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杂志社
分享到:

河南中医杂志

《河南中医》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探讨、临床报道、经方实验录、中西医结合、医案医话、名老中医经验、中成药应用等。
  •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3-5028
  • 国内刊号:41-1114/R
  • 出版地方:河南
  • 邮发代号:36-40
  • 创刊时间:197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7
  • 综合影响因子:0.554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河南中医 2012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河南中医杂志张仲景学术思想探讨

五苓散证的脉证研究

摘要:通过对168例五苓散验案进行分类、统计和整理分析,基本可以确定五苓散证的参考指征为:①主症:小便不利,口干渴(渴欲饮水或不欲饮水),腹胀满;②兼症(或然症):浮肿,汗出,短气,尿频,倦怠乏力,呕恶,眩晕;③舌脉:舌淡苔白腻、白滑或薄白,或可见舌胖大;脉沉细或沉滑。在临床应用中有三项主症加上舌脉征象,或两项主症,两项兼症,加上舌脉征象即可初步诊断为五苓散证,选用五苓散进行加减论治。
1105-1106

哲眼看医圣——写在张仲景诞辰1862年之际

摘要:张仲景作为医圣,亦善亦美,亦医亦药,亦儒亦佛,亦哲亦博,亦吏亦黎,亦破亦立。具体到医学领域,张仲景除了独创数百首神奇效验的经方之外,尚有六经论伤寒、脏腑辨杂病、三因类病因、辨证寓八纲、治则八法及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等医学理论的创新。
1107-1109

《伤寒论》中气机升降理论研究概述

摘要: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贯穿于《伤寒论》辨证论治体系。对其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营卫失调责之于升降,研究六经传变应重视升降,遣方用药尤重升降,调理气机升降多重视脾胃4个方面。研究升降理论在《伤寒论》113方中的应用规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理论意义。
1110-1111
河南中医杂志理论探讨

中医“五神情志病”的祝由疗法初探

摘要:对"五神""情志病"进行简要的探讨与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概念"五神情志病",扼要论述"祝由术",提出应用"祝由"之法治疗"五神情志病",并为此疗法的可行性进行系统论述,为下一步的临床实际应用祝由术治疗五神情志类疾病做好理论基础。
1112-1113

从脾虚痰瘀论述老年病的发病机理

摘要: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脾胃功能逐渐虚弱,若将息失宜,或情志内伤,极易发生疾病,"痰""虚""瘀"正是老年病重要的病理因素。临证时只有抓住老年病的病机特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致于误诊失治。
1114-1115

浅谈针灸“治未病”

摘要:针灸"治未病"可概括为:在机体未发病时,顺四时之气用针灸养生防病来"治其未生",发病后要"先安未受邪之地","治其未成、治其未发、治其未传",初愈后要"防其复发",在疾病的整个过程中要注意利用强壮要穴来固护人体正气,准确把握疾病转归和治疗时机,方法上要"形神兼治",使机体"阴平阳秘",最终达到"以治为防"的目的。
1115-1116

“久病及肾”“久病入络”理论浅析

摘要:"久病及肾""久病入络"的理论是在中医原有的对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的认识基础上,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的理论思想,同时也发展丰富了中医基础理论。在临床实践中,以这一思想指导辨证论治,也是行之有效的。
1116-1117

胃气论

摘要:李东垣创立了中医的脾胃派,其学术思想博大精深。张智龙教授临床重视脾胃,创立调理脾胃针法用于治疗消渴。作者认为治气者,当从阳明胃而论。在前人的基础上对于胃气的理解总结而升华,论述了胃气的生理特征及临床运用。
1118-1118

浅议卫气与太阳病、卫分证的关系

摘要:在外感疾病的初期阶段,无论是太阳病还是卫分证,其病机均与卫气功能失调有关。外邪侵犯人体,肺失宣发,导致卫气不能正常敷布,功能失职,同时卫气功能推敲,亦可影响肺主宣发功能,二者互为影响。故外感病初期在病位上多涉及到肌表及肺、胃这一脏一腑,在治疗上应注重宣发肺气,兼以祛邪,肌表与脏腑同治。
1119-1120
河南中医杂志经方实验录

麻杏石甘汤加味对急性发作期COPD血清TNF-α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味对急性发作期COPD血清TNF-α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对照组各30例。测定入院时和治疗14 d后血清TNF-α,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0例AECOPD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血清TNF-α平均水平为(12.84±3.65)pg/mL、(4.78±1.13)pg/mL。30例AECOPD西医治疗对照组血清TNF-α平均水平为(13.13±2.76)pg/mL、(8.28±1.16)pg/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味可明显降低急性发作期COPD血清TNF-α水平。
1120-1121

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治疗痰浊壅塞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31例

摘要:目的: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治疗痰浊壅塞、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属痰浊壅塞、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慢性心力竭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1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0.6%,治疗组为90.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属痰浊壅塞、气滞血瘀型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1122-1123

麻黄附子细辛汤学用体会

摘要: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应用不仅仅限于伤寒之太少两感证,如再合他药或他方适当配伍,则可广泛应用于阳虚感寒的多种病症。因此,凡有外感之因而症见精神不振,倦怠乏力,畏寒肢冷,口淡不渴,舌淡胖,苔白润,脉沉细或迟或弱等阳气不足之候,无论有无外感症状,均可运用本方,只要辨证准确,往往可取殊效。
1123-1124

经方应用3则

摘要:经方药物少,配伍精当。临证时对主证病机相类。兼证有所不同的,视兼证之不同灵活加减。笔者应用柴胡龙骨牡蛎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抑郁发作,应用半夏厚朴汤合百合地黄汤治疗分裂样精神障碍,应用桂枝汤加葛根石膏治疗躁狂症,疗效显著。
1124-1125

四逆散临床应用举隅

摘要:四逆散原治少阴阳虚体质肝郁气滞证,症见"四肢逆冷,其人或咳,或悸,或腹中痛,或小便不利,或泄利下重者"。笔者临床应用本方治疗急性乳腺炎、痤疮、更年期综合征等证属肝郁气滞者,疗效满意。
1126-1126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0例

摘要: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患者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日1剂,三餐前0.5 h水煎温服,2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100例中,痊愈60例,有效3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
1127-1127

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脘痛60例

摘要: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予多潘立酮、西咪替丁等西药治疗,治疗组予半夏泻心汤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有效率为9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脘痛疗效显著。
1128-1129
河南中医杂志名老中医经验

杨文信从肝论治寻常型银屑病经验

摘要:总结杨文信教授"从肝论治银屑病""以情制情"的经验。杨文信教授将中医情志致病理论运用于寻常型银屑病发病、复发及治疗的研究中,并与现代医学对银屑病"心身相关研究"相结合,提出: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生、复发、加重常因情志失常,导致肝疏泄过度所致,治疗上当在传统清热解毒凉血基础上加用平肝熄风法。另外,杨教授特别强调"以情制情"的治疗思想,认为心理治疗当贯穿于寻常型银屑病治疗的始终。
1129-1130

刘淑霞治疗颤证经验

摘要:刘淑霞教授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对颤证形成了独到见解,认为本病责之于肝、脾二脏,初期多以肝郁气滞、痰热阻络为患,治以疏肝理气、清热化痰为法,并认为脾胃虚弱与本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始终不忘顾护胃气,健脾和胃,以培本固源,从而有利于患者长期坚持治疗,缓缓图之,而达到满意的疗效。
1131-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