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杂志社
分享到:
《经济问题》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探索、改革与发展、企业经济、农业经济、国民经济管理与计 划、世界经济、山西经济、财政与税务等。
  • 主管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4-972X
  • 国内刊号:14-1058/F
  • 出版地方:山西
  • 邮发代号:22-60
  • 创刊时间:197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15
  • 综合影响因子:1.73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经济问题 2010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经济问题杂志理论探索

产权制度的空间溢出性与经济增长——基于空间面板固定效应的计量研究

摘要:从产权制度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的命题出发,利用空间面板固定效应的计量方法,检验了产权制度是否存在空间溢出性以及对各个地区经济增长率的影响。认为在1994~2007年间,产权制度的"邻里模仿效应"和"示范效应"是明显且稳健的,这表明了地方政府为更好地发展经济,邻里之间相互学习,强化了产权保护制度的空间外部性,产权制度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是不容忽视的。
4-9

基于非匿名性的亲贫困增长测度

摘要:通过对匿名性与非匿名性情形下贫困发生曲线的实证研究,指出在匿名性情形下贫困发生率曲线可能高估或低估不同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增长情况,其主要原因在于匿名性情形下相同位序上的两期收入表示的不是同一个体。由于不能剔除返贫效应,在贫困人口下降时及匿名性情形下会低估实际的减贫效应。对浙江减贫效应分解结果显示,匿名性和非匿名性情况下收入分配效应对减贫的影响有很大差异甚至是反向的。对于反贫困问题而言,更应关注持续性贫困,并且在分解减贫效应时必须剔除返贫效应。
10-15

“奥肯定律”中国悖论的再解释——基于中美劳动力变动差异视角

摘要:许多文献认为"奥肯定律"在我国失效,并因此产生诸多解释。然而,从劳动力的角度,缺乏对"奥肯定律"的美国背景数据与我国数据之间差异极大的研究。认为对于人口增长过快的经济体,验证"奥肯定律"必须剔除劳动力增长超出就业增长的差额。根据这一原则,对"奥肯定律"进行了修正,并用修正后的数据验证了我国的经济现实,发现"奥肯定律"在我国并没有失效。
16-19

部分参股、专用性咨询与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分析

摘要:建立了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数学模型,重点讨论了在无法签订一个完全契约的情况下,如何激励跨国咨询公司给国有商业银行提供更有价值的专用性咨询服务以帮助其加快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问题。研究发现,国有商业银行的部分参股能够促使跨国咨询公司增加与专用性咨询服务相关的专用性资源投入。得出的理论命题具有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参股跨国咨询公司的政策含义。
20-23
经济问题杂志国民经济管理

需求因素与我国生产率的变化——基于消费和出口渠道的研究

摘要:分析了需求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一方面,需求因素的波动影响技术创新、技术选择、规模经济效益和要素的使用效率,对生产率产生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需求因素的波动还会影响到R&D投入、人力资本、国际技术溢出等,对生产率产生间接的影响。利用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显示,最终消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作用显著,出口对生产率增长的作用不显著。
24-28

基于三维系统结构的产业集群演化研究

摘要:首次将产业集群演化放到三维系统模型之中,从过程、结构和功能三个方面来进行综合研究。首先作为复杂适应系统的产业集群,其演化是在竞合关系作用下的自组织演化;其次从纵向一体化发展到网络层级结构,是产业集群演化过程中的结构演替规律;最后,在创新、集群网络联系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推动集群系统的演化升级。
29-32

国际贸易对中国工人工资的影响研究——基于工业部门的面板数据分析

摘要:通过中国工业部门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国际贸易对中国工人工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实际贸易额与中国工人实际工资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这验证了根据S-S定理等相关贸易理论分析的结果。总体来说,国际贸易有利于中国工人工资的提高,后者的变化对前者有较高的弹性。对外贸易的发展是提高中国工人工资的有效途径之一。
33-35
经济问题杂志改革与发展

中国融资租赁业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在探讨国内外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对1986年到2008年的我国融资租赁业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长期上,租赁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明显正相关;而在短期内,均衡有所改变,租赁增长率变动1个百分点就会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变动0.2572个百分点。从本结论出发,就发展中国融资租赁业面临的紧迫问题,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36-40

基于信贷渠道的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

摘要:目前,关于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研究没有考虑货币政策本身因素的影响。货币政策的含义是多重的,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差异性,目前的文献并没有对此进行研究。以信贷渠道为对象,研究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与区域效应差异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认为,信贷渠道确实导致了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差异性。
46-49

中美贸易互补性动态变化实证分析

摘要:以1996-2008年中美贸易数据为基础,借助贸易特化系数详细考察了中美在具体分类商品上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动情况。结果表明,中美两国有很强的贸易互补性,且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目前中美间的巨额贸易是贸易互补的一种表现,只要坚持两国的正常经贸往来,在自由贸易的框架下,这种互补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50-54
经济问题杂志工业经济

企业绿色竞争优势根源探究

摘要:探究企业绿色竞争优势的根源不仅有助于企业的绿色经营的实践,而且也为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寻求微观层面的发展动力。通过对企业竞争优势根源的各种理论观点进行系统梳理,结合企业绿色经营面临的环境,认为纯粹的"外生论"和"内生论"都不足以解释企业绿色竞争优势的根源。分析认为企业绿色竞争优势源于企业顾客能力的状况,试图为现实中企业绿色经营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55-58

董事会结构特征与企业成长关系研究——以竞争性行业上市公司为例

摘要: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可持续成长有重要意义。分析了董事会结构特征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无论是采用总资产增长率还是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作为企业成长指标,董事会规模都与企业成长负相关;董事会独立性与企业成长正相关;董事会领导结构对企业成长没有明显影响。这表明董事会规模和独立性比董事会领导结构更能影响企业的成长。
59-62

以社会责任为导向的企业业绩评价实证分析

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应尽的义务。企业社会责任不是短期行为,为了全面有效地开展社会责任实践,加强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协同性,需要以科学的企业业绩评价为基础。以山西省上市公司2008年数据为例,从对股东、债权人、政府和员工四个方面来反映山西省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绩效评价结果,进而说明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
63-67
经济问题杂志农村·农业经济

土地流转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摘要: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农村土地流转的众多变量进行了简化,并利用新的变量构建了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对回归模型的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现有耕地情况、土地流转方式与经济状况对农村土地流转程度存在显著性影响,但土地流转规范性对土地流转程度不存在显著性影响;现有耕地情况、土地流转方式与经济状况对土地流转程度呈正向影响,而土地流转规范性对流转程度呈负向影响。建议建立相应的土地流转管理部门,规范土地流转现象,将土地流转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积极探索实现土地流转农民的专项社会保障制度。
68-70

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的走势和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摘要:使用统计数据,对江苏省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的走势作出判断,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江苏省13个市农村居民区域收入基尼系数的变动趋势在数学意义上并没有表现出威廉姆森倒U型曲线特征,说明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并不必然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而无条件下降;研究表明非农就业、公路密度的增加可以使农村居民区域收入差异变大,农业支出、教育支出、资本密集度的增加使农村居民区域收入差异变小。
71-74
经济问题杂志金融与保险

略论汇率冲击下我国银行业的货币错配和期限错配——基于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摘要:随着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的活跃,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货币错配和期限错配的问题日益突出。如果市场利率水平或汇率发生变化,我国银行业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流动性风险,并将可能导致银行危机。基于此,构建了三阶段的银行资产负债模型。模型表明,人民币的升值和通货膨胀的加剧将恶化银行业的资产负债表,在一定情况下会导致一国的金融危机。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同时存在债权型货币错配和期限错配下银行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
84-87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商业银行应用的探讨

摘要:新会计准则体系中首次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要求上市商业银行自2007年1月1日起实行,其他商业银行最迟于2009年执行。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中坚力量,其健康稳定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准则实施的三年时间里,公允价值的具体应用状况不尽如人意。商业银行如何积极应对会计准则变化带来的影响,使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具有可靠性和相关性,充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是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一项重要课题。
88-92

商业银行治理机制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分析——以建设银行为例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建设银行为例,从商业银行信贷治理机制这一独特视角进行了分析,认为由于目前商业银行没有建立起独立的中小企业信贷经营机制,在激励约束方面没有区别对待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与大企业信贷业务,在业务流程上也没有建立起适应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特点的操作流程,因此,在信贷经营过程中,商业银行基层机构将偏重于大企业信贷业务,而漠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造成中小企业信贷融资较为困难。
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