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社会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湖南社会科学杂志

《湖南社会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8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哲学科学、政法社会、经济管理、文教历史、学术交锋、新人新作、领导论坛等。
  • 主管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国际刊号:1009-5675
  • 国内刊号:43-1161/C
  • 出版地方:湖南
  • 邮发代号:42-229
  • 创刊时间:1988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67
  • 综合影响因子:0.310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湖南社会科学 2010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湖南社会科学杂志哲学·科学

从文本解读到思想史叙事——深化恩格斯研究的方案

摘要:文本解读,在其确定性含义上,是思想史研究的基础性手段。不过,在当前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研究中,解读的流行明显地压抑了研究本身思想史叙事的特点。本文简要评估了以文本为中心的研究在恩格斯解读中的难题,并以恩格斯传记式研究为例阐明了恩格斯思想叙述中的问题,从而提出以创作为中心的思想史叙事方案。
1-5

中国传统诚信观的涵义渊源与伦理特质

摘要:中国传统"诚信"伦理,是由"诚"、"信"两个基本概念构成的伦理范畴。两者均肇源于先秦时期古代政治传统,内涵各有侧重但又彼此互通,后逐渐融合为一体,共同组成中国传统社会信用观的伦理基石。对传统"诚信"观的涵义渊源及其互动关系的系统梳理,是我们透视和把握中国传统社会信用观伦理特质的一把关键钥匙。
6-8

商业社会与正义:亚当·斯密的正义理论

摘要:由于亚当.斯密对经济学的巨大影响,对斯密思想的传统研究,多出自"自由资本主义"的视角。本文尝试对此思想路径作出批评,力求通过对其正义理论的叙述,揭示其道德哲学基础,梳理出其自然法和政治理论的总体框架、特点,从而回到斯密思想之真相。正义是亚当.斯密道德哲学中最关键的概念,它不仅是一种伦理德性,也还是政治和法律德性。正义是社会秩序的基础,是包括商业在内的任何社会不可缺少的消极德性。因此,仅从正义出发,斯密对商业社会的论述也必然具有政治和道德关怀。
9-12

赫德的气质类型探析

摘要:赫德作为一个统治中国海关48年,广泛参与了晚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活动,对中国的近代化有着深远影响的人物,他既为英国的侵略利益服务,又是清政府的洋雇员,对晚清中国社会的变迁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关于赫德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尚没有专门研究赫德气质的论著,本文通过对赫德的气质进行研究,以期在赫德研究领域补漏。借鉴心理学研究成果,笔者认为赫德的气质具有"内倾、情绪稳定,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个性心理倾向,既有抑郁质气质特征中的冷静和庄重,又有胆汁质气质特征的乐观主动和多血质气质特征的善领导;而更多的是具有粘液质气质特征中的谨慎、有思想、安宁、克制、可靠、温和、镇定。综合起来,赫德的气质特征是:以粘液质为主,兼有胆汁质和多血质混合的气质特征。
13-15

平等的自由——罗尔斯对正义原则的一种运用

摘要:罗尔斯在《正义论》第二编中,以"平等的自由"为切入点,"考察正义原则所产生的义务和责任"。他首先用正义原则四个阶段的序列来阐明平等的自由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可能,然后阐释了两个正义原则必须同时运用,才能确保对自由与良心的平等自由实现。同时,他强调,相对于平等而言,自由更具有优先性。在此,罗尔斯对正义原则的运用,就体现为在自由得以保障条件下的实现平等的一种制度设计。
16-19

近代西方人权理念兴起的成因探析

摘要:随着《世界人权宣言》的问世,标志着人类社会正式进入了人权时代。具有普适性价值的人权最初产生于西方,主要原因有:商品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是人权产生的经济动因;二元分立的理性主义思维模式是人权产生的思想渊源;政教二元化权力体系是人权产生的重要社会因素;以权利为本位的法律传统是人权形成的文化基础。
20-22

沈从文与乔伊斯小说哲学思想之比较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沈从文和乔伊斯的小说在民族道德与现实主义生态哲学思想方面存在趋同性,在基督教与佛教哲学观和文学手法哲学思想层面呈现差异性。在佛教哲学观背景下,沈从文的民族道德与现实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具有较强的地方色彩和家庭观念。在基督教哲学观影响下,乔伊斯的民族道德与现实主义哲学思想更具开拓性,表明社会向前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23-25

独善其身与兼善天下——陶渊明与欧阳修之比较

摘要:陶渊明与欧阳修由于所处的世道不同、禀赋性格不同,分别走了独善其身与兼善天下的道路,一个在"桃花源"里找到了精神归宿,一个在"三不朽"中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26-28

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探讨

摘要:探寻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规律,按照规律开展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非常必要。文中揭示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存在着全国共性与民族地区个性、马克思主义与民族地区具体实际相结合、突出民族地区优势特点、马克思主义与民族地区宗教信仰妥善处理、民族团结与稳定和发展相互促进、以关切利益为切入点适应民族地区发展需要、按照知情意信行相统一去"化"民族地区干部民众等规律。
29-31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人文生态的价值目标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实现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人文生态是生态哲学的一种价值追求,以具体的人为起点,目标在于实现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统一,最终达成人自身的和谐。
32-34

回到乡土——乡土美学建构维度初探

摘要:乡土美学在复杂的文化情境下,在与各种强权力量的对抗中,针对现代社会工具理性、大众传媒、消费主义的扩张现状,分别从怀旧、人本、神性这三个维度,突显出本身的审美特征,完成了自我的审美超越。在此意义上,无论是作为学科体系还是审美维度之现代乡土美学的建构才成为可能。
35-37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历程与启示

摘要: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经历了""前的道德高标准教育阶段,""期间的曲折前进阶段,1978—2000年新的道德建设活动兴起阶段,2001年至今的公民道德建设加速发展阶段。考察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历程,探讨公民道德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从中获得的启示是:道德建设的主体不仅是政府及其行政组织,而应该包括全体公民;道德建设的队伍切忌单一,应大力扩展;道德建设的阵地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几大阵地,而应予以大力拓展和延伸;公民道德建设不能仅仅停留于道德教育上,必须坚持教育与社会管理相配合;应在改革开放中进一步为公民道德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38-40
湖南社会科学杂志政法·社会

论我国司法运行特色及其改革进路

摘要:研究中国的司法改革,应走出"三权分立"理论的"司法即审判"、"审判即诉讼"的认识误区,厘清我国"审""检"并列司法架构与西方国家以审判为中心司法格局存在的结构性差异,探求我国司法以程序正义为基础,以实体公正为主导,以化解矛盾为根本,以强化监督为保障的运行特色,在宪政框架内把握司法改革的进路和重点,推进检察权、审判权运行机制的建设与完善。
41-48

论中国古代的行政诚信

摘要:中国古代的"诚信"概念一开始就是在政治和行政语境下使用的。先秦思孟学派开启了"人何以有诚信"与"人何以能诚信"问题的探讨,由此奠定了尔后思想家关于行政诚信根据问题的思考方向。中国古代思想家普遍认识到诚信在行政中的作用,并建立了以君和臣为主体的诚信关系体系,确立了道德诚信为主、制度诚信为辅的行政诚信保障机制。中国古代行政诚信的理论和经验是中国当前行政诚信建设值得借鉴的宝贵精神财富。
49-52

对基层党建工作考评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党的十六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按照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思想、组织、制度、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和改革。为了解基层党建考评现状和问题,深刻分析影响基层党建考评长效机制建立的原因,我们先后深入湘潭、岳阳、长沙、怀化、
53-59

论传统文化与政党体制的关系

摘要:由于不同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是西方和印度选择多党政治制度,前苏联选择一党政治制度,而中国选择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说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有人提倡搞多党制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话,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还有人鼓吹搞多党制,那就是逆历史的潮流而动,反动的了。
60-62

论工作自由权及其在我国的立法适用

摘要: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工作自由权有其系统含义和重大意义。国际社会对工作自由权的适用极为重视,但工作自由权在我国的立法适用却存在缺陷。我国应完善相关法律,推进工作自由权在我国的适用。
63-65

论法律信仰形成机制

摘要:法律信仰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含了法律信仰的主观心理状态和主体行为的客观化过程两个方面。由此,法律信仰形成的机制涉及内生性机制与外生性机制。法律内生性机制是法律信仰形成的根本前提。构建法律信仰形成的内生性机制后,就应当创立相应的外生性机制,使二者相辅相成促使法律信仰形成。但是,在法律信仰形成的过程中应当考虑政府的法制宣传及守法观念、法的运行中公众的积极参与及守法传统、法学教育模式的转变以及普法教育的实践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