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3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医药资讯、论著_基础研究、论著_临床研究、短篇论著、综述、经验交流、病例报道等。
  • 主管单位: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海南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3-6350
  • 国内刊号:46-1025/R
  • 出版地方:海南
  • 邮发代号:84-1
  • 创刊时间:1973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33
  • 综合影响因子:0.786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海南医学 2012年第20期杂志 文档列表

海南医学杂志论著

siRNA沉默膀胱癌T24细胞DNA甲基转移酶1(DNMT1)表达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siRNA对膀胱癌细胞T24DNA甲基转移酶1(DNMTl)表达的沉默作用。方法将筛选出的siRNA转染入膀胱癌T24细胞分为空白组、脂质体组、阴性对照组和siRNA组,分别运用RT-PCR、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不同时段DNMTlmRNA水平、蛋白水平变化。结果筛选出的siRNA转染膀胱癌T24细胞DNMTl24h开始出现mRNA减少,24h、48h、72h分别降至(66.05±4.87)%、(39.36壬4.53)%和(40.86士4.81)%(P〈0.05)。转染后24h、48h、72h蛋白水平分别降至(90.21±3.68)%、(71.45±3.44)%和(67.74:1:3.38)%(P〈0.05)。结论siRNA能有效地沉默膀胱癌细胞T24DNMTl的表达。
1-2

乙酰肝素酶-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乙酰肝素酶-2(Hpa-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Hpa-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结肠癌组织中Hpa-2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l临床分期越高,阳性表达率越高;分化程度越高,阳性表达率越低;Hpa-2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均〈0.05)。结论Hpa-2在结肠癌的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的指标。
3-5

5857例健康体检者血清谷丙转氨酶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在正常值范围内轻度升高对代谢综合征(MetS)的预警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1年10月在南京南钢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企业职工健康体检资料。体检项目包括体重指数、腰围、血压、空腹血糖、谷丙转氨酶、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依据改良的NCEP-ATPIII定义的MetS诊断标准,比较不同ALT值MetS的发病率。结果符合人组标准的研究对象共5857例,其中男性4379例(74.8%),女性l478例(25.2%)。该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13.1%,(男16.5%,女2.9%)。MetS组ALT异常者(〉40U/L)258例占33.9%,非MetS组ALT异常者(〉40U/L)503例占9.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健康体检人群中MetS组患者个体ALT水平升高为(39.30a:26.91)IU/L,而非MetS组ALT水平为(22.51+16.77)I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ALT值的增加,Mets发病率增加。结论ALT异常者中MetS发病率明显增高;ALT值在正常值范围内,随着ALT值的增加,Mets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通过ROC曲线获得ALT截止值为23.55IU/L,较现行临床正常参考值对Mets有更好的预警效果。
5-8

重型颅脑损伤非血肿性高颅压与手术减压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非血肿性高颅压与手术减压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9月至2012年1月入住我院并进行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非血肿性高颅压患者568例,所有患者人院后均行格拉斯哥(GCS)评分,为减少GCS评分对预后的影响,在病例遴选过程中选取GCS评分为4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出院时均行格拉斯哥预后评价标准(GOS)评估,患者按照手术期间的减压程度进行分组,分析组间的预后数据。结果术后颅内压仍然偏高的术后高压组患者的死亡率(78.8%)明显高于术后低压组(39.3%)和术后正常组(23.5%),而术后低压组的良好率高于术后高压组,术后颅内低压患者组出现植物生存患者的概率(10.7%)均高于其余两组。结论重型颅脑损伤非血肿性高颅压患者手术减压后应尽量使颅内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并偏低的状态,以期降死亡率。
9-10

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肠黏膜屏障及细菌移位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屏障功能和细菌易位的影响。方法12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EN)组、胃肠外营养(PN)组。术后第1天、术后第4天及术后第8天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D-乳酸水平及二胺氧化酶(DAO)水平,术前及术后第l~7天每Et行外周血细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及培养。结果术后第8天EN组内毒素、D-乳酸及DAO水平显著低于PN组(P〈0.01)。12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PCR检N#b周血细菌阳性率45.83%(55/120),术后第4天起两组PCR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50%(66/120)患者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ms)。术后血细菌培养阳性率21.67%(26/120)。PCR检测外周血细菌阳性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7.27%(26/55),阴性组均未发生感染(0/6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施行早期EN能有效地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防止细菌及内毒素易位,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11-14
海南医学杂志实验研究

抗小鼠TLR2胞外段单表位抗体TSP-2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外周血和肠系膜淋巴结CD4+CD25+Foxp3+调节T细胞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抗小鼠Toll样受体2(Toll-likereceptor2)胞外段(mTLR2ECD)单表位抗体TSP-2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肠系膜淋巴结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硫酸葡聚糖钠(Cd-ITNa3O14。S3,DSS)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Uc模型),将实验小鼠随机分成四组:正常对照~c)flt、模d(MD)组、TSP一2治疗组和兔IgG治疗组。除NC组外,其他实验组均给予5%DSS造模7d后停用造模药,药物治疗组给予后续干预治疗7d。记录分析疾病活动指数(DAI),14d后处死小鼠,取结肠组织行HE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和肠系膜淋巴细胞中表达CD4+CD25+Foxp3+的Treg细胞的百分比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SP-2治疗组小鼠第9~14天DAI明显低于MD组(P〈O.05);MD组外周血和肠系膜淋巴细胞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CD4+ T细胞的百分率明显低于NC组(P〈O.05);TSP-2治疗组外周血和肠系膜淋巴细胞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CD4+ T细胞的百分率明显高于MD组(P〈O.05);兔IgG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P-2可以提高CD4+CD25+Foxp3+Treg数量,调节机体和肠道免疫功能,对UC发挥治疗作用。
15-17

多聚二磷酸腺苷(ADP)核糖聚合酶-1介导高糖致大鼠肾脏系膜细胞tPA/PAI-1的紊乱

摘要:目的探讨多聚二磷酸腺苷(ADP)核糖聚合酶-1(PARP-1)在高糖(25retool/L)作用下大鼠肾脏系膜细胞tPA/PAI-1纤溶系统紊乱中的作用。方法(1)体外培养大鼠肾脏系膜细胞株(MCs1097),使用高糖(25mmol/L)处理大鼠肾脏系膜细胞,部分实验组中应用PARP—l特异性抑制剂PJ34(3×10。mol/L)进行干预处理。(2)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PARP-1的mRNA及蛋白表达。(3)高通量比色测定法检测PARP-1的活性。(4)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tPA、PAI-1的分泌蛋白。结果(1)高糖显著诱导大鼠肾脏系膜细胞PARP-1mRNA和蛋白的表达,PJ-34可明显抑制高糖诱导的PARP-1mRNA和蛋白的过度表达。同时,高糖显著诱导大鼠肾脏系膜细胞PARP—l激活,PJ-34可显著抑制高糖诱导的PARP激活。(2)高糖轻度减少大鼠肾脏系膜细胞分泌型tPA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大鼠肾脏系膜细胞分泌型PAI—l的蛋白表达,导致tPA/PAI-1比值降低,PJ-34显著预防高糖诱导的上述改变。结论高糖可以诱导培养的大鼠肾脏系膜细胞内PARP激活,PARPl表达增加,PJ-34预处理可以明显降低高糖诱导的大鼠肾脏系膜细胞内PARP的激活以及下游tPA/PAI-1纤溶系统紊乱,提示高糖可能通过过度激活PARP来诱导tPA/PAI-1功能紊乱。
18-21
海南医学杂志临床研究

依达拉奉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脑梗死对患者脂质过氧化和IL-1β水平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丹参川芎嗪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脂质过氧化产物及炎症细胞因子IL-1/~zk平的影响。方法将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及其他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治疗。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脂质过氧化产物ox-LDL、MDA水平,抗氧化物质PON-1活性及炎症细胞因子IL-1触度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ox-LDL、MDA、PON-1及IL-1β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ox.LDL、IL-13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而PON-1水平显著增高CP〈O.05)。其中,OX.LDL、IL-lβ的降低及PON-1水平的增高较对照组更具显著性(P〈0.05)。相关性研究表明,IL-1β与PON-1呈轻度负相关(F-0.452,P=0.027)。结论依达拉奉与丹参川芎嗪联合治疗能有效抑制急性脑梗死患者IL-lβ表达,增加PON-1活性,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
22-23

圣脑康丸治疗脑血管痉挛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圣脑康丸治疗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6例脑血管痉挛患者按约2:1随机分为治疗组172例口服圣脑康丸治疗和对照组84例采用复方丹参片治疗,分析比较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两组服药前后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观察比较两种药物改善脑血流状态的临床作用。结果治疗组经圣脑康丸治疗后,行TCD检测,172例患者除2例外其余的脑血流异常状态得到明显改善,162例恢复正常,随访6个月无复发。对照组治疗后经TCD检测,84例中的37例患者的脑血流异常状态恢复了正常,39例脑血流异常状态虽然有了好转,但不够稳定,且常有反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162/17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4%(37/172)。圣脑康丸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疗效优于复方丹参片,两组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圣脑康丸是一种有效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理想药物。
24-25

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程度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性别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95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29例。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常见危险因素,如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血脂水平、左房左室大小及高敏C反应蛋白等进行分析。通过冠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同时探讨性别对冠脉病变程度的影响。结果研究显示,高敏C反应蛋白(e=-0.03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O.003)和左室大小(P=O.008)在不同性别的冠心病患者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间冠脉病变程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左室扩大是男性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保护因素;性别本身并不影响冠脉病变严重程度。
26-28

低钙透析液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血透患者高磷血症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低钙透析液联合鲑鱼降钙素对血透患者高磷血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近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高磷血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用正常钙透析液(钙离子浓度为1.5mmol)配合碳酸钙和活性维生素D,治疗。实验组用低钙透析液(钙离子浓度为1.25mm01)联合鲑鱼降钙素注射液同时服用碳酸钙和活性维生素D,治疗。观察治疗后第1、3、6个月时患者的血钙、血磷、钙磷乘积以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的水平。结果对照组透析后,与透析1个月比较,6个月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均轻度增高(P〈0.05),而iPTH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透析后,与透析1个月比较,3个月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均轻度减低(P〈0.05),而iPTH水平明显增高(P〈0.05);6个月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均轻度减低(P〈O.05),而iPTH水平趋于稳定(尸〉O.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3个月血磷、钙磷乘积均轻度减低(P〈0.05),而iPTH水平明显增高(P〈0.05);实验组患者6个月血磷、钙磷乘积、iPTH均轻度减低(P〈0.05)。结论低钙透析液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HI)患者能有效的维持血磷水平,降低钙磷乘积,而不致影响iPTH。
28-30

局部放疗对甲状腺未分化癌浸润控制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局部放疗对于甲状腺未分化癌浸润控制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3例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术后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16例和对照组(B组)17例。A组患者除采取手术(姑息切除术、联合根治切除术)治疗外,术后还进行对应的放疗,而B组患者则仅进行单纯的手术切除(姑息切除术、联合根治切除术)治疗。术后一年内观察对比两组的甲状腺未分化癌的侵袭和转移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1年、2年、〉2年的生存率。结果术后一年内的观察中,A组患者甲状腺未分化癌的侵袭和转移范围远小于B组,并且A组患者对应的1年、2年、〉2年的生存率也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放疗对甲状腺未分化癌能有效的控制其浸润,采用手术联合放疗的方式治疗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能提高总体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31-32

贝那普利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评价贝那普利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实验组给予贝那普利与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总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h蛋白尿总量、血肌酐(Ser)、尿素氮(BUN)和24h尿蛋白排泄率(24hUAER)等指标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24hUAER和24h蛋白尿总量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尸〈O.05),但实验组患者24hUAER下降较对照组更具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无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增高,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羟苯磺酸钙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能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水平,不会因加重肾血流量的减少而加重氮质血症。
33-34

唐山地区食管癌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及p53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在唐山地区食管癌、癌旁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中的感染情况和P53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TCT法检测45例食管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中HPV感染情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的表达。结果45例食管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中HP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0.O%、40.0%和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97.8%、62.2%和4.4%。HPV和p53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联系。HPV感染率与p53阳性表达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唐山地区食管癌组织中存在HPV感染,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与p53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
35-37

不同术式治疗结直肠癌90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经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结直肠癌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及住院时间,同时随访所有患者1年,观察肿瘤复发情况。结果90例患者无1例发生死亡,观察组患者42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余3例中转开腹手术,淋巴结清扫(15.1±2.3)枚,对照组淋巴结清扫(15.6士1.8)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随访1年肿瘤复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3.3±3.5)d,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3.4±0.5)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7.1±3.0)d、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4.9±0.8)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可达到同开腹手术一样的肿瘤根治效果,但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作为经验丰富的外科医师治疗结直肠癌的首选方式。
37-39

早期康复干预对脑梗死肢体瘫痪患者肢体功能及生存能力改善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梗死肢体瘫痪患者肢体功能及生存能力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本院的92例脑梗死肢体瘫痪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的康复干预,然后将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3个月的肌力、FMA、ADL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1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的肌力、FMA、ADL评估结果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尸均〈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显著改善脑梗死肢体瘫痪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存能力,在改善患者的生存状态中有较高的价值。
40-42

剖宫产手术蛛网膜下腔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剖宫产手术蛛网膜下腔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我院的100例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采用0.75%1.2ml罗哌卡因复合0.2gg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联合麻醉,对照组使用O.75%1.2ml罗哌卡因进行蛛网膜下腔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的平均动脉压、药物起效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并评定麻醉总体效果。结果实验组麻醉后3min和5min的MAP值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其余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O.05);实验组与对照组药效起始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以及术后的不良反应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P〉O.05);麻醉总体效果实验组极满意度为64.O%,与对照组极满意度(42.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不满意度分别为4.O%和18.0%,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剖宫产手术蛛网膜下腔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效果好,循环稳定。
42-43

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药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深度以及患者应激反应中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以来收入我院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共148例,患者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三组,A组丙泊酚+芬太尼诱导后异氟醚维持,B组丙泊酚+瑞芬太尼诱导后持续维持,C组丙泊酚+瑞芬太尼诱导后笑气联合丙泊酚维持。麻醉前(T3)、切皮前(T2)、胆囊切除时(T3)、术毕拔管后30min(TO测定SBP、HR、血清皮质醇(Cot)、血糖(Glu)、白介素-6(IL-6)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结果与T1比较,A组和B组T2点SBP和HR明显升高(P〈0.05);与A组和B组比较,C组患者T2、T3、T4点SBP和HR明显降低(P〈0.05)。与T1比较,A组和B组患者T2、L、L点Cor、Glu、IL-6和CRP明显升高(P〈O.05);与A组、B组比较,C组患者T2、L、L点Cor、Glu、IL-6和CRP显著降低CP〈O.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全凭静脉输注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能较好的控制手术以及气腹对机体的应激反应影响。
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