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杂志社
分享到:
《化学工程》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2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传质过程及设备、传热过程及设备、化工热力学、化工流体力学、反应工程等。
  • 主管单位:国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中国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1005-9954
  • 国内刊号:61-1136/TQ
  • 出版地方:陕西
  • 邮发代号:52-52
  • 创刊时间:1972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44
  • 综合影响因子:0.300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化学工程 2014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化学工程杂志生物化工

温度对A2O工艺脱氮速率及胞外聚合物影响

摘要:为了提高脱氮效率,采用连续流 A2 O 工艺对模拟生活污水进行了长期连续实验,考察了不同温度下进水有机负荷对 A2 O 工艺脱氮速率与胞外聚合物 EPS 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为(10±2)℃,进水有机负荷 COD(以MLSS 计)为0.15 g/(g·d)时,TN 去除速率(以 MLVSS 计)为1.58 mg/(g·h),COD 去除速率为19.3 mg/(g·h), EPS 质量浓度为492 mg/L;当温度为(17±2)℃,进水有机负荷为0.15 g/(g·d)时,TN 去除速率为1.82 mg/(g· h),COD 去除速率为22.5 mg/(g·h),EPS 为456.6 mg/L;当温度为(22±2)℃,进水有机负荷为0.15 g/(g·d)时,TN 去除速率为2.02 mg/(g·h),COD 去除速率为23.5 mg/(g·h),EPS 为397.2 mg/L;当温度为(30±2)℃,进水有机负荷为0.15 g/(g·d)时,TN 去除速率为2.22 mg/(g·h),COD 去除速率为25.5 mg/(g·h),EPS 为413.5 mg/L。随着温度的升高,TN 与 COD 去除速率逐渐上升,EPS 质量浓度先降低后升高。
1-5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蜗牛酶提取女贞子黄酮

摘要:为了提高女贞子黄酮的提取率,以芦丁为标准品,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微波辅助蜗牛酶提取黄酮的工艺条件。得到优化条件为:蜗牛酶质量分数0.32%,乙醇体积分数40%,提取温度40℃,微波时间7 min,液料比(体积质量比)18.7 mL:1 g,女贞子黄酮粗品提取率达88.6 mg/g。研究结果表明微波辅助蜗牛酶提取女贞子黄酮工艺稳定可行。
6-10
化学工程杂志环境化工

碳酸酐酶固定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摘要:目前以有机胺为吸收剂脱除 CO2的化学吸收法多存在氨基易分解、再生能耗高等不足。新型的 IVCAP 工艺采用碳酸钾水溶液吸收 CO2,可大幅节能降耗,但吸收速率较有机胺慢。碳酸酐酶是至今发现的最有效的 CO2水合酶催化剂,将该酶添加至 IVCAP 工艺中,可显著提高 CO2吸收速率。文中综述了固定化碳酸酐酶在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并对其选用磁性载体材料强化 IVCAP 工艺对 CO2的捕集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11-17
化学工程杂志传质过程及设备

隔板精馏塔分离氯化亚砜的模拟及工艺优化

摘要:利用 AspenPlus 软件对常规的两塔间接序列精馏工艺分离氯化亚砜进行了模拟计算,并提出了一种新型分离工艺-隔板精馏塔工艺。通过对隔板精馏塔的模拟计算,研究了预分离段进料位置、侧线采出位置、回流进料比和分配比对产品纯度和再沸器能耗的影响,结果说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预分离段第6块板进料,主塔第55块板采出,回流进料比为4.45,液相分配比为1.60,汽相分配比为1.98。将隔板塔在最佳操作条件下的能耗与常规两塔工艺操作能耗和设备投资进行比较,隔板精馏塔节约冷凝器负荷和再沸器负荷分别为34.62%和34.64%;然后运用专业的设备投资计算软件 CAPCOST 计算2种工艺设备投资,结果表明,隔板精馏塔新工艺可以降低17.27%的设备投资。综上可知隔板精馏分离氯化亚砜是一种节能、高效的新型分离工艺。
18-23

苦味酸和2,4-二硝基酚在弱碱性树脂上的等温吸附

摘要:采用静态法研究了水溶液中苦味酸和2,4-二硝基酚在 D301R 树脂上的吸附平衡,考察了树脂用量、温度、质量浓度等对吸附的影响,探讨了等温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单溶质吸附体系中,苦味酸或2,4-二硝基酚的吸附量随树脂用量的增大呈下降趋势,随溶液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吸附均为吸热过程。在平衡质量浓度1-350 mg/L 范围内的等温吸附符合 Freundlich 模型。但在双溶质吸附体系中,苦味酸的吸附量随树脂用量的增大出现极大值现象,2,4-二硝基酚的变化趋势与单溶质时相似。双溶质吸附等温线表明,2,4-二硝基酚的吸附等温线出现拐点,随后吸附量急剧上升;苦味酸的吸附等温线则出现极大值,随后吸附量有所下降,与单溶质体系的吸附等温线不同。树脂对苦味酸和2,4-二硝基酚双溶质的吸附均呈现了不同程度的竞争吸附效应。
24-28
化学工程杂志化工热力学

常压下异戊二烯-正戊烷二元气液平衡数据的测定和关联

摘要:在常压(100 kPa)下,用气液平衡装置测定了异戊二烯-正戊烷二元体系气液平衡数据,并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热力学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实验数据符合热力学一致性。分别用 Wilson 模型、NRTL 模型和 UNIQUAC 模型对数据进行关联,用最小二乘法求出了二元体系模型参数并用这些参数来计算了气相组成 y 与泡点温度 T,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表明所用的模型适于异戊二烯-正戊烷体系,可以满足工程上分离设计的需要。
29-32

费托合成油品加氢裂化异构化反应的热力学

摘要:利用 Benson 基团贡献法和 ABWY 法计算了费托合成油品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熵及摩尔定压热容等基础数据,在298-750 K,对费托合成油品加氢裂化异构化反应体系的反应焓、吉布斯自由能以及平衡常数等热力学数据进行了计算;对体系中各反应的热力学可能性与生成顺序进行了判断以及各反应的热力平衡与限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费托合成油品加氢裂化异构化反应是放热反应,低温时大部分反应在热力学上均能够自发的进行,且平衡常数均较大,能够进行到较高的程度;从热力学上看,升高温度不利于加氢裂化异构化反应的进行,适宜反应温度的选择应兼顾各种反应的进行;烯烃比烷烃更容易发生加氢裂化异构化反应;所获得的热力学数据可为费托合成油品加氢裂化异构化工艺研究、反应器开发以及新型催化剂研制等提供理论依据。
33-38
化学工程杂志化工流体力学

双层桨搅拌假塑性流体混合特性的数值模拟

摘要:在直径为0.21 m 的搅拌槽内,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工作介质为质量分数1.0%的假塑性流体和1.5%的黄原胶水溶液,分别对错位六弯叶桨、六弯叶桨与45°三斜叶桨组成的双层桨混合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做了对比分析,考察了层间距对搅拌流场的影响,探讨了不同形式的组合桨对混合特性的影响,确定了不同搅拌转速下较为适宜的层间距,并将错位六弯叶组合桨形式应用于 FCC 催化剂成胶搅拌过程。结果表明:在层流状态下,6PBT 组合桨层间距为时可形成层间连接流,在过渡流区域时,层间距保持在左右比较适宜;6PBT 组合桨在混合速率和混合效率方面都有一定优势。根据中试实验结果,催化剂颗粒耐磨损指数由2.6提高到了1.9,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且节能在15%左右,因此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双层组合搅拌器形式。
39-43

操控条件对煤粉密相气体输送特性影响

摘要:为了获得操控条件对煤粉密相气体输送的影响规律,在上出料输送装置中,各种操作参数,如锥部气流率、底部气流率、调节气流率、输送压力和输送压差对煤粉质量流率、固气比、煤粉速度和表观气速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锥部气流率改变时,煤粉质量流量改变不超过8%,且其他输送参数改变也较小;当底部气流率为0,煤粉仍可实现输送。随着底部气流率的增加,输送量和固气比呈现下降趋势,但表观气速和煤粉流速却呈现相反的趋势;当调节气流率从0增加到0.9 m3/h 时,输送量从1548 kg/h 增加到1582 kg/h,仅增加2.2%,但表观气速、煤粉流速和固气比变化却较大;当压力大于1000 kPa,压力对输送特性的影响变小;输送参数都随着输送压差的增加显著增加。研究结果将为大规模干煤粉气化技术的密相输送操作提供重要参考。
44-48
化学工程杂志反应工程

1-丁烯氢甲酰化反应制戊醛的影响因素

摘要:探索了1-丁烯氢甲酰化制戊醛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中以500 mL 自控高压釜为反应器,采用乙酰丙酮三苯基膦羰基氢铑和三苯基膦作为催化剂体系,考察了二甲苯溶剂中1-丁烯氢甲酰化反应制戊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率、催化剂浓度、膦铑比等多个因素都对氢甲酰化反应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1-丁烯氢甲酰化反应制戊醛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2.5 h、反应温度100℃、反应压力2.5 MPa、搅拌速率200 r/min、膦铑比600、催化剂浓度1.5 mmol/L、1-丁烯用量10 mL、溶剂用量100 mL,此时达到的1-丁烯反应转化率81.7%、产物正异比为8.5、催化剂转化频率(TOF)465 h -1。这些结论为工业生产提供基础实验依据。
49-53

二元溶剂体系中 CrCl3催化木糖制备糠醛的研究

摘要:对木糖在甲苯/水二元溶剂体系中直接转化制备糠醛进行研究。考察了6种氯化物 CrCl3·6H2 O,AlCl3·6H2 O,FeCl3,CuCl2·2H2 O,CoCl2·6H2 O,ZnCl2的催化效果,结果表明:选用的金属氯化物均具有一定的催化效果,其中 CrCl3·6H2 O 的催化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氯化物。以 CrCl3·6H2 O 为催化剂,系统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浓度、木糖质量分数、NaCl 添加量对糠醛产率的影响,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60 min, CrCl3·6H2 O 浓度0.1 mol/L,木糖及 NaCl 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和15%。在该条件下,糠醛产率为52.55%。
54-58
化学工程杂志煤化工

陕北中低温煤焦油常压重油馏分GC-MS分析

摘要:以陕北中低温煤焦油的重油为原料,在常压蒸馏装置中切取<100℃,100-200℃,200-240℃,240-270℃,270-300℃,300-340℃和340-390℃七段馏分,利用 GC-MS 分析馏分中化合物的组成情况。结果表明:200-240℃、270-300℃、300-340℃馏分的馏出质量最大,质量分数分别为12.62%,15.59%和17.73%;馏分中含有脂肪烃、芳香烃和酚类化合物及少量杂环化合物;酚类化合物主要富集在100-200℃、200-240℃、240-270℃3段馏分中,分别占各馏分质量的63.34%,59.65%和23.81%,所含酚类化合物主要为低级酚、C3-C4烷基苯酚、茚酚、苯二酚、萘酚和烷基萘酚等。
59-63

CuOx/4A 催化剂上苯甲醇液相氧化制苯甲醛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 Cu 改性4A 分子筛催化剂,用于过氧化氢液相催化氧化苯甲醇制苯甲醛的反应。采用 N2等温吸附-脱附法、XRD 和程序升温还原对不同负载量的 CuOx /4A 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当苯甲醇20 mL、双氧水30 mL、催化剂0.2 g、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5 h 时,质量分数6%CuOx /4A 催化剂上苯甲醇的转化率为49.5%,苯甲醛选择性为83.6%,苯甲醛收率为41.4%,反应活性最高;4A 分子筛上 Cu 及 Cu 负载量的改变,显著影响着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金属物相结构和还原性。6%CuOx /4A 催化剂表现出较佳的催化氧化苯甲醇制苯甲醛性能,主要归因于4A 分子筛上高分散的 Cu-O 物种;而且6%CuOx /4A 催化剂具有较低的还原温度。
64-68
化学工程杂志膜技术

混合短链 PEG 硫醇自组装膜制备与蛋白质固定

摘要:采用自组装技术制备了一系列在金表面不同摩尔比的 PEG 硫醇混合自组装膜,并将蛋白质共价固定在膜表面。通过 AFM、接触角测试仪和 XPS 技术对混合自组装膜和蛋白质接枝反应后表面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表征。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实验检验了蛋白质膜表面生物活性的相对大小。结果表明:自组装膜表面的比例组成与溶液中的组成并不完全一致。接枝后蛋白质的形貌及蛋白质膜表面粘附力分布与自组装膜的表面组分有关并会影响其与抗体的反应活性。当反应溶液中 SH-PEG-OCH3/SH-PEG-COOH 摩尔比为1∶6时,所形成的自组装膜的表面羧基含量最大,同时粘附力也达到最高值,蛋白质活性也最大。
69-74
化学工程杂志过程模拟

环境温度变化时小型天然气液化装置的运行优化

摘要:对于采用混合冷剂制冷的液化天然气(LNG)装置,当环境温度变化时通过装置运行的优化操作,可以有效起到节能的效果。文中将设备变工况运行的模拟计算与基于 HYSYS 软件的工艺计算相结合,建立了单混合制冷剂循环(SMR)天然气液化装置的运行优化模型。优化运算的目标函数为运行能耗最低,寻优变量包括冷剂的摩尔流量和组分,采用 Box 算法进行求解。针对典型算例进行了环境温度变化时 SMR 装置的运行优化研究。优化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降低时,运行优化可以有效降低 SMR 装置的能耗,但仍高于设计优化的结果。给出了运行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和冷剂组分,并与设计优化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一般运行优化所得冷剂摩尔流量较大,但是冷剂组分更轻。
75-78
化学工程杂志综合信息

2014年年会征文通知

摘要: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化学工程设计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暨技术交流会计划于2014年10月召开,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现将有关会议征文事宜通知如下。
I0001-I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