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社会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湖南社会科学杂志

《湖南社会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8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哲学科学、政法社会、经济管理、文教历史、学术交锋、新人新作、领导论坛等。
  • 主管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国际刊号:1009-5675
  • 国内刊号:43-1161/C
  • 出版地方:湖南
  • 邮发代号:42-229
  • 创刊时间:1988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67
  • 综合影响因子:0.310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湖南社会科学 2013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湖南社会科学杂志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专题(共三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部署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新要求,不仅进一步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信,而且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目标要求,同时还对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新部署,包括进一步明确了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阐明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关键、提出了"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的明确要求、明确了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任务、重申了坚持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策略选择,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1-6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政治考量

摘要: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永远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永远同人民群众心连心,永远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的核心价值追求。加深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化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解,常怀忧民之心,常尽为民之责,常办利民之事,才能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与支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6-8

创新社会管理中公民应有的社会共识

摘要:创新社会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做好"人心"工程,需要全体公民形成一致的社会认同,应有的社会共识,并且这种社会共识的价值取向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在当今中国,实现创新社会管理的价值目标,必须让公民形成对政治国家的共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识,全体公民团结一致,合力建成小康社会的共识。
9-11
湖南社会科学杂志哲学·政治

论社会科学的两类研究范式——可通约性与不可通约性

摘要:自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在人类知识体系中取得了绝对的优势地位,而社会科学相对遭到冷遇。在当代中国,这一现象往往表现为社会科学家在面对自然科学家时所呈现的集体失语状态。就知识结构层面而言,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文理分科所导致的大部分社会科学工作者不懂自然科学所致;另一方面同样存在自然科学工作者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这一局面的形成还有一个深层的哲学根源,那就是"主客二分"的认识模式长期主宰着人类思维方式所致。自然科学以自然物质现象为研究对象,强调主体对物质世界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完整地体现了这一认识模式,因而在人类知识体系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而社会科学因其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研究主体的多样性,互为性,从而在这一认识框架下被边缘化。要重新确立社会科学的"科学"地位,必须冲破主客二元的认识模式,认识到社会科学研究存在可通约和不可通约的两种范式,也就是要看到社会科学与实证的自然科学之间的区别,让社会科学遵循自己的模式来处理自己的问题,摆脱唯科学主义的束缚甚至奴役,以一种更为开放的心态来构建当代科学概念,这对于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12-16

论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

摘要:本体论研究迄今已经形成了以下共识:本体研究以"存在"为本、"存在之因"能够影响"存在之果"、"存在"是"存在者"没有意义的存在等共识;探索本体的路径归纳起来为三类:一是由A而B,如老子道法自然的本体论、黑格尔的"存在"本体论;二是由次A或次B而B,如王阳明的心性本体论;三是由B而A,即由存在者出发,探索回归之路,是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本体论研究方法。海德格尔另辟蹊径进行本体论研究表现在:在回归之"舟"的选择上独具匠心,在回归驿站的筹划上巧夺天工,让"时间性"成为链接诸"在"的主轴。
17-20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研究

摘要:"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灌输"理论这一思想体系不仅在理论上是完整的、科学的体系,而且在实践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有人认为形成于110多年前革命与战争年代的"灌输"理论已经过时无用,使得"灌输"理论的科学性、实效性一度受到人们的怀疑。本文从"灌输"理论的形成过程着手,阐述了"灌输"理论的科学内涵,并对围绕"灌输"理论的"非议"展开了批驳,指出在新形势下,"灌输"理论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对进一步理解"灌输"理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21-25

马克思批判理论的“从后思索”与“宏大叙事”

摘要:借助"从后思索"和"宏大叙事"两大方法,通过对经典文本的整体性研读,不难发现马克思完成了对经院哲学、思辨哲学和感性哲学的全面批判。从批判理论的演进脉络来看,马克思展示了宗教批判——政治批判——哲学批判——经济学批判——人类学批判的逻辑进路,经历了从抽象批判到现实批判,再从现实批判又回到抽象批判的"否定之否定"的心路历程;从思维范式的革命变革来看,马克思实现了从实体思维到关系思维、从二分思维到圆融思维、从预成思维到生成思维的转变。
26-28

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思想特征

摘要: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思想体系的发展入手,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比分析,得出不同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思想体系成果的共同特征。
29-31

我国公民精神培育的社会文化生态研究

摘要:公民精神作为借鉴西方话语体系并结合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而提出的应然性概念,寻求其本土化资源和良好的社会文化生态,需要历时态地分析社会文化发展脉络中的公共性因子来把握该文化圈内"公共性"的传统结构及现代框架,并且伴随对相应历史事实的论证;相应地,培育公民精神应着力于挖掘其生发的社会文化生态,从公民精神视角透视中国传统宗法伦理社会中"公共性"的社会文化因子,挖掘传统基于关系理性熟人社会"去经济人"的交往逻辑与共同体生活,及现代基于交易理性契约社会公共生活中社会文化资源,并给予现代性澄明。从而营造当代公民精神培育的社会文化生态,促进当代公民精神生发。
32-35

功利主义与道义论的对立与统一—兼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道德重建

摘要:功利主义和道义论是西方社会两个最重要的道德哲学流派。作为当代西方道德哲学的两个最基本的理论趋向,功利主义与道义论在相互辩驳、相互争斗中发展和嬗变。两者的对立体现在不仅各自的范畴体系和理论内容不同,而且在众多伦理问题上两者观点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同时,在相互诘难中两者又不断相互接近、相互融合,两者之间同样存在诸多共性乃至理论一致性。当代的功利主义和道义论的这一发展,使得超越两者的对立并最终走向统一成为可能。功利主义和道义论的统一,对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道德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36-39

从德福关系看当代中国道德问题的症结及消解

摘要:在理性思辨领域,无论亚里士多德、康德还是黑格尔都认为道德与幸福是统一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尤其在当前中国社会,道德与幸福的关系出现悖论。人们在追求幸福的同时却以道德滑坡为代价。以"理性经济人"的公设出发,从德福关系视角探讨道德危机的症结发现:道德行为所"得"偏低、道德行为风险成本支出扩大、道德行为的支出与收益间渠道不畅通造成了道德危机出现。为此,需要通过优化制度环境、完善信任机制、增加道德"收益"、减少道德"成本",使现实中德福关系尽可能趋于一致,进而提升国民的道德水平。
40-43

困境、价值、路径:大学生家庭人际礼仪教育探析

摘要:对大学生家庭人际礼仪的分析和研究,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维持家庭安定幸福、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大学生家庭人际关系发展的现实困境、大学生家庭人际礼仪教育的价值分析、大学生家庭人际礼仪教育的实现路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加强大学生家庭人际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44-46

十七大以来政府管理创新的思路与举措

摘要:政府管理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以体制改革促管理创新是中国政府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十七大以来政府管理创新的总体思路是在积极营造更加和谐的政府管理环境的前提下,以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为主线,并辅以行政机构与职能、行政行为与程式的双翼而渐次展开。其前提性举措是"三位一体"的和谐政府管理创新环境的营造,其基础性举措是机构与职能"以大见小"的大部制改革,其关键性举措是围绕伦理内控与法律外束、人员培训与科技手段、制度建设与法制完善三个主题逐步实现的行政行为与行政程序的法制化。
47-50

论我国楼市的政府伦理责任

摘要:政府是住房制度改革的设计者,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的楼市是一种"政策楼市",即政策决定着楼市发展的方向与水平,所以,解决市场失灵和道德失衡的问题还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楼市利益关系的调节中,政府通过政策与法规对企业的经营进行他律是必要的。为此,政府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的辩证关系,以维持住宅供求平衡、制衡经济利益关系和落实住房保障制度。
51-54
湖南社会科学杂志法律·社会

国民待遇:农民发展权保障的权利基石

摘要:国民待遇本质是公民平等权,农民在发展中必须保障享有国民待遇。农民发展权中的国民待遇包括的平等发展权利、机会、利益以及规则四个方面。给予农民发展以国民待遇,既是宪法赋予公民平等权的具体落实,也是农民发展权实现的权利基础,更是新农村建设中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落实农民国民待遇,促进农民发展,不仅要为农民发展公平立法,更应强化政府责任,还应加强组织保障。
55-58

论高等教育竞争中的正当法律程序

摘要:竞争是现代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但目前的高等教育竞争仍是政府管制性竞争,因此,通过正当法律程序规范政府权力,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竞争意义重大,因为自由与公平是高等教育竞争的前提和基础,而正当法律程序则是高等教育自由和公平的保障。目前,我国现行高等教育领域程序理念、制度都相当缺乏,这是导致高等教育竞争不公的重要原因。要促进高等教育竞争,应当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和回避制度等正当法律程序。
59-63

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适用的反思及其完善——以三起房屋买卖纠纷案为例分析

摘要: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确立,旨在保障交易安全,稳定交易秩序。但在司法实践中,该制度存在被简化、被泛化、被僵化适用的情况。以三起典型房屋买卖纠纷案为例,从权利价值、基本法理、行为性质等三个角度分析与判断,均得出司法实践错误适用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导致判决结果违反法律公平与正义价值要求的结论。为指导司法实践正确适用该制度,有必要对该制度的适用条件作进一步的科学界定与理性完善。
64-67

法律与政策的关系:政策适用的程序主义限制

摘要:法律与政策的关系历来是学者探讨的重要课题,在当下关于司法能动和司法克制二难抉择的背景下,问题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本文在比较分析了德沃金和波斯纳的两种对立的法律—政策观的基础上,指出了哈贝马斯商谈理论的优势:既超越了德沃金的"唯我论",又超越了波斯纳的"认识论怀疑主义",提出了"论证商谈理论"。"论证商谈理论"表明通过由限定的论证规则约束的、一个给予个案状况充分解释和考量机会的论证程序,就可以实现法律确定性和合理性的满足,从而实现司法能动和司法克制的融贯。
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