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河南中医杂志 省级期刊

He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41-1114/R 国内刊号
  • 1003-5028 国际刊号
  • 0.9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河南中医是河南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6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河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河南中医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张仲景学术思想探讨、理论研究、经方研究、历代名医及其著作、名老中医经验、实验研究、临证经验、临床研究、针灸与推拿、药理研究、文献综述

河南中医 2007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河南中医杂志张仲景学术思想探讨
百年以来《伤寒论》理论研究述评(之一)1-6

摘要: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河南中医杂志经方实验录
乌梅丸加减治疗腹泻2例6-6

摘要:乌梅丸是临床常用的著名方剂,笔者用之治疗2例经辨证为寒热错杂型腹泻患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河南中医杂志张仲景学术思想探讨
《伤寒论》痛证探析7-8

摘要:《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经典著作。它从病因、病机、治疗等角度对痛证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其论述之精辟,辨证之准确,治疗用方之全面,为后世医家在疼痛的分型、治疗等方面奠定了基础。《伤寒论》中治疗痛证的方剂,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运用。总观《伤寒论》全篇,有397条,论及痛证的有67条,其中太阳篇38条;阳明篇7条;少阳篇1条;太阴篇3条;少阴篇11条;厥阴篇7条。另外有些条文,虽无疼痛二字,但也含有疼痛之意。其中太阳病、太阴病、厥阴病的辨证提纲中均有痛证的论述。在六经分证的前提下,《伤寒论》中痛证的部位遍及全身。其中头痛17处、咽痛8处、心痛、心下痛8处、胁痛6处、腹痛18处、身痛18处、四肢骨节痛8处、并有腰痛、阴痛等描述。从疼痛的性质来区分,有微痛、满痛、强痛、结痛、急痛、硬痛、硬满而痛、烦痛、掣痛、卓然而痛、按之痛、时腹自痛、沉重而痛等。在治疗上,张仲景把痛证的特点作为辨治的依据,采用了汗、下、和、温、清、消、补以及针刺八法。笔者通过对《伤寒论》的学习,对仲景关于痛证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简述于下,以期与同道交流。

河南中医杂志理论探讨
求病机还是看形似(续2)——对辨证和辨症,病、症和证及证候标识的逻辑思考9-13

摘要:辨证是中医临床知病全过程的概括,辨症是辨证过程中对症状进行分析、综合形成证候结论的关键环节。症状具有标识病机意义的性质;证候病机是辨证的最终目的。中医之病是以临床辨证论治为事实依据,运用中医病机理论,抽象规范形成的具有一定时问稳定性的病机过程,它作为证候病机的构成内容,在病证关系上表现为“线”与“珠”的关系。

阴阳理论与《内经》十二经脉命名初探14-16

摘要:十二经脉名称命定与中医阴阳理论关系十分密切,其中,“经”、“脉”及十二之数均受阴阳应象思维的启发,又由于经脉“阴阳之气,各有多少”,而分类命之为三阴经与三阳经。十二经脉依表里上下前后的对应定位命名,还体现了人体阴阳的整体协调与平衡。

中医脾阴理论初探17-19

摘要:脾阴是脾阳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二者相辅相承,共同完成脾主运化、升清、统血的生理功能。有关脾阴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运化、濡养、成形及制约阳热等方面,甘淡实脾为脾阴虚的治疗法则。

“益火补土”法辨析19-20

摘要:“益火补土”法是根据五行相生关系提出的一种治疗方法。具体讲,是通过温心阳达到补脾阳之目的。但足,从命门学说兴起以来,一般所说的“火不生土”多是指命门之火(肾阳)不能温煦脾土,故“益火补土”法是温肾阳补脾阳的一种方法。两种说法均有一定道理,现就如何理解运用,辨别分析如下。

河南中医杂志其他
敬告作者20-20

河南中医杂志经方实验录
半夏泻心汤加青蒿治疗伏暑的体会21-22

摘要:伏暑邪在少阳,传统的治法是用蒿芩清胆汤以清泄少阳、化痰祛湿。本证在病程中常由多种因素而出现中阳气虚的兼证,此时用蒿芩清胆汤则疗效欠佳。笔者在“辨证求因,审因谕法”的思想指导下,于临证中用半夏泻心汤加青蒿,治疗此证21例均获良效。现将部分典型病例诊治情况笔录于后,并抒以绌见,供同道者参考。

小建中汤加减治疗萎缩性胃炎96例22-22

摘要: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2003年2月~2006年12月采用小建中汤加减治疗萎缩性胃炎9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河南中医杂志名老中医经验
刘友章教授内科疑难病中医诊治思路与方法23-25

摘要:在临床工作中可以见到内科杂症百病丛生,不但表现繁多,而且在病因、症状、治疗上具有“疑”、“难”、“杂”的特点,在病因、病机上很难把握,因此治疗也颇为棘手。患者为何会无端患病?疾病表现为何会千奇百怪?如何来处理疾病?如何来预防疾病?刘友章教授认为,在临床上没有无原因的证候,任何疑难病的证候都是在某种原因的影响和作用下,患病机体所产生的一种病态反映。传统辨证论治手段对于指导分析和诊断普通疾病尽管已经非常完备,但在内科临床中却往往遇到患者病情“疑”、“难”、“杂”的特点,其患病机理很难把握,或治疗非常困难,症状极其顽固或反复。这时,就需要诊治内科疑难病特殊的思路与方法。而刘教授正是采用了独特的思维方法,因此治疗疑难杂病每每取得良好的效果,用药如神。现将其思维经验总结如下,以造福杏林。

亓鲁光教授治疗糖尿病足经验26-27

摘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而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糖尿病神经病变,未梢神经感觉障碍及植物神经损害,下肢血管病变——动脉硬化引起周围小动脉闭塞症,或皮肤微血管病变以及细菌感染所导致的足部疼痛、足部溃疡及足坏疽等病变。常常由于缺血、神经病变和感染三种因素协同发生作用。主要症状为间歇性跛行、足部疼痛、肢体麻木、皮肤冷凉、苍白或紫暗,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严重者皮肤破溃干枯、变黑。导师亓鲁光教授在多年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王灿晖教授临床经验撷要27-28

摘要:王灿晖教授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其中医学理论造诣精深,临床经验丰富,特别是对疑难病证的诊治颇多独到之处。现撷临床验案数例介绍于下。

左振素主任医师辨治痛风经验29-30

摘要:左振素,女,56岁,主任中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临沂市中西医结合风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临沂市名老中医,擅长以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风湿免疫病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的患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左振素老师对痛风病的诊疗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跟随学习,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河南中医杂志历代名医及其著作
江南名医柳宝诒治肾病验案评按30-31

摘要:柳宝诒(1842~1901年),字谷孙,号冠群,又号惜余主人,晚清著名中医学家,祖籍宁波,清道光年迁居江阴周庄。《江阴县志》称其“为人和厚好学,能文工书,尤长于医。”柳氏一生著作甚丰,著有《集腋成裘》、《温热逢源》、《疟痢逢源》、《柳选四家医案》、《惜余医案》、《柳致和堂丸散膏丹释义》等十二部,柳宝诒先生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救人无数,名扬江浙。

河南中医杂志实验研究
鳖甲煎丸影响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TNF—α表达的研究32-34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中药鳖甲煎丸对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TNF-α表达的影响,分析鳖甲煎丸抗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并通过与抗肝纤维化药物秋水仙碱对照,为临床防治肝纤维化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预防组、秋水仙硕治疗组、鳖甲煎丸治疗组,选用猪血清诱导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模型。各组于10周后取8只大鼠断头处死,取肝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用图像分析法检测TNF-α。结果:鳖甲煎丸能够从多个环节抑制肝脏纤维化病理改变,明显抑制TNF-α的表达,其作用接近或优于秋水仙碱。结论:鳖甲煎丸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连花清瘟胶囊对小鼠病毒感染后肺指数的影响35-36

摘要:目的:观察连花清瘟胶囊对流感病毒FM1、副流感病毒仙台株感染小鼠肺指数的影响。方法:用流感病毒FM1、副流感病毒仙台株滴鼻感染小鼠建立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利巴韦林组、连花清瘟高、中、低剂量组,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肺指数。结果:连花清瘟中剂量对流感病毒FM1、副流感病毒仙台株感染后小鼠的肺指数增高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P〈0.05,P〈0.01);低剂量仅对流感病毒FM1感染后小鼠的肺指数有降低作用(P〈0.05)。结论:连花清瘟胶囊对流感病毒FM1、副流感病毒仙台株感染小鼠的肺损害有抑制作用。

河南中医杂志临床研究
赤黄退疸方治疗重度黄疸伴肝内胆汁淤积的临床研究37-38

摘要:目的:观察赤黄退疸方治疗重度黄疸伴肝内胆汁淤积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口服赤黄退疸方,对照组静滴苦参碱。均以20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症状、体征、肝功能。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赤黄退疸方治疗重度黄疸伴肝内胆汁淤积有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