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3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医药资讯、论著_基础研究、论著_临床研究、短篇论著、综述、经验交流、病例报道等。
  • 主管单位: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海南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3-6350
  • 国内刊号:46-1025/R
  • 出版地方:海南
  • 邮发代号:84-1
  • 创刊时间:1973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33
  • 综合影响因子:0.786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海南医学 2015年第2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海南医学杂志论著

利用正交试验筛选阿魏酸等四种药物干预在体大鼠MIRI凋亡最佳组合

摘要:目的利用正交实验方法探究阿魏酸、芍药苷、甘草酸及肉桂酸四种药物组合预处理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并寻找最佳药物组合。方法本实验采用了结扎SD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前降支(LA)的方法建立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L16(4^4)正交实验设计和0.5%Evan's蓝灌注心肌及1%TTC磷酸缓冲液孵育心肌观察心肌坏死;利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比较各因素的极差发现阿魏酸、甘草酸、芍药苷、肉桂酸对大鼠MIRI模型心肌梗死面积影响的顺序是:芍药苷〉甘草酸〉阿魏酸〉肉桂酸;阿魏酸、甘草酸、芍药苷、肉桂酸对大鼠MIRI模型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影响的顺序是:芍药苷〉甘草酸〉肉桂酸〉阿魏酸;阿魏酸、甘草酸、芍药苷、肉桂酸四药混合干预大鼠MIRI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最佳选择方案是:芍药苷(高剂量,100 mg/kg)、甘草酸(高剂量,100 mg/kg)、阿魏酸(中剂量,300 mg/kg)、肉桂酸(中剂量,200 mg/kg)。结论芍药苷(高剂量,100 mg/kg)、甘草酸(高剂量,100 mg/kg)、阿魏酸(中剂量,300 mg/kg)、肉桂酸(中剂量,200 mg/kg)组合是降低心肌细胞凋亡、减少心肌梗死面积的最佳组合。
3277-3280

甘草酸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骨分化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甘草酸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用传代贴壁筛选的方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药后5 d、7 d、9 d用PNPP法观察甘草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的影响。用双抗体两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甘草酸对细胞骨钙素(OCN)含量的影响。结果传代贴壁筛选的方法可得到骨髓基质细胞,其间存在有间质干细胞,经诱导后可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甘草酸可以增加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后细胞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的含量,其中1×10-6mol/L浓度组作用7 d时效果明显。结论甘草酸能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
3281-3284

吡格列酮对Aβ25~35导致的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内氧化应激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吡格列酮(Pioglitazone,Pio)对Aβ25~35引起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Pio低剂量组和Pio高剂量组,每组10只。Pio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吡格列酮40 mg/kg和80 mg/kg灌胃21 d,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结束次日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前5 d定位航行训练,第6天进行空间探索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束后次日,麻醉、断头取脑,提取脑组织匀浆,以备ELISA实验使用。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潜伏期比空白对照组明显延长,而穿过平台次数和平台滞留时间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Pio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大鼠潜伏期显著降低,穿过平台次数和滞留时间也相应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io低剂量组增加显著;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内GSH-Px和SOD含量比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而脂质过氧化产物MDA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Pio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大鼠海马内GSH-Px和SOD的活性明显升高,MDA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io低剂量组增加显著。结论吡格列酮能够改善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对抗海马内的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3284-3287

MTDH在肝细胞癌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异黏蛋白(MTDH)的表达与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9例肝癌及其癌旁肝组织,37例肝硬化和25例正常肝组织中MTDH蛋白以及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转移抑制基因蛋白(nm23)、p53、p21、Ki-67的表达,并分析MTDH与临床病理参数以及系列免疫组化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 HCC组MTDH的阳性率为57.3%,明显高于肝硬化组织的29.7%和正常肝组织的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TDH的表达与肿瘤的T分级、远处转移、HBV感染、不同程度微血管密度、nm23以及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P〈0.05);61例肝癌随访中,总平均复发时间为(57.841±3.025)个月,MTDH阳性表达组的平均复发时间为(47.791±4.226)个月,低于阴性表达组的(59.418±3.507)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DH可能是一个潜在的评估HCC进展和预后的新生物学标志物,对肝癌的侵袭转移、血管生成等起重要作用。
3288-3291

天晴甘平联合苦参碱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天晴甘平(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联合苦参碱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保护效果。方法将51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出现轻度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取天晴甘平与苦参碱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照组仅采取苦参碱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两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和疗效。结果观察组肝功能损害治疗总有效率为80.8%,对照组为4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周、2周时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指标值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总胆红素(T-Bil)指标值方面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晴甘平联合苦参碱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苦参碱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3292-3294

氟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Hcy、APN、MMP-9和mAlb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 Alb)、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联素(AP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 5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30例和饮食治疗组28例,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同时选取55例血糖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对照组和早期DN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 Alb、Hcy、APN、MMP-9、ALT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氟伐他汀组、饮食治疗组治疗前的m Alb、Hcy、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ALT水平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治疗组治疗后m Alb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1),而Hcy、APN、MMP-9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氟伐他汀组治疗后Hcy、MMP-9、m Alb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APN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cy、APN、MMP-9水平与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氟伐他汀有降低Hcy、MMP-9、m Alb及升高APN的作用。
3295-3297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中APN、IL-6及hs-CRP的水平及其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脂联素(APN)、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中的水平,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T2DM患者80例,分为T2DM不伴CHD组40例(B组)和T2DM合并CHD组(C组)40例,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A组)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三组受试者的血清APN、IL-6及hs-CRP的水平,常规检测糖化血红蛋白(GHb A1c),并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统计其相关性。结果 C组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和A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APN水平则明显低于B组和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C组患者的hs-CRP与IL-6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25,P〈0.05),GHb A1c与hs-CRP及IL-6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73、0.912,P均〈0.01),而APN与hs-CRP及IL-6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816、-0.79,P均〈0.01)。结论 APN作为抗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的保护因子而IL-6、hs-CRP作为致AS病变的炎症因子,它们共同参与了T2DM合并CHD患者冠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早期干预这些炎症因子的水平可有效延缓T2DM患者CHD的发生发展。
3298-3301

心绞痛患者血清Hcy含量及其与冠脉病变程度、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心绞痛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含量及其与冠脉病变程度、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心绞痛患者128例作为观察组,按照冠脉病变程度分为1支病变组34例,2支病变组62例,3支病变组32例,同时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5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以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血浆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心绞痛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的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变程度越重,血浆Hcy水平越高,叶酸、维生素B12水平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心绞痛患者的血浆炎性因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病变程度越重,血浆炎性因子含量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浆Hcy水平与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呈正相关;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CRP、IL-6、IL-10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心绞痛患者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以及IL-10、IL-6、CRP水平上升,且Hcy相关指标与冠脉病变程度、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具有相关性。
3301-3303

肾小球滤过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因高度疑诊冠心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349例,根据e GFR水平分为三组,其中高e GFR组(e GFR≥90 ml/min·1.73 m)125例,中e GFR组(60 ml/min·1.73 m≤e GFR〈90 ml/min·1.73 m)118例,低e GFR组(e GFR〈60 ml/min·1.73 m)106例。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为主要冠状动脉或其主要分支直径狭窄≥50%,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特点、冠心病所占比例以及冠状动脉狭窄积分有无差异。采用双变量相关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 GFR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高e GFR组比较,中、低e GFR组冠心病比例增大,冠状动脉狭窄积分增加(P〈0.05)。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e GFR与冠心病和冠状动脉狭窄积分呈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380、-0.315,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 GFR降低与冠心病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关,是影响冠心病发生以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450和1.374,95%CI分别为1.026~2.241和1.047~2.164,P〈0.05)。结论 e GFR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显著相关,是影响冠心病发生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
3304-3307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病灶HPVDNA载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对尖锐湿疣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检测病灶局部人乳头瘤病毒(HPV)6/11型DNA载量的变化。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皮肤性病科门诊接受治疗的100例尖锐湿疣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电离子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PV 6/11型DNA载量、病毒转阴、近期疗效、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复发及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病毒载量为(0.2±0.6)×10^6copies/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2.2)×10^6copies/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HPV DNA阴转率为89.7%,对照组为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0%、1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4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A-PDT能有效降低尖锐湿疣患者病灶局部HPV病毒载量,其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传统治疗方法低。
3307-3310

胞磷胆碱钠穴位注射联合肢体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69例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胞磷胆碱钠穴位注射与肢体训练联合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3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仅给予Bobath法、Vojita法、上田法等方法综合肢体训练治疗,观察组在上述肢体训练基础上加用胞磷胆碱钠穴位注射治疗,以GMFM-88量表、MAS量表、GDS粗大运动发育量表评价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组患儿的GMFM评分与GDS评分分别为(157.21±54.22)分和(72.94±10.01)分,对照组分别为(134.32±53.55)分和(61.74±10.04)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的(105±54.11)分和(55.21±9.68)分及(106.22±53.21)分和(54.12±9.65)分,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MAS评分分别为(1.73±0.76)分和(2.15±0.77)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3.36±0.81)分和(3.31±0.80)分,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GMFM、GD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MAS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MAS量表和GDS量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7%和92.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7%和8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胞磷胆碱钠穴位注射与肢体训练联合治疗痉挛型脑瘫可有效改善患儿肢体功能障碍,降低肌张力,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3311-3313

环状软骨舌骨吻合术和喉水平垂直部分切除术对中晚期喉癌患者术后嗓音及吞咽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喉水平垂直部分切除术与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环舌骨吻合术(SCPL-CHP)在中晚期喉癌患者治疗中对患者术后嗓音及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喉科于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中晚期喉癌患者45例,随机将其分为SCPL-CHP组(n=23)和HVHL组(n=22),分别给予SCPL-CHP术与喉水平垂直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嗓音和吞咽功能。结果两组患者计算机对基频(F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PL-CHP组基频微扰(Jitter)jerrer、振幅微扰(Shimmer)、标准化噪声能量(NNE)显著高于HVH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SCPL-CHP组重度声嘶发生率为95.65%,显著高于HVHL组的13.64%,而中度声嘶的发生率仅为4.35%,显著低于HVHL组的86.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PL-CHP组中度误咽发生率为65.22%,明显高于HVHL组的36.36%,而轻度误咽的发生率为30.43%,显著低于HVHL组的6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总体上,HVHL术式在中晚期喉癌的治疗中,疗效优于SCPL-CHP,但中晚期喉癌患者的治疗应根据肿瘤的生长部位、大小、形态结构、侵及范围、分化程度等情况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在根治肿瘤的基础上尽量保留喉的结构与功能。
3314-3317

超前镇痛对老年结直肠肿瘤腹腔镜手术快通道麻醉后复苏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超前镇痛对老年结直肠肿瘤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快通道麻醉后的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80例结直肠肿瘤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超前镇痛,对照组患者则不实施超前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意识时间、拔管时间、复苏阶段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苏醒期的躁动程度(RS)、拔管后的疼痛(VAS)、拔管后的镇静状况(Ramsay)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意识时间及拔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VAS评分及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困难、呻吟、躁动、拔管知晓、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前镇痛应用于快通道麻醉后效果显著,复苏安全有效,减少了苏醒期的躁动及麻醉后引起痛觉的高敏,还使拔管阶段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
3318-3320

256iCT辛普森法及自动阈值分割法在左心室功能定量评估中的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以辛普森算法为参考标准,利用i CT探讨自动阈值分割法在左心室功能定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行冠状动脉CTA扫描,将扫描图像传至后处理工作站,分别利用Simpson法及Threshold-Based Segmentation法计算患者左心功能参数ESV、EDV、SV、EF、LVMM,将所得的结果分别行配对t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Bland-Altman分析。结果辛普森法及自动阈值分割法测量左心室功能具有较好的相关性,ESV、EDV、SV、EF、LVMM r值分别为0.996、0.998、0.982、0.986、0.988。Bland-Altman分析显示Simpson法与Threshold-Based Segmentation法测量结果的均值差ESV、EDV、SV、EF、LVMM分别为1.4 ml、3.2 ml、1.8 ml、0.0%、-10.3 g。Simpson法、Threshold-Based Segmentation法及超声心动图测量对比EF值〉0.05,SV值〈0.01。结论 i CT测量左心室功能无创、准确、可靠,Simpson法、Threshold-Based Segmentation法测量左心功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临床上推荐采用Simpson法进行心脏功能评估。
3321-3325

肝脏局灶性病变弥散加权成像及T2加权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T2加权像对肝脏局部病灶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将57例肝占位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病变组,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T2加权像对病变部位的弥散系数进行计算,观察其诊断准确性。结果 ①肝囊肿、血管瘤和肝恶性肿瘤(包括肝细胞癌和转移性肿瘤)三者之间平均弥散系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细胞癌和转移性肿瘤两者平均弥散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面弥散系数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85.7%(24/28),特异性为97.8%(44/45),诊断准确性为93.2%(68/73);②血管瘤和囊肿T2平均值明显高于恶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值诊断的敏感性为80.0%(24/30),特异性为91.7%(44/48),诊断准确性为87.2%(68/78)。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利用平均弥散系数差异和T2加权像能够提高局灶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3326-3328

2009-2014年我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东莞东华医院6年间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有效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2014年临床送检标本进行常规微生物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用WHONET 5.6软件统计分析各病区各类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的变化情况。结果于2009-2014年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1 328株,以病房患者呼吸道标本检出为主,为1 000株,占75.3%,其次为伤口分泌物,为113株,占8.5%;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ICU、脑外科、神经内科和呼吸内科。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的14种抗菌药物耐药率以及临床分离率总体呈现出上升的势头,其中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药率明显上升,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2009年的2.9%上升至2014年的58.6%,美洛培南的耐药率从2009年的0.0%上升至2014年的59.4%;喹诺酮类及三代头孢的耐药率均呈不同幅度上升,且耐药率均大于5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耐药形势严峻,应了解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及时监测其耐药现状,研究该菌的流行型别,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
3329-3332

两种POCT法测定血HCG的比对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金标斑点POCT法和免疫荧光POCT法检测血HCG的性能。方法将306例样本按照浓度从低到高分为6个组,第1组86例、第2组60例、第3组14例、第4组68例、第5组41例、第6组37例。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金标斑点POCT法、免疫荧光POCT法平行检测这6个组的血HCG浓度。以ECLIA法为标准对金标斑点POCT法和免疫荧光POCT法的结果进行配对资料的t检验。结果 (1)免疫荧光POCT法的比对:第1组样本,免疫荧光POCT法和ECLIA法的符合性好;2~5组样本,免疫荧光POCT法和ECLIA法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6组样本,免疫荧光POCT法和ECLIA法的检测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金标斑点POCT法的比对:1~2组样本,金标斑点POCT法和ECLIA法的符合性好;3~4组样本,金标斑点POCT法和ECLIA法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荧光POCT法能简便、快速、准确的检测血HCG的浓度,且检测的准确度比金标斑点POCT法好,检测的量程比金标斑点POCT法宽。免疫荧光POCT法更适合于目前各类医院血HCG的急诊检验。
3332-3334

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PGⅡ)、胃泌素-17(G-17)联合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经胃镜检查确诊的104例胃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受检者分为4组,即胃癌组29例、萎缩性胃炎组30例、胃溃疡组24例、浅表性胃炎组21例。同时从我院体检中心选择经胃镜检查无任何异常的2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均在胃镜检查前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20℃冰箱保存。采用ELISA法检测PGⅠ、PGII、G-17。结果 (1)胃癌组和萎缩性胃炎组血清PGⅠ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胃癌组血清PGⅠ水平又明显低于萎缩性胃炎组;而胃溃疡组与其他各组相比血清PGⅠ水平明显增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表性胃炎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PG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血清G-17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而萎缩性胃炎组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PG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PGⅠ、G-17单独或联合检测结果作胃癌诊断的ROC分析,线下面积分别为0.895、0.918、0.976。(3)Logistic回归方程为P=1/[1+e^-(-5.421-0.079 PGⅠ+0.845 G-17)]。诊断点P=0.1271,敏感性为0.966,特异性为0.900。结论血清PGⅠ及G-17联合检测可提高胃癌诊断率,对胃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335-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