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化学工程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emical Engineering(China)

  • 61-1136/TQ 国内刊号
  • 1005-9954 国际刊号
  • 0.4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化学工程是中国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化学工程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家特约、特约稿件、节能减排、节能减排特征明显、生物化工、生物和化工的交叉技术,工程特征明显、环境化工、环境和化工的交叉技术,工程特征明显、过程强化、强化特征明显的三传一反、能源化工、能源和化工的交叉技术,工程特征明显、材料科学、煤化工、医药工程、膜技术、过程模拟、化工系统工程、化工工艺等、传质过程及设备、传热过程及设备、化工热力学、化工流体力学、反应工程等

化学工程 2008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化学工程杂志蒸馏、萃取、吸附及其他传质过程及设备
萘在嵌段聚合物P123水溶液中的释放特性研究1-4

摘要:为研究疏水性溶质在嵌段聚合物水溶液中的释放规律,文中通过动态光散射测定了增溶萘后P123的胶束粒径,并和增溶了芘的胶束粒径进行比较;利用膜池法测定了萘在P123水溶液体系中的表观扩散系数,并考察了其与P123浓度的关联性:P123浓度升高,表观扩散系数先增后减,最后趋于稳定,表观扩散系数达到最大值所对应的P123浓度与通过芘的荧光发射光谱测得P123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接近。实验结果表明,萘增溶于胶束表面的“栅栏层”,萘在P123胶束溶液体中主要以分子形态释放,萘脱离胶束表面进入水环境是释放的速控步骤,其速度由萘与胶束的结合能力决定。

亚胺基二乙酸树脂吸附铈(Ⅲ)的研究5-8

摘要:用树脂吸附的方法研究了铈的富集及回收。测定了在不同介质pH值、温度、吸附时间等因数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亚胺基二乙酸树脂在pH=6.00的HAc-NaAc体系中吸附最佳,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173mg/g;吸附速率常数k298=1.00×10^-4s^-1,吸附活化能△Ea=10.9kJ/mol;用0.1—2.0mol/L HCl可定量洗脱;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经验式;树脂功能基与铈的配位摩尔比为3:1;用化学和红外光谱的方法探讨了吸附机理。

广告索引8-8

混合溶剂间歇萃取精馏分离过程的模拟9-12

摘要:由于混合溶剂存在“混合溶剂效应”,能够解决简单溶剂选择性与互溶性相互矛盾的问题,因此混合溶剂间歇萃取精馏技术可以大大拓宽传统单一溶剂间歇萃取精馏分离技术的应用空间。文章建立了反映常规混合溶剂间歇萃取精馏过程的恒摩尔持液数学模型,并运用2点隐含法对其求解,结果表明,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随后运用该模型探讨了塔身持液量、混合溶剂进料位置等因素对混合溶剂常规间歇萃取精馏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产品馏出速率随塔身持液量的增大而减小,塔顶馏分产量与塔身持液量的关系不大。另外,混合溶剂进料位置的选定对分离效果也有较大的影响,需要正确选择。

百叶窗式喷射塔板的性能研究13-16

摘要:为满足炼油化工装置扩能改造的要求,文中提出了一种百叶窗式喷射塔板。采用空气-富氧水体系,在φ1200mm不锈钢塔内,对百叶窗式喷射塔板的流体力学与传质性能进行了测试,回归了压降、泄漏、雾沫夹带等计算关联式,并与新垂直筛板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新垂直筛板相比,百叶窗式喷射塔板的压降减少16%左右,泄漏率基本相当,雾沫夹带率降低20%左右,传质效率提高3%-10%。实验结果与工业应用实践证实,百叶窗式喷射塔板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塔板。

化学工程杂志综合信息
Ei收录《化学工程》期刊论文情况报导16-16

化学工程杂志传热、蒸发、结晶过程及设备
换热器用多孔管沸腾传热物理模型比较17-20

摘要:多孔管是一种新型高效强化沸腾传热的换热管,对其沸腾传热的物理模型的研究是深刻理解其强化传热机理和今后改进该技术的前提。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介绍了烧结型和机加工型多孔管沸腾传热的物理模型。重点分析了多孔层特征参数(多孔层厚度、当量半径和孔隙率)对强化传热的影响。同时对各种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归纳,探讨了多孔管沸腾传热物理模型研究的发展方向,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化学工程杂志工程信息
工程建设项目信息20-20

化学工程杂志传热、蒸发、结晶过程及设备
蒸发式冷凝器在空气流动下优化设计数值模拟21-24

摘要:利用FLUENT软件对3种常用的管形蒸发式冷凝器在空气流动状态下进行了优化设计的数值模拟,比较分析了在不同入口风速下的压降变化规律;对来流速度大小与来流角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最适宜的来流速度在2.41.3m/s,入口来流角θ范围为-15°~15°;在不同空气流量下管排的纵向间距与横向间距之比(S/L)模拟结果表明,在一定空气流量下,不同管形管排的S/L存在着一个最佳值,使得单位压降下换热盘管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最大,而且随着流量的增加,最佳的比值呈减小趋势。为蒸发式冷凝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反应结晶制备过碳酸钠的团聚尺寸模型研究25-28

摘要:团聚现象在过碳酸钠的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为了从理论上研究团聚现象,并进一步通过理论更好地指导其生产,以碳酸钠和双氧水反应生成过碳酸钠沉淀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结晶器中流加速度、反应温度、搅拌速度与生成物团聚尺寸之间的变化关系,并在团聚和破碎动力学的基础上建立了团聚尺寸模型。根据过碳酸钠沉淀实验中得到的实验结果求得了一定反应体系条件下的模型值。最后通过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比较初步证明了该模型的实际适用性。

化学工程杂志综合信息
版权声明28-28

化学工程杂志化工流体力学
大颗粒流化床中颗粒磨蚀的实验研究29-32

摘要:为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大颗粒流态化理论,促进其在水泥煅烧领域的应用,实验通过1个三维流化床试验台研究了大颗粒流化床中颗粒的破损方式为磨蚀,即颗粒在流化过程中表面磨碎后生成细粉,颗粒自身的粒径逐渐变小。实验表明,颗粒粒径、风速以及流化时间对大颗粒流化床中颗粒的磨蚀影响较大,静床高对磨蚀几乎没有影响。最后提出了大颗粒流化床合适的控制参数:粒径范围4—7mm,表观风速1.3umf-1.6umf,静床高H0/D〈2。

双切向环流气体分布器结构优化的研究33-36

摘要:双切向环流气体分布器性能的优劣与导流板和套筒结构的密切相关。优化导流板和套筒结构可强化双切向环流气体分布器的稳流性能,改善塔内流场分布。文中利用CFD软件采用k-ε湍流模型,对分布器内不同环形通道宽度下的流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考察了套简与塔壁的间距L变化对分布器性能的影响,并得出了在既定塔径下分布器性能达到最优时L的尺寸。通过模拟不同导流板数目和结构下塔内的流场分布,考察了分布器性能随导流板数目、轴向及径向倾角的变化趋势。分析得出使分布器压降最小,流场分布最优时挡板的结构参数。为工程设计时预测分布器的速度场及能量耗散提供参考。

化学工程杂志反应工程
碳酸锂碳化三相反应动力学研究37-40

摘要:利用5L的气液固三相机械搅拌反应器,研究了Li2CO3碳化三相反应动力学。对影响碳化过程的诸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Li2CO3的碳化率随CO2压力、气流大小、搅拌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反应温度、固体浓度、颗粒粒径、物料填充度的增大而减小。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拟合得出实验范围内该过程的动力学方程;得出该过程受控于化学反应,并计算出了该过程的表观活化能-17.37kJ/mol。该研究为Li2CO3碳化工艺条件的优化和反应器的设计等问题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

叔丁醇共溶剂用于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41-43

摘要:利用叔丁醇作为共溶剂可使棕榈油、甲醇和催化剂形成均相体系,用于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可以缩短反应时间。实验以棕榈油为原料,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在带夹套的玻璃反应器内进行反应。考察了共溶剂质量分数、催化剂质量分数、反应温度、醇油摩尔比等因素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叔丁醇质量为棕榈油质量的11.6%,催化剂质量为油质量的1.0%,反应温度为60℃,醇油摩尔比为6:1时,反应2min后生物柴油产率达到了90%。

稻秆慢速热解的需热量及动力学分析44-47

摘要:应用热重-差式扫描(TG—DSC)同步热分析仪进行稻秆的热解实验,通过对DTG和DSC曲线的对比分析,详细探讨了稻秆的基本热解过程;以440K为临界温度,将实验曲线转换为干稻秆DSC曲线,升温速率β为10,15,20和30K/min时,干稻秆的热解净热效应分别为878,836,770,841kJ/kg;采用Coats-Redfern积分法进行动力学分析,基于典型固态反应动力学机理模型,按最小二乘法原理确定A2模型为最佳动力学机理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稻秆试样的活化能增加。同时,稻秆热解符合2段机理模型。

化学工程杂志膜技术
多孔陶瓷膜支撑体在HNO3溶液中的腐蚀性能研究48-51

摘要:为了考察陶瓷膜在苛刻体系中的应用性能,研究了管式多孔陶瓷膜支撑体(质量分数99%Al2O3)在硝酸溶液(温度20—90℃,浓度1—10mol/L)中的微观结构演变、质量损失率、腐蚀掉的元素成分随时间的关系,以及支撑体的孔结构、纯水通量和机械强度随其质量损失率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主要在支撑体颗粒间的烧结颈部发生了选择性的腐蚀,在腐蚀初期其质量损失主要是由于烧结颈部中Na,Ca,Al等元素的溶解。支撑体的耐腐蚀性能与其烧结颈部的杂质含量密切相关。多孔支撑体的机械强度随支撑体在HNO3溶液中的质量损失率增大而逐渐降低。所用的多孔陶瓷膜支撑体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该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支撑体的耐腐蚀性能及预测陶瓷膜在酸性环境中的使用性能奠定了基础。

偶联剂对聚酰亚胺/SiO2杂化膜性能的影响52-55

摘要:为了研究偶联剂对聚酰亚胺/SiO2杂化膜相分离及热分解温度的影响,以聚酰亚胺(HQDPA-ODA)为基体,正硅酸乙酯(TEOS)为添加剂,γ-缩水甘油丙氧基三甲氧基硅烷(GOTMS)为偶联剂,在共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厚度约为30μm,不同SiO2质量分数的PI/SiO2杂化膜,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DTG、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膜材料的微观结构和耐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GOTMS以后,SiO2粒径减小,由1000nm减小到200-400nm,相分离产生的空腔结构消失,质量分数10%SiO2的杂化材料的热分解温度升高了21℃;杂化材料的热分解温度随SiO2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