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3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医药资讯、论著_基础研究、论著_临床研究、短篇论著、综述、经验交流、病例报道等。
  • 主管单位: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海南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3-6350
  • 国内刊号:46-1025/R
  • 出版地方:海南
  • 邮发代号:84-1
  • 创刊时间:1973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33
  • 综合影响因子:0.786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海南医学 2011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海南医学杂志变态反应专题

变态反应专题 序言

摘要:变态反应(过敏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包括过敏性哮喘、变应性鼻炎、特应性皮炎等一组疾病,可累及不同器官,如眼、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涉及多个临床科室。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不仅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还使患者及家庭背负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1-1

热带无爪螨致敏与儿童哮喘

摘要:热带无爪螨是常见的变应原,尤其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儿童过敏性哮喘与热带无爪螨的暴露和流行关系密切,本文综述了热带无爪螨致敏对儿童哮喘的影响。
2-4

过敏性鼻炎的脱敏治疗

摘要:1911年人们开始使用免疫治疗的方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现对这种方法进行全面评价,以期使其更好地治疗过敏性鼻炎。
5-7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

摘要: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治疗仍不能完全令人满意,本文从遗传、环境及免疫学角度就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做一综述。
8-12

阿罗格变应原皮肤点刺在变应性鼻炎诊断中的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阿罗格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阿罗格点刺试液对8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按年龄将800例患者分为〈10岁、11~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50岁六个年龄段,分别计算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8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对粉尘螨和屋尘螨变应原呈阳性反应分别占79.8%及73.5%、狗上皮为42.0%,食物组以小虾多见,为47.3%,其余12种变应原阳性反应分别占1.3%~15.0%。结论阿罗格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为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为特异性脱敏治疗提供可靠的客观指标,具有方便安全、操作简单、假阳性少、多种变应原可同时检测、特异性高等优点。
12-13

肺功能检测对儿童喘息性疾病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测对儿童喘息性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法国迪尔肺功能测定系统分别对90例喘息性疾病患儿发作期、缓解期和48例正常健康儿童进行肺功能测定及临床分析。结果喘息性疾病患儿发作期肺功能指标FVC、FEV1、PEF、FEF25、FEF50、均明显低于预计值,气道阻抗RINT值明显增高与缓解期和对照组比较P〈0.05,说明喘息性疾病患儿存在气道高反应和气流受限,肺功能减损程度与病情及病程一致。结论儿童肺功能检测客观而重复性强,与临床相关性好,动态观察可早期识别喘息性疾病并发现哮喘,有利于早期干预及时治疗,特别对年幼儿哮喘意义重大。
14-15

海南省500例蟑螂过敏皮肤点刺试验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海南省蟑螂过敏情况,为海南省过敏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诊治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对500例过敏性疾病患者用蟑螂过敏原点刺液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统计其阳性率。然后随机选择20例蟑螂点刺阳性患者进行蜉蝣变应原鼻黏膜激发试验,另外随机选择无变应性疾病病史者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500例皮肤点刺试验中,蟑螂阳性者占66.20%,阳性患者鼻粘膜激发试验阳性率为100%,阴性激发率为0%。结论了解海南地区蟑螂过敏情况,可以为过敏性疾病的防治及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16-17

海口市秀英区学龄前儿童哮喘初筛问卷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初筛海口市秀英区学龄前儿童哮喘的患病率,为儿童哮喘防治和管理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2010年全国哮喘防治协作组制定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初筛表,整群抽样,2010年9~12月对海口市秀英区学龄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由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问卷。由课题组成员收回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海口市秀英区共发放128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应答问卷1209份,应答率为94.4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海口市秀英区儿童哮喘患病率为2.56%,男女患病率比例为2.27:1,男童患病率高于女童(χ^2=4.35,P〈0.05)。结论海口市秀英区学龄前儿童哮喘患病率仍在上升,需要提高对儿童哮喘的认识及防治水平。
18-19

儿童春季角结膜炎35例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奥洛他定联合皮质类固醇激素滴眼液治疗儿童春季角结膜炎的疗效。方法采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门诊的35例儿童春季角结膜炎病例并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 (1)奥洛他定滴眼液能缓解春季角结膜炎的急性症状,数分钟内起效,维持时间长,毒副作用小。(2)皮质类固醇激素滴眼液在早期联合使用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奥洛他定滴眼液。结论临床上应用奥洛他定滴眼液既能缓解过敏性结膜炎的急性症状,又能减少其复发率。起效时间短,维持时间长,适合学龄前幼儿园儿童及学龄期儿童,依从性好。皮质类固醇激素滴眼液抗炎作用强,联合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疗效显著。
20-22

过敏性结膜炎546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过敏性结膜炎临床特点和过敏原检测结果。方法回顾分析门诊过敏结膜炎546例临床资料及过敏原检测资料。结果过敏性结膜炎临床特征睑结膜滤泡占407例(74.54%),皮试、抽血和斑贴试验可快速查出确切过敏原。结论本地区过敏性结膜炎过敏原以螨类和蟑螂为主,同一患者可同时对多种过敏原致敏。
22-23

快速脱敏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95例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特异性快速脱敏治疗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对9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采用标准化特异性快速脱敏治疗2~3年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总有效率为92.6%,未见严重全身或局部过敏反应。结论快速脱敏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病因治疗方法,且疗程短,病人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4-25

儿童支气管哮喘并肺炎支原体感染102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对哮喘发作期的住院患儿202例及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202例进行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IAS)检测,用酶联免疫法(EIA)半定量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结果哮喘组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102例,阳性率50.5%,对照组阳性48例,阳性率23.8%。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关系密切,对哮喘发作期患儿要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应常规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查。
25-26

喉真菌病五例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喉真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8月至2009年1月期间收治的5例原发性喉真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验教训。结果 5例均给予局部雾化吸入抗真菌药及口服抗真菌药治疗,1个月后复诊,5例均治愈。4例随诊4年无复发,1例失访。结论喉真菌病局部雾化吸入加口服抗真菌药效果较好,全身不良反应小。
27-28

急诊药物过敏反应217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急诊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急诊收集的217例药物过敏反应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过敏程度、药物类型、过敏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发生药物过敏反应的高峰年龄段大都在50岁以上,以老年患者居多,占55.76%;涉及过敏的药物共有48种,抗微生物类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静脉注射引发的过敏为151例(占69.59%)。结论急诊应高度重视药物导致的过敏反应,加强药物过敏的监测,尤其是合理使用抗生素及选择正确用药途径。
29-30

PCT、CRP和WBC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中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外周血白细胞(WBC)测定对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抗生素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将342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全部进行PCT、CRP及外周血血常规三项检验,将阳性结果与最终确定存在细菌感染患儿之间的结果差异进行比较及分析。结果 PCR阳性113例,细菌总检出率88.9%,PCR阳性者存在细菌感染率达100%,可见检测细菌特异性极高;CRP组阳性共202例,最终确定存在细菌感染的患儿121例,细菌感染总检出率95.2%,但非细菌感染者中CRP阳性也有81例,误诊率37.7%;WBC组阳性共161例,确诊细菌感染89例,总检出率70.1%,非细菌感染者中WBC阳性也有72例,误诊率33.4%。三组患儿细菌检出率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个指标均可作为确定细菌感染的诊断指标,CRP的灵敏度较高,而PCT的特异性更高,WBC则是最便宜、快速的检验方法。
31-32
海南医学杂志论著

海南地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海南地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PCOS的病机探索及证候的规范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120例PCOS患者按中医证候分为肾系证、肝系证、脾系证及血瘀证,并与山东地区PCOS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进行比较。结果海南地区PCOS患者最常见的证候依次为:肾系证(61.7%)、肝系证(17.5%)、血瘀证(13.3%)及脾系证(7.5%),其中以肾虚血瘀为最常见证候。与山东地区PCOS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南北不同区域PCOS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有差异。海南地区PCOS患者的证候分布以肾虚血瘀型最常见,是该地区PCOS发生的重要病机。
33-34

替米沙坦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代谢综合征患者7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38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38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服替米沙坦80mg/d,治疗3个月。检测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代谢指标、血浆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观察血压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常规组和实验组的血压、空腹血糖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的血压、空腹血糖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内径(FMD)(P〈0.05)、NO含量明显升高(P〈0.01),MDA含量下降、SOD活性升高(P〈0.05)。治疗后常规组FMD、NO及MDA含量、SOD活性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实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减轻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及氧化应激水平,增加一氧化氮含量,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35-38

苦参碱对恶性胸水患者癌胚抗原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了解顺铂联合苦参碱胸腔内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对患者血清癌胚抗原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B组和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后,将顺铂和苦参碱联合注入胸腔,治疗A组:苦参碱注射液150mg+顺铂40mg+NS40ml;治疗B组:苦参碱注射液150mg+顺铂60mg+NS40ml;对照组:顺铂60mg+NS40ml。结果治疗A组和治疗B组CEA明显降低(P〈0.05),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CEA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明显升高(P〈0.05)。结论苦参碱联合顺铂胸腔内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能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增加疗效。
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