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3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医药资讯、论著_基础研究、论著_临床研究、短篇论著、综述、经验交流、病例报道等。
  • 主管单位: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海南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3-6350
  • 国内刊号:46-1025/R
  • 出版地方:海南
  • 邮发代号:84-1
  • 创刊时间:1973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33
  • 综合影响因子:0.786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海南医学 2013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海南医学杂志论著

JunB在实验性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索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家族成员中参与构成哮喘病理生理特征的关键亚单位,为哮喘治疗提供更精确和新颖分子靶点。方法建立大鼠哮喘模型。1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空白组、c-Jun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s,AS-ODNs)组、JunB AS-ODNs组、JunD AS-ODNs组、c-FosAS-ODNs组、FosBAS-ODNs组、Fra-1 AS-ODNs组、Fra-2 AS-ODNs组和无义寡核苷酸(Nonsense ODNs,NS-ODNs)组。实施基因沉默后,HE染色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s,EOS)百分比,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白介素(Interleukin,IL)-5mRNA表达。结果 JunBAS-ODNs组的EOS百分比[(13.39±3.72)%]显著低于哮喘空白组[(34.33±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5.6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ODNs组的EOS百分比与哮喘空白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哮喘空白组比较,JunB AS-ODNs组的IL-5 mRNA表达被显著抑制[(0.5542±0.0829)vs(0.8224±0.0660),P〈0.001],但亦仍高于正常对照组[(0.3237±0.0577),P〈0.001]。其余ODNs组IL-5 mRNAs表达与哮喘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转录因子AP-1家族中,JunB亚单位可能决定哮喘大鼠气道慢性炎症,可能是新颖治疗靶点。
781-784

白血病细胞中NF-κB的活化状态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白血病细胞株中核转录因子NF-κB的活化状态及其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及对照组细胞PBMC凋亡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各组细胞NF-κB相对活性;NF-κB抑制剂PDTC作用12h后检测各组白血病细胞NF-κB相对活性及细胞凋亡率的变化。此外,q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及Bcl-2的mRNA及蛋白水平的改变。结果与PBMC比较,各组白血病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各组白血病细胞的NF-κB活性显著高于PBMC(P〈0.05);PDTC作用后各组白血病细胞NF-κB活性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同时,各组白血病细胞Bax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而Bcl-2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白血病细胞中存在NF-κB的持续性激活,其激活可导致白血病细胞凋亡受阻。
785-787

神经生长因子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神经受浸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神经受浸的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法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GF)在胃腺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NGF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6%,其在胃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GF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及浸润深度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及神经受浸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GF在胃腺组织中过表达,预示着患者预后不良及神经易受浸。
788-789

PH-350免疫吸附技术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狼疮性肾炎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苯丙氨酸(PH-350)免疫吸附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狼疮性肾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运用PH-350免疫吸附配合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对照组予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LEDAI评分及24h尿蛋白定量、抗双链DNA抗体(ds-DNA)定量、抗核小体抗体(NUCL)定量、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b)、电解质、肾功能、肝功能等指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接受免疫吸附治疗后(2周、4周、12周、24周)的患者,其血沉、CRP、免疫球蛋白、抗ds-DNA抗体定量、NUCL定量、SLEDAI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Hb上升(P〈0.05);12周时24h尿蛋白明显下降(P〈0.05),其他各项生化指标无明显改变,无肝肾功能损害(P〉0.05),临床症状更快缓解(P〈0.05);24周复发率较低(P〈0.05)。结论免疫吸附治疗狼疮性肾炎起效更迅速、疗效较显著,且安全无明显副反应,复发率低。
790-792

多西他赛每周方案联合放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多西他赛每周方案化疗联合放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收治的70例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放化组(多西他赛每周方案联合放疗,n=36)和单放组(单纯放射治疗,n=34),两组放疗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照射剂量60~66Gy。放化组采用多西他赛40mg/次,于放疗的第1、8、15、22、29、36天使用,连续6周。结果 7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放化组及单放组有效率(RR=CR+PR)分别为88.9%,67.6%;放化组1、2、3年生存率为69.4%、58.3%和47.2%;单放组为44.1%、32.4%和2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放射性食管炎等毒副反应稍高于单放疗组(P〉0.05)。结论多西他赛每周方案联合放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疗效显著,毒副反应可耐受。
793-79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178例冠心病患者,其中96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组),其余82例为单纯冠心病患者(B组),分析其合并症、血脂水平、心脏彩超结果。结果两组在左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后壁厚度、每分输出量、肺动脉主干的宽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冠心病组而言,冠心病合并COPD组患者在主动脉窦部内径、右室舒张期内径及心率方面有所增加(P〈0.002),而在左室收缩末期容积、舒张末期容积和左室射血分数方面明显减少(P〈0.002)。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导致冠心病患者心室容量增加及射血分数下降。
795-797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高血压病并左室肥厚(LVH)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的改变,探讨抵抗素与LVH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临床高血压患者67例,其中单纯高血压组(HTN组)35例,LVH组32例,另外选择3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在入选后测定血压(BP)、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血清抵抗素水平。结果 (1)LVH组与HTN组比较,IVST[(13.31±2.07)mm vs(10.47±1.48)mm]、LVPWT[(12.79±2.01)mm vs(10.68±1.51)mm]、LVMI([142.26±6.39)g/m2vs(118.65±4.84)g/m2]均明显增加(P〈0.05)。(2)HTN组和LVH组患者的血清抵抗素水平分别为(0.78±0.16)μg/L和(1.02±0.31)μg/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53±0.11)μg/L,P〈0.05,而LVH组血清抵抗素水平又高于HTN组[(1.02±0.31)μg/Lvs0.78±0.16)μg/L,P〈0.05]结论血清抵抗素与LVH相关,可以作为临床预防和治疗LVH的靶点。
798-799

同型半胱氨酸与2型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部血管的关系,为脑卒中的筛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本科室住院的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组(11例)及未合并脑卒中组(9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组的高血压合并率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合并脑卒中组(P〈0.05);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无明显升高;(2)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组颈部血管狭窄发生率(72.7%)及斑块发生率(72.7%)均较未合并脑卒中组(19.8%、65.9%)高,且发生颈部血管狭窄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3)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狭窄呈正相关(r=0.383,P=0.004)。结论 (1)高血压的合并率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的发生。(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加重了颈部血管斑块的形成,加剧了颈部血管狭窄的发生,是预防2型糖尿病脑卒中的重要筛查指标。
800-802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两种路径介入治疗冠心病的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优越性。方法回顾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23例冠心病患者资料,其中经桡动脉路径组213例(观察组),经股动脉路径组21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间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平均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96.8%vs98.7%)、手术成功率(98.2%vs9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天数[(6.12±0.67)dvs(9.02±0.81)d]、局部血肿(2/12)、尿潴留(0/18)、失眠(2/20)、烦躁(3/14)及并发症的总发生率(5.6%vs3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可以作为首选路径。
803-805

前入路射频盘内热凝术联合后入路胶原酶盘外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前入路射频盘内热凝术联合后入路胶原酶盘外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在C型臂引导下经皮穿刺至椎间盘靶点,分别进行前路射频盘内热凝术和后路胶原酶盘外溶解术。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MacNab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优良率分别为69.6%、75.0%、78.3%,总有效率均不低于80.0%。结论前路射频盘内热凝术联合后路胶原酶盘外溶解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806-808

后路减压联合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退行性椎管狭窄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后路减压联合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退行性椎管狭窄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于本院采用后路椎管环形减压术进行治疗的26例退行性椎管狭窄患者为对照组,同期采用后路减压联合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进行治疗的26例患者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程度、椎管测量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5%,低于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分别为(4.0±0.7)分、(1.8±0.4)分及(1.2±0.2)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椎间隙前缘高度为(16.87±1.82)mm和(16.59±1.77)mm,椎间隙后缘高度为(10.93±1.71)mm和(10.46±1.64)mm,椎管面积为(157.14±16.23)mm2和(155.58±16.11)mm2,椎管矢状径为(13.62±1.59)mm和(13.54±1.56)mm,硬膜囊面积为(110.47±13.56)mm2和(109.59±13.24)mm2,其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联合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退行性椎管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佳。
809-811

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26例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Ruedi-Allgower分型均为Ⅲ型的52例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患者,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26例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作为观察组,26例患者采用单纯内固定治疗作为对照组,随访患者2年,采用Mazur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对本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并观察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随访期间观察组无一例发生骨髓炎、钢板及螺钉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17例优、5例良、4例可,优良率为84.62%。对照组4例(15.38%)发生并发症,10例优、5例良、7例可、4例差,优良率为57.6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操作安全,对组织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利于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是治疗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一种有效的方法。
815-817

上睑肌缩短术和额肌瓣悬吊术矫治先天性中度上睑下垂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摘要:目的观察上睑肌缩短术和额肌瓣悬吊术矫治先天性中度上睑下垂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08例先天性中度上睑下垂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56例采用上睑肌缩短术治疗(A组),52例采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B组),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术式矫治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中53例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有效率为94.6%,B组有效率为71.2%,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A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7.1%)明显低于B组(23.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睑提肌缩短术是矫治先天性中度上睑下垂的良好方法。
817-819

不同分娩方式对子宫复旧影响的B超观察

摘要:目的以B超诊断方法探讨剖宫产术与经阴道分娩后子宫复旧情况的差别,为提倡阴道分娩的相关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287例产妇剖宫产术后7~10d、42d应用B超诊断技术观察子宫形态、大小、宫腔及切口情况,并与281例经阴道分娩产妇的相应B超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剖宫产组子宫复旧不良、宫腔积血发生率均比阴道分娩组高(P值均为0.001);子宫切口愈合欠佳、子宫与腹壁粘连发生率分别为5.6%、4.2%。结论剖宫产术显著增高子宫复旧不良发生率,应指导产妇在没有剖宫产临床指征时优先选择经阴道分娩。
820-821

孕晚期低蛋白血症的原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摘要:目的调查妊娠晚期孕妇低蛋白血症发生的原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2011年间来我院进行分娩的妊娠晚期孕妇90例,所有入选的孕妇均经过生化学检测确定为低蛋白血症,再根据病因学的相关依据将其分为子痫前期组(48例)、非子痫前期组(42例),并选取45例健康妊娠晚期孕妇进行对照。分析导致妊娠晚期孕妇低蛋白血症发生的排在前3位的病因,并比较三组间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的含量及三组间胎儿生长受限、胎盘早剥离、早产的发生状况。结果妊娠晚期孕妇低蛋白血症发生的前三位的病因分别为子痫前期(48例,53.33%)、肝脏疾病(14例,15.56%)、多胎妊娠(12例,13.33%),同时三组间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胎儿生长受限率、胎盘早剥离率、早产率均显著高于非子痫前期组和对照组。结论妊娠晚期孕妇低蛋白血症发生的主要病因为子痫前期、肝脏疾病、多胎妊娠,且低蛋白血症的发生会显著增加胎儿生长受限率、胎盘早剥离率、早产率。
822-823

复合超滤在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常规超滤(CUF)复合改良超滤(MUF)在婴幼儿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80例,随机分为两组:改良超滤组(M组,n=40)、常规超滤+改良超滤组(C+M组,n=40)。分析体外循环转前、转中、停机时、术毕时红细胞压积(Hct)和血红蛋白(Hb),预充总量、术中用血量、CPB中总入量、超滤量、CPB中尿量、机器余血量、CPB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24h内输血量和胸腔引流量。结果超滤量C+M组显著多于M组(P〈0.05);术中用血量、机器余血量C+M组显著少于M组(P〈0.05);Hct和Hb在转CPB中、停CPB时和术毕时C+M组明显高于M组(P〈0.05);两组呼吸机辅助时间和血管活性药使用时间C+M组明显短于M组(P〈0.05);术后输血量和胸腔引流量C+M组明显少于M组(P〈0.05)。结论常规超滤+改良超滤的复合超滤较单纯的改良超滤能更迅速有效的排出水份,浓缩血液,减少库存血的用量,减少术后脏器水肿,缩短呼吸机辅助时间。
824-826

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在手足口病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为手足口病的64例住院患儿,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补液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10mg/d,1次/d,静脉滴注5~7d后,对两组患儿的疱疹消失时间、食欲、体温等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治疗组患儿疱疹好转消失时间为食欲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4.45±0.51)d、(3.11±0.1)d、(3.19±0.6)d,均短于对照组相应的三项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6.55±1.51)d、(4.09±0.83)d、(5.0±1.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72.7%)及总有效率(90.9%)均高于对照组(41.9%、90.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见明显副反应。结论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辅助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
826-828

玻璃纤维桩联合全瓷冠修复前牙牙体缺损的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玻璃纤维桩联合全瓷冠修复前牙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因前牙缺损行美容修复的患者52例(136颗牙)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70颗)和对照组(26例66颗)两组,在根管治疗后分别采用玻璃纤维桩全瓷冠修复和铸造桩加钴铬烤瓷冠修复。观察两组修复成功率,对修复前后局部龈沟液(GCF)和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患者随访1年,评估其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5.7%、90.0%(P〉0.05);治疗后4周、12周,对照组局部GCF、AL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同期治疗组的水平(P〈0.05),而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0.74,P〉0.05);治疗1年后,治疗组的修复体完整度、边缘适合度、颜色匹配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玻璃纤维桩联合全瓷冠进行修复对牙周组织刺激较小,具有良好的美学及生物学特性,是一种理想的前牙牙体缺损修复方法。
829-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