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社会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湖南社会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Hunan Social Sciences

  • 43-1161/C 国内刊号
  • 1009-5675 国际刊号
  • 0.6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湖南社会科学是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8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湖南社会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哲学科学、政法社会、经济管理、文教历史、学术交锋、新人新作、领导论坛

湖南社会科学 2006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湖南社会科学杂志哲学·科学
试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体系1-4

摘要: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尤其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以其非凡的智慧和胆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长期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哲学方法,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完整体系,只有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住这个体系,才能全面、准确、深刻地揭示这个体系的特征及其重要意义。

福山和马克思主义5-10

摘要:本文探讨了福山历史终结论和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差异,并就福山和科耶夫、斯特劳斯的思想关联做了辨析,强调所谓历史的终结,只不过是某种特定的历史概念的终结;所谓马克思主义的终结,只不过是对待马克思的某种态度的终结;历史不会终结,马克思主义也没有终结。

论哲学意义的一二三11-17

摘要:(1)笛卡儿“我思,故我在”,这是不争的事实。(2)但是“我不思,我亦存在”。“思想”不是逻辑思维的起点,只有“存在”才是。(3)我是存在。特定的我是思想的载体。思维具有否定性、发散性和系统性。(4)种、类是哲学研究非常重要的概念。“种”是个别性的普遍性。“类”是特殊性的普遍性。“种”的定义方法一般是“类(属及其以上)加上种的差”。(5)由“我”(即空间点)存在,而肯定了空间存在。空间只是点的否定性,是自我的外在。空间的否定性是时间。“我”和世界都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宇宙是无限空间和时间的统一。空间具有长、宽、高,时间具有过去、现在、将来的三维性和无限性。(6)我们已经认识到的无限,是一种有限之中的无限。我们正在认识和准备认识的无限,乃是一种无限之中的有限。真正哲学意义上的无限是对意识的否定。(7)事物是时空,形式、结构和功能,质与量的统一。认识事物,总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然后进xx,j知性的主观认识阶段,最后是理性的辩证思考。(8)现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类的世界是存在着的世界,也是概念的世界与理想的世界。(9)存在是“一”。“一”为“一个事物”。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广泛的包容性和强烈的变易性。(10)对立是“二”。“二”是指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对立思维,是指主客分离的思维方式,是一种认识论。(11)系统是“三”。“三”源于“一”。“三”是对立统一或“天人合一”之“三”;是先有中间再有两端,即“中庸”与“过”、“不及”之形式之“三”;是“一”统率“三”或三极并重之“三”。

国际贸易流程和非关税壁垒中的伦理风险18-20

摘要:在国际贸易中,贸易流程和非关税壁垒是两个容易产生风险的地方。本文以国际贸易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为主线,探讨了其中存在的伦理风险问题;也从伦理的角度分析了国际贸易中的非关税壁垒在伦理上的表面合理性和保护发达国家利益的实质。本人认为要逃离这种由非关税壁垒带来的伦理风险,只能依靠中国的总体发展和总体的互利互惠的国际贸易政策在全球的真正推行。

生存之思——走向本真状态21-24

摘要:当代社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和哲学主题的时代转化,生存哲学日益彰显并成为当代哲学发展和研究的重要内容。回归生活世界,面向事情本身,成为人们对待生活与哲学的基本态度和行为,探索人们在新世纪的生存状态、生存智慧和生存质量成为哲学工作者的重大责任和使命。生存状态是哲学的原生态基础,而哲学是生存状态的心声和本质的体现。生存智慧是哲学生命力的源泉,哲学则是生存智慧的提炼和升华。生存质量是哲学的归宿,哲学是人们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保障。

中国古典美学的“传神”美追求25-26

摘要:“神”最早出现在哲学领域,然后从魏晋时代的人物品藻开始进入美学领域。先进入画论,再进入诗论。顾恺之的“传神”论开拓了整个中国古典美学追求“传神”之美的潮流。本文从理论、创作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古代美学的“传神”美追求。

湖南社会科学杂志政法·社会
行政监察专员制度:社会和谐的路径选择27-31

摘要: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从多种角度进行审视并注意借鉴国外先进的制度安排和路径选择。行政监察专员制度是当今世界上影响日盛并为许多国家效仿的重要制度之一。行政监察专员制度以其独特的价值诉求、对点滴社会冲突的及时化解以及对其他权利救济机制的有效补充等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安排和路径选择。根据我国的国情,我们有必要建立行政监察专员制度,发展和创新公民权利救济机制,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建设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长沙市农村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的调查与思考32-36

摘要:2001年9月,党中央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切实加强广大农民思想道德建设无疑是其中的一项重头工作。2002年以来,中共长沙市委、市政府抓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了淳化民风教育,创评“十星级文明户”的活动。2005年2月3日,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同志到长沙县开慧乡视察,有感于“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的所见所闻,连声说好。

努力培育和造就当代中国新型农民37-39

摘要:一、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紧迫任务 1.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这种主体表现为农民把新农村建设当作自己的蓬蓬勃勃的事业,积极主动的投入建设,并在建设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无疑有赖于党和政府的主导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有赖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力推动,但更重要的是必须发挥农民的主体力量。主体能动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持久的力量之源,是保持农村生机的永续动力。主体的力量激发不出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论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40-44

摘要:民主社会主义是二战后西方社会中最重要的政治思潮之一,是影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股重要力量,其在理论观点和实践做法不乏可取之处。但它与科学社会主义不仅在含义、历程以及基本观点等方面迥异,而且有着本质的区别,具体表现在哲学基础、指导思想、最终目标及其实现手段、民主理论、政治体制的主张、经济制度的主张、党建思想等方面有着质的区别。

论优化执政环境的着力点45-47

摘要:共产党执政必定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良好的执政环境有利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优化执政环境,当前要着力优化领导环境、群众环境、法治环境。

论制度冲突与融合的一般规律48-51

摘要:任何一种文明或文化都必须在与其他文明的交往和遭遇、互动中吸取营养,才能促进自己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而文明的传播、交往,则必然伴有社会制度之传播与交流。因为,任何一种社会的文明都必然凝聚为一定的社会制度体系,并通过制度使其文明或文化稳固化和现实化。正因为制度是任何文明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文明的传播交流,必然会导致制度的冲突与融合。

公共管理中的和谐理念52-53

摘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按照这一目标,对政府治理也就是公共管理提出的新的要求。和谐社会的建设,体现在方方面面,政府管理也就是公共管理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这是首先要面临的一个认识理念问题,思想指导行动,有了正确的理念,才会有正确的行为方式,才能达到有效的管理效果。所以说,公共管理中的和谐理念问题是公共管理认识与实践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和谐社会构建中扩大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对策54-55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制约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因素,探讨进一步扩大和规范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路径和对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用唯物辩证法来认识和谐社会的构建56-58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依据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由社会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始终有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新时期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几点思考59-61

摘要: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艰苦奋斗精神具有新的内涵和价值取向,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弘扬党的艰苦奋斗精神,使这一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论科学发展观对法律监督的指导意蕴62-68

摘要:人民检察制度具有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内在品质。检察机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领悟其蕴涵的法治价值,把握其价值内核、价值精髓和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在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检察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解析自救行为69-71

摘要:自救行为,是法益受到侵害的人,按照法律上正式的程序等待国家救助机关的救助,就不可能恢复或者显著难以恢复时,用自己的力量求得其恢复的行为,它针对的是已经过去的侵害。…纳入到刑法视野的自救行为,往往表现为一种侵害性,形式上符合某种犯罪构成。在刑法理论界,自救行为被普遍认为是一种超法规的正当化事由。而自救行为的正当性必须建立在严格的成立条件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