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汉语言文学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 41-1414/I 国内刊号
  • 1674-8506 国际刊号
  • 0.16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汉语言文学研究是河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10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河南大学主管的学术期刊。汉语言文学研究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名家序跋、“理想主义重建:是否必要?如何可能?”专辑、“电影与技术社会”专辑、近世文化研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古代文学研究、青年论坛、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访谈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2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汉语言文学研究杂志至善讲坛
“现代中国研究”的四重视野——大学·都市·图像·声音4-10

摘要:在大学教书,经常会面临这样热切的提问:怎么做学问?有哪些值得推荐的理论?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最好?其实,学者治学,除了基本训练,还与个人的知识、心境与阅历联系在一起,关键是研究背后的问题意识。因此,与其贩卖某种现成的理论或方法,还不如学会阶段性地回溯自己的学术历程,反省其得失成败,这样,对自己、对友人、对学生都更有启示。

新书架10-10

摘要:《另一种学术史:二十世纪学术薪传》选入20世纪著名人文学者程千帆、邓广铭等记叙师承、追念学统的文章约30篇,通过对学术记忆的钩沉,汇集一个个立体的学术思想历史场景和过程,以学术回忆的有情形式,

汉语言文学研究杂志海外汉学
千年华胥之梦:董启章、孟元老“梦华体”叙事11-18

摘要:公元1127年1月,来自北方的女真族渡过黄河,攻陷北宋(960-1127)帝都汴梁,掳走徽宗、钦宗二帝,并皇族、后妃、官吏及超过十万平民。这一事变,史称"靖康之变",不仅王朝覆灭,也造成民族大迁徙。宋室南渡,建都临安,是为南宋(1127-1279)。

另一种写实主义——茅盾与犹太宗教、自然主义及生命问题19-28

摘要:茅盾对《圣经》和犹太宗教的关注,对他的文学批评和写作有重要的影响。一方面,他鼓吹自然主义,追求真实地再现生活,并接受了其中包含的进化论和科学主义;另一方面,茅盾也承认精神因素作为人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的重要性。茅盾认为新犹太文学体现了犹太宗教的思想,兼具自然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倾向,代表着一种深刻描写人生的新写实主义的方向。他对《圣经》故事的改写,则是这种新写实主义的一次出色的实践。

汉语言文学研究杂志重返晚清民国的思想与文学
朝市与庙会:清末北京的文人雅集29-38

摘要:清末宣统二年(1910)至三年(1911),陈衍、胡思敬、陈宝琛等文人在北京发起诗社,经常在城南各寺庙等地举行雅集。他们大多远离政治舞台,对时局持悲观态度,通过他们的文人雅集活动以及诗作中对北京历史掌故的处理,可以窥探其面对政治危机时的复杂心态和重建个人认同的努力。

庚子之变与彭翼仲的开智事业39-52

摘要:本文通过对清末北京报界闻人彭翼仲人生轨迹的叙述,以及对其所办报纸如《启蒙画报》尤其是《京话日报》上有关庚子言说的勾勒,展现庚子之变对于彭氏走上办报开智之路的决定性影响,以及这一事件与清末北京开智运动在发生动机和言论资源上的深刻关联。同时,本文亦致力于说明,作为位于北京本土、且面向中下层民众的重要舆论空间,《京话日报》所发表的庚子叙述文章,对于今人了解庚子事件,尤其是在地居民的心态,具有特殊的史料意义。

汉语言文学研究杂志古典文学与文献学研究
欧阳修祝祭文简论53-57

摘要:提要:欧阳修的祭体文分哀祭文和祝祭文两大类,学界多关注其哀祭文,基本没有注意其祝祭文。欧阳修的祝祭文表达了他对天(神)人之辨的思考,对神、吏职责的认知和看法,在民与吏、神的社会关系认知中,欧阳修始终把民生民情放在首位,既表现出深刻的现实精神,又具有鲜明的民本意识。祝祭文是欧阳修以严肃态度写作的应用文体,对深入解读欧阳修的精神世界具有重要的认识意义。

元代《诗经》学述论58-62

摘要:现当代学者对元代《诗经》学关注不够,对具体的《诗经》著述缺乏深层考论。元代胡一桂、许谦、刘瑾、刘玉汝、梁寅等绍述朱《传》的同时,部分《诗经》学阐释和朱《传》出现歧义;马端临、朱倬等将质疑和批判观念融入《诗经》研究;林泉生则以科举"经义"文献的视角切入《诗经》诠释。这些《诗经》学实践引发了解经方式的变革,推进了元代《诗经》学朝纵深方向发展。

《镜花缘》的语言学视角与叙事功能63-66

摘要:本文通过结合李汝珍的语音学研究和小说创作,运用文本细读法,对其代表的白话章回小说《镜花缘》提供一个全新的解读。论文试图揭示语言的自省对小说结构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以期进一步认识中国白话小说传统的丰富性,以及当时文人生产和消费知识的方式。

汉语言文学研究杂志近代文学研究
中国近代文学学术史上的杨世骥67-74

摘要:在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史上,杨世骥虽不以文学史家名世,却堪称一位有着独立不倚的学术品格、做出过多方面历史性开拓的优秀史家。他对撰著中国近代文学史有着强烈的使命感,视野涉及近代散文、骈文、诗、词、曲、小说、翻译等领域,不仅勾勒出一幅较为完整的近代文学地图,而且通过新鲜、可靠、充实的材料提出并解决了诸多文学史上颇有价值的问题,彰显出近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及文学史意义。遗憾的是,杨世骥在中国近代文学学术史的突出贡献,至今尚未为学界所认知。

张裕钊文气论与桐城传承75-78

摘要:文气论是桐城派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桐城派文论的发起,始于刘大櫆提出"神气音节"说。姚鼐提出"义理、考据、词章"的文章要义之后,曾国藩在咸同之世增加"经济"一条,桐城文论已经几于完备。作为曾国藩的弟子,张裕钊在其指点之下继承桐城派文气说,提出为文以"自然"为最终的美学追求。在张裕钊文气论的形成过程中,同为"曾门四弟子"的吴汝纶的影响不可小觑。两人在河北期间的书信往来,促进了张裕钊对行文技法的思考。在教授生徒时,张裕钊从文气论的角度,影响着后期桐城派的古文创作趋向,直接反映了张裕钊在后期桐城派传承中的作用。

汉语言文学研究杂志现当代文学研究
形式诗学的洞见与盲视:卞之琳诗论探微79-87

摘要:本文从细读卞之琳佚作《读诗与写诗》入手,围绕着四个重要的诗学问题展开论述,并且联系卞氏后来撰写的大量诗论,把相关问题放大开来,置于中国现代诗学的脉络中进行叙说和分析,由此呈现卞之琳诗论的洞见与盲视。

食指:自由生命的歌者88-93

摘要:食指以透明的诗句楔入了时代,真实记录了红卫兵一代知识青年中普遍存在的精神痛苦和心灵创伤;食指的诗包含着呼唤人的自由意志的个人话语,抵达了纯净的生命本体及其所昭示的人性与哲学的高度,而在一体化的文学体制中,开一代诗风。食指诗歌的意义是深远的。

汉语言文学研究杂志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诗画一律与诗画之别——苏轼、莱辛诗画之辨与中西诗学传统94-100

摘要:中国的苏轼与德国的莱辛都对诗画关系作过辨析。如果说苏轼更强调"诗画一律",莱辛的《拉奥孔》,副标题即为"论画与诗的界限",显然更注重诗画之别。这一方面跟中西方跨学科研究的各自的知识传统有关,同时也是"写形"与"尚意"的文学传统使然;另一方面,苏轼与莱辛所讨论的"诗"与"画"本身就有着各自的内涵,体现了中西诗学的差异。

《哈姆雷特》的幽灵与流散文化的政治101-106

摘要:《哈姆雷特》中老哈姆雷特王的幽灵不仅是哈姆雷特行动的推动者,而且表征为流散者。幽灵居于世界之外并对世界本身进行干涉,表明了流散者的双重处境及其认同政治,而幽灵引导之下的哈姆雷特的复仇,则反映了哈姆雷特在政治与文化流散者身份之下所采取的暴力文化。因此,《哈姆雷特》中的幽灵及哈姆雷特的悲剧呈现了流散文化的政治及其无法避免的命运。

汉语言文学研究杂志文艺学研究
“理学风雅,同条共贯”——申涵光的诗-理学思想探析107-111

摘要:申涵光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他不仅在诗文创作上成就显著,而且在诗论与诗评上也有很多独到而深刻的见解。"理学风雅,同条共贯"不仅是其论诗的准则,也是其诗论的最根本的方法论。他既重"理学",又重"风雅",在对诗的理学评价中渗透、联系着诗学,在对诗的诗学思考中也渗透、联系着理学,这形成了其诗论与诗评的一个基本特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或可把申涵光的诗论与诗评概括为诗-理学思想。

以民事审判眼光看《文心雕龙》的成书年代112-119

摘要:《文心雕龙》的成书年代可归纳为两说,即《文心雕龙》成书于齐末说和梁初说。这两说中究竟哪一说能够成立学术界至今尚无定论。参照最高人民法院有关确认民事诉讼证据证明力的规定,对《文心雕龙》成书年代论争中的证据的证明力有无和大小进行辨析、比较,所得出的结论是:"梁初说"能够成立,而"齐末说"的证据不足,不能成立。

新书架119-119

摘要:台湾学者林志宏所著《民国乃敌国也:政治文化转型下的清遗民》一书,2012年即将由中华书局推出简体字版。该书由作者的博士论文修改而来,共有七章,主要从政治与文化的角度,考察、论述民国时期日渐边缘化的清遗民(遗老)们的生存处境与精神困境,分别涉及政治抉择与象征性仪式、文化政治与自我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