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社会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湖南社会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Hunan Social Sciences

  • 43-1161/C 国内刊号
  • 1009-5675 国际刊号
  • 0.6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湖南社会科学是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8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湖南社会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哲学科学、政法社会、经济管理、文教历史、学术交锋、新人新作、领导论坛

湖南社会科学 2009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湖南社会科学杂志特稿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体会1-9

摘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领会其中的方法论思想,切实改进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正确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保证。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是做好各项实际工作的现实需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反对因循守旧;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密切联系群众,反对脱离群众;坚持全面性,反对片面性;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反对简单化、绝对化。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树立正确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的关键: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干部;教育监督干部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进一步改进干部选拔管理工作;坚持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湖南社会科学杂志哲学·科学
正确认识还是否定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10-18

摘要:心物主客关系自古以来就存在,并由此而成为哲学基本问题,任何一种哲学对之都无法超越。对心物主客关系问题的各种回答形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与之相关的二元论、多元论等不同哲学流派,它们都可以被超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唯物主义为基础、以主客统一为特征的实践哲学,它与现代西方哲学都是对近代哲学思维方式的超越,但二者又有原则区别。否定这种超越势必导致否定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重点批判唯心主义,但都没有停留于一般唯物主义。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观点是他们的哲学的根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他们的哲学的核心内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其认识论方面。它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种回答,绝大多数哲学流派都反对不可知论。

风险社会与人的发展19-26

摘要:风险社会从根本上说是人造风险,它起源于人追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之中,并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当下环境,使人的发展面临多重困境;反思风险社会中人的发展的困境,要求我们将人的风险发展自觉地纳入到人的发展追求之中,处理好人的风险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风险社会与历史唯物主义27-31

摘要:风险社会是当今时代不可避免的境遇,对风险社会的理论反思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时代任务。历史唯物主义自身的理论特质保证了对风险社会进行历史唯物主义阐释的可能性。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对风险社会的理论把握就是要阐明风险社会的历史本质和历史趋势,而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风险社会理论。

风险社会与现代性发展观的批判与拓新32-36

摘要:全球风险社会的来临和风险话语的勃兴为反思现代性发展观提供了新的视闽。当代风险社会的生成在现代性发展观的本性中有其深刻的根源。现代性发展观的人类中心主义、以理性为基础的进步主义、经济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等核心理念与当代社会发展中各种风险问题的涌现有内在的逻辑关联。马克思超越了各种对现代性发展观的文化批判模式,以实践思维和经济哲学的批判理路扬弃并重建了现代性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可以而且应该被阐释为一种寻求新现代性的和谐发展观,这种和谐发展观能够在人类应对和超越风险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创新的哲学释义37-39

摘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但对创新迄今还没有一致的见解。在创新频率日益增高的今天,对创新进行反思,明确创新的本质和特征,对创新的内涵尝试进行哲学的解读,可以得知由必然走向自由是创新的本质;填空是创新的特征。

论的“中国特性”对“中国特色”之影响40-44

摘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性”相结合,理论上有所创新,实践上有所突破,行动上有所建树。“中国特色”是邓小平首创。但是“中国特性”与“中国特色”之间、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传承关系十分清晰、逻辑联系也十分明显。

湖南社会科学杂志政法·社会
四类贫困的测量:以青海省减贫为例(1978—2007)45-52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减贫的巨大成就,其中青海省的减贫实践则是中国减贫的一个成功案例。人们对于贫困的内涵和定量测算等理论认识也是不断深入和丰富的,这对于减贫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本文以青海的减贫成效和经验为基础,将对贫困的定义扩充为四类贫困(收入贫困、人类贫困、信息贫困及生态贫困),从理论上构建了贫困的多维分析框架,给出了由四类贫困17个指标组成的贫困综合定量测算体系,对青海减贫工作进行了历史的和全面的定量测算,总结其经验和不足,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于国内特殊省区的减贫规划和公共政策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也有利于中国成功减贫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具有积极的国际意义。

论行政裁量权及其法律规制53-56

摘要:行政裁量权是行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规范和控制行政权,最重要和最核心的任务是规范和控制行政裁量权。为此,我们必须探讨:行政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在什么事项上享有行政裁量权?行政裁量权对于行政管理为什么必要?对行政裁量权为什么要进行规范和控制?怎样规范和控制行政裁量权?本文将逐一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论“弯道超车”与“政府角色”57-60

摘要:“弯道超车”战略是湖南省委省政府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时,立足本省省情提出的应对战略。本文从赶超理论及不确定性理论基点出发,结合湖南省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弯道超车”战略进行了界定,认为政府在经济“弯道超车”过程中应发挥其主导作用,并从政府层面提出了实现“弯道超车”的策略。

我国公共管理社会化转型的实践途径61-64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发育程度日益增强。变革政府社会管理体制,使其逐步从政府原有职能中分化出来,适应民众对公共服务与管理事务不断增长的需要,势在必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共管理社会化转型的实践途径主要是:突出重点,逐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抓住根本,有效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夯实基础,积极培育社会自治能力。

检务公开制度的法理思考65-67

摘要:检务公开制度是检察权运转体系的重要制度。有必要从法理学视角,研究其制度法理价值,对检务公开制度进行政策与法源背景分析,探索当前法制改革特别是司法体制改革对制度提出的应然要求。结合检务公开制度的实然法律要求,就检务公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建议。

失地农民城市融合的一个分析框架68-71

摘要:我国学者对失地农民问题的研究体现在征地补偿、安置方式和城市融入三个方面,呈现多学科多视角的结合,研究逐渐深入,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有机结合等特点。目前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绝大多数研究都是宏观研究,采取的多是“国家一社会”关系的视角,把失地农民看作一整体,缺乏更多的中观和微观研究,特别表现在对失地农民城市融入问题的研究方面。为了使失地农民顺利市民化,应该对他们进行分类,并对不同群体制定不同的制度和政策,这样不但可以使政策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而且可以节约社会及政策资源。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本研究采用“资本-年龄”两个维度将失地农民分类,并分析不同群体在城市融入方面的特点,以期政府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导向更具针对性,同时推动失地农民问题的研究由宏观转向微观。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社会风险及防范72-74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如何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使其能顺利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城市生产方式转变,这是城市化健康发展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力图从社会风险的视角入手,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途径,建立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以期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

理念、机制、方法——社会救助制度的转型与发展75-77

摘要:现行制度社会救助处于构建和完善过程之中,存在理念比较落后、目标层次偏低、工作方法单调、工作机制协调性较差等问题,并因此影响到社会救助的总体效果。社会救助制度的转型与发展,就是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救助理念,整合社会救助的内容和机制,转变社会救助中的社会工作方法,把贫困人群的利益和多方面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贫困人群的利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论环境视角的“两型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78-80

摘要: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等对社区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将为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信息孤岛问题、业务流程制定问题及人才培养问题等的解决起到促进作用。引入商业机制打造集社区政务、社区商务及社区生活资讯平台为一体的“两型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是扩大社会公众享有的环境权益,引入社会制衡机制,通过社区和市场力量的介入,加强对企业污染调控力度,建设生态和谐社区的高效途径。

湖南社会科学杂志经济·管理
新中国60年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展望81-85

摘要:对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历史分为前后两个30年,即1978年改革开放前的30年和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30年进行回顾,对未来农村金融改革发展进行展望。特别是对2007年以来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探讨,提出了相关建议。

中国税制发展60年:回顾与展望86-90

摘要:中国税制经过60年的建设与改革,取得了巨大进展。从计划经济条件下作为财政收入方式之一的不完全的、相对单一的税收制度,发展演变成为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作为财政收入主体形式的复合税收制度。尽管经历的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但也积累许多成功经验,为今后的税制改革和完善提供了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