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海南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Hainan Medical Journal

  • 46-1025/R 国内刊号
  • 1003-6350 国际刊号
  • 2.3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海南医学是海南省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3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学术期刊。海南医学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_临床研究、短篇论著、综述、医学信息研究、个案报道

海南医学 2018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海南医学杂志论著
MiR-27a对人牙髓干细胞增殖、迁移及成牙本质分化的作用1481-1485

摘要:目的探讨miR-27a对人牙髓干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成牙本质分化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7a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分别利用CCK-8实验以及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人牙髓干细胞的增殖以及迁移能力;通过采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27a的靶基因;利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MiR-27a过表达可抑制人牙髓干细胞的增殖以及迁移,同时抑制成牙本质向分化相关基因(ALP,DMP1及OCN)的表达(P〈0.05);miR-27a的抑制可促进人牙髓干细胞的增殖及迁移,同时增加成牙本质向分化相关基因(ALP,DMP1及OCN)的表达(P〈0.05);双萤光素酶报告实验和miR-27a转染实验结果提示miR-27a可以通过作用于Satb2的3'UTR区,负向调控其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Satb2的过表达能够拮抗miR-27a过表达对人牙髓干细胞增殖及迁移的抑制(P〈0.05)。结论 MiR-27a能够抑制人牙髓干细胞的增殖及迁移,同时抑制成牙本质向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这种作用可能与调控Sabt2基因有关。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Th/Tregs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1486-1489

摘要:目的研究白介素17(IL-17)、白介素35(IL-35)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该指标与肌钙蛋白I(c Tn I)、B型钠尿肽(BNP)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ACS患者143例,其中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37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45例,不稳定心绞痛61例;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以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35水平,超声心动图Simpson法测定LVEF值。指标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STEMI组患者的IL-35、IL-17水平[40.71±14.96)pg/m L、(45.72±13.75)pg/m L]与UAP组[(79.84±21.41)pg/m L、(15.64±9.83)pg/m 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TEMI与NSTEMI组患者的IL-35水平[(45.96±17.52)pg/m L]和IL-17水平[(39.13±10.94)pg/m 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IL-17水平与c Tn I、BNP及D-Dimer呈负相关(r=-0.652,-0.571,-0.484,P〈0.05),与LVEF呈正相关(r=0.436,P〈0.05);IL-35水平与c Tn I、BNP及D-Dimer呈正相关(r=0.573,0.416,0.597,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391,P〈0.05)。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IL-17、IL-35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ACS的病情严重程度,可作为冠心病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

基于急重症脑卒中伴脑心综合征近期死亡危险因素的风险评估模型分析1489-1492

摘要:目的构建基于急重症脑卒中伴脑心综合征患者近期死亡危险因素的风险评估模型,分析该模型对指导开展医疗干预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江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7例急重症脑卒中伴脑心综合征患者院内救治资料。统计患者脑心综合征相关资料,通过Cox回归分析明确患者6个月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测评该模型对患者6个月内死亡的预测价值,并获取最佳截断值。根据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划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结果 127例患者死亡31例;高血清肌酸激酶(CK)、高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乳酸脱氢酶(LDH)、高α-羟基丁酸脱氢酶(α-HBDH)是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30,1.301,1.019,1.035;P均〈0.05);患者6个月内死亡的风险评估模型为风险评分=0.030×CK+0.263×CK-MB+0.019×LDH+0.034×α-HBDH,该模型对患者死亡的预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975,风险评分的最佳截断值为25.582分,其诊断敏感度为0.935,特异度为0.958。评分≥25.582分的患者6个月死亡率明显高于评分〈25.582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6个月内死亡的风险评估模型为风险评分=0.030×CK+0.263×CK-MB+0.019×LDH+0.034×α-HBDH,入院早期检测上述指标有助于预测患者预后,并对患者开展针对性干预。

肝细胞癌中KIF2C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1493-1496

摘要:目的探索KIF2C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唐山市人民医院2009-2013年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肿瘤组织及匹配的癌旁组织各104例,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肿瘤及癌旁组织中KIF2C的表达水平,并结合Oncomine数据库中的数据对KIF2C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大样本验证。此外,用Kaplan-Meier法分析KIF2C表达高低与患者总生存率(OS)及无瘤生存率(DFS)的关系。结果 HCC组织中KIF2C高表达者占68.27%(71/10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20.19%(21/10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ncomine数据库中225例HCC及220例癌旁组织标本的KIF2C表达水平验证结果提示,肝癌组织中KIF2C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F2C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的大小及肿瘤分化程度以及TNM分期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KIF2C低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明显优于KIF2C高表达组。结论 KIF2C在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KIF2C有望成为HCC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且该基因可以作为HCC患者预后的一个有效的预测因子。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前后血清VEGF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1497-1499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E)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间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心内科诊治的98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进行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基本资料,观察患者PCI术前和术后VEGF水平变化特征及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所占比例分别为54.1%、29.6%和55.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0%、18.0%和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出现再狭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87.5%、75.0%和87.5%,均明显高于未出现再狭窄患者的51.1%、25.6%和5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患者和无再狭窄患者术前VEGF水平分别为(428.25±30.15)pg/m L和(412.07±33.64)pg/m 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7.42±38.72)pg/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再狭窄患者和无再狭窄患者术前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患者术后3 d和7 d VEGF水平分别为(381.21±40.18)pg/m L和(299.55±34.64)pg/m L,无再狭窄组患者分别为(349.30±34.91)pg/m L和(288.13±39.28)pg/m L,均显著低于同组术前,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再狭窄患者术后3 d VEGF下降程度明显低于无再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VEGF下降幅度可以作为患者术后再狭窄预测指标。

Tp-e间期及Tp-e/QT联合诊断重度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ROC曲线分析1500-1503

摘要:目的分析Tp-e间期及Tp-e/QT联合诊断重度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ROC曲线。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12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善心电图检查,并给予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等治疗。患者出院后均进行定期随访24个月,将心源性死亡、室颤、室速作为随访的终点,并根据随访期内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将患者进行分组,其中35例发生终点事件的患者标记为观察组,89例未发生终点事件的患者标记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电图Tp-e间期及Tp-e/QT水平差异,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Tp-e间期及Tp-e/QT水平变化与重度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Tp-e间期、Tp-e/QT和两者联合诊断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Tp-e间期为(105.46±15.37)ms,长于对照组的(90.75±14.83)ms,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Tp-e/QT比值为(0.29±0.07),大于对照组的(0.21±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p-e间期延长(〉103 ms)及Tp-e/QT增高(〉0.255)与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性较强(P〈0.05),Tp-e间期延迟及Tp-e/QT增高均是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OR〉1);以Tp-e间期延长(〉103 ms)及Tp-e/QT增高(〉0.255)作为诊断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标准,其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p-e间期、Tp-e/QT及"Tp-e间期+Tp-e/QT"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2、0.796、0.693,三种标准的检测均具有临床参考价值(Az〉0.5);其中,Tp-e/QT的曲线下面积最大,"Tp-e间期+Tp-e/QT"的曲线下面积最小。结论 Tp-e间期延长及Tp-e/QT增高作为诊断重度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标准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7例临床分析1504-1506

摘要:目的分析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荆州市中心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8岁的87例ALL患者的临床特点、生物学特征和完全缓解(CR)情况,采用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OS)和无疾病生存时间(DFS)的相关因素。结果 87例患者经一个疗程诱导化疗后63例获得CR,总CR率为7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诊时年龄,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初诊时有无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髓系抗原表达、Ph染色体情况等是影响诱导缓解率的重要因素(P〈0.05);87例患者2年OS率为35.6%,中位生存时间为11.8个月;63例获得CR的患者2年OS率为42.9%,2年DFS率为38.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病时高龄、诱导化疗未达到CR及CR后未进行巩固治疗是影响成人ALL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成人ALL化疗的CR率高,总OS率低,争取CR及在CR后继续巩固维持治疗有望提高长期生存率。

CD34免疫组化染色在高分化肝细胞癌诊断中的意义1507-1509

摘要:目的探讨CD34染色阳性的微血管分布在高分化肝细胞癌、肝硬化、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均来自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手术切除且诊断明确的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n Vision法)对27例高分化肝细胞癌及其癌旁肝硬化组织、10例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及其病灶旁正常肝组织行CD34抗体标记,分析CD34染色阳性的微血管在高分化肝细胞癌、肝硬化、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和正常肝组织中的分布。结果 CD34染色阳性的微血管在高分化肝细胞癌中呈弥漫而均匀分布,在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中呈"地图样"分布,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的肝窦内皮细胞CD34染色均呈阴性;CD34染色阳性的微血管在组织中的分布范围,高分化肝细胞癌均〉50%、且85.2%(23/27)的高分化肝细胞癌〉75%,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均〉25%、且70%(7/10)的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在26%~50%,肝硬化结节和正常肝组织均≤25%,CD34染色阳性的微血管在高分化肝细胞癌中的分布范围分别与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肝硬化结节、正常肝组织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D34可作为鉴别高分化肝细胞癌与肝硬化结节及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有用指标,但CD34染色阳性的微血管在高分化肝细胞癌和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中的分布有一定交叉性,因此在肝穿刺活检诊断时应审慎判读CD34染色结果。

超声刀对胃癌D_2根治术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1510-1513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刀对胃癌D2根治术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间在榆林市第一医院普外二科行胃癌D2根治手术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刀手术,对照组患者则采用高频电刀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手术前后患者营养状况(依据欧洲营养风险筛查标准进行评估)、生活质量(依据胃癌特异性量表进行评估)情况、血清糖链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199(CA199)及癌坯抗原(CEA)含量和T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术后排气、进食时间分别为(169.27±20.38)分、(8.01±1.25)d、(3.17±1.05)d、(3.31±1.05)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7.04±30.28)分、(11.34±2.06)d、(4.97±0.97)d、(4.99±1.0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功能、生理、情况、家庭、附加及营养评分分别为(11.04±2.91)分、(10.66±2.01)分、(8.17±1.36)分、(7.19±1.52)分、(24.91±8.04)分、(24.30±3.29)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的(18.27±3.08)分、(18.49±3.52)分、(16.74±2.22)分、(17.10±3.38)分、(45.37±15.29)分、(18.15±4.26)分和对照组的(14.33±2.62)分、(13.51±1.83)分、(11.29±1.83)、(11.27±1.24)分、(30.91±5.44)分、(21.09±3.9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A125、CEA及CA199含量分别为(39.84±12.41)U/m L、(15.41±5.08)ng/L、(31.08±10.26)U/m L,较治疗前的(55.10±18.05)U/m L、(62.94±13.06)ng/L、(72.94±19.33)U/m L和对照组的(41.27±13.25)U/m L、(25.94±4.37)ng/L、(40.25±12.49)U/m L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CD8+水平为(25.97±3.89)%,较治疗前的(57.39±5.03)%和对照

椎间孔镜技术与椎板间开窗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1514-1516

摘要:目的比较椎间孔镜技术与椎板间开窗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4月间惠州华康骨伤医院脊柱创伤科诊治的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采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开窗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7.3±3.3)d vs(11.2±4.6)d]、切口长度[(1.1±0.4)cm vs(4.2±1.8)cm]和术中出血量[(21.5±9.8)m L vs(35.2±14.5)m L]比较,观察组均短(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2周、1个月及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1 d的VAS评分[(3.5±1.5)vs(4.3±1.9)]及术后2周的VAS评分[(2.7±1.2)vs(3.4±1.6)]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Mac Nab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1.8%和8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和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技术与椎板间开窗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具有良好的疗效,其中椎间孔镜技术具有创伤小,能早期减轻患者疼痛的优点。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预测婴幼儿支气管肺炎预后的临床价值1517-1519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在预测婴幼儿支气管肺炎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广宁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31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院后予PCIS评分,将52例PCIS评分≤80分的患儿纳入观察组,264例PCIS评分〉80分患儿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及患儿的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气促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23±0.97)d、(4.12±1.26)d、(8.91±2.92)d、(5.62±1.84)d、(10.84±3.82)d,均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72±0.61)d、(3.64±1.32)d、(7.25±2.43)d、(4.73±1.29)d、(9.01±3.1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2.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死亡率为7.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可有效判断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病情严重程度,并在临床治疗效果及疾病预后的预测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同超声根管冲洗方法对根管内壁清洁效果的研究1520-1523

摘要:目的评价不同超声根管冲洗方法对根管内壁牙本质玷污层去除程度及牙本质小管开放程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6~9月间于青岛市口腔医院因正畸治疗需要而拔除的新鲜无龋的单根管离体人前磨牙60颗,冠向下法预备根管后,简单随机抽样法均分为组1、组2、组3共三组,每组20颗,分别采用传统的注射器冲洗、间断超声冲洗、连续超声冲洗方法冲洗根管。冲洗完成后将牙体颊舌向劈开,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三组离体牙根管内壁的根冠1/3、根中1/3、根尖1/3处的玷污层的去除程度和牙本质小管的开放程度。结果在根冠1/3处,组1、组2、组3清洁程度多数达到Ⅰ级,分别为11例、13例、12例,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根中1/3,组1清洁程度多数降为Ⅲ级,为11例,组2、组3多数仍为Ⅰ级,分别为11例、12例,组1分别与组2、组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2和组3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根尖1/3处,组3仍有11例清洁程度达到Ⅰ级,组2有5例达到Ⅰ级,组1仅有3例达到Ⅰ级,组1、组2、组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根管中下段,超声冲洗效果优于注射器冲洗;在根尖段,连续超声冲洗效果优于间断超声冲洗。

玉林市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危险因素研究1524-1526

摘要:目的探讨玉林市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现况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一次性选取玉林市某区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体检人群,排除体检资料不全者,最终纳入12 500例作为观察对象。以肝脏彩超结果将所有观察对象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和对照组,收集两组人群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 500例体检人群中共检出脂肪肝3 295例,总体检出率为26.36%,其中男性占77.88%,女性占22.12%;两组间比较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与对照组在甘油三酯、胆固醇、转氨酶、空腹血糖、体质指数等指标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甘油三酯、胆固醇、空腹血糖、BMI指数、低密度脂蛋白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则为保护性因素(P〈0.05)。非酒精性脂肪肝组血脂紊乱类型以混合型为主,对照组以高胆固醇血症为主。结论玉林市体检人群的脂肪肝检出率高于广西体检人群水平,其发病率与血脂、转氨酶、BMI指数等多种因素相关。

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抗核抗体谱的临床应用1527-1530

摘要:目的研究全自动、定量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法(NM-CLIA)检测抗核抗体谱中10种自身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抗核抗体谱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1 037例,健康体检者血清200例,用NM-CLIA检测血清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60(SSA/Ro60)抗体、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 52(SSA/Ro52)抗体、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SSB/La)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抗史密斯(Sm)抗体、抗着丝点蛋白B(CENP-B)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Rib-P)抗体、抗核糖体(Nuc)抗体、抗组蛋白(His)抗体,同时应用线性免疫印迹法(LIA)平行检测以上抗核抗体谱,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M-CLIA在检测血清中10个常见自身抗体时具有较高特异性,均达95%以上;NM-CLIA与LIA对10个自身抗体具有相当的检出率,与文献报道的疾病抗体发生率一致;两种方法在检测抗SSA60抗体、抗SSA52抗体、抗SSB抗体、抗RNP抗体、抗CENPB抗体、抗Nuc抗体和抗His抗体时,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Kappa〉0.75,P〈0.05),而在检测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Rib-p抗体时一致性一般(0.40.05);LIA与第三方试剂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M-CLIA检测特定抗核抗体谱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及检出率,两种方法在检测抗SSA60抗体、抗SSA52抗体、抗SSB抗体、抗RNP抗体、抗CENPB抗体、抗Nuc抗体和抗His抗体时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而在检测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Rib-p抗体时一致性一般,NM-CLIA与第三方试剂的检测结果更吻合。由于NM-CLIA具有全自动、简单、快速、定量、特异性好以及随机组合检测项目等优点,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ACL TOP 700性能验证及评价1531-1533

摘要:目的对美国IL公司的全自动血凝分析仪ACL TOP 700性能验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探讨。方法以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为分析参数,从正确度、精密度、线性、携带污染率、干扰实验、准确度及参考区间等方面对仪器进行性能验证及评价。结果全自动血凝分析仪ACL TOP700 FIB正确度偏倚小于10%,符合行业标准;批内精密度及批间精密度均符合行业标准要求;FIB线性相关系数R=0.999 1、a=0.978 8,符合行业标准,线性范围0.45~10.06 g/L;携带污染率符合行业标准及厂家标称水平要求;对溶血、脂血、黄疸的抗干扰能力强,保证结果准确;各参数的准确度均符合行业标准要求。厂家提供的参考区间适合。结论全自动血凝分析仪ACL TOP700所测项目的结果准确可靠,能较好的满足临床实验室工作需求。

艾滋病合并腹腔结核性脓肿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分析1534-1537

摘要:目的对艾滋病(AIDS)合并腹腔结核性脓肿进行结核分枝杆菌(MTB)培养及耐药检测,并分析AIDS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与MTB培养阳性率及耐药率的关系,为制定抗痨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普通外科暨肿瘤外科收治的腹腔结核性脓肿患者262例,其中AIDS合并腹腔结核性脓肿(HIV+组)96例、未合并AIDS的腹腔结核性脓肿(HIV-组)166例。以开腹脓肿切开引流术、腹腔镜下脓肿切开引流术、超声引导下腹腔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三种方式采集腹腔结核性脓肿的脓液或/和脓腔壁组织送检。采用罗氏改良培养基BACTBC MGIT960及微孔板比例法进行MTB培养和耐药检测。以术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作为分层依据,将HIV+组分为HIV+Ⅰ组(〈100 cells/μL)19例、HIV+Ⅱ组(100~200 cells/μL)46例、HIV+Ⅲ组(〉200 cells/μL)31例,分析不同免疫功能状态下HIV/AIDS合并腹腔结核性脓肿的MTB培养阳性率及耐药情况。结果 262例腹腔结核性脓肿共培养MTB 94株(35.9%),其中耐药菌株34株(36.2%);HIV+Ⅱ组患者的MTB培养阳性率为45.8%,高于HIV-组的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组患者的耐药率为38.6%,与HIV-组的3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组与HIV-组患者抗痨一线药物耐药情况分别为异烟肼28.1%/30.1%、利福平18.7%/16.9%、链霉素37.5%/34.6%、乙胺丁醇12.5%/15.3%;抗痨二线药物耐药情况分别为卷曲霉素31.2%/26.4%、氧氟沙星21.8%/25.2%、卡那霉素18.7%/15.9%、丙硫异烟胺6.2%/8.1%。HIV+Ⅰ组、HIV+Ⅱ组及HIV+Ⅲ组患者MTB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1.6%、58.7%与35.5%,耐药率分别为50.0%、40.7%、及27.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DS合并腹腔结核性脓肿的MTB培养阳性率高于HIV阴性腹腔结核性脓肿,但是两组之间MTB耐药率无明显差异;在AIDS合并�

MSCT重建技术在腹股沟疝分类中的应用1537-1539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重建技术在辅助诊断腹股沟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冈县人民医院CT室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经手术证实的64例腹股沟疝患者的MSCT影像资料,包括疝囊解剖位置、走向、大小、形状以及不同层面扫描的影像数据,对比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结果腹股沟斜疝MSCT表现为混杂密度或为囊实性,疝囊经腹股沟管进入阴囊或阴唇,疝囊颈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腹股沟直疝MSCT表现为囊袋状或类半圆形软组织影,疝囊位置在腹股沟区但不下降进入阴囊,疝囊颈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MSCT冠状位对腹股沟疝的结构显现更清楚,最接近手术结果,诊断正确率达95.31%,明显高于横断面的的8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矢状位诊断正确率为92.19%,也明显高于横断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冠状位与矢状位间的诊断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重建技术冠状位和矢状位重建成像可以提高腹股沟疝的诊断率。

高频超声监测跟腱断裂术后康复治疗期断端动态变化的研究1540-1542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技术对运动损伤跟腱断裂术后康复治疗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东莞市康复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30例行跟腱断裂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高频超声二维灰阶(2D)成像技术观察跟腱的内部回声,包膜连续性、断端连接处回声,并采用轨迹面积测量法测量跟腱横断面积;运用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CDFI)成像及增强型血流成像(e FLOW)技术观察跟腱断端连接处的血流分布及数量。结果 2D超声成像结果显示,术后4周时,患者跟腱断端可见明显的高低不等回声填充征兆,两端跟腱回声、增粗较健侧偏低;术后8周时,患者跟腱断端回声趋向正常,可见整齐排列的清晰纤细束状高回声排列;术后12周时,患者跟腱断端回声均匀,且两端跟腱明显变细;术后24周时及一年时,患者断端回声与健侧回声信号基本相同;CDFI及e FLOW显像结果结果显示,手术4周时可见跟腱断端明显血流信号,术后8周及12周时跟腱断端无明显血流信号,手术24周及1年时跟腱断端无血流信号;相较于健侧,患侧距跟骨结节不同测量点跟腱周长均偏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术后随访时间的延长,患者距跟骨结节随着由近及远距离,其跟腱超声监测周长逐渐变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频超声对跟腱断裂术后进行动态监测,可在康复治疗期有效评估断端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