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基础教育研究杂志

《基础教育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8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德育纵横、教学探新、学校管理、热点关注、中考改革、教研园地、幼教天地等。
  • 主管单位:广西教育学会
  • 主办单位:广西教育学会
  • 国际刊号:1002-3275
  • 国内刊号:45-1094/G4
  • 出版地方:广西
  • 邮发代号:48-180
  • 创刊时间:1988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29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基础教育研究 2012年第2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基础教育研究杂志教育论坛

教育公正理念下的教育均衡发展层级设想

摘要:教育均衡发展是为了改变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目标是为了实现个体的自我发展,而教育公正是以“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个体自我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理念。教育公正理念下教育均衡发展可以分为教育基本权利得到保障的初级层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中级层次、受教育个体的自我实现的理想层级。在我国,第一层级已经实现,第二层级正在深化,第三层级的理论需要完善,实践更需要探索、创新。
3-5

也谈教育服务:谁是“上帝”

摘要: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审视教育服务。为了提高教育服务的质量,应该树立教育服务领域中的“上帝”意识,拒斥“皇帝”意识。
6-8
基础教育研究杂志德育纵横

与时俱进,深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现代化内涵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是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后,各种文化和价值观念大量涌人,多元文化之间的碰撞与混合的进程进一步加快,青少年所接受到的世界各种文化的影响比以往更丰富、更直接、更自由,西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也乘虚而人,我国的传统文化和道德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做到既要主动吸纳先进文化,又不以牺牲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为代价;如何让传统的美德精髓在现代社会里闪烁出耀眼的光辉,这无疑是基础教育界德育工作面临的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新课题。时代在呼唤,我们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必须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活力——丰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化内涵。
9-11
基础教育研究杂志治校方略

完善中小学中层干部选拔和培养机制的若干对策

摘要:中层干部是学校的一支中坚力量,对推动学校改革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应完善中层干部的选拔机制,完善中层干部的培养机制。
12-13
基础教育研究杂志教师教育

浅议教师的热情

摘要:热情,是教师从事教育职业的内驱力,也是教育事业对从教者最本真的要求。它决定了教师在前行之路上,将无怨无悔地如园丁般细心呵护、培育一棵棵稚嫩的幼苗,点燃学生求知的渴望。它体现在优秀教师的知行统一的实践和细致入微的关爱之中。点燃和保持教师的热情就成为关乎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一件大事。
14-16

男性文化、女性文化与社会文化——小学男教师缺失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摘要:由于人们感到小学男生有缺少男性“阳刚”气质的迹象,因而将增加小学男教师的数量作为形塑男生行为的有力措施。小学男教师除了传统的教学任务,还承担了促使男性学生获得性别认知和行为的重任,其自身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了一些阻碍,应通过提高男教师的待遇、调整师范类专业招生的性别比、研究具有性别特性的教材与教法等措施,充分体现尊重性别差异和平等的理念。
17-19
基础教育研究杂志教研园地

高中校本课程开设情况的个案研究

摘要: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校本课程走过了探索阶段,越来越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成为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的辅助学习方式。校本课程正逐步进入发展的深水区,文中从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校本课程开设的前期准备、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的实施和对校本课程的评价五个环节对目前的校本课程开设情况进行了个案研究,并对校本课程开发做了针对性的思考和展望。
20-22

利用学生校园生活资源,打造高效思想政治课堂

摘要:陶行知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科教学与社会生活接轨,在传授知识和训练能力过程中,教师要自然而然地注人生活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和大力实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等学校校园活动和社团活动蓬勃地开展起来。这些经常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对于打造高效的思想政治课堂具有重要的资源支撑作用。
23-24

以能力为契机实现初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衔接

摘要:中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在学习思想政治课过程中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要求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初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衔接问题。以能力为契机实现初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衔接无疑是一个探索的方向。
25-27

《语文课程标准》中“写字教学”的解读对话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在“实施意见”部分的“具体建议”中明确提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28-29

同课异构促使教师高效发展

摘要:一、问题的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由此带来了教学方式、教师角色和教学评价的极大变化。在当下的中小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对教书育人有着“诲人不倦”的热情,但很多却没有让学生达到“学而不厌”的效果。从学生角度来说,也许受到不良学习环境的影响,也许没有端正学习的态度,也许没有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也可能是教学方法和沟通技巧出现了某种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庞丽娟教授主持的一项调查发现,75%的教师存在着教育能力不足或教育能力缺乏现象。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越来越短的今天,从教者必须不断“充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
30-31
基础教育研究杂志教学探新

高考作文复习“八训练”

摘要:高考作文占分比例大,应考训练不容忽视。笔者针对考场作文的特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多年的教学实践:在高考复习的冲刺阶段,对学生进行作文“八项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2-33

初中生写作能力提升的途径与策略

摘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与说话完全一样。作文实际是说话,是用笔来说话。”在生活中,我们告诉别人一件事情,向别人表达赞美或同情,这些话若用笔写下来就是作文,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同时,在今天中小学的各种重要考试中,语文的成绩很重要,而作文往往决定着语文考试的成败,可谓“失作文者失语文”。因此,我们决不能忽视作文教学。如何提升初中生的写作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34-35

如何让语文课堂更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有越来越多的教师重新审视并重新定义课堂教学。有的教师就认为,教学是师生合作探究的一种活动,并进一步提出要把这种探究对话当作产生思想、创造知识的过程。还有的教师认为,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要让教学变成儿童研究的平台。这些观点的侧重点不同,但努力让课堂更适合学生的发展这点却是相同的。对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也一直在思考:我们该如何遵循教育规律,构建和谐、民主、探究的语文课堂,来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呢?
36-37

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语境创设的策略

摘要:词汇,被看作“建筑的砌砖”,是语言实际应用中理解、表达和交流的最基本要素。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往往可以反映在其词汇量及词汇掌握的深度两个方面。中学英语教学中单纯依赖中文解释或(英汉对照)词汇表进行英语词汇教学的现象比较普遍。一方面,学生的基础词汇比较有限,习惯于用母语思维,在词汇意义理解上力求“准确”或“意义对等”;
38-38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语言是由词汇组成的,如果一个学生的词汇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话,那么他对语言的掌握就会更能够得心应手。在《英语新课程标准》中,二级的词汇要求是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用很大的一部分时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理解单词在阅读和写作中的作用。但是,词汇教学是有一定困难的,如果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抄抄默默,这既违背了英语教学的原则,学生也会因其枯燥、单调而丧失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通过自己的教学和借鉴别人的经验,对词汇教学进行了以下几点的探索。
39-40

整合《经济生活》课程资源,彰显财商教育价值

摘要:财商(Financi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简称F0),由罗伯特·清崎于20世纪80年代在其撰写的《富爸爸穷爸爸》中首次提出,意指一个人正确认识财富、应用财富以及掌握财富增长规律的能力,亦可称为财务智商或理财智慧。它被广泛地认为是现代人实现成功人生的关键。作为青少年“三商”教育之一的财商教育已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也将“中小学财商教育实验与探索”编人了“十二五”重点课题名录,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经济生活》模块因其丰富的课程资源,彰显出了独特的财商教育价值和功能,为财商教育与中学基础课程的整合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41-43

从生所需巧裁资源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将本课程的教学与相关学科以及班队活动、学校德育活动、社区活动、社会重大事件等紧密结合,从中捕捉、挖掘鲜活的素材,调动学生在课外学习和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充实本课程的教学过程。”“教师要根据实际条件,就地取材,创造性地发掘和利用学校、家庭、社区、媒体已有的资源,以及购物、旅游、访友等机会,引导学生适时地开展体验、考察、调查、制作、游戏等活动,通过学生熟悉的材料拉近学生与学习对象的距离。”从中可以得知,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