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杂志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瓦斯地质与安全工程、采矿工程、地质工程、环境工程、电气与自动化工程、机械工程、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等。
  •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 国际刊号:1673-9787
  • 国内刊号:41-1384/N
  • 出版地方:河南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7
  • 综合影响因子:0.556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 2015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杂志安全工程

含瓦斯煤体渗透失稳判别式

摘要:为了研究含瓦斯煤体渗透失稳发生机理,假设煤层以分层形式发生失稳,提出"修正气压梯度"指标。应用总应力法,推导"临界修正气压梯度"的数学表达式,该式表明:"临界修正气压梯度"与煤体抗剪强度成正比、与煤层圆形(矩形)暴露面半径(短边宽度)成反比。结合该式,对煤与瓦斯突出的一些现象及渗透失稳发展过程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失稳分层厚度随气压梯度降低而增加,以及失稳推进速度不是常量等结论。
749-752

煤层气井水力压裂效果评价与消突时间预测研究

摘要:为了评价和预测高瓦斯矿区煤层气预抽工程水力压裂致裂与消突效果,以屯留井田煤层气井为例,采用微地震监测技术与基于滤失效应下的水力压裂预测模型,对煤层气井水力压裂产生的裂缝形态和几何尺寸进行了预测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水力压裂产生的裂缝形态以KGD型垂直缝为主,主裂缝沿着裂隙主发育方向进行扩展;水力压裂控制范围近似椭圆形,基本符合设计要求;消突预抽时间与日均抽采量之间呈指数负增长关系,据此,建立了单井压裂区消突时间预测模型,为企业合理安排预抽计划以及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保障。
753-758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杂志采矿工程

煤层气直井提产阶段合理压降速率的确定

摘要:目前,煤层气直井提产阶段的排采控制主要根据排采理论结合工程经验进行定性控制,缺少基于理论的数学模型,难以对排采进行定量控制。基于试井、渗流、等温吸附等理论,结合实验室测试及结果分析,建立了提产阶段合理压降速率的数学模型,并分析模型参数对压降速率的影响及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现场排采数据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结果对比表明,根据数学模型可以对提产阶段的排采进行定量控制,为煤层气直井的现场生产提供指导。
759-763

变宽沿空窄煤柱巷道围岩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针对苏村煤业150101工作面回风巷掘进期间巷道围岩严重变形的情况,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等方法对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和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护巷煤柱宽度不同,对沿空巷道围岩的应力分布及变形有较大影响,过大和过小的煤柱尺寸均不利于巷道围岩的稳定;苏村煤业150101工作面回风巷合理的煤柱宽度为5~6 m。在此基础上,结合合理的煤柱留设宽度,提出了变宽沿空窄煤柱巷道分段围岩稳定控制技术,对不同煤柱宽度进行分段,针对各个分段特征进行不同强度的支护。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分段支护技术后,各分段沿空巷道围岩变形获得很好的控制效果,在类似地质条件下可以推广应用。
764-769

应力差法判断风井井筒稳定性研究

摘要:为了研究采动影响下井筒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提出应力差判断方法。在覆岩内取一平行六面体,该六面体在采动影响下一定存在6个应变分量,运用推导出的数学表达式求取6个应变分量,在此基础上求取3个主应变,代入D-P准则中求取应力差。若应力差大于0,表明该点不破坏;若等于0表明该点处于临界状态;若小于0表明该点受动影响破坏。通过香山矿测量及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预计值与测值误差较小,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770-776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杂志地质与测绘工程

鹤壁地区金伯利岩锆石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摘要:本文研究鹤壁金伯利岩中的锆石U-Pb年代学和稀土元素结果。阴极发光照片和微量元素结果表明金伯利岩中锆石为岩浆结晶成因。锆石U-Pb年代学结果显示为两组年龄,分别为(2531±22)Ma(MSWD为0.77,n为9)和(1797±34)Ma(MSWD为2.1,n为16)。这两组年龄记录了华北板块克拉通化过程,其中约1.8 Ga的年龄很可能是华北板块克拉通化的最晚年龄。金伯利岩与本区内新生代玄武岩的出露都受中新生代构造体系控制,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两者均来自于具有相似的地幔源区,指示鹤壁金伯利岩可能侵位时代为新生代。
777-783

潭头盆地恐龙化石埋藏层位古气候和物源分析

摘要:利用上白垩统秋扒组和古近系高峪沟组泥质岩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其物源及恐龙生活时期的古气候环境,结果表明:秋扒组到高峪沟组的源岩年代由新到老反映了源区的揭顶式剥蚀,岩性均以后太古代上地壳长英质岩为主,未经过明显的沉积再旋回,构造背景具有大洋岛弧性质,应以熊耳群火山岩为主;晚白垩世-古近纪源区风化作用总体强烈,古近纪早期有所减弱,综合孢粉资料,晚白垩世栾川地区恐龙应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古近纪早期气候有变干旱的趋势。该研究对于陆相断陷盆地白垩纪-古近纪(K-E)生物灭绝事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784-790

偃师县-龙门镇地区本溪组铝土矿矿物学特征

摘要:以华北陆块南部豫西偃师县-龙门镇地区大量的全取心铝土矿钻孔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和在垂向上连续取样,运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差热分析等手段对铝土矿的矿物学特征及其垂向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偃师县-龙门镇地区本溪组铝土矿含矿岩系的矿物主要以隐晶质或微晶存在,部分矿物在后期发生重结晶作用。矿物成分和组合在垂向上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下部和上部泥岩以黏土矿物为主,含有少量呈隐晶质的硬水铝石,下部和上部泥岩黏土矿物的矿物成分具有很大差别,下部泥岩以伊利石为主,含有少量的珍珠陶土,上部泥岩以高岭石为主,含有少量的镁绿泥石和鲕绿泥石。中部铝矿物和钛矿物含量较高,黏土矿物含量较少。垂向上的变化规律可能与铝土矿含矿岩系形成过程中不同的物理化学环境有关。
791-796

深部极不充分开采非常规观测站预测参数求取

摘要:为了研究深部极不充分开采地表移动的规律及预测参数的求取方法,对比分析了煤矿区地表移动观测站预测参数识别方法,基于概率积分法和概率密度函数法,构建了单向极不充分开采非常规观测站曲面拟合函数模型。以云驾岭煤矿三采区首采面12303工作面开采为例,采用曲面拟合法求取了地表沉陷预测参数。结果表明:在非常规观测站布设条件下,曲面拟合求参法适合于该类地质采矿条件,地表下沉率为0.12,走向主要影响角正切值为0.5,倾斜下山方向主要影响角正切值为1.2,走向左、右拐点偏移距分别为0.46 H0和0.2 H0,而最大下沉点向下山方向偏移量很小。这对于指导建筑物下安全开采和矿区保护煤柱留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797-801

高斯正算坐标误差研究

摘要:为了研究引起高斯正算坐标误差的影响因素及其大小,采取单因素分析方法,对经度偏差和纬度偏差所引起的误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高斯正算坐标中经度误差和纬度误差,对地面点的高斯正算坐标影响比较大,在计算中应严格控制经差、纬差的误差大小。经度偏差对y坐标的影响比较大,在六度带中经差1″可能带来y坐标偏差30.966 m。纬度偏差主要对x坐标的影响比较大,在六度带中纬差1″可能带来x坐标偏差30.757 m。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坐标换算误差大小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802-806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杂志机电工程

基于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刀具磨损预测

摘要:为了准确判断和预测激光超声复合超精密车削过程中刀具的磨损状况及磨损趋势,基于激光超声复合超精密车削刀具后刀面磨损试验数据,应用灰色-马尔可夫理论建立了激光超声复合超精密车削刀具磨损量灰色预测模型及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并对特定切削条件下的刀具磨损量进行了预报。结果表明,两种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误差较小,尤其是灰色-马尔可夫模型拟合精度更高,结果更可靠,能更好地满足工程需要。
807-812

磁力研磨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阐述了磁力研磨加工技术研究中,新型磨料研发、磁力研磨装置优化、电化学复合磁力研磨加工技术及超声复合磁力研磨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超声振动复合磁力研磨加工技术和电化学复合磁力研磨加工技术的材料去除机理与研磨性能,指出无黏结磨粒的研发及复合磁力研磨是目前提高磁力研磨的磨削性能的主要方法。同时,结合磁力研磨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介绍了该技术急需解决的问题。
813-817

基于改进智能体模型的群集运动行为研究

摘要:为进一步探索多智能体复杂的群集运动行为,给出了两种改进的智能体模型,即改进的有限感知范围的Boid模型和改进的具有优先方向的Leader-Follower模型。以改进的有限感知范围的Boid模型为基础,研究了群集趋同和危险躲避行为。并以改进的具有优先方向的Leader-Follower模型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群集趋同和危险躲避行为,与Boid模型不同的是,由于引进了具有对环境先验信息已知的智能体Leader,后者的行为具有更丰富的动力学行为和更高效的群集趋同和危险躲避效果。结果表明,基于领域知识或结合工程实际背景对智能体模型进行有目的的改进是进一步推动智能体群集运动行为研究的有效途径。
818-825

基于LPQ和Fisherfaces的模糊人脸识别

摘要:针对现有人脸识别系统对模糊人脸图像的识别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提出一种基于局部相位量化(Local Phase Quantization,LPQ)和Fisherfaces进行模糊人脸识别方法。首先采用LPQ算子提取分块模糊人脸灰度图像的LPQ直方图序列(LPQHS),然后对采样后的特征运用Fisherfaces方法进行特征子空间选择,最后通过最近邻分类准则进行人脸识别。该算法增强了提取模糊人脸纹理信息的有效性,使训练数据量大幅度降低,并且图像特征向量的维数与原始图像大小无关。在Yale和AR形成的模糊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率。
826-830

基于线性判别分析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识别

摘要:通过虚拟仪器同时采集桡侧腕屈肌和肱桡肌两路表面肌电信号,取其平均绝对值(MAV)和均方根(RMS)作为特征参数,并应用线性判别分析(LDA)方法对采集的样本进行模式识别。与其它特征识别方式的实验对比表明,所提的识别方法能够成功地从表面肌电信号中识别握拳、展拳、手腕内翻和手腕外翻4种动作,且动作识别精度更高。
831-835

基于积分形式的矩形巷道粗糙度损耗公式的优化

摘要:在矩形巷道多波模损耗模型的基础上,为了简化修正传播损耗的有关公式,用累加和化积分的方法将各模式累加的离散形式转换为掠射角积分的连续形式,从而推导出粗糙度损耗积分公式和反射损耗积分公式,并将两种形式的公式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两种形式的损耗公式随各相关因素的变化趋势相同,但积分公式结构简单,易于估计、计算和仿真分析。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运用仿真分析巷道截面面积、粗糙度及频率对反射损耗、粗糙度损耗和传播损耗的影响,得出相关有用结论。
836-840

基于三维离散元法的筛分效率研究

摘要:为了深入了解散体物料的振动筛分机理,以KZX936型振动筛为模型,以三维离散元为方法,采用EDEM软件,选用3种粒度等级的颗粒,模拟了不同激振频率、振幅、振动方向角时的物料运动规律及筛分效率。结果表明:筛面足够长时,频率、振幅及方向角在初始时间时对筛分效率有较大影响,并随频率和振幅的增大而增大,且增大振幅有利于透筛。稳态时增大频率和振幅,筛分效率提高不显著。振幅降低为2 mm时,筛分效率先增加后减小。振动方向角取45°时动态筛分效率最大,并随着振动方向角的继续增大而减小。
841-844

TiC、TiN和Al2O3涂层硬质合金结构和磨损研究

摘要: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研究了沉积到C-6硬质合金基体上的Ti C,Ti C/Ti CN/Ti N,Ti C/Al2O3和Ti C/Al2O3/Ti N涂层的显微结构和磨损特性。涂层后硬质合金的高温化学稳定性、抗氧化性能、硬度和切削性能明显提高,Al2O3的加入进一步提高了CVD多层涂层硬质合金的抗氧化性能、硬度和切削性能、隔热和阻碍氧扩散的作用;通过提高涂层硬质合金的抗氧化性能和硬度能提高涂层硬质合金的切削性能。同时也研究了Ti C/Al2O3涂层厚度与磨损以及温度之间的关系。
845-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