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3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医药资讯、论著_基础研究、论著_临床研究、短篇论著、综述、经验交流、病例报道等。
  • 主管单位: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海南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3-6350
  • 国内刊号:46-1025/R
  • 出版地方:海南
  • 邮发代号:84-1
  • 创刊时间:1973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33
  • 综合影响因子:0.786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海南医学 2013年第2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海南医学杂志基础研究

SD大鼠超排及TALEN质粒显微注射构建基因敲除大鼠

摘要:目的 应用TALEN技术构建基因敲除大鼠,并探讨SD大鼠超数排卵、显微注射浓度、胚胎移植方式对构建大鼠出生率、阳性率的影响.方法 将SD雌鼠超数排卵后,取受精卵显微注射由TALEN质粒体外转录成的mRNA,注射后存活的受精卵输卵管移植,观察大鼠的出生率,并测序判定出生大鼠的基因敲除阳性率.结果 4~5周和5~6周的雌鼠超数排卵见栓率[(74±9)%vs(77±6%)%]、取卵数量[(25±2)枚vs (23±2)枚]以及卵的受精率[(85±2)%vs(9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公鼠和受体雌鼠在8~10周时见栓率最高[(23.02±5.26%)%],使用12周后见栓率明显下降[(11.66±2.40)%];单侧和双侧输卵管移植大鼠出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88% vs 36.49%),但单侧移植大鼠存活率高于双侧移植(37.88% vs 20.27%,P<0.05),且单细胞移植大鼠出生率显著高于双细胞移植.质粒注射浓度在20 ng/μl组大鼠基因敲除阳性率最高(7.5%).结论 应用TALEN技术成功构建基因敲除大鼠,显微注射质粒浓度20 ng/μl时大鼠出生率不受影响且基因敲除阳性率最高.
3121-3125

补体C1抑制剂对缺血心肌补体C3合成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摘要:目的 观察补体1抑制剂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补体C3合成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结扎大鼠的左前降支30 min,再灌注3h、72 h形成缺血再灌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NaCl组和C1INH组(每组15只),观察C1INH对心肌及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影响,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2 (IL-2)水平的变化,RT-PCR法检测缺血心肌中C3 mRNA含量变化.结果 与NaCl组比较,再灌注72 h后,C1INH组心肌MPO活性分别在再灌注3 h[(3.69±0.02) U/g vs (3.11 ±0.03) U/g]和72 h [(3.08±0.03) U/g vs(1.99±0.03) U/g]后减少,血浆MPO活性亦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NF-α和IL-2水平3h和72 h浓度均降低(P<0.05).同时RT-PCR分析显示,C1INH组心肌C3 mRNA的含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C1INH除了抑制补体系统的激活,还减少心肌组织炎性细胞的浸润,降低血浆炎症因子水平,抑制缺血心肌C3 mRNA的表达.
3125-3127

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体外共培养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 利用两种不同培养方案,探讨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的体外共同培养方法.方法 采用无血清培养液和微量血清培养液分别进行人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纯化培养及用K-SFM角质形成细胞培养基开展两种细胞共同培养.结果 K-SFM角质形成细胞培养基及其添加成分构成的无血清培养基成功进行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共同培养.结论 不同培养方案可产生不同体外共同培养结果,可以成功在体外进行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共同培养.
3128-3130

不同加载时机对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加载时机对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将40颗种植体植入2只实验犬的双侧上、下颌骨,每只20颗.分为五组,对照组负载力值为0g,其他四组于即刻、术后2周、4周、6周加载力值200 g.测量种植体的位移情况,观察并分析种植体-骨组织界面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情况.结果 40枚种植体有1枚出现Ⅰ °松动,其余39枚稳固无松动.随着加载时间的延长,种植体的平均位移逐渐缩短.不同加载时机各组的骨沉积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加载时机各组的骨结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加载时机会对种植体的位移距离产生一定的影响,对骨沉积率和骨结合率无明显影响,对种植体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3131-3133

聚肌胞、阿比朵尔呼吸道给药诱导产生干扰素时效性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高效干扰素(IFNs)诱导剂聚肌胞、阿比朵尔从鼻腔给药,分别诱导呼吸道局部黏膜产生干扰素达到峰值的时间,以及持续给药能否持续产生诱导作用.方法 用聚肌胞(A组)和阿比朵尔(B组)分别连续6 d(A1组、B1组)、10d(A2组、B2组)、14d (A3组、B3组)、18 d(A4组、B4组)从鼻腔滴入,然后检测鼻腔分泌物中干扰素含量,各小组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A组、B组内各小组鼻腔分泌物中检测的干扰素含量均比空白对照组(C组)明显增高(P<0.01).(2)A组、B组达到峰值的时间均为10d (A2、B2组),组内各小组间比较,除A2组与A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2组与B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与其他各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整个实验过程中小鼠无活动弱、倦缩、食量减少、毛色差、嘶咬等不良反应,对鼻腔滴入上述制剂都有较好的适应性.结论 聚肌胞、阿比朵尔通过鼻腔给药对呼吸道黏膜干扰素的产生有明显诱导作用.聚肌胞组鼻腔分泌物中干扰素含量达到峰值时间为10d,阿比朵尔组鼻腔分泌物中干扰素含量达到峰值时间为10~14d.持续给药能持续产生诱导作用.
3133-3135
海南医学杂志临床研究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3例蒽环类和紫杉类治疗后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接受NP方案化疗:长春瑞滨25 mg/m2 d1,8;顺铂20~25 mg/m2 d1~3;每21d为一个周期.患者最多接受6个周期化疗或至疾病进展.结果 43例患者共完成148个周期化疗,中位化疗周期3个周期,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其中完全缓解3例(7.0%),部分缓解18例(41.9%),稳定16例(37.2%),进展6例(14.0%),总缓解率为48.8%,肿瘤控制率为86.0%.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及外周神经炎等,多为Ⅰ~Ⅱ级毒性反应,Ⅲ~Ⅳ级毒性反应有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恶心呕吐.结论 NP方案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其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可推荐作为耐药晚期乳腺癌的解救方案.
3136-3138

GRACE评分联合白细胞计数及hsCRP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

摘要:目的 了解GRACE评分联合白细胞计数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预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住院的ACS患者共290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173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31例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86例,对其进行GRACE危险评分、行冠脉造影、检测血常规和hsCRP,并分析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NSTEMI组和STEMI组患者的GRACE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hsCRP的结果均高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患者以单支病变和轻中度狭窄为主,高分患者以三支病变和重度狭窄为主.当白细胞计数和hsCRP值超过正常范围时,三支病变和重度狭窄的患者比例明显增高.结论 随着GRACE危险评分分值、白细胞计数和hsCRP值的增加,ACS患者三支病变和重度狭窄的发生率呈升高趋势,故对冠脉病变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3139-3142

他克莫司治疗类固醇抗性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治疗类固醇抗性自身免疫性肝炎(Al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他克莫司治疗的12例类固醇抗性AIH患者,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平均(25.1±9.3)个月的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平均水平分别从(172.9±41.2) IU/L和(131.8±31.3) IU/L降至(64.8±21.5) IU/L和(52.1±14.2) IU/L (P<0.05).根据Metavir评分标准,所有患者的肝纤维化和肝炎活动水平均有所改善(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他克莫司是治疗类固醇抗性AIH患者的有效手段,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明确其应用剂量和适用范围.
3143-3145

同期与分期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人双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对照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同期及分期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人双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接受双侧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双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的老年患者20例,同期手术10例,分期手术10例(间隔1个月),对其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中、术后30d临床表现及术后6个月随访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均使用球囊预扩及保护伞,颈内动脉狭窄程度有效改善.同期手术患者术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作2例,8例发生血压、心率一过性下降,分期手术患者术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作2例,血压、心率一过性下降者1例,同期手术患者术后30d内高灌注综合征4例,无卒中发生;分期手术患者术后30d内高灌注综合征1例,3例发生对侧微小脑梗死,1例发生对侧较严重梗死.均无出血、死亡病例.6个月随访同期和分期手术患者各有1例单侧再狭窄50%.结论 双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同期支架成形术较分期手术术中心率下降风险增加,术后半年无明显差异.
3146-3148

单纯减压手术与减压并植骨融合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 比较单纯减压手术与减压并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来我院予以减压并植骨融合治疗的85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予以单纯减压手术治疗的85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及腰背痛、疼痛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JOA评分、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JO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但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29%,对照组为87.06%,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减压并植骨融合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比单纯减压手术的疗效好,改善腰背痛的效果好,但因其费用高、手术时间长等特点,故在对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予以手术治疗时,还需考虑患者的经济因素.
3149-3151

咪达唑仑在转送拟行急诊冠脉介入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在转送拟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咪达唑仑催眠镇静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并有转院行急诊冠脉介入指征、由我院出车转送到有冠脉介入资质的医院行急诊介入治疗的6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5例按常规方法转送的为常规转送组,34例在转送过程中使用咪达唑仑催眠镇静的为咪达唑仑组.结果 咪达唑仑组在转送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及转送并发症较常规转送组减少(均P<0.01),病情恶化及死亡率明显下降,转送时间明显缩短[(163.3±26.4) min vs(141.7±28.2) min,P<0.01),转送成功率明显提高(85.7% vs 100.0%,P<0.05).结论 转送拟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咪达唑仑镇静是安全有效的,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缩短转送时间及提高转送成功率.
3152-3154

不同孕期拉米夫定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孕期拉米夫定(LAM)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寻求服用LAM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最佳时机.方法 血清HBsAg阳性及HBVDNA≥1×106 copies/ml孕妇208例,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分为三组,Ⅰ组孕妇未做特殊处理,Ⅱ组和Ⅲ组孕妇分别于妊娠20周、28周开始服用拉米夫定,100 mg/d,定时服用药物并持续至分娩后.新生儿出生后均予主、被动联合免疫.观察婴儿12个月龄时HBV感染情况.结果 Ⅰ、Ⅱ、Ⅲ组婴儿HBV慢性感染率分别为21.05% (20/95)、0(0/49)、7.81% (5/64),Ⅰ组与Ⅱ、Ⅲ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1.98、5.06,P为0.001、0.024),且Ⅱ组与Ⅲ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1,P=0.045).结论 LAM能够减少HBV母婴传播的风险,妊娠20周的干预效果比妊娠28周好.
3155-3157

不同小剂量长效达菲林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小剂量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达菲林)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临床效果及对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70个IVF治疗周期,根据黄体中期使用的GnRH-α剂量不同分为3组:A组达菲林用量1.0 mg (43例),B组达菲林用量1.1~1.2 mg (74例),C组达菲林用量1.3~1.5 mg (53例),比较临床效果和IVF-ET治疗结局.结果 三组降调节时间、Gn用药天数、受精率、优胚率、妊娠率、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n用量C组高于A组,获卵数A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长方案中应用1.0~1.5 mg达菲林可获得相似的妊娠结局,1.0 mg达菲林可达到有效的降调节效果且减少Gn用量,是更好的选择.
3158-3160

前房维持器下爆破与连续模式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前房维持器下爆破与连续两种模式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63例(63眼)Ⅳ级硬核白内障患者连续随机分为两组:前房维持器下爆破模式组32例(32眼)、前房维持器下连续模式组31例(31眼).比较两组术中并发症、术后非矫正远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CDVA)、角膜切口水肿情况、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累积能量复合参数(Accumulated energy complex parameter,AECP)等.随访1个月.结果 前房维持器下爆破模式组与前房维持器下连续模式对照组比较:术后1个月UCDVA(已转换为logMAR分值)分别为(0.23±0.16)分及(0.31±0.2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发生后囊破裂者仅连续模式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浅前房发生率分别为6.25%及54.84%、术后1d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6.25%及45.16%、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分别为(0.1 1±0.11)%及(0.17±0.12)%,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幅度分别为(4.98±4.21)%及(8.25±7.63)%,术中AECP分别为(416.21±605.87)及(1144.77±715.95),爆破模式组较连续模式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 前房维持器下爆破与连续两种模式均能安全、有效、简化、易行地实施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均为理想的术式选择,但两种方法比较,前房维持器下爆破超声能量模式可明显降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AECP,还可以减轻眼内组织的损伤程度,降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减少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率,值得推广使用.
3161-3163

肥胖患者营养与行为干预研究

摘要:目的 探索和评价营养和行为干预对肥胖患者体重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体检中心100名肥胖患者,检测体重、身高、腰围、臀围、血压(BP)并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比;同时采集研究对象血样,检测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FPG)和血尿酸(UA).进一步通过单纯随机抽样选取50例,一对一进行营养知识行为指导,进行合理膳食结构调整及改变不良生活方式.50例对照组仅给予医学对症处理,干预时间为1年,之后重新测定患者体重及生化指标.结果 干预组干预后,BMI (P<0.001)、TG (P<0.001)、TC(P=0.036<0.05)、LDL-C (P=0.001<0.05)、FPG(P=0.006<0.05)和UA (P<0.001)均较干预前下降,而对照组干预后各指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舒张压(P=0.02<0.05)三酰甘油(P<0.001)、胆固醇(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01)、血糖(P<0.001)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合理的营养和行为干预是改善肥胖患者体质的有效方式.
3164-3167

正颌联合术后正畸矫治在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正颌外科联合术后正畸矫治在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正颌外科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正颌外科联合术后正畸矫治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头影测量数据的变化、咀嚼功能的改善及术后畸形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NB、ANB、LI-NB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余指标与治疗前较为相近(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牙齿吻合度、咀嚼能力改善的程度为66.67%、83.83%,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复发率仅为16.67%,而对照组的复发率高达66.6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颌外科联合术后正畸矫治对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头影测量数据有效改善了牙齿吻合度、咀嚼能力,并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3167-3169

心理素质训练对聘用人员心理健康特征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素质训练对聘用人员心理健康特征的影响.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62名聘用人员进行心理测试,并进行训练前后比较.结果 躯体化[(1.30±0.25)分vs (1.18±0.21)分]、强迫[(1.42±0.32)分vs(1.30±0.30)分]、人际关系[(1.38±0.32)分vs (1.20±0.28)分]、抑郁[(1.28±0.26)分vs (1.12±0.20)分]、焦虑[(1.24±0.20)分vs (1.13±0.16)分]5个因子平均得分以及总均分[(1.28±0.18)分vs (1.20±0.14)分],训练后均比训练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应对方式因子中,训练后解决问题[(0.69±0.22)分vs (0.84±0.14)分]和求助[(0.58±0.20)分vs (0.72±0.18)分]两个因子的平均得分明显高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素质训练能显著提高聘用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应对方式.
3170-3171
海南医学杂志医技与临床

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低级别胶质瘤的MR影像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Ⅰ~Ⅱ级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 21例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中,毛细胞星形细胞瘤(PA)5例,2例位于小脑蚓部,额叶、颞叶及桥脑各1例;2例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1例位于颞叶,1例位于额叶.4例PA与2例PXA均表现为囊实性或囊性伴实性结节,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或实性结节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1例PA囊壁可见轻度强化,其余病变囊壁均无强化.1例桥脑PA病变为实性弥漫生长,增强扫描仅部分轻度强化.14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额叶7例,颞叶3例,顶叶2例,桥脑2例,其中无明确肿块且边界不清的8例,有明显肿块的6例,表现为等、长T1和长T2信号,增强扫描除1例桥脑弥漫病变可见轻度斑片状强化外,其余病变均无明显强化.结论 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有利于提高肿瘤的诊确率.
3172-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