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经济问题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On Economic Problems

  • 14-1058/F 国内刊号
  • 1004-972X 国际刊号
  • 2.1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经济问题是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经济问题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财政金融、产业经济、三农问题、理论探索、宏观经济、区域经济、本刊特稿、旅游经济、财务与会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财务会计、世界经济、书评、国际贸易

经济问题 2006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经济问题杂志理论探索
产业集群概念辨析1-3

摘要:产业集群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定义,从三个方面对产业集群的概念进行辨析。认为产业集群是在特定区域中大量企业及相关机构基于专业化分工的、以群集为特征的一种经济社会现象;是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演进的、有效率的中间体组织;是全球化背景下发展区域经济的新的思维方法和发展模式。

浅析传统“边际”价值理论与“预期”价值规律4-5

摘要:传统西方经济学的价格理论主要是以边际效用价值论和边际生产力论为基础的,但“边际”理论只能牵强附会地解释一部分商品的价值形成原因,未能对社会所有商品给出一个统一的价值决定的规律。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商品种类的增多,其科学性更日益引起质疑。究竟所有商品在价值形成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个共同遵循的规律?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条以“预期收入”为核心的全新的价值规律,给出了社会所有商品统一的价值决定的公式。

职工参与企业治理的理论基础与现实选择6-8

摘要:职工参与企业治理是对传统企业股东本位的单边治理的否定,其必要性源于人力资本所有权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经济民主理论。不仅如此,职工参与治理在我国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利于劳动者当家作主这一政治理念的实现,有利于提高企业治理的效率,有利于缓和劳资关系、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微观经济基础。从我国现实出发,职工参与企业治理不应否定股东对企业治理的主导权;参与权的大小不仅要与企业所有制类型挂钩,还要与企业职工人数、人力资本含量挂钩;职工参与企业治理的基本途径是职工(代表)大会,其具体形式应多样化。

企业内部分工与社会分工的共生性——基于《资本论》视角的思考9-11

摘要:从西方企业理论关于分工的认识开始,从企业的产生和企业的本质的角度梳理社会分工和企业内部分工的关系,二者的关系体现在社会分工对企业内部分工的起源意义以及企业内部分工创新社会分工的机制上。

经济问题杂志改革与发展
谈FDI对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影响12-14

摘要:外商直接投资(以下简称FDI)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中国吸收FDI的地区分布呈现出非常明显的非均衡特征。这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市场竞争、收入分配、综合竞争等方面阐述了FDI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税费改革后资源短缺地区乡村治理的困境15-17

摘要:税费改革是党和政府减轻农民负担、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税费改革后乡村社会许多潜藏的问题显现出来,如农民负担重和农民增收难、乡村两级组织无法正常运转、义务教育和公益事业陷于瘫痪、乡村债务沉重等一系列问题,使资源短缺地区的乡村治理陷入困境,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说明党在农村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刍议外商独资化实现方式及效应18-20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外商对华投资独资化的倾向越发明显,其投资方式已由先前的合资转向独资;投资手段由合资转向并购。在探讨新形势下外商独资化实现方式的基础上,探究了外商独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正、负效应,并提出相应的化解策略。

经济问题杂志国民经济管理与计划
反垄断的效率标准及其对我国反垄断立法的启示21-23

摘要:以经济效率作为反垄断立法的目的和反垄断的标准是由芝加哥学派最早提出的。将经济效率作为反垄断的首要目标不仅是区别反垄断规则与反不正当竞争规则的有效标准,更是符合经济规律的需要。我国没有专门的反垄断法,有关垄断行为或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定出现在若干部法律中。我国各条反垄断规则都有其不足之处,保护消费者权益一直占据着立法目标的核心地位,效率标准并未突出地成为反垄断的终极目标。只有明确了反垄断法的目标和作用,才能合理地划分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的界限,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的再认识24-25

摘要:比较优势作为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石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也是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依据。我国也是依靠劳动力优势赢得了世界工厂称号。但是就目前经济发展的走向来看,我国充其量只能说是依靠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支撑的世界加工厂。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理解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积极应对,避免陷入比较优势的陷阱之中。

代建制的风险分析与控制策略26-27

摘要:一、引言 随着我国投资体制改革和工程建设管理改革的深入,代建制作为政府投资非经营性项目的管理方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1990年代末,福建、安徽等地率先通过招标或直接委托等方式,将一些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性的政府投资项目委托给一些有实力的公司代替业主实施建设。2001年以来,上海、北京、重庆、深圳等地开始了代建制的试点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十几个省市相继开始了代建制的推广工作,代建制的推行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效,同时也存在和可能引发一些新的风险。现根据各地的实施情况,对代建制的系统风险作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风险的规避问题进行探讨。

试论我国旅游规划的法律调整28-30

摘要:当前进行旅游规划已经成为我国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各地对其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纷纷下大力气进行旅游规划。但是随之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中有些是可以通过完善相关的立法予以解决的。分析了我国旅游规划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其立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对策,希望能够对我国旅游规划的法制建设提供帮助。

我国居民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1-32

摘要:扩大消费、增加投资和增加净出口是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扩大消费是促进GDP增长的主要因素,这里消费主要指居民消费。就目前我国居民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作一分析,并提出改进对策。

经济问题杂志企业经济
网络时代与工业时代外包的主要区别33-35

摘要:企业要做好外包,就必须明确网络时代与工业时代外包的主要区别。网络时代与工业时代外包模式的比较研究说明,两个时代的外包有八个明显的区别。由于我国刚进入工业化后期,必须以国民经济信息化拉动工业化快速发展,因而我国企业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外包模式。

论21世纪的企业战略管理36-37

摘要:以信息网络化、资源知识化、管理人本化和经济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战略管理的背景和范式。以工业经济时代做对比,探讨了新经济时代企业战略范式的转变和战略管理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对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提出了一些要求,希望能帮助企业把握时代的脉搏,创造并保持持续性竞争优势。

基于委托理论的企业供应链激励机制分析38-40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兴起,我国制造业的市场环境和经营特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内部整合的传统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商业环境,协调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的物流及资金流的流通效率成为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动态联盟,以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和相互协商使所有成员利益最大化为企业所接受。而为了保持供应链企业间长期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对供应链的设计成为企业最根本、最核心的竞争力所在。在分析了供应链管理与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着巨大差异的基础上,探讨了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及基于委托一理论设计供应链管理激励机制的可行性。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41-42

摘要:现行的中、小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模式组织架构简单,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完全不能适应信息化进程和网络财务环境的要求。为此,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特点及要求,选择采用ERP模式或ASP模式,以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其中,ERP模式较适合于资金充裕的中型企业,ASP模式更适合于大多数规模较小、资金和人才力量较薄弱的中、小企业。

我国企业应对社会责任标准冲击的对策43-44

摘要:2004年,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已相继开始强制推行一种新的国际贸易标准——SA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即社会责任标准。由于我国产品结构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劳动力成本是我国重要的比较优势,而受SA8000约束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因此,以该标准为代表的“道德壁垒”对我国外贸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从阐明SA8000标准的由来、主要内容及其发展趋势人手,着重分析了该标准对我国产品出口形成的冲击和挑战,进而提出了积极应对该标准的具体对策建议。

经济问题杂志农村·农业经济
论“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45-47

摘要:“三农”问题是近十多年农村经济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不断被重视和着力解决的问题,特别是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此目标的关键问题是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其中农民收入问题是三者中的根本性问题。但“三农”问题的产生与存在的原因不仅仅在“三农”本身,而是宏观经济发展中阶段性矛盾的必然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