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社会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湖南社会科学杂志

《湖南社会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8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哲学科学、政法社会、经济管理、文教历史、学术交锋、新人新作、领导论坛等。
  • 主管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国际刊号:1009-5675
  • 国内刊号:43-1161/C
  • 出版地方:湖南
  • 邮发代号:42-229
  • 创刊时间:1988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67
  • 综合影响因子:0.310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湖南社会科学 2014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湖南社会科学杂志“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共五篇)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实现路径

摘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主要包括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政府简政放权、释放市场活力,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强化反腐体制机制.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就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尽量减少政府对市场的不必要干预;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高度重视“制度反腐”,从源头上有效预防腐败.
1-5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国家文化治理

摘要:文化的改革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实现国家文化治理的现代化.《决定》对文化的新论断抓住了解放文化生产力的“牛鼻子”,切中要害地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把握了现阶段文化发展规律,夯实了国家文化治理的基础,完善了文化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在价值祈向上推动由政府文化管理走向国家文化治理.
5-10

“省直管县”体制下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六次较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解决了大量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问题,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省直管县”体制下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涉及到行政权力关系的调整和组织结构的变动,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改革必须要同县级党委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一起统筹规划部署,整体协调推进,注重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法律政策.该文认为要从继续深化“扩权强县”改革,稳步推进“省直管县”改革和全面启动地级市改革入手,创新“省直管县”体制下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创新路向,建立县党政主要领导由省委直接管理,职级探索设为副厅级,其他县委常委由省委委托省委组织部直接管理的“省直管县”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建立“省直管县”县委常委会领导下的干部公开竞争制度,通过加大干部交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健全民主监督机制推进“省直管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配套性、实效性,确保“省直管县”体制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目标的实现.
11-15

对我国薪酬管理法律缺位的建设性思考——兼谈加快《劳动基准法》立法的必要性

摘要: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劳动者维持自身及家庭生活的必需,因此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关键是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但是目前我国薪酬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严重缺位,薪酬管理的各种行政规章和“红头文件”往往由各地自行制定颁布,且“法出多门”,使得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无所适从.为此建议在抓紧对薪酬管理立法的基础上,加快《劳动基准法》制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塑造良好企业文化、积极应对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目的.
16-19

水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完善——基于具体案例的思考

摘要:跨省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制度是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的难点之一.通过对新安江流域皖浙两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的考察,分析跨省流域水资源在生态补偿实践中所遇到的困境.据此,建议从立法宗旨、启动机制、资金筹措等几个方面对我国跨省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进行完善,以推进我国水资源的保护工作.
20-23
湖南社会科学杂志哲学·政治

杜威哲学的改造与现代哲学的转向

摘要:杜威哲学的改造,对传统哲学进行批判,展现了西方哲学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向.他以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和现代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作为切入点,批判认为世界是终极至上封闭的世界这种形而上学世界观,并以达尔文进化论应用在哲学上.主张心物同源、主客一体、反对主客分立的二元论,批判传统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提出新的经验论,以行动、实践为中心,认为经验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人对环境的主动改造作用.哲学的改造要求哲学家从象牙之塔走出来,促进社会哲学与道德观念的变革.正确解决个人与社会关系、个人与制度关系,个人与国家关系,是社会哲学的重要问题.在道德观念上,认为所谓永恒不变的适用任何场合的至上的“善”,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善的目的只有通过“做”来实现.道德价值观应扩展到自然科学中去.推崇功利主义道德观.
24-27

生态文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生长点

摘要:在全球经济加速发展时,文明之不可持续性前景也在加速显现出来,主要表现为生态危机.技术性拯救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核心价值观的革命.文章分析了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模式的局限性,定位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未来走向——以生态文明为中心构建马克思主义.把生态文明建设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生长点,立足于马克思恩格斯留下了可发展的理论空间,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本体论,另一个是人类文明的双重结构关系.
28-33

实践视域下马克思主义意识理论的范式转换及其当代意义

摘要:意识问题是哲学中的古老难题,意识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有机构成部分.在当前关于马克思主义意识理论的解读中,存在着物质本体论和副现象论这样两种错误倾向.反对上述两种做法,我们认为: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本质,实践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理论的逻辑出发点和基础性前提,所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那里,传统的物质与意识关系问题已转换为实践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传统意识理论聚焦的意识功能性特征问题已转换为意识社会性、历史性特征问题.正是通过上述哲学前提和问题范式的转换,马克思主义意识理论不仅真正实现了对传统唯物主义意识论和唯心主义意识论的超越,而且还真正具有现代性品质.
34-37

超越传统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马克思“实践反思”与胡赛尔“现象学反思”比较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回顾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象学哲学产生的理论背景,近代西方哲学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及其所固有的缺陷.同时对“实践反思”和“现象学反思”这两种哲学思维方式先做出一般性的概述,分别从哲学思维“何所思”(哲学对象的变革)和“如何思”(思维运思方式的变革)这两个角度,考察“实践反思”和“现象学反思”这两种哲学思维方式的具体内容,并揭示二者分别是如何实现对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超越,通过对两种哲学思维方式之间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了解两种哲学思维方式各自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考察两种哲学思维方式对当代哲学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两种哲学思维方式各自的独特性,以及他们是如何实现对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超越,揭示了它们之所以能够作为现代哲学之启蒙的一些内在特质及其对当代哲学的主题转换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38-41

论马克思对哲学看法的转变

摘要:从文本来看,马克思对哲学的看法经历了一个由崇敬哲学、批判哲学、要求哲学面向现实、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相结合再到晚年对自身哲学的妥协与反思这样一个过程.马克思的这种转变有什么样的学理意义与实践意义?在这种转变中,马克思运用的是不是哲学的方法、马克思自身是否存在哲学以及存在什么意义上的哲学都是马克思哲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议题.
42-46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养老的伦理关怀研究

摘要:我国目前已经向老龄化社会迈进,“未富先老”问题开始凸显.中国的社会养老从无到有,通过逐步完善,已建立了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需要正视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如社会养老的保险功能较为单一,养老制度的发展失衡,传统孝道观念的淡化,人文伦理关怀匮乏等等.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实施养老伦理关怀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运用伦理关怀,不仅有助于完善和健全社会养老体系,还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孝育氛围,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47-49

论湖湘佛教之特点与精神

摘要:湖湘佛教是中国佛教重要的组成部分,湖湘佛教在开创时期即十分富有创建性,敢于突破陈规,并且带有强烈的关注现实的经世致用精神.湖湘佛教所具有的爱国主义、献身精神、开放融通的情怀等文化内涵,以及其开创式的理论思维方式对湖湘文化和湖湘学派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试从历代湘籍以及来湘的高僧、居士、文人的佛学作品入手,探讨湖湘佛教之特点与精神,发掘湖湘佛教精神的现实意义.
50-53

弗莱彻境遇伦理学思想探析

摘要:境遇伦理学是为解决道德困境而出现的一种新的伦理体系.它的特性是境遇的方法、相对的原理和爱是最高的准则,给我们的启示是回归生活、强化道德主体、消解道德原则.但是,它还面临着相对主义、爱的绝对化和忽视道德情感等诸多内在矛盾.只有走出主体思维,才能回到道德的本真体验.
54-57

论主流意识形态构建问题——以事实与价值关系为视角

摘要:本文从探讨意识形态的概念开始,指出当前流行的意识形态概念存在界定不清,难以应用的问题,并在事实与价值的视角下重新解析了意识形态概念,指出意识形态应定义为有关权力关系的价值判断.在此基础上,本文又进一步探讨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概念,分析了流行的“主流意识形态”所包含的不同的事实成分和价值成分,并在这种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主流意识形态如何构建的问题.
58-61

邵雍城市诗意栖居智慧研究

摘要:近年来,陶渊明田园牧歌式的隐居及西方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颇受追捧,而作为北宋王子之一的哲学家邵雍,其城市诗意栖居的智慧不管是民间还是学界都较少关注.作为外来迁居者,邵雍通过宜居城市的选择、人际群体圈的拓宽、深厚学识的养成及审美心胸的建构在洛阳城中度过了三十年悠闲自在的生活.其脱俗而不离俗,超世而不出世的城市栖居智慧对现代人实现城市生活的诗意化与闲适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62-65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共对干部监督问题的探索

摘要: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干部监督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这种探索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从思想理论上提高对干部监督问题的认识;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建立适合实际情况的政策和制度.在探索的基础上,建立了新中国初期的党和国家的干部监督制度.
66-69

论十年建设时期所有制多样化探索中止的原因——兼论中苏论战的影响

摘要:1956-196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在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后,我国建立了几乎单一的公有制.然而从中共八大开始,在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便对我国所有制结构多样化进行了系列的探索与实践,不过没能得到始终如一的坚持,在1958~1962年间出现了三次反复,最后完全中止.其影响因素既有国内因素,又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主要是中共领导人对所有制的认识,国际因素主要是中苏论战的影响.
70-73

国际危机管理的内涵及特点探究

摘要:这几年的国际局势变化多端,一些国际性质的危机(如“911”、伊拉克战争和国际金融危机等)也是不断出现.这些危机不但严重影响了当事国,还给别的国家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和损害.从国际关系的相关历史来看,危机的频繁出现已经逐渐变成了现代国际社会中的常见状态,因此对国际相关危机进行管理是对国际关系进行处理的不可缺少的模式.笔者就此方面的具体内涵以及新时期所呈现出来的一些特征展开探究.
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