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河南中医杂志 省级期刊

He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41-1114/R 国内刊号
  • 1003-5028 国际刊号
  • 0.9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河南中医是河南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6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河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河南中医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张仲景学术思想探讨、理论研究、经方研究、历代名医及其著作、名老中医经验、实验研究、临证经验、临床研究、针灸与推拿、药理研究、文献综述

河南中医 2018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河南中医杂志张仲景学术思想探讨
《伤寒论》论治口干1135-1138

摘要:《伤寒论》认为口干的病机主要是津液输布失常或阴津亏损导致,津液输布失常主要与肺脾肾、三焦、少阳、肝等有关,而阴津亏损主要为燥热伤津或阴虚致燥,治疗上依据病机不同分而论之。津液输布失常者以小青龙汤散寒温肺化饮,五苓散化气布津,真武汤温阳利水,小柴胡汤疏理少阳气机,柴胡桂枝干姜汤和少阳、温阳开结,茵陈蒿汤清热祛湿,大陷胸汤急下、泻热逐水,便津液气化布散功能恢复,津液自布;阴津亏损者以白虎加人参汤清热益气生津,猪苓汤育阴润澡、清热利水,乌梅丸辛开苦降、寒热并用,黄连阿胶汤滋阴降火,大承气汤急下存津,既去邪热又补养阴津,使阴津得充,渴得止。临床治疗干燥综合征可参照用之。

张仲景论治湿痹1139-1140

摘要:张仲景论治湿痹,以微发汗、利小便、顾护脾胃为法,且尤为重视祛湿以治痹,如微汗出为使湿邪与风寒邪气俱去而不留,利小便使湿从下解有出路可去,顾护脾胃又可防止湿邪生成,无不提示祛湿对治疗湿痹的重要性,并对后世医家治疗湿痹及治湿理论的完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思路。

河南中医杂志理论探讨
肺痨病源流考1141-1146

摘要:汉代张仲景参《黄帝内经》而立虚劳,于《金匮要略》始见"虚劳"病名,至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首将虚劳之病位归至五脏,《中藏经》详述"传尸、鬼疰、尸注"等传染病,唐代孙思邈于《备急千金要方》首次将"尸疰""鬼疰""飞尸""劳疰"等传染病引入"肺脏篇",与此同期之王焘于《外台秘要》亦提到:"生肺虫,在肺为病",首将传染病与脏腑病变联系在一起,至宋代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首以"痨瘵"定名。肺痨之因在于内外两端,内者正气虚弱,外者感染痨虫,二者互为因果。禀赋不足、饥苦劳倦、奢欲过度、怒郁忧思、病后失养均可导致正气虚弱,从肺痨的整体病程看,阴虚是本病发展的关键,阴虚的病理现象贯穿于本病始终。从肺痨的整体发病趋势看,可由正虚而致痨,亦可由痨而致虚。肺痨之治则可总结为"补虚培元,兼以杀虫",又根据症状的缓急不同,其侧重点亦有所不同。此外还有针灸法,导引法,倒仓法等。

剥苔之中西医辨析1147-1149

摘要:观察舌苔变化是中医诊病的一种传统手段,然而舌苔又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药物因素等干预可以使舌苔发生变化,若通过表面所看到的现象(舌苔)就去判断疾病的病性会严重影响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本文以剥苔为例,从中西医角度对其病机及治疗进行阐述,西医认为肺胀病患者出现剥苔是由于口腔内环境紊乱所致,激素可引起口腔内环境紊乱,应重视口腔护理,防止口腔菌群紊乱,从局部治疗;中医认为剥苔病机多属气阴亏虚,然临证发现肺胀病阳虚证患者也可见剥苔,阳虚寒湿困脾,津液代谢失常,精微不能输布于舌面所致。剥苔只是一种体征,是疾病在舌面上的反映,不必单一治疗剥苔,而以治疗原发病为主,从整体进行辨证论治,若辨证论治准确,整体得以调理,剥苔也会随之改善。

“证”与“证候”1150-1151

摘要:"证"与"证候"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二者经常被混用,"证"是对疾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辨析的结果,是论治的依据;"证候"是证的外候,是指症状和体征。"证"与"证候"的混用,已造成对辨证的认识混乱,"证"与"证候"不能再继续混用,应该统一用"证"表述。规范表述"证"的概念,更有利于中医辨证,诊病和学术交流。

河南中医杂志经方实验录
大柴胡汤加减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1152-1154

摘要: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加减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治疗,研究组给予大柴胡汤加减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结果:研究组有效率90.0%,对照组有效率64.0%,研究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腹痛改善时间、腹胀改善时间、呼吸正常时间、心率正常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APACHEⅡ、Balthazar CT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2.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50.0%,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柴胡汤加减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

河南中医杂志历代名医及其著作
方考分析《麟凤呈祥秘书》学术源流(明清以前)1155-1158

摘要:《麟凤呈祥秘书》是云南中医学院王志红教授于云南大理偶得的一本中医古籍,通过考证发现,该书是晚清时期以妇科为主体的手抄孤本,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现就方剂层面对本书进行考证,分析其明清以前学术源流,发现本书具有遥宗经典,援据时方,独重丹溪,近崇陈自明的特点。作者对经方的引用以《伤寒论》《金匮要略》为主,但又不拘经方,而是直面临床,当属辨证论治一派。观本书方考发现,不论从其引据时方的数量,还是从作者重视脏腑、八纲、气血津液辨证的思维特征,该书当属时方体系,虽直接选用朱丹溪之方不多,但对其理论多有发挥,不妄搬照抄,颇有已见。本书也受陈自明不少影响,书中均可找到佐证论述。

河南中医杂志名老中医经验
胡思荣辨治郁证1159-1162

摘要:胡思荣教授认为郁证患者初起多为肝气有余,便是肝火,即是肝郁的常见病理变化。胡老师认为郁证辨证,应重视气血津液理论,强调"气滞"是郁证最初形成或长期伴随的重要因素,而"痰火"是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病理因素,临床以痰郁火结证多见,辨治郁证提倡以"本病皆因于痰火"立论,主张调肝胆之气为基础,除病因之痰火为重心,清心豁痰、疏肝利胆以达宁心定志为治则,以礞石化痰丸合半夏厚朴汤加减创制而成的平心忘忧胶囊治疗该病,颇有效验。

河南中医杂志实验经验
清肺益肾方对肺炎克雷伯杆菌致老龄大鼠肺炎细胞因子的影响1163-1167

摘要:目的:观察清肺益肾方对肺炎克雷伯杆菌致老龄大鼠肺炎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表达的影响,揭示清肺益肾方对老年肺炎肺脏保护与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肺炎克雷伯杆菌制作老龄大鼠肺炎模型,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左氧氟沙星组,清肺益肾方组高剂量组,清肺益肾方中剂量组,清肺益肾方低剂量组,造模成功后第2天开始灌胃给药。空白组,模型组均给予生理盐水10 g·(kg·d)^-1;左氧氟沙星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混悬液42 mg·(kg·d)^-1;清肺益肾方高剂量组每天给予清肺益肾方提取液30.66 g·(kg·d)^-1,清肺益肾方中剂量组每天给予清肺益肾方提取液15.33 g·(kg·d)^-1,清肺益肾方低剂量组每天给予清肺益肾方提取液7.67 g·(kg·d)^-1,同时给药左氧氟沙星42 mg·(kg·d)^-1,连续给药6 d。分别于造模后第2天,第6天尾部取血并计数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并用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中IL-1β、IL-6、IL-8、TNF-α分泌水平,同时通过细菌培养计算肺组织中菌落数。结果:造模后2 d和6 d,模型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和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PMN)均高于空白组(P〈0.01);模型组大鼠BALF中WBC,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PMN)计数和肺组织菌落计数均高于空白组(P〈0.05或P〈0.01);左氧氟沙星组、清肺益肾方高剂量组、清肺益肾方中剂量组、清肺益肾方低剂量组WBC和PMN均低于模型组(P〈0.01);清肺益肾方高剂量组,清肺益肾方中剂量组,清肺益肾方低剂量组低于左氧氟沙星组(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IL-8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0.01),左氧氟沙星组、清肺益肾方高剂量组、清肺益肾方中剂量组、清肺益

针刺百会穴、风府穴对脑缺血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及NGF、BDNF表达的影响1168-1171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百会穴、风府穴对脑缺血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及损伤侧皮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模型组和针刺组大鼠使用大脑中动脉线栓阻塞法,技术制作永久性脑缺血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不做大脑中动脉线栓阻塞法仅做颈总动脉分离手术。针刺组取百会穴、风府穴,使用0.30 mm×25 mm毫针刺入百会穴、风府穴后,使用平补平泻捻转法作为行针手法,每次留针时间30 min,15 min后行针1次,术后4 h接受针刺治疗,每天治疗1次。每组各24只,再分为术后3 d、术后7 d、术后14 d 3个小组,每小组8只,术后4 h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用神经缺损体征评分和感觉、运动能力评分,通过免疫组化技术进行NGF、BDNF显色,比较分析各组大鼠脑组织中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前各组大鼠行为学功能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大鼠行为学功能评分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皮质NGF、BDNF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皮质NGF、BDNF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针刺百会穴、风府穴对脑缺血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有保护和修复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脑损伤皮质NGF、BDNF蛋白的表达有关。

肝郁与精瘀的实验研究1172-1174

摘要:目的:通过建立雄性大鼠精瘀动物模型,探讨肝郁与精瘀的相关性。方法:将3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肝郁药物组,肝郁精瘀组,每组各10只,采用慢性束缚应激方法建立肝郁大鼠模型,在肝郁病理基础上,继续予以束缚处理以建立精瘀模型,并通过检测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酸性磷酸酶(acidphosphatase,ACP)、α-糖苷酶(α-glycosidase,α-GLU)等指标的改变以确定肝郁致精瘀模型的建立。按每毫升含3 g生药给肝郁药物组大鼠灌胃柴胡疏肝散,其他两组则灌胃等体积的蒸馏水,连续4周。在末次刺激的24 h后,对三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观察,随即股动脉取血,静置后离心,取血清待测。采用ELASA方法检测E2、ACP、α-GLU的浓度。结果:肝郁模型组、肝郁精瘀组与对照组大鼠比较,行为多表现为倦怠少动、叫声尖细、反应迟缓、饮食减少、毛发晦暗、大便松散甚呈水样;三组E2浓度比较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药物组与肝郁精瘀组比较,ACP明显降低(P〈0.05);肝郁精瘀组与肝郁药物组比较,α-GLU明显升高(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可改变精瘀大鼠行为,改善精瘀大鼠相关实验室指标,提示情志-肝郁-精瘀有一定相关性。

针刺对颈椎间盘退变大鼠PGE_2、6-K-PGF1α和TXB_2含量的影响1175-1177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对颈椎间盘退变大鼠的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6-酮-前列腺素F(6-ketone Prostaglandin F,6-K-PGF1α)和血栓素B2(throm-boxanep B2,TXB2)含量的影响。方法:对40只大鼠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分为治疗组和模型组各20只,模型组造模后不做针刺处理。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选穴:天柱穴(双),大椎,大柱穴(双),每次电针时间25 min,每日1次,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另外取20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结束后第2天,3组大鼠均采用戊巴比妥钠25 mg·kg^-1腹腔注射麻醉处死,剪开颈部皮肤及肌肉,取出组织,检测PGE2、6-K-PGF1α和TXB2含量。结果:模型组PGE2、6-K-PGF1α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PGE2、6-K-PGF1α、TXB2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对大鼠椎间盘中PGE2、6-K-PGF1α和TXB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河南中医杂志心病研究
柴胡疏肝散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抑郁障碍40例1178-1181

摘要:目的:总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伴抑郁障碍的症状、体征分布规律,根据其证候特征进行辨证论治,观察柴胡疏肝散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冠心病心绞痛伴抑郁障碍患者80例,分析症状、体征分布规律,然后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柴胡疏肝散加味。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HAMA)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有效率为72.50%,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AMA和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心绞痛伴抑郁障碍患者,不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以及全身其他症状,同时还能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

河南中医杂志脑病研究
天麻钩藤颗粒治疗阿尔茨海默病40例临床观察1182-1184

摘要: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颗粒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的影响。方法:把8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按队列组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片口服,治疗组应用天麻钩藤颗粒和多奈哌齐片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应用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评定量表-认知分量表(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ADAS-cog)、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vanced Distributed Learning,ADL)判定患者各项能力。结果:两组AD患者治疗后ADAS-cog量表评分、MMSE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颗粒可以明显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自我生活能力。

穴位埋线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30例1185-1188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口服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偏头痛症状综合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偏头痛症状综合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73.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河南中医杂志肝病研究
原发性肝癌证型分布及用药分析1189-1193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中医治疗用药特点。方法:收集、整理2004年1月1日至2017年3月1日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48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辨证论治,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对中医证型、中药进行频次分析。结果:248例肝癌患者中,肝郁脾虚证85例(34.3%),气滞血瘀证63例(25.4%),肝肾阴虚证54例(21.8%),湿瘀互结证31例(12.5%),湿热内蕴证15例(6.0%),肝郁脾虚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出现频率最高;临床用药中,补虚药(27.2%)、利水渗湿药(14.8%)、清热药(14.1%)出现频率最高;排名前十的药物依次为白术、柴胡、陈皮、茯苓、半夏、山楂、当归、黄芪、半枝莲、山药。结论:肝郁脾虚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是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常见证型,临床治疗常用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

中医辨证治疗肝硬变腹水56例1194-1197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肝硬变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Child-Pugh分级为B~C级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胆汁瘀积性肝病的肝硬变腹水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给予饮食护理干预,严格控制水、钠的摄入,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给予保肝降酶及利尿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07%,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腹水深度、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肝硬变腹水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

河南中医杂志临床研究
血管表皮生长因子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遗传易感性的关系1198-1204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aseular endotheliac grouth factor,VEGF)基因(-460C/T,+405G/C,-2578A/C)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dymorphisms,SNP)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筛选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行腹腔镜手术的90例患者,选择60例腹腔镜术后病理证实为EMS且符合瘀热证的患者为观察组,其余30例同期行腹腔手术的输卵管炎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PCR测定VEGF基因-460C/T,+405G/C,-2578A/C多态性,探讨EMS的发病机理。结果:两组患者VEGF基因多态性-460C/T的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405G/C,-2578A/C基因多态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基因SNP类型-460C/T,+405G/C,-2578A/C不构成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易患性关键因素,但作为复杂因素之一,需要结合中医证型分析,作为EMS的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