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杂志社
分享到:
《经济问题》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探索、改革与发展、企业经济、农业经济、国民经济管理与计 划、世界经济、山西经济、财政与税务等。
  • 主管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4-972X
  • 国内刊号:14-1058/F
  • 出版地方:山西
  • 邮发代号:22-60
  • 创刊时间:197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15
  • 综合影响因子:1.73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经济问题 2010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经济问题杂志理论探索

货币流动性过剩、噪声交易与资产价格波动

摘要:流动性过剩与投资者主体行为是影响资产价格波动的两个重要因素,通过将流动性过剩引入噪声交易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情况进行了分阶段的实证检验,发现我国长期存在流动性过剩现象,在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期间,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保持协整关系,而在资本市场过度波动时期,这种协整关系消失了,投资主体的行为特征成为这一时期资产价格的主导因素。从2000年至今的整个样本时期来看,流动性过剩并不必然导致资产价格上涨,但却对资产价格有潜在的冲击和抬升作用,因此是资产价格上涨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4-10

纯交换OLG经济中的习惯类型与经济的动态性质

摘要:在OLG的纯交换经济中,区分了内部习惯和外部习惯对经济动态性质的影响。我们发现内部习惯增加了年轻人的储蓄并可以把古典经济转变为萨谬尔森经济;外部习惯减少了年轻人的储蓄并可以把萨谬尔森经济转变为古典经济。不论是外部习惯还是内部习惯,都提高了在相对风险规避系数一定的情况下消费者忍受风险的能力,从而可能导致经济的周期运动。
11-15

空间经济学的现实机制与发展路径

摘要:空间经济学利用非现实系统假设能否得出有效的现实结论学术界存在争议。指出空间经济学所揭示的聚集生成机制作为一种自组织机制,超越了非现实系统假设与模型等理论形式,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现实机制,其生成论的范式指明了空间经济学未来的发展路径,具有现实应用价值。
16-19

经济学的人性假定与地方政府职能定位

摘要:人性假定是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研究政府职能正确定位的重要前提。古典经济学认为人的自利行为会导致整个社会福利增加。但古典经济学这一假定遭遇到“公用地灾难”的质疑。市场调节具有自身的缺陷,正确理解和把握地方政府职能并进行定位,既可以弥补市场失灵,更能促进经济增长。
20-25

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

摘要: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但各国在实施发展文化产业政策后所带来的效果却不近相同,引发了理论界广泛的思考。纵观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研究视角的多元化。从不同角度对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作了系统分析,着重介绍这一领域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在评论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26-29

心理资本:概念、测量及其研究进展

摘要:心理资本是个体一般积极性的核心心理要素,具体表现为符合积极组织行为标准的心理状态,它超出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并能够通过有针对性的投入和开发而使个体获得竞争优势。对国内外心理资本的内涵、结构维度、测量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心理资本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34-38
经济问题杂志国民经济管理

要素禀赋、技术差异与中国的对外贸易

摘要: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导致了国际贸易的产生。中国及其贸易伙伴国的数据表明,仅仅利用要素禀赋的差异并不能完全解释国际贸易的成因。把中国和贸易伙伴国的技术差异纳入要素禀赋理论以后,要素禀赋理论的解释力大大加强。也就是说,要素禀赋和生产技术的差异这两个因素已经很好地解释了中国和8个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的成因。
39-42

我国矿业循环经济研究——以铝土矿资源为例

摘要: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矿区及其周围环境造成了破坏,产生了地质灾害及矿山废水、废渣、废气等“三废”排放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和跨越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实现最大的经济发展,使资源型循环经济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以我国铝土矿资源为例对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及发展铝土矿资源循环经济进行了研究。
43-45

我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比较——基于2000~2007年的实证

摘要:从信息消费系数、信息消费倾向以及信息消费结构等方面对2000—2007年间我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研究21世纪初我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的变动特点,得出城乡居民信息消费增长迅速、农村居民边际信息消费倾向高于城镇居民、在信息消费水平上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差距较大等结论。
46-48
经济问题杂志改革与发展

人力资本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协整分析

摘要:打破从总量上进行分析的常规,运用相对成熟的计量经济方法分析人力资本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提出了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新思路,从实证的角度说明各产业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不同效度。
49-53

FDI影响中国制度变迁的理论模型——基于强制性制度变迁视角

摘要:立足于我国1979年以来的制度变迁以强制性变迁为主的特征,分析了在强制性制度变迁路径下FDI影响中国制度变迁的约束条件,构建了其理论模型,并解释了我国不同阶段、不同地区外资政策差异的深层次原因。
54-58

零售企业海外市场扩张模式研究

摘要:扩张模式是零售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其未来的生存与绩效。将扩张模式分为扩张顺序、扩张规模以及扩张速度三部分,通过对扩张模式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零售企业海外市场扩张模式选择的数学模型。利用模型定量研究了4家跨国零售企业在华经营的扩张模式,得到了和实际情况较为一致的结果,并与以往定性研究成果相符合,实证检验了模型的实用性。该模型的建立,可为定量研究零售企业海外市场扩张模式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59-63

燃油税改革对我国节能减排影响的动态CGE研究

摘要: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燃油税是一种经济信号,其变动会引起一个经济体全方位的反应。采用动态CGE模型--MCHUGE模型对燃油税改革对我国节能减排的影响进行仿真研究。研究表明,燃油税改革在短期和长期均能显著降低中国的能源强度,其原因是燃油税改革优化了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工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下降,减少了总体的能源消费。
64-69
经济问题杂志金融与保险

货币调整中我国资本市场信息传递效果研究

摘要:根据对1998—2009年间我国货币供应量、利率、股票市场规模、实体经济的四变量VAR模型分析判断,我国资本市场并不能对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货币政策调整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传导;且引起了货币当局产生“上期货币政策调整不够”的认识误差。这些情况实际反映出货币调整不足以使公众对未来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保持乐观预期。我国应努力不断改进实体经济的健康运行机制,以使公众对未来经济保持稳定和较高的收益预期。
70-75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研究

摘要: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所以搞清楚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的关系就十分必要。通过计量分析可以得出:货币供应量M1的增长是推动GDP增长的主要因素,财政支出增长不是推动GDP增长的因素,但是不能否定其在反经济危机中的巨大作用;货币供应量M1的增长是推动CPI增长的主要因素;在制定货币供应量政策时,既要考虑到推动GDP增长的目的,也要受到CPI上涨的制约,需要在二者之间权衡;在制定利率政策时要研究均衡的利率,实际利率要向均衡利率靠近,并且要随着经济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以达到最大的资本积累量,保证我国的长期经济增长。
76-79

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波动特征分析

摘要:利用ARMA-GARCH族模型对上海银行同业拆借市场隔夜折借利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如下几点结论:(1)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存在尖峰厚尾特征,非正态分布更适合描述隔夜拆借利差的厚尾特征;(2)银行同业隔夜拆借利差存在着波动的集聚性;(3)同业拆借利差波动存在着杠杆效应或不对称性,非预期的正的利差抖动引起的波动上升大于同幅度的非预期负的利差抖动引起的波动的上升,即利率上升引起的波动高于同幅度利率下降引起的波动。
80-84
经济问题杂志工业经济

人力资本权力配置与企业有效激励

摘要:在人力资本重要性越来越提升的背景下,激发人力资本投资成为企业激励机制的核心。分析了由专用性主导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本特征,引入芝加哥大学教授拉詹(Rajah)和津盖尔斯(zingedes)的“进人权”理论,对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激励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配置关键资源的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所有权安排和“进人权”配置的配合使用可能对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产生更好的激励效果。
85-88
经济问题杂志农村·农业经济

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已成为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我国存在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不合理、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模糊和政策法律的缺失等问题,致使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严重滞后于城镇社会保障水平。基于上述分析,建议采取完善农地交易制度并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建立合理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框架体系,重视和加强对失地农民的教育和职业培训,并把对失地农民的安置工作列为对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等措施,以期推动和谐社会背景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