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河南中医杂志 省级期刊

He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41-1114/R 国内刊号
  • 1003-5028 国际刊号
  • 0.9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河南中医是河南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6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河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河南中医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张仲景学术思想探讨、理论研究、经方研究、历代名医及其著作、名老中医经验、实验研究、临证经验、临床研究、针灸与推拿、药理研究、文献综述

河南中医 2017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伤寒论》并病理论探要1311-1313

摘要:并病理论昭示了疾病变化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要的经证还未传变为他经之证,而在此主要经证还在、他经之证候初现而未完全成立之时,应守原经之主方加减。又有原经主证已退而次证尚在,且他经之证已经形成,或疾病之性质已经发生转变者,当从他经之方加减。由于并病而合方治疗是仲景常用的处方法度,合方使用在临床也常常获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合方不是胡乱相合,其理仍在于有是证用是方,至于孰轻孰重,何主何辅,则需根据临床表现,相机使用。

《伤寒论》三阳下利浅析1314-1316

摘要:常言“病下利者多发于阴”,然阳证亦多见下利:(1)病在太阳经表,当以葛根汤疏表止利。若兼阳明经表、入里化热,则以葛根芩连汤解表清里;若兼太阴脾虚,则用桂枝人参汤解表温里。太阳变证、邪气内陷,在中焦者,以泻心汤辛开苦降;在下焦,滑脱不止者,以赤石脂禹余粮汤涩肠固脱,水湿偏渗者以五苓散分利水湿。(2)病入阳明成里热腑实,燥屎当结,当用承气汤急下存阴、通因通用。(3)病在少阳半表半里,胆腑郁热所致下利,应用黄芩汤和胆止利。若兼阳明里实,重者用大柴胡汤、轻者以柴胡加芒硝汤和解通下;若兼太阴不足者,则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温阳。

《伤寒论》第384条浅析1317-1318

摘要:“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应释义为曾病霍乱,今又伤寒,是指曾患霍乱的体质又感发伤寒,而非论述霍乱与伤寒的区别;“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可理解为“本呕,下利者,不可止也”,此非不治,而是不可止,使邪有出路,待正复而邪去。临床治病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此即治病求本;要注意当愈不愈而发生的变证,观其脉症,随证治之;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动态变化的,辨证论治亦当考虑其动态变化,不可一概而论。

胃脘痛源流考1319-1323

摘要:胃脘痛历代病名有:胃脘痛、脘痛、胃心痛、心痛、心中痛、心腹痛、心下痛、心脾痛、胃痛、脾心痛等;唐宋以前,“胃脘痛”多与心痛相混,金元以后才逐渐将胃脘痛与心痛区分开来,并逐渐发展完善;历代医家认为其病因病机多为禀赋不足,中焦无权,饮食劳倦,损伤脾胃,情志不遂,气机失和,血络瘀滞,不通而痛,外感六淫,阻遏胃气,虫聚于内,痛引胃腑;对胃脘痛的治疗,有中药治疗:滋补脾胃法、养阴柔肝法、理气和胃法、攘外安内法、温中散寒法、温化水饮法、消食导滞法、祛痰清热法、化瘀攻下法、安蛔止痛法等,还有针灸疗法、养生食疗法。以上历代医家的认识,不仅确定中医药防治胃脘痛的理论基础,至今仍影响我们对该病的治疗理念,对临床实践起着重要启迪与昭示作用。

日本刺络史考1324-1326

摘要:日本刺络史可分为7个阶段:日本原始泻血疗法,中国医学的传入,日本刺络疗法的诞生,日本刺络疗法的形成,日本刺络疗法的兴盛,日本刺络疗法的黑暗,日本刺络疗法的曙光。日本的刺络疗法从古发展至今1 600余年,有传入学习,也有自我创新,在世界刺络疗法中占有一席之地。现代医学仍存在局限性,为刺络疗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同时,现代医学的进步,蛋白组学,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数据挖掘等技术日新月异,也为刺络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支持。

易筋经研究1327-1329

摘要:易筋经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产物,是综合健身,中医,宗教于一体的运动方式,与中医阴阳学说,经络学说关系密切。易筋经的发展应从现代科学和传统中医两方面研究。同时,易筋经练习不仅有利于改善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抗衰老,而且还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对抗抑郁,失眠等身心疾病,不仅可用于预防疾病,还可改善临床疾病。其医疗价值亦不可估量。在易筋经的研究中,多以整套的功法练习为主,对单节以及单个分解动作的研究较少,以后应多对其单个动作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并形成体系,更有利于指导临床对应练习。易筋经的来源说法不一,多见达摩说,但其传说有一定的传奇色彩,仍待进一步考究。易筋经流传久远,版本各异,功法动作也不尽相同。应对现代体育总局之易筋经与传统易筋经进行对照研究,了解其动作和作用的不同。另外健身气功易筋经与八段锦、五禽戏等动作有相似之处,其作用有何区别,此类研究仍需不断完善。

浅析“不知秽洁”1330-1331

摘要:重性精神病患者一般于16~18岁发病,即以少数发病早者(10岁左右)论之,其感知功能亦较完备,故其感知功能与常人无异,即至精神衰退期,其感知功能亦尚可,故此类患者病前所具之感知功能是仍保存的,是能知秽洁的。但出现似“不知秽洁”,是受其病态影响,产生一定的动机与目的使然。故应将“不知秽洁”改为“不讲秽洁”或“秽洁不顾”更为合适。

经方的结构化解读及其拓展意义1332-1334

摘要:方剂的加减具有“简易性”,分部的组成和功效具有“不易性”,分部之间的组合具有“变易性”。方剂的“简易”,分部的“不易”,组合的“变易”,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正是经方的奥妙所在。由此反观分部的意义,在形式上它是两三味药物形成的组合,但在关系上,它具有的演绎性决定了它不是孤悬一处,这是它与药对最大的区别所在。总之,结构化解读法是解读经方,运用经方的良好学习路径,有利于初学者明确药物搭配的意义,并掌握用治上的共性和搭配的灵活性,在承袭的基础上培养出变通的能力,能运用有限而有效的方剂工具,迅速而有条理地解决临床问题。

柴胡桂枝汤治疗双心疾病30例1335-1337

桂枝茯苓汤合猪苓汤联合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41例1338-1340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感冒后咳嗽30例1341-1343

小柴胡汤临证举隅1344-1345

摘要:小柴胡汤是和法的代表,和解之法的实质是以疏气转枢为先,调气以理顺表里上下失畅之机,佐温清消补,以治寒热虚实并发之势,兼通八法之变,以应付病位因机兼夹之证。临床实践中,宜尊经而不泥古,师法而不拘药,不断探索小柴胡汤和法的理论实质,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以应对疾病谱的变化,保持经方的生命活力。临证用小柴胡汤治疗寒颤、肺炎、颈动脉软斑块,均取佳效。

杨四知和《惠民正方》1346-1349

摘要:《惠民正方》首列大明律条,次考蛊术之源流、种类,再列治蛊正方,后列治诸毒正方、治鸟兽虫鱼诸毒正方、治果实菜谷诸毒方、治药草毒方、治蛇虫犬兽伤方、治虫积方等。《惠民正方》共收载治诸毒正方50首,治鸟兽虫鱼诸毒正方40首,治果实菜谷诸毒正方23首,治药草毒正方44首,治蛇虫犬兽伤正方220余首,以及多首解毒歌诀。《惠民正方》不仅收载有治诸毒正方,还收载有鉴毒方法、解水毒方法、中毒与否的鉴别方法等等,这些恰好能给我们一些指导性的防治方法。这更凸显了该书的实用意义。《惠民正方》是一部广搜博采的、济世救民的解毒方书,为后世的解毒文献研究提供了详实可靠的资料,为其他文献研究提供了确切的信息,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古代解毒方文献资料。

尤可调理脾胃治疗急危重症经验1350-1352

摘要:尤老师认为在危重病的抢救治疗中,强化中医药辨证治疗。中医治疗疾病强调“扶正祛邪”,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正常与否决定了疾病的发展预后,尤老师在诊疗疾病特别是急危重症的过程中时刻不忘顾护脾胃,而调理脾胃,贵在顺应脏腑生理特性,使脾升胃降,通腑泄浊。具体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肺炎、脓毒症、呼吸衰竭、胃肠功能障碍、肾功能衰竭、急性脑血管病中,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朱南孙调经助孕经验1353-1355

摘要:朱南孙教授治疗不孕症,强调“首辨虚实”,因人制宜,重在求本,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对于虚证,先补益其虚,气血安和,再调经助孕;对于实证先予祛邪,邪去正复再予调补助孕。对于婚久不孕,经行错后,畏寒肢冷,纳呆便溏之脾肾阳虚者,先治以温肾健脾,养血调经,待脾胃调和,再施以温肾助孕法治疗。朱老提出欲求嗣,必先调经,调经者,重在调周,调周者,必兼养卵促卵。行经期,以通为主,以活血调经之品促进经血通畅,慎用寒凉药以防滞其经水。经后期,经水已泻,胞宫阴血亏虚逐渐至盛,以滋阴养血,补益冲任为主,常予四物汤、二至丸化裁。不孕症患者性善忧思急躁,心神失养,阴虚阳亢,无以营养冲任胞宫,不能成孕,故而疏肝解郁,宁神定志亦为调经助孕之要领。

李宜瑞辨治儿童多动症经验1356-1358

摘要:李宜瑞教授认为,儿童多动症临床阴虚阳亢者多见,往往又以心脾肾不足为其本,肝阳亢盛为其标。在辨证分型上,为执简驭繁,主要分为肾虚肝亢证、心脾不足证、痰热扰心证3证,肾虚肝亢证,主方为益智宁;心脾不足证,主方为四君子汤合甘麦大枣汤化裁;痰火扰心证,主方为温胆汤化裁。李教授认为,临床上各证型常混合存在,难于截然分开,例如心脾不足者,可出现土虚肝旺,或夹有痰湿或痰热。此外,证型也非一成不变,临证需细加斟酌。她还特别指出,调脾胃可安五脏,当上述各型“标”证已轻,脏腑“本”虚之证为主时,皆可酌加太子参、茯苓之类健脾药,脾健而其余四脏化源不绝。

胡思荣辨治咳嗽经验1359-1361

摘要:胡思荣辨治咳嗽,在继承了先贤整体论及辨证论治等核心思想的基础上,务实地补充了自己的新解。临证中擅长运用温病学理论,倡导和调气机的指导思想,从三焦气化功能角度辨证,采用宣降同用,化润并举,上下分消等法论治咳嗽,引入因时参辨,灵活施药,发挥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之优势,临证思辨,效如桴鼓。

耿新生论治“子痈”经验1362-1363

摘要:“子痈”的临床体征及症状表现与现代医学的“附睾炎”类同,因机体抵抗力、免疫力下降,外界致病源入侵体内,打破原有的生理平衡状态而致。耿新生教授治疗慢性附睾炎本着“增强正气、疏肝散结、通经活络”的原则,采用当归补血汤滋补肝血合加味逍遥散疏肝解郁合丹参饮活血止疼合栝楼薤白汤化痰祛瘀,振奋胸阳,取得满意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