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3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医药资讯、论著_基础研究、论著_临床研究、短篇论著、综述、经验交流、病例报道等。
  • 主管单位: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海南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3-6350
  • 国内刊号:46-1025/R
  • 出版地方:海南
  • 邮发代号:84-1
  • 创刊时间:1973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33
  • 综合影响因子:0.786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海南医学 2014年第2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海南医学杂志论著

昼夜节律对心力衰竭兔心肌细胞钙火花发生率及时空特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昼夜节律下心力衰竭兔心肌细胞自发性钙火花发生率、时空特性及对交感刺激的反应。方法家兔心衰模型采用主动脉返流加主动脉缩窄的方法制作,依据相隔12 h的昼夜节律将心衰动物分为静息组及活动组,并分别按时间点分离心肌细胞(每组24个细胞),使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技术制作细胞悬浊液并进行观察,测量钙火花发生率、幅值、半高宽、半高时程、上升时间和半衰减时间的变化。结果静息组心肌细胞自发性钙火花发生率及钙火花幅值、半高宽、半高时程、上升时间和半衰减时间明显低于活动组(P〈0.05);给予ISO灌流后,静息组心肌细胞钙火花发生率及时空特性参数明显高于活动组(P〈0.05)。结论昼夜节律可影响衰竭心肌细胞局部钙释放及交感反应性,其可能是夜间或静息状态下高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
3121-3123

BNP对在体大鼠I/R损伤心肌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脑利钠肽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入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BNP 0.005组及BNP 0.01组,每组6只,制作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使用上述干预,再灌注结束后摘取心脏,检测心肌标本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结果 S组、I/R组、BNP 0.005组、BNP 0.01组SOD分别为(195.78±21.45)U/mg、(84.35±9.03)U/mg、(125.66±18.06)U/mg、(161.83±15.49)U/mg;MDA分别为(2.73±0.41)nmol/mg、(7.36±0.51)nmol/mg、(4.46±0.47)nmol/mg、(3.69±0.38)nmol/mg;AI分别为(3.84±2.53)%/(43.63±3.70)%/(22.13±2.85)%、(14.21±2.77)%。各组间SOD、MDA活力及AI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较于其他组,BNP各组均具有较高的SOD活力和更低的MDA活力及AI水平(P〈0.001),而相较于BNP 0.005组,BNP 0.01组SOD活力更高(P=0.001),MDA活力及AI水平更低(P值分别为0.007和0.012)。结论 BNP后处理可能通过减少氧自由基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浓度相关。
3124-3126

少弱精子症患者PRM2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少弱精子症患者与正常人精液精子中PRM2基因m RNA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少弱精子症患者20例为实验组,精子正常者1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精子浓度、活力和PRM2 m RNA水平的变化。结果 PRM2 m RNA水平,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浓度,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级精子,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B级精子,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PRM2 m RNA水平与A级精子和A+B级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419,0.571;P值分别为0.021,0.001)。结论少弱精子症患者其PRM2基因m RNA表达水平低于正常人,我们推测PRM2基因的m RNA的表达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精子质量水平,检测精子中PRM2 m RNA的表达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睾丸精子发生过程中的表达事件,可成为男性不育症病因研究、检测和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的一个重要指标。
3127-3129

紫杉醇联合5-Aza-dC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NCI-H446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紫杉醇(PAC)联合DNA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 C)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NCI-H446增殖迁徙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人小细胞肺癌细胞NCI-H446给予紫杉醇及5-Aza-d C干预处理,根据药物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紫杉醇组及联合用药组;应用CCK-8法检测各组NCI-H446细胞增殖能力的差异;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NCI-H446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差异。结果 CCK-8结果显示PAC及5-Aza-d C均可抑制NCI-H446细胞的增殖活性,且呈时间依赖性。48 h后紫杉醇组及联合用药组NCI-H446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0.01);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划痕形成24 h后,对照组划痕愈合率为(69.15±0.837)%。而在紫杉醇组划痕处愈合率为(47.30±0.783)%;联合用药组划痕愈合率为(43.45±0.862)%。紫杉醇组及联合用药组NCI-H446细胞在迁移能力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NCI-H446细胞转染穿过基质胶的细胞数量为(151.4±6.88)个,紫杉醇组为(66.8±5.17)个,联合用药组为(40.2±4.55)个。紫杉醇组及联合用药组NCI-H446细胞的侵袭能力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5-Aza-d C作为化疗增敏剂可增加非小细胞肺癌细胞NCI-H446对紫杉醇的敏感性,从而提高紫杉醇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效果。
3130-3133

亚低温联合控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索亚低温联合控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断尾法制备未控制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依造模第二阶段的不同处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常温常规复苏组、亚低温常规复苏组、常温控制性液体复苏组及亚低温+控制性液体复苏组,每组均为12只。记录各组大鼠的存活时间及24 h存活率;比较各组在造模第90 min的血气分析、血乳酸和红细胞压积(Hct)水平。结果低温控制液体复苏组较常温控制液体复苏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15.47±5.32)h vs(9.27±4.71)h,P〈0.01)],常温控制液体复苏组24 h存活率为25%,低温控制液体复苏组为41.7%。低温控制性液体复苏组补液量最小,为(44.46±6.75)ml/kg,在造模90 min时有最高的PO2和最低血乳酸水平。结论亚低温联合控制性液体复苏可有效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的预后。
3133-3135

老年重叠综合征患者血清脑钠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摘要:目的观察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即重叠综合征(OS)患者体内血清脑钠素(BNP)水平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3年5月海军总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113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完整的肺功能、动脉血气、超声心动图、夜间多导睡眠监测及血清BNP的检测。结果 COPD组(68例)与OS组(45例)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及身高体重指数(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与OS组平均肺动脉压(m PAP)分别为(21.5±5.7)mm Hg和(29.2±6.3)mm Hg,OS组显著高于COPD组(P〈0.05),而COPD组与OS组BNP平均浓度分别为(65.27±16.52)pm/ml与(98.59±27.38)pg/ml,两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COPD患者,OS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和血清脑钠素水平更高。
3136-3138

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患牙龈沟液中T细胞亚群表达水平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龈沟液(GCF)中T细胞亚群中CD3^+、CD4^+、CD8^+、CD4^+/CD8^+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治疗的4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治疗组,全部常规治疗,正常健康对照组32例,检测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6、12、24周的临床指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GCF中CD3^+、CD4^+、CD8^+的所占比例及计算CD4^+/CD8^+的值,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慢性牙周炎通过常规治疗后,牙周临床指标包括PD、CAL、PI和PLI均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治疗组GCF中CD3^+、CD4^+、CD8^+和CD4^+/CD8^+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6周、12周与对照组的相应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水平与治疗后6周、12周和2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PD、PI和PLI与GCF中T细胞亚群的水平有明显相关性(P〈0.01或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慢性牙周炎的炎症状态密切相关,可作为一项评估预后的指标。
3138-3140

戊乙奎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TNF-α和NDS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戊乙奎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对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联合戊乙奎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治疗前后患者的TNF-α水平和NDS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显效率为88.24%(30/34),高于对照组的67.65%(23/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和NDS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NF-α为(20.78±2.38)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1±2.46)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DS为(15.02±3.0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37±2.8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乙奎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显著降低血清TNF-α水平和NDS,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141-3143

丁苯肽对脑梗死后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丁苯肽对脑梗死后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脑梗死后恢复期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酌情予以降压、降糖及调脂、抗血小板聚集和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丁苯肽针100 ml/次,2次/d;对照组患者加用吡拉西坦针100 ml/次,2次/d,两组疗程均为两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指标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两周后,两组患者MMSE和HDS评分较前均有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总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87%vs 79.49%)(χ^2=4.13,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中分别出现药物不良反应2例和4例,症状较轻,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05)。结论丁苯肽用于脑梗死后恢复期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疗效肯定,安全性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延缓患者认知功能下降。
3143-3145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及内镜治疗的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上消化道出血并接受内镜治疗的3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老年患者186例,非老年患者200例。分析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并对内镜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是两组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其中老年组胃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比例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5),而十二指肠溃疡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率显著低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与非老年组首次内镜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1.9%和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再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高于非老年组(P〈0.05);两组Rockall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首次内镜止血成功率依次降低(P〈0.05)。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发生率高,预后比非老年患者差。内镜治疗疗效确切,Rockall低、中危患者获益更显著。
3146-3148

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因素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帕金森病(PD)患者(未合并帕金森痴呆),根据是否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分为PD-MCI组与PD-NC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Webster症状评分评价病情程度,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抑郁情况,采用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L-39)评估PD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82例PD患者中PD-MCI发生率为54.88%(45/82);单因素分析显示,PD患者病程长、受教育年限短、体力劳动比例高、SDS评分高、病情程度重、血尿酸水平低者更容易产生轻度认知损害(P〈0.05);PD-MCI组患者PDQL-39评分为(130.6±12.8)分,明显低于PD-NCI组的(144.4±1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MCI的发生与病程长、受教育年限短、体力劳动比例高、抑郁、病情程度重、血尿酸水平低等因素有关,且PD-MCI可对PD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明显影响。
3148-3150

培美曲塞二钠和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培美曲塞与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7月期间我院肿瘤科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培美曲塞组患者给予培美曲塞二钠500 mg/m^2,静脉滴注10 min;多西他赛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1 h,21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两个疗程,评价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NSCLC晚期患者的控制率与有效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腺癌、鳞癌、大细胞癌的控制率与有效率方面比较,两组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毒性等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塞与多西他赛治疗NSCLC晚期患者的近期疗效无明显区别,但从发生的不良反应程度来看,培美曲塞比多西他赛的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建议临床上推荐使用。
3151-3153

成人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围术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成人患者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20例成人患者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患者手术死亡率为1.7%(2/120),并发症发生率为31.7%(38/120);(2)发生与未发生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术前吸烟、伴发高血糖、体外循环时间≥2 h、主动脉阻断时间≥90 min、输血量≥2 000 ml共5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吸烟、伴发高血糖、体外循环时间≥2 h、输血量≥2 000 ml是围术期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患者术前吸烟、伴发高血糖、术中体外循环时间≥2 h以及输血量≥2 000 ml是成人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3153-315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个体化营养支持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评价个体化营养支持对维持型血液透析患者营养改善的效果,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针对性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血液透析患者98例进行自身前后对照,按患者营养支持前的各种指标进行个体化营养支持,比较个体化营养支持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营养风险评分与其他因素相关性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多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个体化营养支持后患者的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蛋白质摄入量、肌酐(Cr)、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和上臂肌围(AMC)等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胆固醇(TC)、营养风险评分下降(P〈0.05);2患者营养风险与体重、民族、并发症、透析时长、血清白蛋白(Alb)、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及蛋白摄入量等因素有相关性(P〈0.05);3影响患者营养风险评分的独立因素是透析时长、并发症、蛋白摄入量(P〈0.05)。结论个性化的营养支持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但在对患者实施个性化营养支持时,需要关注有并发症、蛋白摄入低及每周透析时间较短的患者,以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
3157-3160

喉罩吸入七氟醚联合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的应用

摘要:目的比较喉罩吸入七氟醚联合不同阻滞麻醉方法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股沟区手术患儿90例,年龄1~4岁,随机分为喉罩吸入七氟醚联合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组(Ⅰ组)、喉罩吸入七氟醚联合骶麻组(Ⅱ组)、喉罩吸入七氟醚复合芬太尼组(Ⅲ组),每组30例。术中保留自主呼吸。观察比较麻醉诱导前(T0)、切皮后3 min(T1)、开始缝皮时(T2)和手术结束时(T3)的心率和血压变化,以及苏醒时间、术中体动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Ⅲ组苏醒时间为(12.7±3.6)min,与其相比,Ⅰ组和Ⅱ组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5.2±2.3)min、(4.9±2.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开始缝皮时和手术结束时的心率、血压较Ⅰ组和Ⅱ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术中体动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较Ⅰ组和Ⅱ组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麻醉方法均能良好地运用于小儿腹股沟区手术,喉罩吸入七氟醚联合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因其操作简便,易于掌握,苏醒及时,不良反应较少,能较好地运用于小儿腹股沟区手术。
3160-3162

卷积核算法对高级血管分析软件半自动追踪血管曲面重组的影响

摘要:目的应用不同的卷积核算法,使用高级血管分析软件的半自动追踪曲面重组功能显示颈内动脉颅内段及椎动脉,探讨最容易曲面重组与骨质结构关系密切血管的卷积核算法。方法对32例临床疑有脑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进行头颈部Neuro DSA CTA扫描。默认图像重建卷积核算法为H10f,然后分别选择H48f、H50f及H60f卷积核算法进行重建。使用Inspace软件下的AVA软件进行血管分析,计数载入不同卷积核算法图像半自动追踪成功曲面重组颈内动脉及椎动脉支数。结果 32例共128支血管。H10f算法图像半自动追踪曲面重组显示0支血管,成功率为0;H48f算法图像显示44支血管,成功率为34%;H50f算法图像显示68支血管,成功率为53%;H60f算法图像显示108支血管,成功率为84%,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60f算法图像半自动追踪曲面重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H60f算法图像对颈内动脉曲面重组成功率明显高于椎动脉。结论使用AVA软件对颈内动脉颅内段及椎动脉进行血管分析时,应用较高卷积核(H60f)算法能明显改善半自动追踪血管曲面重组成功率,利于进一步进行血管分析,有较大临床实用价值。
3163-3166

阴道超声联合腹部B超在宫外孕诊断上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阴道超声联合腹部B超在宫外孕诊断上的应用价值,为宫外孕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06例经手术或保守治疗确诊宫外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行阴道超声及腹部超声检查,观察患者卵巢子宫旁有无异常,并对比阴道超声检查、经腹部B超检查以及二者联合检查宫外孕的阳性率及漏诊率情况。结果经腹部B超检测卵黄囊、胎芽、心搏和盆腔积液等阳性检出率均显著低于经阴道超声检查(P〈0.05);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联合诊断为宫外孕者101例,诊断符合率为95.28%,漏诊5例占4.72%;单纯腹部超声诊断宫外孕79例,诊断符合率为74.53%,漏诊27例占25.47%;单纯阴道超声检查诊断为宫外孕者82例,诊断符合率为77.36%,漏诊24例占22.64%,阴道超声联合腹部B超与单纯腹部超声和单纯阴道超声比较,其诊断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阴道超声诊断符合率和腹部B超诊断符合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超声联合腹部B超可显著提高宫外孕的诊断符合率,为临床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的诊断手段,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166-3168

低场强磁共振对膝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对膝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84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的低场强MRI图像和关节镜结果,统计低场强磁共振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84例患者共88个膝关节,MRI诊断半月板撕裂的准确性为82.95%、敏感性为75.51%、特异性为85.83%;诊断前交叉韧带撕裂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77%、89.47%和90.00%。结论低场强磁共振能够清楚显示膝关节受损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3169-3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