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社会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湖南社会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Hunan Social Sciences

  • 43-1161/C 国内刊号
  • 1009-5675 国际刊号
  • 0.6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湖南社会科学是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8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湖南社会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哲学科学、政法社会、经济管理、文教历史、学术交锋、新人新作、领导论坛

湖南社会科学 200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湖南社会科学杂志专题
我国集体协商制度字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1-3

摘要:“十一五”是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体系的关键时期,是在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中各种不平衡现象、不协同问题及胶着性矛盾日益严峻的特殊时期,也是党和国家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并以此指导中国发展和改革思路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时期。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如何加强劳动法规建设,建立健全集体谈判制度,着力解决劳动关系中的突出矛盾,同时有效改善薪酬制度的激励机制,就具有现实肾迫而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为此我们约请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几位著名专家从不同角度对未来我国劳动关系焦点矛盾、劳动法规建设和政策走向进行评述展望,以期引起有益的学术讨论、决策部门和有关方面重视。

转型期企业人力资源契约化管理的法规环境约束4-7

摘要: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施市场化改革。起点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多元的经济结构,增长潜力较大的经济状况,人口众多、规模巨大的发展中国家特征,东方大一统的文化传统,强有力的中央政府领导以及特殊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等等,所有这些内生的或外在的因素,最终使中国在社会成员的互动博弈下,走出了一条较为成功的渐进改革道路。渐进式的市场化改革,意味着中国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属于一种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经济社会。这是中国企业人力资源契约化管理面临的制度大背景。

协调劳动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8-10

摘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即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是把人作为政策思考逻辑起点的一种社会价值体系,其根本出发点是为了人的权利、尊严、需要、发展以及最终实现人的价值。从劳动及社会保障的角度看,充分就业、劳动关系和谐、社会保障公平,是决定一个社会和谐的三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其中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的薪酬问题11-14

摘要: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中国的收入分配领域已经并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而作为居民收入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的薪酬,必然成为这一变革的核心。在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薪酬问题十分复杂,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主要涉及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包括薪酬的概念如何界定?薪酬水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湖南社会科学杂志哲学·科学
论科学美和数学美15-21

摘要:20世纪法国女神秘主义者、社会哲学家韦伊(Simone Weil)曾经这样写道:“科学的真正主题是世界之美。韦伊提出的命题虽然简短,但是却富有深意。的确,科学是理智的诗歌,科学研究是一门艺术,科学本质上是艺术事业。在科学发明或科学发现的过程中。在对科学的学习和鉴赏中,人们能够在精神上获得审美的愉悦或理性的惊叹,并体验到类似宗教般的赞赏和敬畏之情。在审美的高峰体验中,

民族精神与全球化22-25

摘要:从发展的维度看,全球化的进程是从过程性全球化到本质性全球化。本质性的全球化是经济力量的推动。过程性全球化的直接推动力往往是民族国家的政府。对中国来说,要改变经济:技术的落后状态必须要参与全球化,而要使全球化成为发展机遇就必须坚持具有民族特色的自主发展。

理性的回归——从可持续发展看人与自然的关系26-28

摘要:在传统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中,机械论和笛卡尔的二元论哲学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主流。在这种自然观中人作为主体上升为人与自然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自然沦为被动的存在,传统的主客二分法是当今生态危机的根源.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回归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湖南社会科学杂志政法·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性思辨29-33

摘要:理论的热度与满足时代和干部群众的理论需求成正比。新世纪、新阶段,人心思变革、求稳定,人们谋发展、盼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提出,立即在党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的共同话题。众多谈论与探讨不乏真知灼见,但也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与偏见。或以怀疑的心态表露出对构建和谐社会丧失信心,或以超现实的理想主义表达对和谐社会的诉求,或以狭隘乃至片面的眼光来解读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由多种要素有机组成的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非常广,内涵极为丰富,我们应拓宽思维空间,立足于多角度、宽领域、深层次进行理性思考。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34-36

摘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精神动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方向保证作用、价值导向作用、精神激励作用、社会力量凝聚作用、规范调控作用,它表征着社会主义精神动力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需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强化,为此,必须加强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以及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37-43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使之具有中国特性和中国气派,以正确回答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开辟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具有坚实的理论前提、深厚的客观基础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先进伦理精神的集中体现44-47

摘要:从伦理学的视域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解读与分析,探讨其伦理特征和伦理价值,特别是探讨其与当代中国先进伦理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求从新的视角进一步揭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时代意义。

论邓小平发展思想的人民性特质48-50

摘要:邓小平发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性是其最本质的特征,它构筑于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基础上,植根于中国人民的实践沃土中,落实于人民利益的最高标准里。

任弼时在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的理论建树51-56

摘要:任弼时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从事伟大实践的同时,在理论上,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在根据地建设方面,在党的建设方面,在政策策略等方面都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这些理论成果,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的思考57-59

摘要: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是一个极为重要而又具有难度的问题,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从多方面入手解决难题。一方面,乡镇政府要大胆改革管理体制,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创新管理方式,建设成服务型基层政府;另一方面,要全面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下放行政权力,改革财政体制和对乡镇政府的绩效考核制度,使乡镇政府的权责对等、事权与财权对等、考核的内容与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一致。

移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调查与思考——以永州市冷水滩区三峡移民安置点为例60-62

摘要:移民社区现代化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大计、社会稳定和广大移民们的切身利益,在移民社区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优越性的体现,而且还能促进社区的经济、政治事业的发展,为其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长期以来移民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滞后,远远不能满足其经济政治的发展需要,严重地阻碍了移民社区的发展,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难以实现。建设移民社区精神文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发展经济为基础,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核心,以提高移民的素质为重点,紧密地与社区的政治文明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前推进,最终达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论我国反垄断法的立法目的63-67

摘要:反垄断法的立法目的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它以目的条款为通常的表现形式,由特定的价值取向所支配并受制于本国的制度基础。我国反垄断法应以制止垄断、维护竞争和保护多元利益为基本的立法目的。但是,应坚持对中性的垄断进行适度地干预,对多元和多变的竞争进行全面而灵活的保护,并在认定效率是前提、非效率是保障的基础上对二者加以平衡。另外,我国反垄断法在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三个方面的主导方向应该分别是:深化以自治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依法规制垄断、全面规范行政行为,并基于这三大制度基础来构筑完善、系统的立法目的。

论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的法律属性68-70

摘要:聘用合同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然而过度的强调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在实践中排除了《劳动法》对聘用合同关系的调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制度缺陷。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公布的一项新的司法解释从审判实践上明确了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所发生的争议适用《劳动法》的规定处理。从而使聘用合同纳入劳动法调整的范畴有了法律依据。

各阶层的社会不公平感比较分析71-76

摘要:人们对于社会现实的公平或不公平的价值判断,会影响到他们的社会政治态度。各个社会阶层的人,由于所处的社会经济状态不同,对于社会现实的价值判断也会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处于优势地位的人或中上阶层的成员,更倾向于认为社会现实是较为公平的或合理的,而处于劣势地位的人或下层阶层的成员,更倾向于认为现实社会是不公平的或不合理的。各阶层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感受越不同,越可能形成差异性的阶层意识。上层阶层与下层阶层对于社会不公平现象的看法差距越大,社会冲突的可能性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