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杂志社
分享到:
《经济问题》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探索、改革与发展、企业经济、农业经济、国民经济管理与计 划、世界经济、山西经济、财政与税务等。
  • 主管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4-972X
  • 国内刊号:14-1058/F
  • 出版地方:山西
  • 邮发代号:22-60
  • 创刊时间:197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15
  • 综合影响因子:1.73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经济问题 2010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经济问题杂志理论探索

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关系的经验研究

摘要: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问题。研究发现,尽管全国总量时序数据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不存在任何方向的因果关系,但以各省GDP增长率和城乡收入比为观测点的面板数据检验结果显示:不论是在短期还是在长期,收入差距的扩大都是引起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在短期会引起收入差距的扩大,但从长期看,有助于收入差距的缩小。
4-8

从价值到价格的“关系”维度展现——探求马克思未阐明的劳动价值内涵

摘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概念以及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遇到诸多解释力问题,并非是考虑不够周全,而只是一些更为基础的东西没有出现在他的文献中。将劳动价值视为一种"关系"而不是"实体",根据价值在相关维度里的表现形式及其角色变换,可以看出:一切创造人类生命价值的劳动都创造价值;价值的根本维度是"人化价值";体现生命依赖性的"生命耗费"与"人化价值"是价值的基本关系维度。价值在运动过程中,表现为"物化价值"、"沉没价值"、交换价值等不同形式;而价格只不过是由权力关系形成的"物"的交换形式中的表征价值。在价值的基本关系维度上,由劳动价值关系的质与量的规定性揭示出价值量的决定是作为对个体的异质性简化处理的结果,由此得出"价值"内涵的一般性基础。
9-14

基于边限检验理论关于我国R&D投入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从分解视角的考虑

摘要:基于我国1991~2006年间数据,运用边限检验理论对我国R&D投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R&D投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从短期来看,上期GDP增量和本期企业R&D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从长期关系看,企业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为正,而政府R&D投入、金融机构的R&D贷款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为负。
15-19

交易费用和制度变迁的分析与启示

摘要:交易费用与制度变迁都涉及到经济生活中的具体操作方面,比如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率问题。中国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不仅必须考虑到资源优化配置、改革成本和经济运行效率,而且更应以此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尺。这些又与特定的制度安排有着内在联系,因此,只有认真研究交易费用和制度变迁的相关问题,才能保证中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20-23

略论文化市场均衡中的第三方力量

摘要:主要考察文化市场均衡问题。回顾了国内外文化市场研究的现状,明确了文化市场中的第三方概念,讨论了文化市场中供给、需求和由它们形成的文化市场均衡类型,分析了第三方对于文化市场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繁荣文化市场的若干建议。
30-33
经济问题杂志国民经济管理

对我国经济安全面临问题的思考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金融资本的全球化,各个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都面临着重大的考验,和以往不同的是每个国家都在更加广泛的空间和领域展开国际间的分工与合作,旧有的许多堡垒与屏障被打破,自由贸易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面对新的形势,有必要对我国经济的内外环境加以有效的评估,从而正确地面对所遭遇的问题,规避风险,进一步作出理性决策,确保我国经济安全。
34-38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结构分析

摘要:消费、投资、出口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三大动力,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三大动力模式,三者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各具特色。从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来看,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均衡,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进行经济发展动力结构的调整,各种动力结构的协调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39-45

FDI对我国企业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的影响——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摘要:利用2003~2006年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对FDI在我国企业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经验分析。28个行业的回归结果表明,FDI仅对我国企业的过程创新有显著的正面效应。通过进一步对15个外资高进入程度行业的分析,显示FDI只能提高过程创新的比重,对产品创新的规模和比重有严重的负面效应。总体而言,大量吸引外资只是促进了技术装备的引进,对于产品创新并无多大益处。
46-50
经济问题杂志改革与发展

建设高端产业城市的挑战、路径与建议

摘要:实现产业升级,建设高端产业城市是我国已率先实现工业化城市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根据"保增长、促转型"宏观政策目标的要求,优先产业内选择是建设高端产业城市的现实选择。但是,根据国内国际经验,产业间升级的可能性并不低于产业内升级,并对产业升级提高度更大,且呈加速趋势。据此,产业间升级应该成为建设高端产业城市的战略选择。产业升级路径是由其比较优势演化路径所决定的,建设高端产业城市需要生产要素层级从"自然资本"向"创造资产"升级。
51-54

基于3T理论的城市创意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市制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严重不匹配,致使一些城市经济发展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近20年来,西方城市大力推进创意产业这一新经济战略概念,其成果证明文化创意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研究创意产业的3T理论,并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试图打破城市对于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为我国城市创意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现实的路径选择。
55-57

关于住宅价格水平合理性的分析——以江苏为例

摘要:依托江苏各城市房地产信息上报系统与统计局的公开数据,对江苏住宅价格现状及其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多种计量经济研究手段,从住宅价格与经济的协调性、住宅价格结构合理性及住宅价格增幅合理性三方面,论证了2005年江苏住宅价格的合理性,对当前江苏住宅价格认识中存在的部分误区进行了探讨,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58-61
经济问题杂志工业经济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企业逆向物流成本分析

摘要:通过对逆向物流内涵的揭示,分析了逆向物流活动以及逆向物流成本的性质、内容及各组成要素,运用系统工程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企业物流成本的各因素进行了剖析,以期能够使企业更加重视逆向物流成本管理工作,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62-64

企业战略绩效评价系统实证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

摘要:应用平衡计分卡理论构建了一套科学、实用的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结构方程高阶因子分析模型进行大样本实证研究构建了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模型,避免了传统专家打分法在权重确定时带来的主观性误差。此方法还可以扩展为企业内部业务部门的绩效评价,企业可以根据评价结果设计相应的激励体制。
65-67

基于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管理

摘要: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企业管理手段正从制度管理转向文化管理,现代企业的管理已经进入文化管理阶段。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基本命题是企业如何获取持续竞争优势,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对这一问题给出了较为合理的解答: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之源。但究竟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的评判标准是什么,企业文化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如何,企业如何进行企业文化管理来构建核心竞争,以核心竞争力的三大特征为依据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
71-73

基于AHP/SFA的人力资源外包供应商绩效评价模型研究

摘要:对人力资源外包供应商绩效进行评价是降低人力资源外包风险的重要手段,目前对此的研究还比较少。而利用多层次/随机前沿分析(AHP/SFA)综合方法可以避免传统评价的主观性因素,也可以从动态的角度评价人力资源外包供应商绩效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实证检验表明,不同备选供应商的绩效是有差异的,多层次/随机前沿综合分析法的结论简洁有效,这为选择合适的人力资源外包供应商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
74-77

略论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

摘要:研究和探讨了一个逻辑链条:由于天赋、特定情境和投资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企业家的潜在能力,即作为企业家的人力资源,然后,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激励下,企业家潜在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发挥,使其转化为企业家现实能力,成为现实意义上的企业家人力资本,进而形成企业家行为,即成为现实意义上的企业家人力资本,并在特定的经营环境中,利用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禀赋与非人力资本共同形成经营绩效。通过对上述逻辑关系的论述,从实质上揭示出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内涵。
78-80
经济问题杂志农村·农业经济

中美农业贸易的互补性研究

摘要:采用贸易结合度指数(TCD)、出口相似度指数(SI)和贸易互补性指数(TCI)等模型,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美国FAS-Online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数据,对中美两国16种主要出口农产品的互补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中美两国农业贸易依存度逐步提高,美国对中国的依赖程度高于中国对美国的依赖程度。(2)中美两国农业贸易具有良好的互补性,中国入世后两国农业贸易互补性增强。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互利双赢的政策建议。
81-84

城乡统筹、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的内生增长

摘要:在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决定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即农业比较利益的提升和农业技术的进步。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启示意义,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通过推进农业内生增长得以实现,并依靠相应的政策措施得到保障。
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