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杂志社
分享到:
《化学工程》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2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传质过程及设备、传热过程及设备、化工热力学、化工流体力学、反应工程等。
  • 主管单位:国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中国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1005-9954
  • 国内刊号:61-1136/TQ
  • 出版地方:陕西
  • 邮发代号:52-52
  • 创刊时间:1972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44
  • 综合影响因子:0.300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化学工程 2010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化学工程杂志吸附、吸收、干燥过程及设备

管内降膜式第二类吸收热泵性能实验研究

摘要:分别考察了在垂直螺旋管内降膜式第2类吸收热泵系统中,溶液流量、循环热水流量、操作温度对吸收器传热传质系数、系统性能系数COP及热效率E。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溶液流量的增加,吸收器的传热传质系数也逐渐增大,而COP与Eth则有下降趋势;增加循环热水流量,吸收器传热传质系数也增大,但对COP与Eth的影响却较小;对于操作温度,吸收器传热传质系数会随着废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冷却水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同时,通过软件ABSIM的模拟计算,得到的数据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1-4

几种常用干燥设备的简捷计算方法

摘要:为简化干燥设备的设计步骤,根据工业生产实践和经验公式,提出了流化床、振动流化床、内热流化床、惰性粒子流化床、离心喷雾干燥、压力喷雾干燥、旋转闪蒸干燥及气流干燥8种常用干燥设备的主体尺寸的简捷设计方法,并介绍了所有干燥设备都适用的基础计算。所述简捷计算采用了许多来自生产实践的经验数据,对设计工业应用的干燥器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除了设备主体尺寸之外,尚有诸多结构尺寸需要确定,设计者需根据自己的经验或参考更为详尽的资料才能完成。
5-9

金属氧化物吸附剂深度脱硫性能研究

摘要:在固定床实验装置上,分别考察了不同族单金属氧化物和MoO3的二元复合氧化物吸附剂对FCC汽油中含硫化合物的脱除能力,用浸渍法改性自制的吸附剂,研究不同金属离子的改性效果;对不同Ni负载量的MoO3作了X-射线衍射和比表面积分析。结果表明:MoO3脱硫后硫质量分数为172.2μg/g,CuO-MoO3能使脱硫后硫质量分数减少至120.3μg/g,用Ni改性MoO3效果最好,最佳金属负载量约为3%,脱硫后硫质量分数达到50.6μg/g。
10-13
化学工程杂志传热、结晶过程及设备

矩形缩放管间插入旋流片的传热实验研究

摘要:为了研究新型换热器——矩形管束换热器的传热性能,采用矩形缩放管问插入一组旋流片来研究旋流片下游的传热与流阻性能,并与光滑矩形管的传热和流阻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19000〈Re〈44000),随着下游距离的增大,旋流片产生的自旋流逐渐衰减,局部Nu数和阻力系数减小,并且局部肌数的下降速度要慢于阻力系数的;当下游距离在0—200mm时,阻力系数下降的程度较大;旋流片下游在得到强化传热的同时,阻力增加也很大。
14-17

波纹内翅片管外水的冻结特性实验研究

摘要:通过测量管内低温气体、管壁温度分布及冰层图相,分析了波纹内翅片管管内传热热阻、管壁温度和冰层增长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内翅片管管内传热阻仅为光管的6.65%,由管壁至管内低温气体的热流量大大增加,因此,管外冰层增长速度在距入口250mm和500mm处分别约为光管的4.2倍和1.7倍。冰层热阻占整个耦合传热总热阻的比例更大,以至于管外冰层热阻的增加引起管壁和管内气体温度的降低。由于内翅片管管内低温气体沿轴向温升更大,使其冰层厚度沿轴向斜率远大于光管。
18-21

利用直接接触换热强化聚光光伏电池的热量散失

摘要:提出了一种将太阳电池直接浸没到绝缘液体中,利用直接接触换热实现电池高效冷却的方式。设计了小型实验装置,在辐照度约为50,70kW/m2的条件下,研究了硅光电池组件的液浸散热特性。液浸方式下电池组件表面的对流传热系数为900W/(m2·K),表面散热量为43.3kW/m2,组件温度低于50℃,表明液浸散热方式可实现聚光条件下太阳电池的高效使用。液浸聚光条件下,组件开路电压随温度升高约呈线性下降,短路电流随光强增加而增加,实验后,组件开路电压没有明显变化,但短路电流产生了永久性衰减,主要为普通晶硅电池在高倍聚光条件下的使用问题。
22-25
化学工程杂志化工流体力学

闪蒸二相流模型在减压转油线改造中的应用

摘要:减压转油线的结构设计对减压蒸馏单元的正常操作和减压拔出率的提高有很大影响。为使转油线设计更加优化,文中将前期工作中建立的描述多组分混合物的闪蒸二相流数学模型应用于转油线的结构改造,提出了一种新的转油线结构。针对某工业实例,对2种结构转油线的压降、温降和气化率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减压转油线的结构改进可减小气液二相流动压降并提高转油线出口气化率。
26-29

基于经验模式分解三相流型信号去噪方法研究

摘要:经验模式分解(EMD)作为一种信号处理技术,它是基于数据本身的,且能在空间域中将信号进行分解,从而可以区分噪声和有用信号。应用经验模式分解(EMD)对模拟信号及实测油气水三相流压差波动信号进行滤波去噪处理,分别与db8小波及Haar小波的滤波去噪效果进行定量比较。结果表明:EMD方法与小波方法一样能有效地处理短时瞬态及含宽带噪声的信号,但EMD方法更直接,更方便,且不受小波基函数选择的影响,因此EMD方法更具有通用性和稳定性,从而为三相流流型信号的预处理提供了又一种有效的方法。
30-33

丝绕矩形螺旋圈填料流体力学性能研究

摘要:在Ф30mm的填料实验塔内,对DN50丝绕矩形螺旋圈填料的流体力学性能进行了测定,获得了该填料的流体力学性能数据;在Bain—Hougen以及Leva模型基础上、利用实验数据回归出包含系统性质和填料特性参数的填料液泛气速、填料层压降关联式。利用获得的流体力学实验数据,对关联式计算值和实验测量值进行了比较,二者吻合较好,最大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10%。研究结果可用于同系列的其他型号填料流体力学性能计算,也可以作为该填料推广应用、工业设计应用的参考依据。
34-37
化学工程杂志搅拌过程及设备

24种搅拌器的功率曲线

摘要:文章对有挡板条件下常用的桨式、涡轮式、折桨式、推进式搅拌器采用桨槽径比为0.4—0.6,大于传统的1:3的结构参数,还有双层桨的形式,进行搅拌功率曲线的测绘。另外对桨叶上开孔、管形桨、弧面桨、半管形桨的正、反两面进行搅拌器的功率曲线测绘,共24条曲线。详细介绍了功率曲线测绘设备的结构形式和各种参数比,以供设计搅拌器时使用;说明了较大的桨槽径比及双层桨叶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的重要意义,对不同结构搅拌器的功率准数进行了对比,并说明了应用Np-Re曲线的注意事项。
38-43
化学工程杂志反应工程

Lewis酸离子液体催化合成对甲氧基苯乙酮

摘要:合成并表征了Lewis酸离子液体,用于催化合成对甲氧基苯乙酮。通过考察各种离子液体的催化活性及重复使用性能,选定Lewis酸离子液体[Bmim]Cl-AlCl3为催化剂,研究了醇酸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酰化反应的影响,得到其较佳工艺条件:醇酸摩尔比1:1.5,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6h。此条件下,酯化率达到78.8%。分离后的离子液体经真空干燥后重复使用5次,催化活性基本不变。
44-47
化学工程杂志膜技术

改性聚苯胺膜在CO2/CH4分离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合成了一种由N-乙基苯胺和苯胺共聚的高聚物,并制备了其4种掺杂态共聚物膜。实验中在不同压力、不同进料组成下测试了共聚物膜及聚砜膜对CO2/CH4混合气的分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掺杂态不同对气体的分离性能有很大影响,其中二次掺杂态的分离系数最高,可达70,而去掺杂态的渗透速率最高,CO2可达2.15GPU[1GPU=7.501×10^10 cm3/(cm2·s·Pa)],CH4达到0.049GPU,均高于聚砜膜和文献中报道的聚苯胺膜的值,这是由于N-乙基的引入,改变了聚合物链的柔韧性。
48-51
化学工程杂志工程信息

工程建设项目信息

摘要:·陕西咸阳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的60万t/a甲醇项目于2009年11月21日1#空分装置顺利产出合格液体氧、氮产品,2009年12月26日气化装置投料成功,2010年1月20日,全系统打通流程,试车成功,产出甲醇产品,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工程设计。
56-56
化学工程杂志化工热力学

环己酮-水-氟化钾及环己酮-水-碳酸钾的液液相平衡

摘要: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环己酮-水-氟化钾、环己酮-水-碳酸钾体系在25℃时的液液相平衡数据,相平衡数据表明产生的环己酮相中含有可以忽略的盐、水相中含有可以忽略的环己酮,因此采用氟化钾或碳酸钾可以有效地分离环己酮-水体系。分别采用Pitzer和NRTL方程计算水相和环己酮相中水的活度,将二者结合对液液相平衡进行了数学计算,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说明所选热力学模型对环己酮.水.氟化钾及环己酮-水-碳酸钾体系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为采用氟化钾或碳酸钾分离环己酮-水体系提供了基础数据和设计依据。
57-60
化学工程杂志生物化学工程

生物法同步脱除SO2和NO的实验研究

摘要:生物滴滤工艺常被用来净化可被生物降解的污染气体。在一个生物滴滤塔中进行硫酸盐还原菌(SRB)、脱氮硫杆菌(TD)和异养反硝化菌3种优势菌的混菌填料挂膜,驯化成熟后处理含SO2和N0的模拟工业废气。实验表明:维持喷淋液pH值为7-8,S2O2 3- 质量浓度为3g/L左右,喷淋密度为18m3/(m2·h),SO2进气质量浓度为2000000mg/m3,NO进气质量浓度为20-500mg/m3时,SO2气体平均去除率为97.6%,NO气体平均去除率为51.4%。
61-63

硝化菌与反硝化菌混合培养生物脱氮的研究

摘要:从污泥中筛选得到了脱氮效率较高的硝化菌、亚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测定了其在含氮溶液中的生长曲线,计算得到其反硝化或硝化强度。将所得菌种在好氧条件下于模拟污水中进行混合培养,研究了脱氮效率及影响因素,并与用传统生物序列法进行硝化与反硝化培养脱氮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混合培养硝化菌、亚硝化菌和反硝化菌过程中不会累积中间产物,生物脱氮率可达76.7%,较传统序列式脱氮法有显著提高,混合培养过程受pH值和温度的影响较小,是一种简易可行、高效和无污染的生物脱氮方法。
64-67
化学工程杂志综合信息

2010年工程建设项目信息简介

摘要:在我站技术委员单位及技术委员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即将编制完成,该信息给出了工程项目名称、建厂地点、设计阶段以及部分项目的联系人、工程招标情况。该项工作是中心站及中心站技术委员会为行业服务的内容之一,对中心站的定点生产企业及长期合作单位进行免费赠送。
67-67
化学工程杂志生物化学工程

厌氧发酵产氢细菌的分离和鉴定及产氢特性

摘要:获得优良的产氢菌株,鉴定并研究其产氢特性,为提高其产氢能力提供基础。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和葡萄糖梯度驯化处理后,采用厌氧培养技术分离单菌落,进行菌株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采用分批式厌氧发酵研究其产氢特性。结果表明:其中产氢最优的菌株FML-C1为肠杆菌属细菌,葡萄糖为其产氢的最优碳源,氮源则以酵母粉和蛋白胨混合最佳,最适生长和产氢温度为35℃,最佳初始pH值为6.0,该条件下菌株的气相末端产物中氢体积分数达56.51%。菌株FML.C,为一株良好的厌氧发酵产氢菌,可进一步优化其产氢工艺,以提高其产氢能力。
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