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汉语言文学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 41-1414/I 国内刊号
  • 1674-8506 国际刊号
  • 0.16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汉语言文学研究是河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10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河南大学主管的学术期刊。汉语言文学研究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名家序跋、“理想主义重建:是否必要?如何可能?”专辑、“电影与技术社会”专辑、近世文化研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古代文学研究、青年论坛、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访谈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0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汉语言文学研究杂志海外汉学研究
公主的诱引——向培良的颓废版《暗嫩》与《圣经》中的“暗嫩与他玛”4-13

摘要:向培良(1901—1961),中国现代短篇小说家、剧作家、唯美主义者;目前几乎被中外汉学家和学者们遗忘。胡经之主编的《中国现代美学丛刊1919-1949)(北京1987)重印了他作品的一些短小章节,《中国现代唯美主义文学作品选》陲印了他的独幕剧《暗嫩》。除此之外,中国当代读者很难获得有关他的其他资料。

王蒙“拟启示录”写作中的谐拟和“荒诞的笑”14-19

摘要:王蒙是当代中国的重要作家,曾于1986年6月25日至1989年11月4日期间出任文化部长。他的“三联画”式的作品《十字架上》(1988)所展示和分析的主题是耶稣的生活、教义和受难.以及被误认是圣约翰所作的《启示录》的天启部分。

汉语言文学研究杂志文艺学研究
“抒情主义”与中国现代诗学:一个发生学的考察20-27

摘要:“抒情主义”是中国现代诗学的基本构造,无论浪漫主义还是写实主义,无论纯诗的鼓吹者还是大众化诗歌的倡导者,无不唯情是问,以至于抒情主义被本质化和普遍化了。即使现代主义新生代崛起之后,这个霸权结构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削弱。中国现代诗学中的“抒情主义”的知识根源是中国抒情传统、西方抒情诗学、中国政治经验、文艺大众化、物质文化和市场消费等多重因素。“抒情主义”不但塑造了新诗之成立的前提和预设,深化了现代诗学的深度品质,而且有力地把人们从纯粹主观性的正统叙事之中解放出来,介入了现代中国的文化创新和政治变革。

论茅盾的进化论文学观28-35

摘要:茅盾的文学观深受进化论的影响,早期的文学进化路径为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新浪漫主义;后来对新浪漫主义进行了否定,把最后的环节换成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解放后又把文学看作现实主义和反现实主义的斗争,其核心是阶级斗争,最后的目标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个文学公式仍然保持了进化论的基本要素,是进化论的新变体;他的前期观点带有科学主义的倾向。后期则充满政治的色彩。

汉语言文学研究杂志古典文学与文献学研究
论诚斋“新体”的形成36-41

摘要:杨万里“诚斋体”以自然为题材、以活泼风趣为特色,一般认为其形成与跳出江西藩篱有关。论文指出,“诚斋体”之自成一家,在于作者“以学人而入诗派”,融汇理学家的思想方法、观物态度与诗人细腻敏锐的感受和眼光,在继承苏、黄所代表的北宋诗学精神的基础之上,活法为诗,终于形成活泼流转而又有着深厚底蕴的诚斋“新体”。

比较视域中的李华《吊古战场文》文本考察42-47

摘要:李华《吊古战场文》是研究唐代文学的重要文献。清理历代学者对《吊古战场文》的研究及其成果,可以见出以往研究的薄弱环节并进而检讨其成因。从文类上看,《吊古战场文》发生在唐代古文运动的初始阶段,它属于由骈入散的代表作。考察其中的用韵情形有助于说明散文因素在唐代文学中的生成机制。千余年来,《吊古战场文》广为传诵,流传的广泛性来源于其五大美学特征:文章气势以雄长见胜,文本构成有章法可循,以韵贯串便于背诵,作者门生众多浩成声势,核心比喻引发出成语式的句构。

张籍交往僧人道士考48-50

摘要:作为儒门人物的张籍一生和僧人道士亦有较为频繁的交往,且多有诗歌酬唱赠答。据笔者统计,他结交的僧人道士约有三十余位,现存交游诗作六十余首。对这些材料的梳理考察,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地了解张籍的思想。

汉语言文学研究杂志近代文学研究
高不绝俗 和不同流——陈三立与清遗民的心态研究51-59

摘要:辛亥鼎革以后,士大夫们面临着人生出处的艰难选择。在“忠清”与“出仕民国”的立场背后,体现为“清遗民”出处选择的多元性,也透露出清遗民历史境遇的特殊性和心态的复杂性。面对王纲解纽、政局翻覆、文化失语的时代环境,陈三立坚守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道统”精神,通过个人的自爱、自重来彰显道义,扶树道教,承传儒素,呼唤出独立自主精神的文化人。同时,在处理“前清”与“民国”关系上树立典范,为传统知识分子辟出一片精神家园。

重估与反思:胡适与中国近代文学史建构60-66

摘要:作为中国近代文学史研究的开山之作,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所提供的崭新的文学史观,所构建的“古文一白话”消长起伏的研究框架,所采取的“贵族文学”与“民间文学”对峙的叙述策略,对这段文学历史作出的“过渡性”总体定位及对近代作家、文体、流派的描述与评价等,都在其后的中国近代文学史建构过程中产生了重要而持久的影响。而以白话文学为“正宗”和以民间文学为“正统”的文学史观、执于一端的“过渡性”文学史定位、“历史进化的文学观念”等成见。亦在学界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不良影响乃至于流弊。至今仍影响着研究者的思维方式及对许多重要问题的认知。其功过是非,都值得学界认真研究和反思。

新书架66-66

摘要:河南大学文学院杨站军博士《中国古典诗歌变革的困境——黄遵宪诗歌研究》是一部对黄遵宪的文学活动进行系统研究的学术专著。作者详细考察黄遵宪的生平经历及其诗歌主张,结合诗人的诗歌创作探讨其诗歌成就及其在中国近代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深入考察和系统论证了黄遵宪在近代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发掘出黄遵宪诗歌活动以及晚清诗歌诸多新变的因子,

汉语言文学研究杂志现当代文学研究
“室内作者”与20年代小说的“硬写”问题——以鲁迅《幸福的家庭》为中心的讨论67-72

摘要:本文以《幸福的家庭》为讨论对象,探讨了20年代新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室内作者”形象,即一个苦闷的青年作者,处在幽闭的室内,挣扎于文字之中,想要完成一次创作,而写作的进程往往伴随着焦灼、怀疑和挫败,最终或“硬写而不能”,或背离了初衷。这一形象之所以多见,无疑与文学青年群体的社会境遇相关,但更为重要的是,普遍的“硬写”焦虑,也发生于20年代新文学消费与再生产的封闭循环中,初期新文学内在的危机也就暗含在其中。

小说家的方法与底限——以王安忆与贾平凹为例73-78

摘要:王安忆与贾平凹是中国文坛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家。王安忆的小说创作侧重于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必然性与诗性;贾平凹则侧重于表达对当代城乡生活的个人感受。作为小说家,他们的创作方法分别显示出客观性和主观抒情性。在王安忆由客观世界去发现心灵世界的过程中,存在着武断和片面的倾向;贾平凹对身边世界的抒怀,也常常演化为个人的文学抱负。

汉语言文学研究杂志外国文学研究
追求真善美之永恒——曹禺对中国莎学的卓越贡献兼及中国莎剧演出79-87

摘要:曹禺为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的首任会长。他的创作受到了莎士比亚戏剧的深刻影响。曹禺与莎士比亚悲剧观念相通之处,表现为他们都继承和发展了自古希腊以来的悲剧观念,都创造性地把握到了悲剧艺术的实质与精魂。其剧作都具有反映复杂人性、体现精妙的结构、绝关的诗情、充沛的人道精神、浩瀚的想象力的特点。莎剧正是在与曹禺等戏剧大师的不断交流与对话中在中国发生影响,并建构起哲学、美学、文学的审美意义。曹禺为推动莎剧在中国的研究,尤其是舞台演出贡献了晚年的精力.使当今中国呈现出话剧莎剧、戏曲莎剧、后现代莎剧(包括影视)竞相开花的局面.

交叉的画面与平行的思想——《毕业典礼之夜》的结构安排与主题思想88-90

摘要:《毕业典礼之夜》通过交叉的画面与平行的思想组成了小说精心的结构安排。以两者间的离心力和向心力构成的张力和内驱力,生动形象深刻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学校只向学生灌输知识,却忽视了他们道德情操的培养,使他们变成枯燥而自私的人。这一主题对当今应试教育风头正盛的我国无疑具有现实的启发教育意义。

汉语言文学研究杂志石斋语痕
施蛰存对“新感觉派”身份的有限认同91-93

摘要:这是施蛰存先生1982年复我的一封信。快30年过去了,今天由旧箧里翻检出来,好像是从尘封里泄出一段“秋”光。此信给“海派文学”研究留下了一点历史、一点思考,信不长也不算太短,兹照录如下:

汉语言文学研究杂志名家札记
大手笔与小金针——重读《宋诗选注》感言94-97

摘要:不久前,清华大学的一些同学成立了“好读书”协会,主旨是在清华校园里推广钱钟书先生“好读书,读好书”的理念,倡导清华同学们养成读好书的习惯,提升同学们的阅读品位。大概是听说我过去曾经对钱先生的小说有所评论吧,所以负责的同学约我给他们自编的《好读书》杂志写点关于读书的文字。尽管琐事缠身,我还是欣然应允了。

新书架97-97

摘要:卢仝是中唐韩孟诗派的重要代表,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上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目前为止,学界对其研究尚失于全面系统。河南大学文学院郑慧霞博士的专著《卢仝综论》分三部分对卢仝进行系统研究:第一部分主要通过对有关卢仝文献材料等的系统整梳,对其生平、诗歌内容、

汉语言文学研究杂志语言学研究
汉语“谓头”位置的特殊性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98-107

摘要:“谓头”位置同“句首”和“句尾”位置都是有着特殊意义和特殊地位的语法位置,亦即语法敏感位置。它们都是用以实现全句功能范畴表达的重要语法位置。三者中,谓头位置的容量和功能最为强大。汉语中的“谓语外状语”和“谓语内状语”两类状语应该明确区别开来.汉语中的谓头位置应为排除“谓语外状语”之后的谓语起头位置。由于汉语中的“谓头”位置是由没有外在语音形式的功能特征“谓素”占据,它可被与全句功能范畴表达有关的外来成分添加占据,也可由句中其他相邻成分移入占据。跨语言地来看,谓头位置跟句首和句末位置呈现出互补分工状态。不同语言在选用三个敏感位置上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各语言对“中心语位置参数”的不同赋值。谓头位置是最常用的优选敏感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