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3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医药资讯、论著_基础研究、论著_临床研究、短篇论著、综述、经验交流、病例报道等。
  • 主管单位: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海南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3-6350
  • 国内刊号:46-1025/R
  • 出版地方:海南
  • 邮发代号:84-1
  • 创刊时间:1973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33
  • 综合影响因子:0.786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海南医学 2015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海南医学杂志论著

骨碎补总黄酮对去卵巢大鼠RANKL/OPG平衡及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对去卵巢大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表达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用雌性大鼠45只,分为假手术组(15只)和手术组(30只),手术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造模12周时测定BMD,确认OP复制成功后,将手术组大鼠又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骨碎补总黄酮给药组,每组均15只;给药组大鼠给予骨碎补总黄酮灌胃,持续时间为12周,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同时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结束后测定大鼠的BMD,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RANKL、OPG含量,RT-PCR检测大鼠骨组织RANKL、OPG m 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骨组织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MAPK(p38)、细胞外调节激酶(ERK)的磷酸化水平及c-Fos表达。结果干预治疗12周后:(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左、右股骨BMD降低(P〈0.05),血清RANKL含量增加、OPG含量降低、RANKL-OPG比值增大(P均〈0.05),骨组织RANKL m RNA表达增加、OPGm RNA表达减少(P均〈0.05)。(2)与模型组比较,假手术组和骨碎补总黄酮治疗组左、右股骨BMD均增加(P均〈0.05),血清RANKL含量降低、OPG含量增加、RANKL-OPG比值减小(P均〈0.05),骨组织RANKL m RNA表达减少、OPG m RNA表达增加(P均〈0.05),且假手术组和骨碎补总黄酮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模型组比较,假手术组和骨碎补总黄酮治疗组大鼠骨组织P-JNK、c-Fos表达降低(P均〈0.05),但这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碎补总黄酮可增加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其途径可能是通过调节RANKL-OPG平衡、抑制JNK磷酸化及c-Fos表达实现的。
1249-1253

北细辛原粉及其不同提取物抗炎作用初探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北细辛原粉及其不同提取物的抗急性炎症作用。方法采用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肿胀法和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爪肿胀法,观察北细辛原粉及其不同提取物的抗急性炎症作用。结果北细辛原粉低、中、高剂量组及北细辛挥发油低、中、高剂量组均有抑制小鼠耳肿胀作用;挥发油高剂量组还具有抑制及大鼠足趾肿的作用。结论北细辛原粉及北细辛挥发油有抗急性炎症作用。
1253-1255

远程缺血预处理对大鼠体外循环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

摘要:目的评价远程缺血预处理(RIPC)对大鼠体外循环(CPB)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三组(n=20):假手术组(S组)、CPB组和RIPC+CPB组。S组行麻醉和穿刺但不行CPB;CPB组采用尾动脉插管灌注,右颈静脉插管引流建立CPB模型;RIPC+CPB组在实施CPB前对后肢进行RIPC(通过驱血带阻断后肢血流10 min,复灌10 min,两侧后肢交替进行,每侧进行3次)。麻醉复苏后2 h采集上腔静脉血样,测定血清TNF-α和IL-6浓度,然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测定肺湿/干重比值(W/D比值)、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与S组比较,CPB组和RIPC+CPB组血清TNF-α和IL-6浓度升高,肺组织W/D比值和MDA含量升高,GSH-px活性降低(P〈0.05);与CPB组比较,RIPC+CPB组血清TNF-α和IL-6浓度下降,肺组织W/D比值和MDA含量下降,GSH-px活性升高(P〈0.05)。HE染色显示RIPC+CPB组肺组织的形态学损伤轻于CPB组。结论 RIPC可减轻大鼠CPB后肺损伤,其机制与抑制炎性反应和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1256-1258

硬化剂配合组织黏合剂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63例远期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硬化剂配合组织黏合剂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活动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内镜下硬化剂和组织黏合剂联合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止血率、再出血率、输血量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24 h止血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P〈0.05)。观察组院内再出血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3%(P〈0.01)。观察组治疗期间共输血28例,平均输血量(190.6±82.0)ml,对照组共输血33例,平均输血量(280.0±77.2)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6个月后和一年后的再出血率为9.5%和27.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4%和49.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化剂配合组织黏合剂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止血更快,复发更少,安全有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1259-1261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盐酸溴己新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远期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盐酸溴己新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远期效果。方法 8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2),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甲基强的松龙1~2 mg/kg,7 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溴己新4~8 mg/d,7 d。观察两组患儿的病情变化以及2年内喘息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喘息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低于对照组的1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盐酸溴己新不仅能快速改善患儿的症状和体征,减少住院时间,还能减少喘憋发作,安全可靠,但仍需要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证实结论。
1262-1264

ω3鱼油脂肪酸治疗脓毒症并肠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ω3鱼油脂肪酸能否通过改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来降低肠功能障碍患者的病死率。方法选择48例存在肠功能障碍的严重脓毒症并多脏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将其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胸腺肽α1及乌司他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ω3鱼油脂肪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ICU住院日、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Marshall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28 d随访中,对照组死亡10例,占41.7%,观察组死亡3例,占12.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U住院日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第7 d APACHEⅡ和Marshal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CD3+、CD4+、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s-CR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ω3鱼油脂肪酸可能通过改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从而降低肠功能障碍患者的病死率。
1265-1267

血清胱抑素C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及周围血管病变(PA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行眼底检查、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触诊足背动脉、测定踝肱指数(ABI)。根据上述检查结果将研究者分为四组: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A组,57例),2型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组(B组,43例),2型糖尿病伴周围血管病变组(C组,41例)以及2型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组(D组,39例),测定并比较四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患者年龄、病程、血清胱抑素C以及各生化指标与2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或(和)周围血管病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B组、C组以及D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且D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胱抑素C水平以及病程长短是2型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高胱抑素C水平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外周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血清胱抑素C对评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268-1270

汉方己甲素片联合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尘肺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汉方己甲素片联合大容量全肺灌洗术(WLL)治疗尘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尘肺患者根据随机分层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汉方己甲素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WLL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动脉血氧分压、临床症状以及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动脉血气氧分压(Pa O2)等指标均明显提高(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FEV1、FEV1/FVC、Pa O2等指标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和免疫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汉方己甲素片及大容量WLL治疗尘肺病可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和动脉血氧分压,缓解临床症状,减少痰液中IL-1、TNF-α含量,提高生存率。
1271-1273

改良温和悬灸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70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改良温和悬灸疗法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给予改良温和悬灸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药氟米特片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各项临床指标以及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血小板(PLT)、血沉(ESR)以及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的第4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0.5±15.2)分vs(64.3±14.4)分;(81.6±15.5)分vs(71.6±14.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温和悬灸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明显,且操作方法简单,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较好选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274-1276

同伴网格化干预对空巢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同伴网格化干预对空巢高血压老年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空巢高血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同伴网格化干预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社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服药次数依从性、服药量依从性、症状改善时依从性、症状恶化时依从性及总治疗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同伴网格化干预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空巢高血压老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患者的血压控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1276-1278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小头骨折伴或不伴后髁骨折效果比较

摘要: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在成人肱骨小头骨折伴或不伴后髁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1日收治的50例肱骨小头骨折伴或不伴后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肘关节伸屈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和肘关节外翻稳定性情况,分析患者术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EPS)评分。结果患者患侧肘关节的伸直活动度均小于健侧对应活动度,患侧屈曲活动度和屈伸活动度大于健侧(P〈0.05),但患者患侧肘关节的前臂旋转活动度与健侧前臂旋转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肱骨小头骨折伴后髁骨折患者的平均屈伸度小于不伴后髁骨折患者(P〈0.05),且肱骨小头骨折伴后髁骨折患者的MEPS评分也明显低于不伴后髁骨折患者(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可有效改善成人肱骨小头骨折患者肘关节活动度,患者若伴有后髁骨折则需加强治疗,巩固治疗效果。
1279-1281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在感染渗出性根管封药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评价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作为根管消毒剂治疗感染渗出型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单盲对照研究,选择54例(患牙54颗)诊断为慢性根尖周炎合并根管渗液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7例。A组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作根管封药,B组常规用氢氧化钙甘油糊剂作根管封药;比较两组患者约诊间疼痛程度和复诊时根管渗液的变化,并对根管治疗术(RCT)半年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A组约诊间疼痛发生率约为7.4%,低于B组的33.3%(P〈0.05);A组根管渗液减少程度优于B组(P〈0.05);根管充填术后半年,A、B组间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3%和88.89%,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在感染渗出性根管封药中应用短期疗效优于氢氧化钙甘油糊剂。
1282-1284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弹性参数的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量化分析体内、外不同环境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弹性参数检测的影响。方法应用SWE技术对3例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在术前、术后分别对粥样硬化斑块相同取样区域进行测量,获得810个弹性参数的平均值,量化分析比较在体和离体条件下斑块弹性模量的差异性和相关性。结果在体组帧间变异系数(CVA)变化范围为0.043~0.432,离体组帧间变异系数(CVB)变化范围为0.005~0.093。在体组组内相关系数(CCA)变化范围为0.678~0.815,离体组组内相关系数(CCB)变化范围为0.755~0.999(P均小于0.01)。两组间剪切波速度的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2),两组结果呈直线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为0.880,决定系数R2=0.775(P=0.002)。结论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人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弹性参数,结果稳定、可靠。人体内的复杂环境对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的弹性参数结果存在一定的影响,该影响遵循一定的规律。
1285-1289

B超引导下小针刀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小针刀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患者118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B超引导组和X线引导组,每组59例,X线引导组患者给予在X线片引导下小针刀治疗,B超引导组患者给予在B超引导下小针刀治疗,对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内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进行疼痛评估和进行为期90 d的随访,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中穿刺成功情况、治疗前后VAS评分和疗效。结果 B超引导组患者总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X线引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0 d后,B超引导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X线引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超引导组患者各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X线引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小针刀治疗可有效提高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治疗中穿刺成功率,缓解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有助于提高对患者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289-1291

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的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对比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4月间我院肝病科诊治的肝脏局灶性占位患者60例,其中肝脏恶性病变30例,均为肝细胞肝癌,肝脏良性病变30例,均接受强化CT及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肝脏占位的超声造影及CT强化特征,测量并分析肝脏良恶性病变超声造影参数及动态血管模式(DVP)曲线特征,比较超声造影及CT强化对肝脏占位诊断情况。结果肝脏良性病变者超声造影参数上升时间(RT)、达峰值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 TT)均明显高于肝脏恶性病变者,峰值强度(PI)明显低于肝脏恶性病变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肝癌Ⅰ型DVP曲线比例最高,而肝脏良性病变以Ⅱ~Ⅲ型曲线多见;超声造影对肝脏占位诊断敏感性及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增强CT,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增强CT比较,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符合率高,且能够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
1292-1294

肺部癌性空洞与其他空洞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肺部癌性空洞和其他空洞的CT表现特点及其鉴别要点,提高各种疾病空洞的诊断率。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81例伴有空洞的肺疾病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空洞发生的部位、大小、内容物、壁厚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81例患者中,肺癌、肺结核、肺脓肿、干酪性肺结核、肺霉菌感染和肺囊肿的空洞位于病灶中心的比例分别为23.8%(10/42)、73.6%(14/19)、25%(2/8)、20%(1/5)、100%(5/5)和50%(1/2);肺癌和肺结核空洞位置偏心的比率分别为76.2%和2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空洞部位上叶以干酪性肺炎为最高,为80%,肺癌和肺脓肿部位下叶的比率分别为69.0%和12.5%,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洞平均直径的测量结果:肺癌和干酪性肺炎两者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与其他类型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壁CT强化幅度结果:肺癌与肺脓肿、肺癌与肺霉菌感染CT幅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与其他类型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壁平均厚度结果:肺癌、肺结核和肺脓肿的空洞壁平均厚度均比较高。肺癌与肺结核、肺脓肿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空洞性病变的发生部位、空洞壁的厚度及形态对鉴别伴肺癌空洞与其他肺疾病空洞具有诊断意义。
1295-1298

低千伏结合自动管电流技术在下肢CTA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80 k V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下肢CTA中的可行性。方法将7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为80 k V,开启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对照组为常规120 Kv,300 m A。分析两组不同扫描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及辐射剂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各层面动脉内CT值(SI)、图像背景噪声(BN)、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图象诊断可接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满足诊断要求。与对照组ED[(23.9±5.9)m Sv]比较,观察组ED[(8.5±1.3)m Sv]明显减少(15.4±3.4)m Sv,降低了约64%(P〈0.05)。结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图像质量能满足诊断要求的同时,可显著降低下肢CTA检查的辐射剂量,提高合理使用低剂量原则的效率,值得借鉴应用。
1301-1303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BCP双变异和CP聚集变异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广州市番禺区133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X基因区BCP双变异(A1762T/G1764A)和CP聚集变异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采用速率法;ELISA和PCR法分别检测HBe Ag和HBV DNA拷贝数;并以PCR方法扩增HBV X基因,再进行测序,最后将结果分成四组(BCP双变异、CP聚集变异、BCP双变异合并CP聚集变异,无BCP双变异和CP聚集变异)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 (1)HBe Ag阳性在BCP双变异组中检出率最低(P〈0.05);(2)四组HBV DNA拷贝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P双变异、CP聚集变异HBe Ag阳性组的HBV DNA拷贝数均高于HBe Ag阴性组(P〈0.05);(3)四组ALT、AST异常例数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常规的相关指标检测对病情的评估尚不全面,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对HBV X基因区的BCP双变异(A1762T/G1764A)和CP聚集变异的常见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并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可做出较正确的诊断。
1304-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