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河南中医杂志 省级期刊

He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41-1114/R 国内刊号
  • 1003-5028 国际刊号
  • 0.9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河南中医是河南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6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河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河南中医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张仲景学术思想探讨、理论研究、经方研究、历代名医及其著作、名老中医经验、实验研究、临证经验、临床研究、针灸与推拿、药理研究、文献综述

河南中医 2018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河南中医杂志张仲景学术思想探讨
《伤寒杂病论》建中法解读1783-1786

摘要:张仲景强调“有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其建中法将“保胃气”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创立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和大建中汤,分别治疗虚劳里急,虚劳里急诸不足证及虚寒腹痛。小建中汤主要治疗中焦虚寒,气血不足而兼伤寒表证;脾虚腹痛兼少阳邪郁证;虚劳病中焦虚寒,阴阳两虚证;“黄疸”病属脾虚气血不足证;房劳过度所致诸证。黄芪建中汤方较小建中汤补虚作用更强,阴阳俱虚偏于脾胃气虚者应用黄芪建中汤疗效颇佳。大建中汤适用于素体虚、病情急且重、腹痛较重的患者,即中阳虚弱而脘腹冷痛,阴寒内盛而上逆之人。三建中汤选药精准,配伍巧妙,扶正祛邪,效如桴鼓。

《伤寒杂病论》顾护胃气思想探析1787-1790

摘要:张仲景重视脾胃、以脾胃为本的学术思想渊源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虽然没有直接论述《黄帝内经》中的脾胃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内容,但是脾胃理论已被仲景运用于《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中。张仲景秉承《黄帝内经》有关胃气旨意,在其《伤寒杂病论》中不论外感内伤,抑或杂病,均时时顾护中土,保养胃气,并且开后世李东垣的温阳升脾说,叶天士的滋阴降胃说,王汝言的脾阴说,朱丹溪的脾主阴升阳降说和李中梓的脾为后天之本说等的先河,在脾胃学说的发展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伤寒杂病论》顾护胃气的思想有三层深意,即保胃阳,护胃阴,补胃气,防止攻伐过度伤及胃气,理法方药,煎服方法及病后调护,时时以顾护胃气为要,对于疾病的诊疗以及预防调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胃气”思想在病脉辨证中也有重要作用,脉证相符提示胃气尚存、病重能愈;脉证不符提示胃气衰败、病轻难愈。

河南中医杂志理论探讨
“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探讨1791-1794

摘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对“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现象的解释可以理解为:“左手足不便、耳目聪明”与“右耳目不聪明、手足便”是在气血分布影响下产生的结果。气血的不均衡分布导致了左右耳目、手足偏强的现象,这种不均衡分布以人体左右“阳阴”属性的不同为条件,即“东方阳也、西方阴也”(“左右”与“东方、西方”属同义概念替换),而这一“阴阳属性”的差异则是受四季更迭影响而产生的结果。冬春两季气血主要分布在左手和左足,夏秋两季气血主要分布在右手和右足。“人气”冬春在人体之左,夏秋在人体之右。冬春“人气”在左,时值春季“升浮”之性,气血上浮而养头面,故左耳目“聪明”于右耳目;夏秋“人气”在右,又值秋季“收敛”之性,气血下行而养四肢,故右手足“强”于左手足。“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这一现象既是对古人所总结的“天人合一”观念的具体运用,也是对后世脉诊原理的探索,对揭示古人的阴阳观念具有一定价值。

河南中医杂志经方实验录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急性期亚急性甲状腺炎1795-1798

加味柴胡桂枝汤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疗效观察1799-1801

河南中医杂志历代名医及其著作
《备急千金要方》哕病辨治规律1802-1805

摘要:孙思邈降逆气止哕主要从肺胃两个方面入手,用药多为橘皮、枇杷叶、前胡、淡豆豉、生姜等,其运用肝升肺降规律,佐金和胃降逆以止呕哕。肺胃同降,肺为脏,以收敛为务,以肃降为主;胃为腑,以通为顺,以降为和。肺主肃降,胃主通降,二者的相互协助是全身气机调畅的重要方面,肺气下行可助胃气和降通顺,传送糟粕;胃气和顺通降,可以助肺气下行。孙思邈此法对后世从肺辨治脾胃病有所启迪,后世医家有提到“胃气者,肺之母气也”,通过调理肺胃之气而治疗脾胃和肺系疾病。《备急千金要方》哕病的辨治亦记载了许多食疗治哕之法。此外,孙思邈在组方中也常配伍药食同源之品,如牛乳、羊乳、大枣、生米、粳米、大豆汁等,这与其主张疾病治疗过程中,积极提倡“食疗”的思想密不可分。《备急千金要方》中除了内治哕证外,还运用外治法治哕,如针灸治疗,情志治疗等。孙思邈既继承了仲景辨治思路,又在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中有所创新,特别是提出“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先食后药,重视食疗,值得借鉴。

豫州名医朱壶山行年考1806-1809

摘要:朱壶山,名绍显,字茀,号壶山,以号行,祖籍是江西婺源,当生于1864年,卒于1946年,享年82岁。朱壶山于27岁(1891)时,拜晚清名医唐宗海为师,传承唐氏医学思想,寝馈三世医书,详究仲景《伤寒论》,主张中西互通,精于内科,兼治妇科、儿科。朱壶山晚年于华北国医学院执教,于1937年辞教,所授弟子有百人之多,其私授门人中,较著名者有陈伯咸、陈慎吾、胡希恕等人。朱壶山作为一名中医名家,主攻仲景之学,在19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活跃于北平医界,著有《伤寒杂病论通注》《(最新)伤寒杂病论精义折中》等。朱壶山悬壶济世,其治病以内科、女科、儿科、杂症为主,享誉医林,其执教杏坛,著书立说,在当时及后世都颇具影响。

河南中医杂志名老中医经验
乔成林运用对药治疗肾病经验1810-1813

摘要:乔成林教授根据肾病的临床证候特点及实验室检测指标,临证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辨治理念,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形成了“治水必先温通”“温阳兼祛邪,善后重温补”等治疗慢性肾脏疾病学术思想。乔成林教授常选用金樱子配芡实、女贞子配墨旱莲、黄芪配当归、杜仲配川续断、黑附子配生大黄、白及配茜草、生地黄配栀子、白僵蚕配蝉蜕、地龙配水蛭、蒲公英配连翘等治疗肾脏病,可提高临床疗效。

艾炳蔚运用针灸治疗耳鸣、耳聋经验1814-1817

摘要:艾炳蔚教授认为耳鸣、耳聋的治疗应辨病辨证相结合,明辨病因,鉴别诊断,四诊和参,辨证论治。艾炳蔚教授常用调神健脑法及隔姜灸法治疗耳鸣、耳聋,主张耳周腧穴不宜深刺,并根据患者证型不同加减穴位。艾老师认为耳鸣、耳聋疾病多是由肝胆火旺或肾经亏虚导致,故治疗时除耳周局部取穴外常配伍肝经及肾经腧穴治疗。

陈小砖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经验1818-1821

摘要:陈小砖教授认为胸椎小关节紊乱病位在胸背,其病机不外虚实两端,虚证属气血阴阳亏虚,局部经脉筋膜失于濡养,实证乃痰浊、湿邪、瘀血、气滞等为患,而致胸背部气血受阻,血行不畅,痰瘀为病是重要的致病因素。陈小砖教授诊断上强调“三步定位”诊断法及胸椎棘突触诊的重要性,治疗上强调手法为先、上下同治、筋骨并重、针药结合,并擅于从痰瘀论治.陈教授临床不拘一格,圆机活法,根据不同的病情和疾病的不同阶段选择针刺、刺血、中药内服、药膏外敷、拔罐等法。陈教授总结探索出精确的零角度胸椎微调法用于胸椎小关节的复位,定位准确,疗效立竿见影。

侯仰韶辨治肺癌经验1822-1825

摘要:侯仰韶主任医师认为肺癌为本虚标实之证,正气亏虚为内因,外来热毒为根本外因。肺癌形成时,诸多外来热邪已长期蓄积体内,早已聚热成毒,故侯老师把这类邪气称为外来热毒。热毒之邪耗伤正气,扰乱气机,从而导致气滞、血瘀、痰湿及癌毒内生,日久积渐成块发为肺癌。治疗肺癌要辨清标本虚实之主次,攻补兼施,证病结合,审因而治,祛邪以清热解毒,抗癌散结,活血消积,行气化痰为法,还要注意健脾固本,充养诸脏。

曹子成五期防治中风经验1826-1828

摘要:曹子成根据中风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特点,认为中风的诊断应重视先机分期段,权衡病情判轻重,抢救垂危辨闭脱,缓急有序明标本,明瞭预后度吉凶。他将中风分为潜隐期、先兆期、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在中风防治方面,曹老师特别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根据中风的轻重缓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灵活运用清火、潜阳、熄风、化痰、祛瘀、利湿、理气、通腑、益气、补血、扶阳、滋阴、通络等治疗方法,善于运用虫类和藤类药物,验之临床收效颇著。

河南中医杂志实验研究
加味益气聪明汤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及皮层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1829-1832

河南中医杂志心病研究
原发性高血压肾阴阳两虚证诊断量表的研制及信度与效度检验1833-1837

摘要:目的:建立原发性高血压肾阴阳两虚证中医诊断量表,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测试。方法:按照国际通用量表研制的程序化方法,提取、筛选高血压患者四诊证候信息,形成原发性高血压肾阴阳两虚证诊断量表基本框架,以古今文献研究为基础确立四诊条目池,德尔菲专家问卷法初筛量表条目,进行小范围预测试,获得第一版量表,并对其进行系统分析以进一步筛选条目。以该诊断量表为调查工具,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调查对象,做调查问卷,考查量表信度与效度。采用6种统计学方法对临床流行病学统计结果进行条目细筛,若某一条目不符合其中的任一统计方法,即予删除。结果:最后形成了具有14个条目的高血压肾阴阳两虚证中医诊断量表。原发性高血压肾阴阳两虚证诊断量表的重测信度在0. 700~0. 909,分半信度相关系数R=0. 872,同质性信度3个维度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 807、0. 853、0. 764,内部相关系数3个维度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909、0. 940、0. 827,区分效度肾阴阳两虚组与非肾阴阳两虚组正态性检验,肾阳虚、肾阴虚、总量表积分P=0. 000,结构效度3个公因子的方差累计贡献率为64. 191%,旋转因子模型结构与量表的条目设置吻合。结论:运用量表制作方法对中医证候诊断进行规范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益气活血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1838-1840

河南中医杂志脑病研究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血瘀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1841-1844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血瘀的相关性,从炎症方面认识血瘀本质,从炎症因子新角度探讨血瘀物质基础。方法:采用ELISA等方法检测ACI血瘀患者血清促炎、抑炎因子含量,评估患者血瘀积分,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法分析炎症因子与血瘀相关性。结果:血瘀积分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 beta,IL-1β)、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含量存在多重线性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0. 460、0. 825、1. 867、0. 116、-1. 190。结论:ACI患者血瘀程度与其血清CRP、TNF-α、IL-6、IL-1β、IL-10含量呈多重线性相关,即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CRP、TNF-α、IL-6、IL-1β含量越高,IL-10含量越低,则其血瘀程度越重,以上诸因子或为血瘀相关炎症因子物质基础。

血管软化方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与作用机制1845-1848

早期加强中医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1849-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