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论坛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湖湘论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Huxiang Forum

  • 43-1160/D 国内刊号
  • 1004-3160 国际刊号
  • 2.1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湖湘论坛是中共湖南省委党校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8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共湖南省委党校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湖湘论坛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伦理、湖湘人物与文化、博士生论坛

湖湘论坛 2017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本期重要作者介绍2-2

摘要:赵泉民:男,河南三门峡人,华东师范大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现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基地(上海)成员.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国家机构的干部教育师资库入库专家.主要研究和教学的领域有20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政府经济学、宏观经济问题、农村社会变迀、

论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推进中的精准思维5-10

摘要: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是我国由低等收入国家进入到中等收入国家的“发展新阶段”后提出来的. 发展阶段性特征决定了改革推进中“全面”与“精准”的内在统一:“全面”是立足于战略考量,以全局 观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精准”则是基于战术思考,立足于重点论和精细思维,谋求把改革“施工高峰期” 的各项举措抓实抓好,凸显了行动层面上的“落细”“落实”和“落准”的施策艺术.而要做到这一点,其 中之根本在于领导干部精准思维的养成.这不仅需要国家在政治生态、社会生态与舆论氛围等营造“软环 境”,也更需要改革在制度执行层面上建立起“权益激励”与“责任惩罚”兼容的均衡机制这一 “硬环境”.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生活”概念18-22

摘要:“生活”是马克思的早期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所关注的主题.在他看来,生活首先是一个 立体的呈现,以人的生命存在为根基,直接呈现为生产活动,整体呈现为社会关系的全貌,精神呈现则表 现为意识.现实的人作为生活的主角,在社会关系搭建的这个大舞台上,以感性活动演绎着丰富的剧情,从 而揭示着生活的真诗一实现人的解放.对生活的阐释实现了马克思哲学观的彻底变革:回归人本,确立 了人的主体地位,实现了主客体在人类历史活动中的统一;反观现实,确立了生产实践的中心地位,揭示 了资本主义社会全面异化的生活状态;展望未来,昭示了人的自由与解放的可能性,构建了未来社会的理 想生活图景.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现象学考察23-30

摘要: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构建具有现象学方法的特征.现象学方法的主要特征是关注对象的被给 予方式和以自由想象变换为本质特征的本质直观.借助现象学方法对异化劳动理论形成过程的再考察发现: 马克思所论说的劳动作为人的类本质的命题的抽象思辨性是由其被给予方式决定的;异化劳动四个规定之 间存在着本质必然性和本质可能性两重关系;异化劳动的本质结构由五个方面的规定组成.

论全面小康思想对防止两极分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31-36

摘要:全面小康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和基本内容.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的历史阶段的重大思想创新和指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 科学指南.其中的全面小康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和全国人民对当年防止两极分化理论的弘扬与 升华.因此,认真梳理全面小康思想的核心要义、防止两极分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全面小康思想对 防止两极分化理论继承和发展方面的体现,对于我们当前更好地坚持和发展思想,回应社会 上曾经出现的形形色色观点,意义重大.

试论意识形态斗争思想37-43

摘要:意识形态斗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重要内容.运用阶级分析法和矛盾学说 深入 剖析了意识形态斗争思想.在看来,意识形态斗争区分为社会不同阶级的思想斗争和党内的思 想斗争,二者的性质、对象、方式方法有着本质性区别.意识形态斗争要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不 能混淆思想斗争和政治斗争的界限;意识形态斗争也要分内政治路线斗争和个别问题的分歧. 意识形态斗争思想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巩固社会主义新生政权发挥了巨大作用.

民主革命时期转变党内政治生活方式的历史考察和基本经验44-49

摘要:民主革命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特别是高级干部的政治生活长期处于教条和宗派的方式之中,成 为“左”右倾错误路线统治全党的思想和政治堡垒.从开辟井冈山根据地到实施,采取“思 想建党”的原则和方法,以自下而上和上下结合的方式,逐步实现了党内政治生活方式的历史转折,留给 全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互动的若干基本经验.

从管理到治理: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的理念创新50-54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治理理念.社会治理是社会管理的“升级版”,蕴含着社会 建设理念的创新与升华.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理念从管理到治理,治理理论的发展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是 中国共产党总结我国社会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所得出来的重要理论成果、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建设问题的 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的理念创新,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理论、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论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的理论基础55-60

摘要: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的思想精髓和本质内涵有着悠久而深厚的理论基础,但目前对这方面缺乏系 统论述.纵观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的章程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言论,可以将其“进口”与“出口”的 思想归纳为四个方面:党贸退出机制的三种类型及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的原因、目的和路径.现阶段,中 国共产党党员数量过于庞大,党员素质参差不齐,大量不合格党员滞留党内等非正常现象给党建工作带来 了巨大困难.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是有效解决困难,保障党员质量和改进党建工作的必然举措.

从有效集中到权威丧失-苏联共产党领导核心制的历史轨迹及启示61-67

摘要:政党的领导核心是民主集中制的内在要求.自列宁时期始,苏共领导核心的制度安排曾对前 苏联有效集中权力进行现代国家建构起到过巨大作用.但斯大林时期领导核心制逐步异化为个人集权和专 制,从根本上背离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基本精神.从1953年斯大林逝世直至苏联解体的30多年里,要 么重复斯大林的覆辙,要么陷入极端民主化和抛弃民主集中制的另一极端,领导核心制实际上处于虚化状 态,民主集中制原则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贯彻,最终导致苏共权威丧失,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苏共领 导核心制从有效集中到权威丧失的历史给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以深刻启示,那就是必须高度重视领导核 心问题,必须正确处理领导核心和集体领导的关系,必须建立和完善制度化的权力交接机制,必须重视政 治领袖的成长和培育.

中国共产党七大党章学习历史考察68-73

摘要:1945年七大通过的党章,是1928年六大之后中国共产党历经17年由弱变强、转败为胜、走向 成熟的历史产物,注入了中国共产党最新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七大 结束后,为了传达与落实七大路线,领会与掌握思想,检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以及检查工作和 思想作风,西北局组织掀起了学习七大党章的活动.在普遍、有序的党章学习过程中,采用了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发扬党内民主,发挥模范引领作用,成立专门干部业余学校培训,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等行之有 效的方法.

湖南经济发展空间网络分布的特征及效应分析74-79

摘要:借助复杂网络理论及Pajek软件,以县域行政单位为节点,空间依赖度为边权,构建湖南经济 发展空间网络图,以此来揭示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演变规律.结果显示:湖南经济发展在空间分布上以核 心区为中心向周边区域按等级依次排列,在空间网络中热点区节点在局部空间格局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 其在空间网络的作用较小,而冷点区节点则呈现空间效应强度低但度值高的特点.为实现湖南经济空间协 同发展,最有效的调控方式是重点关注度值高且空间效应强度低的研究单元.

国际社会福利制度的变化趋势与中国福利制度模式选择-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分析80-87

摘要:福利制度发展到今天,它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作用渗透到社会经济生 活的每个角落.它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同时也是一种经济制度.作为一种经济制度,首先它是保证劳动 力再生产和经济运行的基本条件;其次它具有经济蓄水池的作用;三是它具有宏观调控的作用;四是它涉 及到效率与公平的平衡,会影响社会经济前进步伐;五是各国社会福利制度的不平衡,已经影响到劳动力 和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可以说,它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经济的发展与稳定.因此,从经济学的视 角来探讨社会福利制度,寻求其最佳发展模式,更有利于一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回 顾国际社会福利制度发 展历史,剖析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现状与问题,确定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方向与模式,解决当下 面临的具体问题,有利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提高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新时期农业“走出去”政策的演进过程与发展框架88-93

摘要:新时期我国农业“走出去”战略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支持政策也随之不断完善.政策在此过 程中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呈现出结合国家战略更紧密、问题处理更有针对性、操作策略更成熟的趋势. 根据政策演进过程,预期未来的政策将会结合国家的要求、企业的需求和东道国的诉求,形成包含核心层、融 合层和形象层的三层体系结构:核心在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融合过程在于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帮 助农业企业实现降成本、补短板和提升竞争力,进而带动东道国提高生产能力和分享发展成果;形象层是 通过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减少企业海外经营的制度风险,团结各国共同应对全球食物安全,树立 起和平发展的大国形象.

家庭承包权的性质转变及其对农地产权结构的影响94-98

摘要:随着家庭承包从经营层面到分配层面的转移,权利内容从使用权到处分权的扩展,家庭承包权 已经转变成了-种次级所有权.家庭承包权的性质转变引起了农地产权分配结构、经营结构和处分结构的变化.

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序选择研究99-105

摘要:职住空间关系是城市居民与企业空间选址及空间均衡的结果,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空间结构 形态.研究表明:城市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形态的变迁是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以及产品市场的空 间均衡结果,具有内在的经济学逻辑,同时也符合城市化发展以及城市扩张过程中对集聚的外部不经济的 克服要求.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进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研究106-111

摘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迫切需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事关“两个一百年”奋 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劳动关系领域的新变化突出表现为劳 动关系的潜在冲突增加、劳动关系的潜在复杂性增加、劳动关系分化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驱动因素密切相 关、劳动关系调适将受到更多因素共同促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着力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上下功夫.

后审批时代的政府改革:特征、目标与策略112-117

摘要:后审批时代的政府改革既有迈向服务行政的冲动,又有回到管理行政的欲望;行政权力既无所 不能,又力不从心.虽然后审批时代的政府改革存在不确定性,但其核心仍然是政府行政权力的设定、运 行和监督,只要抓住行政权力这个核心,就可以掌握后审批时代政府改革的本质规律,从而规范和促进后 审批时代政府管理步入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最终走向服务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