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杂志社
分享到:
《经济问题》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探索、改革与发展、企业经济、农业经济、国民经济管理与计 划、世界经济、山西经济、财政与税务等。
  • 主管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4-972X
  • 国内刊号:14-1058/F
  • 出版地方:山西
  • 邮发代号:22-60
  • 创刊时间:197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15
  • 综合影响因子:1.73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经济问题 2013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经济问题杂志本刊特稿

货币政策对房价动态冲击效果研究——基于供求关系视角

摘要:基于VECM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基于供求关系视角来分析货币政策对房价的动态冲击效果。结果表明:信贷余额对房价的冲击作用为正向,短期内逐渐增加直至峰值,而长期持续的作用效果有所减缓;货币供给量对房价的冲击作用也为正,效果最大且具有较强的长期持续作用效果;而利率对房价的短期冲击效果为正,长期来逐渐转变为负的持续作用效果,利率调控手段具有时滞效果。合理地利用货币政策的组合调控工具将有利于避免单一货币政策手段功能的有限性,有助于有效调控房价。
4-8
经济问题杂志理论探索

“六五”~“十二五”:经济区划分的历史回顾及其讨论

摘要:从政府规划的角度讲,关于经济区划分的思想最早出现于1958年。“六五计划”一“十二五规划”期间,中国经济区规划的脉络可概括为:经济区-经济区网络或城市网络-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带一七个跨省区市的经济区域一西部、中部、东部形成“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带”-“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有条件的区域……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和2009年的12个经济区规划的出台一分四大区域进行经济区划分,最终形成“两横三纵式”的经济区空间布局。今后中国在经济区建设方面,一是应对经济区范围的划分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二是应注意协调城市群空间范围和经济区空间范围;三是应注意协调经济区建设与行政区划之间的关系;四是应加快经济区内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
9-15

民营经济的内生性制度变迁研究

摘要: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历程是一个持续的制度变迁的过程,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同时进行。制度变迁并非只是经济效率的改进,它既包括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规章制度,也包括公民、社会以及国家层面的意识形态和信念体系的建立。鉴于此,采用历史分析法探究意识形态对民营经济制度变迁的内生影响,以及民营经济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
16-20

中国国际经济合作观的历史变迁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国际经济合作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不同历史阶段,国际经济合作具有不同的目标导向、制度环境和实现模式。观念的变革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条件,国内经济改革推动了新旧观念之间的转换,国际规范和全球化理论则提供了变革的思路。
21-25
经济问题杂志宏观经济

低碳经济视角下中国发展模式转型研究

摘要:以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协调共生为核心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逐渐成为世界主流。在剖析低碳经济基本概念、内涵及其必要性的基础上,综述了这种发展模式可能会给中国宏观经济各个方面如经济增长、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等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指出中国在未来向“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转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6-30

国际低碳经济合作的制度陷阱与中国的对策分析

摘要: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了由于气候变化而促成全球一致行动以构建国际低碳经济合作体系的尝试,肯定了制度因素对缓解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但也指出这种趋同化的倾向有可能会落入制度陷阱。面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外部性,以及西方国家所规划的国际低碳体系倡议,中国如何根据本国的现实情况,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积极参与国际低碳经济体系的规则制定,增加自身的话语权,需要有相关的制度安排与政策工具的分析。
31-37

中国能源消费与GDP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参数与非参数回归模型

摘要:采用1980~2011年的年度数据,对我国能源消费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线性回归模型、引入虚拟变量的非线性回归模型以及非参数回归方法对能源消费与GDP关系进行了拟合分析。从拟合效果来看,相对于线性回归模型,引入虚拟变量的非线性回归模型以及非参数回归方法更能有效地拟合能源消费与GDP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38-41

税收收入、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

摘要:在国内外文献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我国1978—2010年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的税收收入、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并对统计变量数据的平稳性与因果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第二产业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很快并且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显著。从推动经济增长的视角提出可操作性政策建议。
42-45
经济问题杂志财政金融

基于VAR的市场投机对新股申购投资收益的影响分析

摘要:2012年5月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取消了网下申购新股的限售期,新股申购投资收益水平具体化为新股首日收益率。选取新股首日收益率和代表性股指为市场投机因素的描述变量,以VAR模型反映二者间的动态联系,研究了市场投机因素对新股申购投资收益的影响规律。结论表明:新股首日收益率是市场投机情绪的反映,本期新股首日收益率能在较大程度上被前一期新股首日收益率所解释和预测,二级市场的变化对新股首日收益率的直接影响较弱,但可以引起其波动趋势较长时间的反复震荡;中小板新股和创业板新股的首日收益不同之处在于创业板新股与二级市场的强弱联系更为紧密,在两个板面新股对一级市场投机因素的敏感程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这意味着创业板新股具有更强的投机性;脉冲响应函数可以进一步量化变量间扰动影响的数量关系,并且从脉冲响应的时间来看,市场投机因素对新股申购投资收益率的作用时间大致为12周。
46-52

基于战略视角的中国外汇储备多层次使用研究

摘要:基于战略视角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多层次使用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对前人研究的综述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现状,明确了外汇储备的四个战略调整方向;其次构建了一个包括战略性层次在内的外汇储备多层次使用体系框架;最后对战略性层次的外汇储备使用方式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可行性分析,并得到了丰富的结论。
53-57
经济问题杂志三农问题

马克思土地观视角下的耕地保护问题研究

摘要:马克思的土地观表明,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地肥力是自然历史发展的产物,人类生产活动会对土地产生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耕地数量减少、耕地质量下降的严重问题。在马克思土地观的指导下,采取各种措施,生态化地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8-61

生猪及猪肉全产业链价格传递机制研究

摘要:根据2004年1月-2012年6月生猪及猪肉全产业链条价格月度数据,在5%的置信度下,各环节价格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波动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彼此之间超越传统的“线性”影响关系。根据脉冲响应图,对于生猪价格1个标准差的冲击,仔猪价格、猪肉批发价格和猪肉零售价格在10个月内的最大累计响应系数分别为3.96、1.79和2.07,呈现出明显的“放大效应”;根据方差分解表,在仔猪价格、生猪价格、猪肉批发价格和猪肉零售价格10个月内的预测误差中,生猪价格的解释力度总体保持在60%以上,充分显示生猪价格是全产业链条价格传递的“核心发动者”和“最大影响者”。因此,稳定生猪及猪肉全产业链条价格,核心是通过加强屠宰厂定点管理、发展养殖合作社、鼓励“场厂挂钩”等措施,稳定生猪价格。
62-67

新农合与商业医保竞合关系分析

摘要:分析了新农合与医疗保险二者竞争与合作的存在条件后,从被保险人的行为选择为出发点,在期望效用分析框架下,通过分析扩展的保险需求理论模型后发现:新农合与商业医保之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互补关系。在商业医疗保险的最优价格下,其购买量随新农合报销率的提高而增加,其决定因素表现为农民发生重大疾病的概率、农户的风险偏好和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后的净收益比较。同时从新农合筹资增长机制、商业医疗保险价格制定和保障力度的角度提出了发展商业医疗保险的对策建议。
68-74

农村富裕、中等、贫困三类群体思想观念比较分析--基于河北省11个村330户农民的调查

摘要: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农民物质财富的巨大增长,与物质文明相适应,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新时期农村发展的重要议题。从对农民思想观念的调查数据来看,农村富裕、中等、贫困三类群体对土地有不同的情结;对财富和教育的观念差异较小;群体间交往相对缺乏。针对以上事实,本研究提出:要鼓励农民群体利用本土资源,探索农村发展的内源动力,推动农村发展;要为不同群体搭建交流平台,形成先富带动后富的局面,引导农村发展;也要构建各群体共同参与的组织载体,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农村发展。
75-79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目标瞄准研究--基于财富审查(PMT)的方法

摘要:如何将最低生活保障分配给真正的贫困家庭,是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议题。在缺乏严格有效的财富审查机制背景下,基于宁夏690户农村家庭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户主特征、家庭特征、住房特征和耐用消费品特征等与家庭收入和消费相关的核心指标,构建了一个新的目标瞄准体系——财富审查体系(PMT)。通过随后的目标瞄准效率检验发现,该体系对农户家庭经济状况具备较好的识别能力。在严格实施财富审查的基础上,加上其他的辅助措施,地方政府可以有效地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目标瞄准。
80-84
经济问题杂志区域经济

中部地区都市圈创新网络空间优化路径研究

摘要:以都市圈(城市群)为发展引擎的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地区都市圈(城市群)普遍存在因创新能力低下而导致无法实现良性发展的问题。基于都市圈创新网络的内涵、要素特征等理论分析,界定了都市圈创新网络的空间结构,在此基础上,根据对太原都市圈区域创新要素空间分布现状的评价,从都市圈城镇节点网络化、产业集群网络化、创新机制参与主体网络化等方面提出太原都市圈创新网络的空间优化路径,以对中部地区城市群创新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90-93

博弈论视角下厦门——平潭双岛竞合关系分析

摘要:以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厦门经济特区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地方政府政策行为和企业的策略行为为研究对象,利用博弈论中的古诺模型、Stackelberg模型和智猪模型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以及平潭综合实验区设立开发背景下厦门-平潭-台湾三者互动关系进行了解析,并进一步分析了平潭-厦门双岛博弈竞合对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体系构建的影响。
94-99

"十二五"限价商品住房建设研究--以山西为例

摘要:针对山西省限价商品住房还停留在政策制定层面和没有开工建设等问题,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山西统计年鉴》等资料,预测了“十二五”期间城市中低收入居民家庭年收入和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得出了符合限价商品住房准入条件的保障家庭年收入线标准,确定了山西省“十二五”期间的限价商品住房的保障比例和年需求量,并提出建设限价商品住房的对策建议。
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