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社会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湖南社会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Hunan Social Sciences

  • 43-1161/C 国内刊号
  • 1009-5675 国际刊号
  • 0.6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湖南社会科学是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8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湖南社会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哲学科学、政法社会、经济管理、文教历史、学术交锋、新人新作、领导论坛

湖南社会科学 2016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湖南社会科学杂志哲学·政治
理学视界的环境审美——论周敦颐的环境美学思想1-6

摘要:周敦颐理学著作及诗词包含有大量的环境美学思想,他的环境美学思想基于环境认识论,落实到环境实践论。通过梳理周敦颐《太极图说》《通书》及其诗词杂文发现,其环境认识论主要体现为环境的“育生”功能观及生态和谐观,环境实践论的内容主要表现为环境的审美乐趣与审美境界。周敦颐对环境的审美认识紧密结合着审美实践,可以说是理学的环境审美观的代表,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国古代环境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大数据在环境政策分析中的应用研究7-12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在公共政策领域的应用也受到广泛关注。公共政策分析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需要大量的信息数据做支撑,传统的政策分析手段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数据爆炸的时代。与传统数据管理相比,大数据拥有规模海量、类型多样和流转迅速等特点,将大数据应用于环境政策分析中,能够有效提升环境政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公平性。本文首先阐述大数据迅速崛起成为研究热点,分析了大数据的涵义和特点,并阐明了大数据和公共政策分析的渊源;其次根据环境政策分析的内容、流程和特征,研究了大数据在环境政策目标分析、政策内容制定分析、政策执行和政策效果评估分析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大数据应用能力提升措施,希望大数据在环境政策分析中的研究和实践能够进一步深入。

雾霾污染防治中府际协作碎片化困境与整体性策略——自成都平原城市群的观察13-17

摘要:近年来我国频发的雾霾天气给社会造成了一系列消极的后果,成为政府治理的重要内容。然而,现有的治理体系却面临着碎片化困境,使得雾霾污染防治效率偏低、成效不显著。基于区域合作深入化的必然要求、大气自身特性以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生需求,需在区域雾霾污染防治中引入整体治理理论框架,在地方政府协作理念、协作体制、协作机制、协作技术等四个方面不断优化,完善治理体系,从而推动我国雾霾污染防治不断取得进步。

马克思哲学与孔子哲学的契合与互补18-22

摘要: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思想的关系问题是学界一直关注和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研究这一问题,应当首先研究马克思哲学与孔子哲学的关系问题。按照从事情本身进行比较研究的思路可以发现,马克思哲学与孔子哲学在思想主旨和哲学性质上具有内在契合性,两种哲学在实现思想主旨方式上的差异具有互补性。

论丝路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质关联23-26

摘要:弘扬与传承丝路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贯彻落实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对世情、国情、党情进行准确科学判断的基础上,高屋建瓴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二者都是自十八大以来明确提出,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重要理论成果,虽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丝路精神在历史形成、适用范围、核心特征等方面存在些许差异,但是二者有着同质的关联性,在历史传统、实践基础、传播路径等方面有着内在统一的有机联系。

民粹主义思潮诱导下群体性事件的演变逻辑——以贵州瓮安事件为例27-32

摘要: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矛盾问题丛生,各种思潮有了一定的社会土壤。其中之一是民粹主义思潮。在民粹主义思潮诱导下,我国群体性事件多发频发,并使得群体性事件呈现出新的特点,即非直接利益冲突。非直接利益冲突并没有直接明了的利益诉求,主要目的在于发泄不满情绪。这种社会思潮如果得不到有效引导,会严重威胁到我国社会稳定及党的执政安全。民粹主义思潮诱导下的群体性事件演变逻辑是:事件诱因极具偶然性,但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规律;政府部门处置越迟缓,参与冲突的程度越深;冲突双方的强弱反差越大,围观者参与冲突的可能性越大;社会成员的归属感越弱,参与冲突的动力越强。

真诚型领导、关怀型伦理气氛与亲社会违规行为33-37

摘要: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从团队层面探讨领导风格时成员行为的影响,并研究团队伦理气氛在其两者关系中发挥的作用。首先构建真诚型领导与员工亲社会违规行为的关系模型,同时引入关怀型伦理气氛作为中介。通过对6个城市的15家企业的97个团队进行调研,以收集的354份领导成员问卷作为配对样本,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模型,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真诚型领导对亲社会违规行为的作用,并检验关怀型伦理气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真诚型领导能够正向影响员工亲社会违规行为,关怀型伦理气氛在真诚型领导和团队成员亲社会违规行为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即团队领导的领导风格可以通过影响关怀型伦理气氛进而影响员工的亲社会违规行为。

论沃尔泽动态正义观38-42

摘要:哲学能从天上回到人间,多亏了思想家们的共同努力,正义又是他们探讨的一个永恒话题。从规范化的静态正义到商谈的动态正义是一种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转向。以批判罗尔斯为起点,契合后现代语境,沃尔泽以平等主义和社群式自由主义为双重维度,构建了他的多元的、相对的、开放的和对话的动态正义观。它具有多重辩证属性(绝对与相对的统一、结果与程序的统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为我们理解一种新的正义观开启了思路。动态正义的瑰丽图景在中国正朝着开放、共享的态势呈现。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重理性向度43-48

摘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了三重理性向度:一是以“对话超越”为旨趣的交往理性向度;二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判据的价值理性向度;三是以“改变世界”为要务的实践理性向度。这三重理性向度之间的关系,既非彼此平行,亦非相互断裂,而是有机渗透、融合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我理解与自我建构之中,并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最直接的精神动力。

以制度建设开拓思想政治工作新境界49-52

摘要:制度建设在开拓思想政治工作新境界中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规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思想政治工作适应时展的现实需要,又是思想政治工作应对复杂环境的必然选择。虽然我们党一直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开拓思想政治工作新境界仍然面临着利益机制空乏残缺、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监评机制运行不畅、队伍管理制度不尽合理等制度缺陷。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理应准确把握时代脉搏,顺应经济新常态,以制度建设开拓思想政治工作新境界,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们党的一项重要工作真正落细落实。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奠基性贡献53-57

摘要:虽然没有提出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命题,但他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并赢得最终胜利,为建立社会主主义制度、选择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根本前提;基于我国国情探索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为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各项制度,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筑牢了制度之基;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的若干思想,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石;在“一穷二白”基础上进行的全方位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为成功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坚强保障和有力支撑。因此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奠基者。

湖南社会科学杂志法律·社会
法治视域下社会治理的三维分析与路径创新58-62

摘要:法治视域下社会治理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高度融合,需要从时间雏度梳理我国法治的发展脉络,从空间维度厘清和调整社会治理关系,从要素维度剖析社会治理的法治障碍。法治是社会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以培育社会治理法治文化为方向,以建立健全统一的社会治理法制体系为突破,以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的树立为前提,以形式法治、实质法治、程序法治、民生法治的全面推进为实施重点,才能以法治之匙开启社会治理的善治之门。

国内社会稳定风险研究的十年理论考察:进路与展望63-69

摘要:近十年来,国内学界对社会稳定风险的研究日益增多。厘清这个问题的研究脉络和动向,是强化相关研究的基础工作。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2006年至2015年国内社会稳定风险研究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目前国内研究主要聚焦于社会稳定风险概念、风险源识别、传导路径、评价体系与防控机制五个内容;研究方法呈现以规范研究和案例分析为主的特征;“政治-社会”互动是该领域的主要视角。未来的研究要在内容上,注重“维稳-创稳-治稳”的三元变迁,形成针对不同环节的差异化研究体系,引入“社会共治”的视角,考察社会稳定风险“国家-社会(市场)-公民”的多维主体关系,更多地运用实证研究方法。

心理相容:风险规制秩序形成的社会基础与进路70-74

摘要:厘清风险规制秩序形成的社会基础与核心是把握风险规制的起点和关键。风险不仅具有物理特性还兼具社会属性,风险是一种社会存在,不能独立于人类主观观念。风险规制的法律规范应与公众心理相容.关切公众的心理、情绪、认知,以促进公众对风险规范的认同、认知。风险规制秩序形成的要素有二:一是公众对风险规范的认同,二是公众对风险管理者权威的认同。公众认同风险规范与管理者的权威对风险防控秩序的确立,法律规范的实施执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否则可能会产生法律规范无法实现或者社会及技术上的预期没有达到,最终表现为规范的侵蚀,执行上的缺失,调控的失灵,或者政治上的不满。风险规制秩序形成的社会基础包括公众的价值认同、实践认同及其社会预期的一致性,而沟通协商机制的确立、风险规制过程中的利益平衡等是其实现的主要进路。

中国当代女性慈善公益活动初探75-79

摘要:女性既是慈善公益文化的积极传播者,更是慈善公益事业的坚定践行者。慈善公益组织是女性参与社会的重要平台,也是女性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中国当代女性积极参与慈善公益活动,发起和兴建女性慈善公益组织,已成为推动我国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女性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在促进女性发展、两性平等的同时,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动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城市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政府监管分析80-84

摘要:为分析城市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监管的理论要点,本文评述了城市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监管的现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走向。现有研究表明,为维护市场竞争,转移政府职能,保障公共利益,政府通过法律规范、行政监督及社会监督的方式,强化特许经营的经济性和社会性监管。目前研究均从整体主义或法团主义视角分析城市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监管模式,尚未在条块分割的政府结构背景下,探究城市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模式差异。未来研究亟需从时间、地域和层级的差异性来构建城市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监管的理论框架。

我国县委书记治理行为的政治社会学阐释——来自中部H省86县(区)的样本分析85-89

摘要:县委书记的治理能力对我国地方治理行为和绩效有着重大影响。运用政治社会学相关理论,实证分析科层制对县委书记职权配置、选拔任用与晋升激励等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存在县委书记权力巨大、集中,且缺乏有效监督;县委书记选拔任用非正式制度靡行;县委书记晋升竞争中的前台因素与后台因素相互作用,容易造成部分县委书记行为扭曲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县委书记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要从优化政治生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和改善对县委书记的监督,改革和完善县委书记选拔任用管理制度,完善科层规章制度,完善县委书记考评问责制度等方面进行.

区域协调中地方政府博弈的制度约束90-94

摘要:本文在区域协调的框架下,分析了地方政府博弈的现象,并提出了推动地方政府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复杂的社会环境,波动的市场供求和网络的生产组织要求区域中地方政府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然而,“经济人”的地方政府为追求效用最大化,会在现有的协调框架内展开不间断的博弈行为,进而产生保护主义、产业雷同、治理失当等区域性问题。对于这种“零和”的博弈行为,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来约束地方政府间的恶性博弈,方能改善区域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促进地方政府走向“共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