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3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医药资讯、论著_基础研究、论著_临床研究、短篇论著、综述、经验交流、病例报道等。
  • 主管单位: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海南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3-6350
  • 国内刊号:46-1025/R
  • 出版地方:海南
  • 邮发代号:84-1
  • 创刊时间:1973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33
  • 综合影响因子:0.786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海南医学 2009年第S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子宫内膜癌中bcl-2、ki-67、p53、C-erbB-2、ER、PR的表达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bcl-2、ki-67、p53、C-erbB-2、ER、PR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6种基因蛋白在118例子宫内膜癌、2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cl-2、ki-67、p53、C-erbB-2、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67.7%、44.1%、42.4%、64.4%和61.9%。ER、PR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关,即分期、分级越高,表达越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ki67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有关,即高分化,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的表达随临床分期增高,分级的降低而升高;bcl-2随分期的增高而降低,但与分级无关。结论ER、PR的表达对临床选择内分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C-erbB-2、p53、Ki-67、bcl-2的检测对评价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意义。
169-171

胆囊癌hTERT、P53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P53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探讨hTERT和P53与胆囊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胆囊癌组织、22例胆囊腺瘤组织、2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hTERT及P53的表达。结果慢性胆囊炎组织、胆囊腺瘤组织、胆囊癌组织hTER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20)、18.18%(4/22)、80.95%(34/42);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2/20)、22.73%(5/22)、61.90%(26/42);胆囊癌组织hTERT及P5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慢性胆囊炎组织和胆囊腺瘤组织(P<0.01)。hTERT及P53阳性表达与胆囊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hTERT和P53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hTERT和P53蛋白过度表达在胆囊癌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P53的突变可能与hTERT激活有关。
172-173

新生儿窒息后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β-内啡呔变化与脑损伤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β-内啡呔(β-EP)水平变化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60例窒息新生儿生后第1、7天及30例正常新生儿生后第1天血清IGF-1、β-EP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脑损伤的关系。结果窒息新生儿生后第1天IGF-1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β-EP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HIE组IGF-1低于单纯窒息组,HIE组β-EP高于单纯窒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新生儿窒息可致IGF-1降低,β-EP升高,且与脑损伤相关,IGF-1与β-EP呈负相关。
174-175

血浆脂联素水平与男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男性高血压病(HBP)患者血浆脂联素(APN)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寻找能够早期预测男性高血压病患者并发冠脉病变程度的生化指标。方法入选80例因胸闷胸痛入院行冠脉造影术的男性HBP患者,其中单纯HBP患者20例,HBP合并CHD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冠脉Gensini评分并检测其血浆APN水平。结果男性HBP患者的血浆APN水平与冠脉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r=-0.639,P<0.05)。结论血浆APN水平与男性HBP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显著相关,有助于临床评价男性HBP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
176-177

糖耐量低减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糖耐量低减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糖耐量低减和Ⅱ型糖尿病的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117人,对照组200人),对导致IGT的危险因素变量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506,P=0.004)、饮茶史(OR=1.348,P=0.043)、高血压史(OR=0.417,P=0.003)、冠心病史(OR=2.641,P=0.006)、DM家族史(OR=7.096,P=0.000)、WHR(OR=2.669,P=0.000)、舒张压(OR=2.131,P=0.005)、高血压(OR=1.815,P=0.019)与IGT的发病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饮茶史(OR=1.372,95%CI 1.006-1.872,P=0.046)、冠心病史(OR=3.176,95%CI 1.535-6.575,P=0.002)、DM家族史(OR=6.460,95%CI 2.525-16.530,P=0.000)和WHR(OR=3.018,95%CI 1.793-5.080,P=0.000)为IGT的危险因素。结论预防IGT的发生及预防IGT向糖尿病的发展将是预防糖尿病最积极的途径。
178-181

进展期胃癌患者内镜病理特点与年龄关系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的内镜、病理特点与年龄的关系。方法通过分析我院1999年10月至2008年6月间进行胃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进展期胃癌患者267例,比较内镜、病理特点与年龄的关系。结果胃癌的发生在70岁以前呈增加趋势,随后呈下降趋势。在不同年龄段肿瘤的发生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随着年龄增加病变部位有上移的趋势;内镜下Borrmann分期与年龄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04);青年、中年、老年组间病理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进展期胃癌的发病特点与患者的年龄有关。
182-183

正常孕妇体重增加的监测指标探讨

摘要:目的确定正常孕妇体重增加的模式,为孕期保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1672例孕产妇的资料,并对无妊娠合并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在2500-3999 g的11391例次产检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产妇的平均年龄(26.48±3.01)岁;平均身高(158.67±4.84)cm。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MI)可将孕妇分为低BMI(<16.7)、正常BMI(16.75-23.71)、高BMI(>23.71)3类。各类孕妇的BMI随孕周增加而递增,尤以低BMI孕妇最为明显:三类孕妇孕期BMI增加分别为8.06、5.27、3.85。结论BMI较单纯体重增加更能反映孕妇体重改变的情况。
184-185

经前路病灶清除钉棒内固定治疗儿童脊柱结核11例

摘要:目的探讨经前路病灶清除钉棒内固定治疗儿童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1年2月至2005年5月采用经前路病灶清除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脊柱结核11例,手术前后均行正规化疗,术后平均随访1年半(18个月)。观察术前、术后的临床症状、病灶情况、影像学改变、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8个月。全部病例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前症状消失或不同程度缓解,后凸畸形明显改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植骨融合时间平均6个月,后凸平均矫正度数为11°±3°,2例术前伴有神经损害症状者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2级。结论经前路病灶清除钉棒内固定术能较好清除病灶,矫正脊柱的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是治疗儿童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近期随访手术结果满意,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186-188

切除肾门后唇的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附48例报告)

摘要:目的探讨肾内型肾盂和肾旋转不良并巨大鹿角形肾结石的外科治疗。方法采用切除肾门后唇的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治疗巨大鹿角形肾结石48例。结果48例平均手术时间106 min,出血量平均280 ml,一次取净鹿角形和多发性结石43例,结石最大为7.0 cm×5.0 cm×3.5 cm,1例结石多达1400枚。术后43例腹部平片(KUB)未见残留结石,静脉尿路造影(IVU)示肾功能正常。结论此术式不阻断肾蒂,出血少,术野清晰,取石便利,能有效地防止肾门出口梗阻和结石复发。
189-190

鼻内窥镜下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至2008年我科56例上颌窦良性病变的病例,其中21例采用鼻内窥镜下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治疗,35例采用鼻内窥镜下联合中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治愈54例,复发2例,治愈率96.4%。结论鼻内窥镜下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或鼻内窥镜下联合中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切除上颌窦良性病变,疗效肯定,创伤小。
191-192

Twinblock矫治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类错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Twinblock矫治器矫治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类错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5例处于恒牙列早期的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类错患者,应用Twinblock进行矫治,每位患者矫治前后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NB角、前下面高、后面高、下颌体长等在治疗后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NB角、OJ等在治疗后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winblock治疗后覆盖、覆减少,下颌后缩的面型、关系得到改善。
193-193

24例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前路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颈椎退行性疾病的前路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4例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多种前路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5年,应用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神经学检查(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法)评价24例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X线片均显示24例病人融合节段植骨部位已愈合,JOA评分由术前的(7.6±1.4)分提高到(13.7±2.1)分。其中优14例,良9例,可1例,差0例;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优良率95.8%。结论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根据颈椎具体退变情况,结合患者经济条件选择不同的前路手术方式均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194-196

超早期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体会

摘要:目的总结超早期经外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手术经验。方法2006年8月至2008年11月对38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在超早期(6 h内)采用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镜下清除血肿。结果所有患者术后CT显示血肿清除效果满意。术后3个月进行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3例,Ⅱ级15例,Ⅲ级18例,Ⅳ级2例,Ⅴ级0例。结论超早期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效果好,具有创伤小,清除血肿彻底,并发症和致残率低,恢复功能快等优点,适合临床推广。
197-198

一期修补皮下埋置术在结肠损伤中的应用(附19例报告)

摘要:目的探讨一期修补皮下埋置术在结肠损伤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我院1998年2月至2008年12月间收治19例结肠损伤行一期修补皮下埋置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例病人中腹部刀刺伤11例,腹部闭合性损伤4例,盆腔手术损伤2例,纤维结肠镜检查损伤2例。损伤程度按美国OIS分级,I级6例、Ⅱ级8例、Ⅲ级2例,Ⅳ级2例、V级1例。19例病人手术时间2.1-4.5h,平均2.5 h。住院时间4-55 d,平均19 d。19例患者中,1例合并胸部损伤者术后4 d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3例术后5-8 d出现肠瘘,换药46-50 d后痊愈;2例发生切口感染及皮下脂肪液化,换药7-10 d后愈合。余病例均一期愈合。结论一期修补皮下埋置术在结肠损伤手术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作为一种术式选择。
199-201

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的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冠脉造影(CAG)与不同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106例患者以症状分为心肌梗死、典型心绞痛、不典型胸痛三组;以心电图改变分为有ST-T改变组及无ST-T改变组。分别计算CAG阳性率,同时计算合并不同危险因素患者CAG阳性率,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心肌梗死组CAG阳性率为100%,典型心绞痛组CAG阳性率为88.73%,心电图有ST-T改变组CAG阳性率为92.21%,典型心绞痛合并心电图ST-T改变组的CAG阳性率为93.85%,合并2个或2个以上危险因素患者CAG阳性率为88.89%。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及危险因素分析在冠心病的诊断中都有各自较高的价值。
201-202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分布特征的16层螺旋CT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分布特征(参照ATS淋巴结分组法)及其16层螺旋CT表现。方法对95例食管癌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并行多平面重建(MPR),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影像标准诊断有淋巴结转移并按美国胸科协会(ATS)修订的食管癌淋巴结分组标准进行分组。设定淋巴结的短径≥1 cm为淋巴结转移阳性标准,统计各组阳性淋巴结的出现率,观察淋巴结转移的位置,淋巴结的形态、大小、数目及强化情况。结果95例食管癌中,共计286个部位观察到淋巴结转移,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以右下气管旁组(43.2%,41例),主肺动脉窗组(35.8%,34例)、隆突下组(28.4%,27例)为最多。膈上组(1.1%,1例)及脾动脉组(2.1%,2例)最少。结论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主要分布在右下气管组、主肺动脉窗组及隆突下组。16层螺旋CT检查可以较为准确地显示食管癌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203-206

两种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消化性溃疡60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及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及联合克拉霉素、替硝唑根治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RAB组,OME组,每组各60例。RAB组:雷贝拉唑10 mg,每日一次口服,共4周;OME组:奥美拉唑20 mg,每天一次口服,共4周,两组均加用克拉霉素及替硝唑。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各做一次电子胃镜检查,并取活组织做快速尿素酶及组织学检查。结果两组消化性溃疡治愈率分别为90%(54/60)、70%(42/60),P<0.05;有效率分别为100%(60/60)、90%(54/60),P<0.05;两组HP根治率分别为93.33%(56/60)、90%(54/60),P>0.05。结论雷贝拉唑临床抑酸效果好,起效快,昼夜均可维持较高的抑酸水平,疗效确切,个体差异小,不受临床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209-210

环孢菌素A+安雄联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8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索环孢菌素A(CsA)+安雄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比较环孢菌素A+安雄联合应用与安雄应用治疗CAA的疗效。结果环孢菌素A+安雄联合应用组总有效率77.8%,明显高于安雄应用组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孢菌素A+安雄联合应用治疗CAA疗效优于安雄应用。
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