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3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医药资讯、论著_基础研究、论著_临床研究、短篇论著、综述、经验交流、病例报道等。
  • 主管单位: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海南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3-6350
  • 国内刊号:46-1025/R
  • 出版地方:海南
  • 邮发代号:84-1
  • 创刊时间:1973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33
  • 综合影响因子:0.786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海南医学 2015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海南医学杂志论著

S1P信号通路在肥厚心肌缺血后适应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在缺血后适应(IPost)减轻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S1P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选取12周龄C57/BL小鼠,利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建立小鼠肥厚心肌IR模型,30 min全心缺血随后再灌注90 min。64只小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适应组(IPost组)、IPost+W-146组和IPost+PD98059组,每组14只,进行心脏血流动力学和心肌梗死范围检测,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S1P1、ERK1/2总蛋白及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结果与IR组比较,IPost组小鼠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心室收缩压[(66±6)mm Hg vs(85±5)mm Hg]、左室压力上升最大速度[(2 820±220)mm Hg vs(3 778±230)mm Hg]显著降低(P〈0.05),心肌梗死范围显著减小[(23.6±2.8)%vs(40.2±4.6)%]。IPost+抑制剂组显示在再灌注的最初15 min使用W-146、PD98059能消除IPost对肥厚心肌的上述保护作用并显著增加心肌梗死面积,与IR组水平相同。与IR组比较,IPost组在再灌注结束后心肌组织中的S1P1、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表达显著增加;IPost+W-146组与IPost+PD98059组分别与IR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IPost组Bcl-2的表达较其他各组明显升高,Bax的表达较其他各组明显降低,经比较各组之间Bcl-2和Bax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ost能有效地减轻离体小鼠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Post的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S1P结合S1P1后激活ERK1/2信号通路实现的。
1-4

Survivin siRNA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 RNA)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株K1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表达特异性Survivin si RNA序列的质粒载体,与表达无关序列si RNA的质粒载体分别转染K1细胞;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Survivin si RNA和表达无关序列si RNA的K1细胞,与未转染的K1细胞分别注射于裸鼠皮下,观察三组移植瘤的生长速度。SP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移植瘤中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Survivin si RNA组比无关序列si RNA组肿瘤平均质量减少56%,比未转染组肿瘤平均质量减少63%;Survivin si RNA组MVD明显低于无关序列si RNA组及未转染组(P〈0.05);无关序列si RNA组与未转染组MV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rvivin si RNA可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K1裸鼠移植瘤的微血管生成及肿瘤生长。
5-7

LNAME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保护作用

摘要:目的观察NG-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Lewis大鼠模型的治疗效果,并探索可能的治疗机理。方法 20只Lewis大鼠建立EAM动物模型:双足底注射心肌C蛋白片段和完全弗氏辅佐剂的油状混合物,腹腔注射百日咳毒素。大鼠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各10只。治疗组腹腔注射5 mg·kg^-1·d^-1L-NAME,从免疫注射术后第1天开始连续20 d,1次/d。对照组相同时间内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治疗结束后第1天处死动物,心脏取材,进行系列检测。其中组织病理学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心肌炎症分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淋巴细胞浸润,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心肌胶原纤维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水平,明胶酶谱法检测胶原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NAME治疗组心肌炎症级别下降[(3.42±0.31)vs(2.51±0.22),P〈0.01]、T淋巴细胞浸润数目减少[(28.2±4.6)vs(13.2±1.9),P〈0.01]、心肌间质纤维化级别下降[(2.33±0.26)vs(1.14±0.17),P〈0.01]、血清NO水平降低[(68.34±8.61)μmol/L vs(45.71±6.53)μmol/L,P〈0.01],明胶酶活性降低[(254 526±4 729)vs(184 712±3 869),P〈0.01]。结论 L-NAME抑制EAM病理发展过程,其机制可能与通过降低NO水平和明胶酶活性,从而降低心肌炎症细胞浸润,延缓心肌间质纤维化有关。
11-15

三叉神经痛大鼠三叉神经节内谷氨酸表达分布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三叉神经痛(TN)大鼠时其三叉神经节(TG)内谷氨酸(Glu)表达与分布的关系。方法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构建三叉神经痛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三叉神经节Glu含量与分布。结果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构建三叉神经痛大鼠的三叉神经节内Glu含量增多且其主要分布在三叉神经节表层。结论 Glu可能与三叉神经痛发生有密切关系。
15-17

TRPM8调控EMT促进人肾癌细胞A498迁移及侵袭的作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M8(TRPM8)是否通过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影响人肾癌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来检测人肾癌细胞A498、786-0以及GRC-1中TRPM8的表达水平;设计并合成靶向TRPM8的特异性sh RNA,通过脂质体转染法转染TRPM8表达最高的肾癌细胞A498以构建稳定低表达TRPM8细胞株,通过Western blot和定量PCR来验证sh RNA的干扰效率;通过Transwell法检测干扰后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EMT相关指标E-cadherin和N-cadherin以及其上游信号分子Snail和WNT-5a的变化。结果 TRPM8-sh RNA转染后,能够有效抑制A498细胞中TRPM8的表达;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显示,A498组、Control组和sh RNA组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02.56±11.41)、(105.67±10.83)、(74.62±8.65),A498/sh RNA组细胞侵袭能力受到显著抑制(F=49.105,P〈0.01);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显示,A498组、Control组和sh RNA组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15.45±10.31)、(109.33±7.53)、(76.21±13.28),A498/sh RNA组细胞迁移能力受到显著抑制(F=36.168,P〈0.01);Western blot法结果发现,TRPM8干扰组细胞的E-cadherin表达增加,N-cadherin的表达降低;此外,TRPM8干扰组细胞的Snail以及WNT-5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结论运用RNA干扰技术能够有效沉默A498细胞的TRPM8基因,并诱导其迁移侵袭能力的下降,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调节EMT的上游信号分子Snail、WNT-5a的表达来调控EMT,从而影响肾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以上提示TRPM8在肾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抑制TRPM8的表达可能成为一种治疗肾癌的新方法。
18-21

消化性溃疡与血型、幽门螺杆菌感染和Lewis表型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与ABO血型、幽门螺杆菌感染及Lewis表型分布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观察组,75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门螺杆菌感染、ABO血型以及Lewis表型分布差异。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中Le(a+b+)患者共26例,占34.67%;对照察组患者中Le(a+b+)患者共8例,占10.67%,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观察组患者中不同ABO血型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A型57.14%,B型50.00%,O型52.78%,AB型57.14%)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Lewis表型为Le(a-b+)的患者感染率为71.79%,明显高于其他Lewis表型,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Lewis表型分布均有一定的关系,Lewis表型为Le(a+b+)的人群消化性溃疡发病风险较大,Lewis表型为Le(a-b+)可能是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22-24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尿动力学及消化道功能状态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尿动力学及消化道功能状态的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4年1月于本院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74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组)和观察组(腹腔镜手术组)各37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尿动力学变化及血清胃肠激素和小肠传输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后3 d及7 d的尿动力学指标最大尿流率、最大排尿压及排尿期逼尿肌收缩压均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则小于对照组,血清胃肠激素GAS、MTL、VIP、S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及3 d的小肠传输功能相关指标AUC及PC显著高于对照组,P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尿动力学及消化道功能状态的不良影响明显小于开腹手术患者,且患者术后的上述各项指标恢复相对较快。
25-27

变应性鼻炎致鼻出血患者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案治疗变应性鼻炎致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8例变应性鼻炎致鼻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安络血片、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雷诺考特喷鼻剂的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冲击免疫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2周、第5周、第11周的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白三烯-B4(LT-B4)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LT-B4水平在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LT-B4水平在治疗后第2周、第5周、第11周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治疗后第2周、第5周、第11周的VAS评分、Ig G、Ig M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冲击免疫治疗方案对变应性鼻炎致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疗效较常规方案更优,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27-30

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缺点分析

摘要:目的比较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滑动加压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三种内固定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因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共67例,其中LISS组23例,DHS组22例,PFNA组22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治疗后的Harris评分和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LISS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性愈合时间显著长于DHS组和PFN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性愈合时间显著长于PFN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ISS组术后1、6个月的Harris评分显著低于DHS组和PFNA组,DHS组术后1、6个月的Harris评分显著低于PFN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临床疗效分布及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相当,但PFNA相对LISS和DHS内固定,其手术创伤较小,康复时间快,可作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首选。
31-33

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在骨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在骨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ASA分级为Ⅰ级或Ⅱ级的320例明确要采用区域阻滞麻醉的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0例。试验组静脉注射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辅助镇静,对照组静脉注射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辅助镇静。记录两组给药前(T0),给药后10 min(T1)、20 min(T2)、30 min(T3)和患者苏醒后(T4)各时点的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 O2)和警觉/镇静观察评定(OAA/S)评分情况。结果在T0、T4时间点两组研究对象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T1、T2和T3时间点的RR和SPO2明显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出现呼吸抑制、上呼吸道梗阻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区域阻滞麻醉采用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比使用射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具有较好的辅助镇静作用,安全性高,呼吸抑制程度较轻。
34-36

右旋美托咪啶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儿的脑保护价值

摘要:目的通过对右旋美托咪啶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儿星形胶质细胞S-100β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以及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探讨右旋美托咪啶对手术患儿脑保护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72例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应用右旋美托咪啶的32例患儿列为观察组,另40例仅运用生理盐水的患儿列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手术前(T1)、体外循环结束时(T2)、体外循环结束后2 h(T3)、体外循环结束后6 h(T4)、体外循环结束后24 h(T5)体内S-100β和NSE浓度变化以及术后苏醒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两组患儿T1以及T5的S-100β和NS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儿的S-100β和NSE水平在T2、T3以及T4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儿在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儿躁动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且观察组躁动评分和CHIPP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可有效降低患儿体外循环过程中S-100β和NSE的浓度,减小脑损伤,同时也可有效减轻患儿术后躁动以及疼痛程度,对改善患儿术后状态有积极的作用。
37-39

个体化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对盆腔脱垂器官解剖和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盆腔脱垂对器官解剖复位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入选120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随机分组接受为期6个月的Kegel锻炼联合个体化生物反馈电刺激方案(治疗组,60例)和单纯Kegel锻炼(对照组,60例),比较两组干预后患者的器官解剖复位和功能恢复指标的变化。结果 (1)解剖位置方面: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期法比较,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Z=6.790,P=0.000;Z=3.208,P=0.001),但治疗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更佳(Z=3.530,P=0.000);(2)器官功能方面:两组治疗后的盆腔肌力均优于治疗前(Z=7.231,P=0.000;Z=1.995,P=0.037),但治疗组的疗效更好(Z=6.156,P=0.000);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最大尿流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两组残余尿量明显减少,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最大逼尿肌压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疗效良好、安全、无创伤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40-42

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对变应性鼻炎患儿鼻腔黏液菌群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对儿童变应性鼻炎鼻腔黏液菌群的影响,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治疗的49例变应性鼻炎儿童患者作为治疗组,给予糠酸莫米松治疗,同时对其治疗前后鼻腔黏液的菌群分布情况进行检测,另设立48例未患变应性鼻炎的正常儿童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经糠酸莫米松治疗后鼻部症状、眼部症状、呼吸道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鼻部症状、眼部症状、呼吸道症状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检测发现,对照组病原菌检出率为91.7%,其中需氧菌和真菌各占82.4%和17.6%,而治疗组治疗前病原菌检出率为91.8%,需氧菌和真菌各占79.6%和20.4%,治疗后病原菌检出率为93.9%,其中需氧菌和真菌各占85.4%和14.6%,其中需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首位,真菌则以曲霉菌居首位。但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以及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对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有较好效果,但对鼻腔黏液菌群不产生明显影响。
43-45

系统保健对32周以下早产儿及VLBWI体格发育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保健对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校正胎龄12个月时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011-2012年度在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胎龄〈32周早产儿和VLBWI共60例,分为接受系统保健(A组)和未接受系统保健(B组)各30例,并随机选择在该院同期出生的足月儿30例为对照组(C组)。A组婴儿在新生儿科出院后至纠正胎龄6个月每月体检1次,纠正胎龄7个月至12个月每2个月体检1次;B组婴儿未接受系统保健;C组婴儿出生后每3个月保健1次;在纠正胎龄12个月时对三组婴儿做体格发育检查,比较其体格发育指标及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结果校正胎龄12个月时:A组与C组婴儿体重、身长及头围均高于B组婴儿(P〈0.05),A组婴儿消瘦的发生率低于B组婴儿(P〈0.05);A组婴儿体重、身长及头围与C组婴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岁以内对胎龄32周以下早产儿及VLBWI实施系统保健可促进其1岁时体格发育,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46-48

平山病的临床特征及颈椎MRI影像特点

摘要:目的探讨平山病的临床特征及颈椎自然体位、屈曲体位平扫及增强扫描在平山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15例平山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表现,15例均行MRI自然体位、屈曲体位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5例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全部为男性,平均年龄19.8岁。自然体位颈椎MRI表现为生理曲度伸直或反弓,椎间盘退变,下颈椎脊髓信号异常,椎弓根水平横断面下颈椎硬膜囊与椎板分离;屈曲体位颈椎MRI平扫表现为下颈椎颈髓萎缩、变扁,后方硬膜囊向前移位,局部颈髓受压、变细,背侧硬膜外间隙增宽,内见新月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增强后呈明显条状强化,增宽的硬膜外间隙内可有异常血管流空信号。结论平山病好发于青春期男性,具有特殊的临床特征,屈曲体位颈椎MRI虽具有特征性影像表现,对平山病的诊断具有高度的准确性,但是自然体位颈椎MRI影像表现不可忽视,两者在平山病的诊断中均具有重要价值。
49-52

外周血游离肿瘤DNA测定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Ion Torrent测定外周血D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患者80例,通过Ion Torrent测序测定其EGFR浓度,观察EGFR浓度与EGFR基因型及与吉非替尼治疗敏感情况的关系,并分析EGFR突变与否者的1年生存率。结果突变型EGFR 32例,野生型EGFR 48例,吉非替尼敏感者30例,吉非替尼不敏感者50例,突变型EGFR浓度明显高于野生型EGFR(P〈0.05),对吉非替尼治疗敏感者的血清EGFR浓度显著高于吉非替尼治疗不敏感者(P〈0.05)。结论采用Ion Torrent测定外周血DNA技术了解患者基因型,有针对性的使用靶向治疗药物,其准确性更高,且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53-55

118例急性白血病五色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与FAB分型的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五色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与FAB分型的关系和表达规律。方法通过CD45/SSC设门的五色流式细胞仪检测11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的表面抗原,并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在88例AML患者中髓系相关抗原的表达率依次为CD33(93.2%)〉CD13(88.6%)〉CD117(86.4%),部分AML患者伴表达淋系相关抗原,主要为CD56(25.2%)、CD7(11.3%)、CD19(2.2%)、CD20(2.2%);M3中高表达CD117(83.7%)、CD13(83.7%)、CD33(83.7%),但均不表达CD34、HLA-DR,且SSC较大;M4、M5中可见CD64、CD4、CD14明显表达高于AML其他亚型(P〈0.01)。19例B-ALL患者中CD19的表达率最高(100%),其次为CD34(90.1%)、HLA-DR(90.1%)、CD10(90.1%);9例T-ALL患者中CD7的表达率最高(100%),其次为CD4(77.8%)、CD5(77.8%)、CD2(66.7%)、CD3(66.7%)、CD34(55.6%)。结论通过五色流式细胞术进行白血病免疫分型是形态学分型诊断重要的补充,能够提供更客观的诊断依据,对提高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正确率、预后判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意义。
56-59

2012年荆州某三甲医院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性监测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株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以CLSI2011年标准判断分离株的敏感性,用WHONET 5.5及SPSS18.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2012年我院共收集临床分离菌株4 176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株1 094,占26.2%,革兰氏阴性菌3 082株,占73.8%。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51.7%和71.7%。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呋喃妥因、磷霉素的耐药率要明显低于屎肠球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属及肠球菌属。我院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比例分别为65.1%和31.3%。肠杆菌科细菌中产ESBLs株对所检测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酶烯类药物敏感率极高,耐药率不超过2.2%。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8.6%、84.2%、59.6%、42.6%,其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达40.5%。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三、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不超过20.0%。结论我院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MRSA)、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以及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的检出率极高,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