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河南中医杂志 省级期刊

He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41-1114/R 国内刊号
  • 1003-5028 国际刊号
  • 0.9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河南中医是河南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6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河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河南中医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张仲景学术思想探讨、理论研究、经方研究、历代名医及其著作、名老中医经验、实验研究、临证经验、临床研究、针灸与推拿、药理研究、文献综述

河南中医 2017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河南中医杂志张仲景学术思想探讨
《伤寒论》汗法小议1869-1871

摘要:仲景在运用汗法时着重强调机体阴阳、气血盛衰的重要性,同是外感风寒,阳证、阴证所表现的征象有所不同,表现为脏腑功能上,阳证人多为热证,阴证人多表现为寒证,即转归、从化;卫外不固,则邪气乘虚入里,直中脏腑,寒邪直中所虚之处,运用发汗解表治疗同样有效,便为异病同治。处于同一环境中的人,对正气足的人可能不发病,反之,对于阳气虚的人则为虚邪,当避之有时。发汗法在治疗除表证外的其他疾病中亦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点在桂枝汤中得到较好的体现。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多表现为时发热自汗出,烦躁,以桂枝汤服之多能达到阴阳的平和,此时的桂枝汤可以不发汗,反而表现为止汗。

从麻黄用量揣度仲景表里用药心法1872-1873

摘要:麻黄汤证纯属表寒;大青龙汤证除有表寒外,尚有里热、烦躁。而麻黄汤方药纯以麻黄、桂枝、杏仁、甘草解表宣肺;大青龙汤方药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姜、大枣解表宣肺、辛散和营的基础上,尚有石膏清里热、除烦躁,且方中石膏是一变量。仲景之麻黄汤、桂枝汤,虚实各有偏重,虚实的掌握也相当科学,基本达到了比例、量化的水平,如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而单纯解表、解表清里之麻黄汤、大青龙汤,层次递进分明。解表时分虚实,由表及里又是一个表里渐进、表里参差分明的过程。方药有其固有的作用,但用之于人,药物的疗效如何,除取决于组方中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药物剂型、给药途径、生物利用度等,方药的剂量尤是一重要环节,而药物的剂量尤和机体因素密切相关,如何全面的、辨证的、动态的把握经方用量,无疑是安全、有效使用经方的重要内容。故而,从经方主药用量的变化揣度仲景用药心法实有裨益。

河南中医杂志理论探讨
形神理论体系核心架构演变过程探究1874-1877

摘要:人类学家、文明史学家一直以来均有"医源于巫"的观点,我国的古"医"字写作"醫"或"毉",明显可见"医"与"巫"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天神透过巫掌管人间"的层次观点渗入医学体系中,影响并形成中医学的形神理论。上古巫文化以"天(神)-巫-人"为核心架构的天人体系,至春秋时期,诸子以哲学思辨将其转化为"天(神)-心-人"体系,至战国晚期,以人为重心,建构出"神-心-形"的形神体系。此哲学思维模式影响中医学而形成中医原创思维"形神一体观"的核心架构,有效指导中医学数千年,由此发展出灿烂的中医文化。形神观的核心架构:"神-心-形"思维体系演变过程的确立,丰富并完善形神理论,明确了中医学天人合一之整体观的原创思维内涵,印证哲学对医学的指导意义,可使中医学能在更坚实的哲学、文化之根基上将理论及临床应用推向更宽广的境界。

“天癸”新解1878-1881

摘要:随着医学技术和理论的发展,现代对于"天癸"的研究也颇多,认为"天癸"多与生殖功能相关,不再是月经的代名词。近代受到西方妇产科学、生理学及内分泌学的影响,对"天癸"的研究自民国时期开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思路,把"天癸"物质化,认为"天癸"是生殖腺(睾丸、卵巢)、精子或卵子、荷尔蒙,这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与进步。经过后世医家不断的解读和完善,"天癸"学说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结合西方医学的生理学知识,"天癸"的认识领域逐渐拓宽,"天癸"不是仅仅单纯物质的一种指代,更多的是与生殖、遗传、内分泌、神经及免疫系统关系密切,是一个泛化的概念,是物质性与功能性的统一。

论达原饮所治当属“阳明中风”1881-1883

摘要:"阳明中风"一证是涉及三阳经并且挟湿的复杂病变,既不可汗(没有典型的湿家身体痛烦的表现)、又不可下(下之则哕),还不可以利小便(疾病已经进入阳明,不可利小便,利小便会加重阳明之热)。仲景自觉治疗颇为棘手,没有处方,只是谆谆告诫:不可下之。达原饮是对《伤寒论》阳明中风一证条文所缺方剂的重要补充。达原饮所治疗疾病症状和阳明中风一样都涉及到太阳、阳明、少阳;阳明中风的症状达原饮证几乎全部俱备,达原饮与阳明中风转归相同。对于阳明中风一证,张仲景没有出方,并且明确提示:不可下之太早。达原饮方中厚朴、槟榔、草果共用能达到解表化湿和中之疗效,颇合阳明中风证,主药表达的治法与阳明病治法同。

方剂应用中“欲阳先阴,欲阴先阳”思维刍议1884-1886

摘要:针对病情的寒热用寒凉以清热、用温热以散寒。寒热并用之法为证候之复杂多变而设,但因病情复杂,单用寒热往往难附合病情而需寒热并用,以达"欲寒先热、欲热先寒"之功。在临床上五脏多为虚证,应治以补法,但不可纯补、峻补、壅补,应该补中寓通,静中有动,"欲补先泻",对于外感六淫及内伤饮食等造成的脏腑实证,应祛邪扶正,但不可滥用攻伐耗气之品,应泻中有补,"欲泻先补"。"欲散先收、欲收先散",制其标而复其本,去其邪而不伤其正。在药物配伍中,扬己所长,避己所短,于阴阳矛盾中达到实质上的有机结合。治疗热病,用寒凉的方药,在药汤尚温热时服用;治疗寒性病证,应用热性方药,必待药汤凉后再服用。中医学之"欲阳先阴、欲阴先阳"即组方配伍能正确把握药势,在具体应用中能达到气机升降、寒热并用、补泻兼施、散收相使之功,在服药中可以防止药证格拒。

服气辟谷术防治消渴病上消之管见1887-1889

摘要:服气辟谷术可以通过辟谷少食来适当控制食物的摄入、限制肥甘厚味之品,调节饮食可以降低消渴发病率;通过服气吐纳,不仅可直补肺气,通调气机,直接针对上消之病位及病机,还能疏通气血、调整脏腑机能。食饵药物大多具有滋阴润燥,益气生津之功,可以弥补糖尿病之气阴两虚。若说服气、药饵是补,那么辟谷则是泻,是清肠,是朱丹溪所谓之"倒仓",二者结合,可达到补泻相兼,泻有余而补不足。总之,服气辟谷法通过服气、辟谷以及辅助食饵3个方面,直指消渴病上消之病机,对该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

中医“精”之质、量1890-1893

摘要:人体之"精"是质和量的统一,精之质的特点是其具有"纯粹性、醇厚性、坚实性、藏守性"的基本特性,是区别于其他范畴的内在规定性;而"精"的量则需"充足盈满而有度施泄",则是区别于其他范畴的外在规定性。中医学"精"之质、量基本特性的认识产生之源,在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精气学说的渗透,以及"取象"的观察思维方式的运用。古人的思维认识方式有一定"或然性",但基本遵循了"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辨证法认识原理: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

窠囊、窝囊肺与肺癌1894-1896

摘要:窠囊肺病因病机为内外多种因素导致的气血津液运行失常,进一步痰瘀胶结,日久邪实正虚,施治不易,缠绵顽固。中医治疗在改善调节其气、血、津、液的运行,改善"窝囊肺"是有优势的,然如何运用中医理论,正确的辨证施治,调整机体阴阳,需要医者长期的临床实践、积累与领悟。肺癌的治疗,历来也是医学界的难题,需要进一步通过科学研究及临床实践来探索攻克。

河南中医杂志经方实验录
大柴胡汤加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0例1896-1898

摘要: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加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及GCS评分的影响,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柴胡汤加减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CS评分与出血量、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GCS评分、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后的死亡率、重度残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6.7%,对照组有8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2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给予大柴胡汤加减方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改善患者的大脑功能,不良反应少。

大柴胡汤加减辨治细菌性肝脓肿39例1899-1901

摘要: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对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细菌性肝脓肿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9.49%,观察组有效率为89.74%,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WBC、ALT、AST、ALP、ALB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WBC、ALT、AST、ALP、ALB较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更加显著,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柴胡汤可以改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相关指标。

麻黄汤合白虎汤加减治疗咳嗽153例1902-1905

摘要:目的:观察麻黄汤合白虎汤对咳嗽症状的改善情况及其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306例咳嗽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3例,对照组采用麻黄汤加减治疗,观察组采用麻黄汤合白虎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VC、PEF、FEV1大于对照组,TNF-α、IL-6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咳痰、咽痒等临床症状积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一麻黄汤治疗咳嗽相比,合用白虎汤加减治疗更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炎性反应。

河南中医杂志名老中医经验
曾定伦治疗高脂血症经验1905-1907

摘要:曾定伦主任中医师认为高脂血症属虚实夹杂之证,与气血运行密切相关,其病理产物不外乎"痰浊""瘀血""水饮"等,与日常饮食、生活习惯、体质和某些基础疾病(高血压、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密切相关。高脂血症病因主要有:受纳过剩、内伤饮食,缺乏运动,先天禀赋,久病体虚、脏腑功能失调,情志失调。其治疗重点当紧抓三个重点:节食限食、减少食物摄入,调理五脏,增加脂浊的消耗。曾老师认为痰浊瘀血是形成脂膏的关键,是高脂血症发病的病理基础,一则脾失布津,聚湿成痰,形成脂膏,一则水液代谢失常,痰浊堆积,脂膏留滞,再则气机不畅,气滞血瘀,瘀血凝结,形成脂膏。曾老师以"痰瘀"立论治疗高血脂,研制出验方"十味降脂片",对于调整各种类型脂肪代谢异常具有良好功效。

赵绍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1908-1910

摘要:赵绍华老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喜用药性平和之品,避免大甘大苦,大甘生湿,大苦伤脾,处方用药忌过量,否则重伤脾胃,加重本就虚弱的脾胃,治疗本病时,须时时处处顾护胃气。慢性萎缩性胃炎初病在气,久病则入络伤血,故治疗中注意行气活血,化瘀通络之法贯穿始终。血瘀又有气虚与气滞之分,气虚而血瘀者,常用健脾益气之补中益气汤升降气机,但补药多味甘,有生满壅滞之疑,故当清补,赵师临床喜用太子参、党参等,佐以丹参、降香等兼调气血。因气滞而血瘀者,往往在行气药中酌加活血化瘀之品。但活血药物不宜过服、久服,临证时要中病即止,否则伤正气。另外,由于本病诱发因素有情绪波动、劳逸不当、寒温失宜等,故在治疗调养过程中,赵师常叮嘱患者注意舒畅情志、劳逸结合、四时寒温适宜等。

河南中医杂志实验研究
补肾益肺解毒法对Lewis肺癌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Foxp3及B7-H3的影响1911-1916

摘要:目的:研究补肾益肺解毒法对Lewis肺癌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Treg)、转录因子Foxp3及共刺激因子B7-H3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32只6~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Lewis肺癌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后,将32只造模后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化疗组及综合组,每组各8只,单笼饲养。模型组以0.4 m L生理盐水灌胃14 d,并分别在第1天、第3天、第5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 L;中药组以0.4 m L中药液灌胃14 d,并分别在第1天、第3天、第5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 L;化疗组以0.4 m L生理盐水灌胃14 d,分别在第1天、第3天、第5天腹腔注射DDP溶液1 m L;综合组以0.4 m L中药液灌胃14 d,在第1天、第3天、第5天腹腔注射DDP溶液1 m L。给予药物干预14d后,观察小鼠的一般状况、饲料消耗量、体质量、去瘤体质量、移植瘤质量等,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和移植瘤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Foxp3以及B7-H3的含量。结果:补肾益肺解毒法可改善肺癌小鼠的行为体征,增加饲料消耗量、体质量和去瘤体质量,减少移植瘤重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益肺解毒法治疗可显著降低Lewis肺癌小鼠外周血和移植瘤CD4~+CD25~+Treg细胞、Foxp3以及B7-H3的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益肺解毒法通过降低CD4~+CD25~+Treg细胞、Foxp3以及B7-H3的水平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发挥抑瘤作用。

柴胡疏肝散对肝郁型代谢综合征大鼠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1917-1919

摘要: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对肝郁型代谢综合征大鼠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空白组和高脂饲料造模组,每组各20只。高脂饲料造模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采用束缚情志应激法造模。造模成功后,将普通饲料空白组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生理盐水组和普通饲料药物干预组,每组各10只;将高脂饲料造模组随机分为造模生理盐水组和造模药物干预组,每组各10只。高脂饲料造模组继续予高脂饲料喂养。普通饲料生理盐水组和高脂造模生理盐水组予0.01 ml·g~(-1)生理盐水灌胃;普通饲料药物干预组和高脂饲料造模药物干预组予柴胡疏肝散,按0.01 m L·g~(-1)灌胃,每日2次,连续4周。大鼠禁食12 h后,从眼眶静脉采血,离心取上清,测定三酰甘油(three acyl glycerin,TG)、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结果:高脂饲料造模组与空白组比较,HDL-C、TC、TG、FBG、FIN、胰岛素抵抗指数、体质量及腹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药物干预组与造模生理盐水组大鼠比较,LDL-C、TC、FBG、FIN、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能改善肝郁型代谢综合征大鼠的胰岛素抵抗,从而影响其糖脂代谢。

壮肝逐瘀煎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PI3K、Akt表达的影响1920-1922

摘要:目的:观察壮肝逐瘀煎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14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余24只大鼠采用CCL4复合因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方法[3]进行肝纤维化造模,于第4周末随机处死正常对照组及造模大鼠各4只,做病理检测证实造模组肝纤维化形成与否。其余造模大鼠随机分为病理模型组、壮肝逐瘀煎治疗组,每组10只。病理模型组、壮肝逐瘀煎治疗组于造模结束后即分别给药,每组给药6周。用药后处死所有大鼠,获取肝组织,HE染色光镜观察肝组织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分析PI3K、Akt表达。结果:光镜观察,正常对照组肝小叶完整,结构清晰,细胞以静脉为中心呈条索状向四周放射状排列。病理模型组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水肿明显,较多脂肪变性,部分有坏死,纤维隔内炎性细胞浸润,较多粗大胶原纤维分割、包绕肝小叶。壮肝逐瘀煎治疗组与病理模型组比较肝小叶结构较清楚,肝细胞水肿及变性不明显,炎细胞浸润较少,胶原纤维增生较少,纤维疏松变窄。肝组织PI3K、Akt以胞浆内出现棕黄色颗粒或团块判断为阳性细胞。病理模型组、壮肝逐瘀煎治疗组PI3K、Akt的表达值较正常对照组增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壮肝逐瘀煎治疗组肝组织PI3K、Akt的表达值较病理模型组下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壮肝逐瘀煎能调控HSC中凋亡因子PI3K、Akt蛋白的表达,明显改善HF大鼠肝脏的病理变化,具有明显的抗HF作用。

回医烙灸疗法对脊髓损伤大鼠基因表达的调节机制1923-1925

摘要:目的:观察回医烙灸疗法对脊髓损伤大鼠基因表达的调节机制,探讨调节的基因与神经组织保护、修复、生长和再生的关系。方法:采用Allen's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分为假手术组(A组),损伤组(B组),烙灸组(C组),应用表达谱基因芯片对脊髓损伤大鼠的基因表达分析,筛出先上调后下调及先下调后上调的基因,并用RT-PCR对其中8条基因表达水平验证。结果:电泳结果显示提取到高纯度的RNA,质量完好,无蛋白质及DNA残留。损伤组对比假手术组出现功能已有阐述差异基因1 146个,其中上调712个,下调434个。烙灸组对比B组出现功能已有阐述差异基因5 542个,其中上调3 006个,下调2 536个。模型组对比假手术组及烙灸组对比烙灸组基因差异表达取并集,然后从中挑选出样本中先上调后下调及先下调后上调的基因,共24个基因,其中先上调后下调的13个,先下调后上调的11个。抽取部分差异表达基因Olr1528、Trim72、Serpinb3a、GAP-43、Slc5a7、LOC288521、Vegp2、Cyp2d1进行RT-PCR验证,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相符合。结论:回医烙灸疗法对脊髓损伤大鼠基因表达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调节的基因与神经组织保护、修复、生长和再生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