充分发挥中国领头雁效应。据此初步勾勒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生产网络雏形,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8-14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重要产业基地建设

摘要:产业建设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落脚点。通过逻辑梳理,形成以物流产业建设为先导,能源产业建设为核心,旅游产业建设为延伸,金融产业建设为保障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体系。进一步,为保障这些产业建设的顺利进行,提出两条基本建设机制,即多国合作机制与跨境问题处理机制。这些机制既保障产业建设的有效合作,也注重问题的及时处理,以期实现合作共赢。
15-19

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产业链一体化合作研究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合作创造了崭新空间,而能源合作是双方经济合作的基础和关键。能源产业链一体化合作符合中国与中亚五国在能源供需与进出口方面的现实需求,是确保中国能源安全的必然要求,并且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多产业链条的联动发展,对于推行"中国制造"及落实"走出去"战略、转移过剩产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意义重大。
20-25

运用“一带一路”发展中国与中东欧关系对策

摘要:"两个纲要"的实施,使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友好情谊不断加深,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将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紧密联系起来,可以更好地提高双方合作的质量。通过顶层设计,加强区域内外各方的协同;关注中东欧国家差异性,规避可能风险;搭建各类平台,实现多方沟通;汇合各方利益,实现合作共赢。
26-29
经济问题杂志理论探索

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问题研究进展

摘要:深入探讨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内涵与判断标准、评价体系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拓展收入分配理论研究、科学合理地评价中国现阶段分配公平程度与经济运行效率,对于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控政策、促进分配公平与提高经济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内涵与判断标准、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的评价体系、分配公平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内在关系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较为系统的评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30-37
经济问题杂志宏观经济

从经营企业到经营土地:中国的自由裁量预算与经济增长

摘要:在外在激励环境下追求自由裁量预算的内在激励,使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积极采取发展本地经济的集体行动,从而推动了中国持续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改革开放至1994年分税制改革前,地方政府以经营企业为主获取自由裁量预算。分税制改革至今,地方政府以经营土地为主获取自由裁量预算。与作为外在激励的集权—分权框架的调整与晋升激励方式的改变相比,自由裁量预算的来源及结构的调整,更能对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产生实质性影响。
43-48

以历史和发展的眼光看政府债务的合理运用

摘要:从经济史视角,分析比较了国内外对政府债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运用指标分析法得出我国政府债务总体可控的结论,并以山西省为例,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风险防控提出针对性建议。
56-59

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研究

摘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关系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两者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首先,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进过程,同时与国际理论标准模式做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产业结构与国际理论标准模式基本一致,而中国就业结构的转换要滞后于产业结构。其次,选取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和比较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对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做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发展协调性较差,有大量剩余劳动力没有转移;第二产业发展协调性较好,促进劳动力就业作用明显,但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空间还很大;第三产业发展的协调性最好,吸纳劳动力能力较强,产业结构演变和就业结构转换逐步趋于同步。最后,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结论与建议。
60-65
经济问题杂志财政金融

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逆向选择——基于逆向选择的分析

摘要:基于逆向选择理论,根据灵活就业人员载体缺失特征,分析并解释了其社会医疗保险参保率持续低下的问题,并阐述了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时逆向选择的内部差异,最后借鉴团体保险,通过构建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的载体,以集体参保方式限制内部成员退出,并推进医疗保险制度城乡统筹,以限制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时的逆向选择,提高其参保水平,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66-70

商业银行净流动性缺口及其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

摘要:在商业银行流动性缺口管理的改进指标体系下,选取我国12家商业银行2008-2014年的年报数据,对净流动性缺口与银行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净流动性缺口能够显著地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如果能够高效地管理与运用优质流动性资产,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同时也检验了之前关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
71-77

绿色金融发展与创新研究

摘要:我国绿色金融理论和实践都处于探索阶段,理论创新相对滞后。绿色金融发展程度和深度,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融资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大力推动绿色融资创新的先决条件,在于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同时,要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法律法规,稳步推进碳市场建设,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加强气候融资的国际间合作。
78-81

我国通货膨胀风险的预测模型——基于决策树-BP神经网络

摘要:选取我国2010年1月至2015年3月的月度相关数据,运用分布滞后模型对通货膨胀影响因素进行乘数效应分析,利用决策树算法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指标进行筛选和优化,借助BP神经网络对通货膨胀风险等级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动态乘数效应显著,且通货膨胀受流动性过剩、产出缺口、国房景气指数、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滞后一期的动态乘数效应较大;所构建的决策树-BP神经网络模型比传统的ARIMA模型分类准确率高、均方误差小且对短期通货膨胀风险等级的预测效果较为理想,有望为基于大数据的宏观经济实时预测系统提供新的构建思路。
82-89
经济问题杂志产业经济

网络组织的风险及其治理:风险悖论的视角

摘要:以风险悖论为视角探索网络组织的风险治理,认为网络化合作是企业为规避风险而在专业化与多元化之间艰难选择的必然结果。然而,风险并未因网络组织的组建而得到有效防范,反而陷入风险悖论的怪圈。在对风险悖论从生成、分析与求解三个方面的系统探讨的基础上,构建了以网络环境、合作结点、链接关系、网络整体四大要件为基本内容的网络组织风险治理的理论模型,以期屏蔽外源性风险、抑制风险源活性、阻断风险传导路径、搭建风险治理平台,进而从根本上破解网络组织风险悖论,为网络组织的有序运作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新思路。
90-95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员工和企业共生行为稳定性研究

摘要:关注员工和企业关系,促进二者共同发展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尝试运用共生理论对员工和企业共生行为进行研究,界定了员工和企业的共生关系,构建了基于Logistic模型的共生行为模式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依据员工和企业之间相互贡献率的差异,存在寄生型、偏利共生型和互惠共生型三种共生行为模式,这一探索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96-99

团队协作视角下的知识型员工责任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采用博弈论中的委托模型研究了团队协作效应下企业员工责任投入对知识型员工团队激励机制的影响,分析了团队规模、员工风险成本因子等影响因素与员工责任投入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并与无责任投入的情形进行了详细比较。研究表明,企业员工责任投入与员工风险成本因子负相关,与初始协作效应和团队规模均正相关;企业投入员工责任能显著提升员工的两类努力以及知识型员工的个人单位绩效奖励强度,但不会提高团队单位绩效强度;无论于企业还是员工,投入员工责任均有利于其经济价值的实现。
100-107
经济问题杂志三农问题

中国农产品价格传导机理与政策——基于生猪产业的分析

摘要:生猪产业各环节不同的产业特征和市场结构导致其市场定价能力的差别,使产业链各环节价格传导的非对称性特征突出;因纵向利益关系松散、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缺乏、养殖环节在市场交易中的弱势地位,使得生猪产业链各环节利益分配不均。积极推进由龙头企业或者合作社带动的生猪产业一体化化经营,在鼓励发展纵向一体化经营的同时也鼓励发展同一环节的横向一体化经营,在生猪产业链各环节以及同一环节的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建立起一个共同的利益和风险分担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良种、饲料、设备的供应、饲养技术、防疫治病、销售等方面提供配套的系列服务。
113-118

我国农业专业镇产业化创新研究

摘要:农业专业镇产业化创新,是我国农业专业镇转型升级方向和路径的必然选择。我国农业专业镇目前已基本形成产业化创新的三大基础:产品地理标志、农民合作组织和政府帮扶机制。我国农业专业镇产业化创新目前面临三大问题:种养加活动分散化、产学研结合形式化和农工商连接脆弱化。要立足于目前农业专业镇产业化创新的三大基础,破解其面临的三大问题,推动公司化集团化重组,切实优化科技帮扶机制和促成企业实施培养计划,就应成为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着力点。
11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