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杂志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瓦斯地质与安全工程、采矿工程、地质工程、环境工程、电气与自动化工程、机械工程、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等。
  •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 国际刊号:1673-9787
  • 国内刊号:41-1384/N
  • 出版地方:河南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7
  • 综合影响因子:0.556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 2015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杂志安全工程

邻近煤层受采动影响瓦斯排放率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邻近煤层受采动影响瓦斯排放率与层间距的数值关系尚不明确,在预测和确定瓦斯排放率时,工作量大且精度难于保证。针对上述问题,根据邻近层瓦斯排放率与层间距的关系曲线,进行栅格化处理,得到了邻近煤层瓦斯排放率与层间距之间对应的原始数据。根据原始数据,对邻近煤层瓦斯排放率进行数值模拟,分别建立了上邻近层、缓倾斜煤层下邻近层和倾斜、急倾斜煤层下邻近层瓦斯排放率数学模型,并且对数学模型进行了误差分析和精度考察。研究表明,建立的邻近层瓦斯排放率预测数学模型精度高,可以为邻近层瓦斯涌出量预测、突出煤层开采保护层的条件选择和开采保护层的保护效果检验工程应用方面提供便利。
445-450

弧形构造带控气特征

摘要:基于弧形构造带对瓦斯富集程度及瓦斯灾害的分区性,探讨了弧形构造三度弯曲的控气特征。其中,第一度和第二度弯曲总体上控制了煤层气的赋存特征及补给、运移和逸散条件,第三度弯曲及其伴生的横张断裂控制了煤层气富集区域的平面展布。多个经历三度弯曲的弧形构造组成弧形构造带,引入处于徐宿弧形构造带不同区域的芦岭煤矿、桃园煤矿、孙疃煤矿实例,表明弧形构造带内弧带弧顶区域逆断层发育、瓦斯富集、瓦斯灾害严重,外弧带张裂隙、正断层发育、瓦斯含量相对较低。
451-454

厚煤层分层开采工作面瓦斯流场分布规律研究

摘要:针对厚煤层分层开采工作面回采期间瓦斯涌出治理问题,采用数值模拟计算方法,通过建立采空区瓦斯流场分布的数学模型,对白芨沟矿井首分层0102102工作面回采期间瓦斯流场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走向方向上,从工作面往采空区深部,风流速度减小,瓦斯体积分数增大;倾斜方向上,工作面回风巷一侧瓦斯体积分数高于进风巷一侧瓦斯体积分数,工作面上隅角瓦斯容易积聚引起瓦斯超限;垂直方向上,从工作面底板往采空区顶板,瓦斯体积分数逐渐增大;在不采取其他措施前提下,首分层0102102工作面开采前期和后期工作面上隅角以及回风瓦斯均会超限。研究结果为该矿厚煤层分层开采工作面回采期间瓦斯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455-458

基于达西定律的煤粒瓦斯放散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为了证明煤粒瓦斯解吸放散与视煤粒为球体无关,将煤粒简化为圆柱体进行研究。基于达西定律,建立柱坐标系下的瓦斯放散方程,运用有限体积法进行离散并无因次化,编制Visual Basic程序进行解算。通过对比分析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发现两者拟合程度很高,再一次证实了瓦斯在煤粒内部微孔隙中的流动符合达西定律,且进一步说明煤粒瓦斯放散规律与所选用煤粒形状无直接关系。
459-462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杂志采矿工程

突出煤层底抽巷位置优化研究

摘要:针对突出矿井底抽巷合理位置的布置问题,结合豫西某矿首采工作面地质条件,采用FLAC3D对8种回采巷道与底抽巷相对位置的设计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各布置方式条件下巷道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及巷道变形特征,综合经济因素及现场操作情况确定最优设计方案。结果表明:回采巷道与底抽巷垂距为5.8 m、垂距为10 m平距分别为10 m和15 m的设计方案均能满足巷道稳定性和支护要求,但从经济效益方面考虑垂距平距均为10 m的设计方案最优;经实践验证,回采巷道与底抽巷垂距和平距均为10 m的设计方案顶底板和两帮移近量可满足安全生产要求,抽采后残存瓦斯含量控制在3.3-5.8 m3/t,防突效果明显。此设计方案的成功运用,不仅可以指导该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而且也可为具有类似地质条件矿井的底抽巷布置提供借鉴和参考。
463-467

基于三轴蠕变试验砂岩非线性蠕变模型研究

摘要:针对观音堂煤矿2506工作面顶板坚硬砂岩三轴蠕变试验结果,引入能反映蠕变加速阶段的多项式元件,通过其与鲍埃丁模型串联,建立了新的坚硬砂岩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模型,它能用统一数学表达式描述轴向、横向蠕变全过程。利用砂岩15 MPa围压下轴向分级加载蠕变试验数据,对建立的蠕变模型进行参数反演,获得了该模型蠕变参数。通过对砂岩三轴蠕变试验曲线拟合,验证了本文提出非线性蠕变模型的正确性及合理性。
468-471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杂志地质与测绘工程

矿井涌水量R/S灰色预测模型

摘要:基于矿井涌水量序列具有灰色和分形的特征,建立R/S灰色预测模型,以克服R/S方法无法进行定量预测以及灰色模型对于随机波动大的长时间序列预测效果差的缺点。以成庄煤矿为例,针对2008年1月—2013年12月矿井涌水量进行R/S分析,确定Hurst指数和平均循环周期,并在一个周期内进行灰色预测。结果表明:成庄矿涌水量序列的Hurst指数为0.839,涌水量有持续增加的趋势,其平均循环周期为18个月;与2014年1—4月实测涌水量对比,R/S灰色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为92.56%,高于灰色预测模型,为中长期时间序列的矿井涌水量预测提供了更有效的新方法。
472-476

河南省桐柏县上上河金矿物质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摘要:矿石组分及矿相研究表明,上上河金矿主要矿石矿物为自然金、自然银、黄铁矿、黄铜矿和黝铜矿,黄铁矿与金的关系密切。自然金常以包体金、裂隙金、粒间金形式存在于硫化物中或嵌布在矿物粒间,其中包体金占56%。金的成色较高,一般大于808‰。0.010-0.074 mm的中细粒金占89.96%,小于0.01 mm的微粒金占7.58%,大于0.074 mm的粗粒金仅占2.46%。含黄铜矿、黝铜矿的矿石,一般金品位较高。以硫化物为主的简单矿石类型和较粗的嵌布粒度,有利于金的磨矿和浮选。主要金属矿物中普遍存在的类质同象,对金矿形成有利。围岩对矿石的化学成分影响较大,反映了热液成矿的特征,指示找矿应以热液矿床为主要目标。
477-482

太原西山二叠系山西组沉积微相及其演化规律

摘要:在对太原西山地区山西组野外露头实地观测的基础上,通过采样分析、薄片镜下观测和粒度分析等手段,对太原西山地区二叠系山西组沉积微相发育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太原西山地区二叠系山西组主要为河控三角洲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亚相和七个微相。伴随着研究区山西组沉积期海水总体由北西向南东退去,沉积环境从三角洲前缘过渡为三角洲平原沉积;沉积微相呈现出由分支河口沙坝微相→水下分支河道微相→水下天然堤→支流间湾微相→沼泽微相→陆上分支河道微相→陆上天然堤微相→沼泽微相的演化规律。
483-490

贵州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成藏条件与有利区分析

摘要:以贵州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为例,通过X射线衍射矿物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孔渗测量、液氮吸附法和等温吸附模拟实验等多种方法,对研究区页岩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牛蹄塘组页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TOC分布在0.22%-22.15%,平均值为4.73%,热演化程度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RO值为1.6%-4.0%,主要发育I型干酪根。黑色页岩脆性矿物含量较高,石英含量平均达到58.25%。页岩主要发育有机质生烃形成的孔隙、次生溶蚀孔隙、黏土矿物伊利石化体积缩小形成的微孔隙等三种类型。页岩孔隙度平均为4.64%,渗透率平均为0.010 6×10-3μm2,有利于页岩气的富集。页岩比表面积在5.32-16.56 m2/g,平均为10.87 m2/g,孔体积为0.007-0.015 m L/g,平均为0.012 m L/g。等温吸附实验测得吸附量为1.41-2.48 m3/t,平均为2.09 m3/t,吸附能力较强。综合对比结果表明:岑巩-铜仁、印江-思南、湄潭-凤冈三个地区是页岩气勘探开发有利目标区,其中,印江-思南目标区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最有利区域,岑巩-铜仁和湄潭-凤冈地区页岩气勘探潜力较大。
491-497

曲线位置误差及精度研究

摘要:为了科学、准确地估计曲线位置误差以及曲线上任一点精度,使其精度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和GIS产品质量要求,把曲线分为三类:圆曲线、缓和曲线和拟合曲线,分别研究其位置误差的函数表达以及精度方差矩阵。将曲线上的点表达成函数形式,然后求出所考察点与已知量的微分关系,取加权平均得到其位置误差,应用协方差传播律得到精度的方差矩阵。对三种曲线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位置误差及其精度的因素主要是已知点精度、所求点与已知点的距离和微分系数,为消除和控制误差以及提高精度提供了方法。
498-504

地面LiDAR同名标靶点自动匹配算法

摘要:针对目前三维激光扫描点云的同名标靶点拼接大多采用手动且费时费力等问题,分别提出基于两点和基于三点的同名标靶点自动匹配算法。两种算法均可从含有不同数量的标靶的两站数据中快速寻找同名标靶点。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两种算法的有效性。
505-509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杂志机电工程

真空沸腾电沉积阴极计时电位和极间电阻研究

摘要:为探索电解液真空沸腾电沉积工艺能显著改善沉积层表面质量和微观组织结构的原因,分析了电解液真空沸腾电沉积镍时的阴极电位和极间电阻与真空度、阴极温度等两个核心工艺参数间的关联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阴极计时电位和极间电阻都严重受真空度与阴极温度影响,降低真空度和阴极面温度均会减小阴极计时电位,导致阴极极化度增大,从而改善沉积面表面质量和微观组织织构。
510-513

基于最小熵解卷积的带式输送机传动滚筒轴承故障诊断

摘要:带式输送机传动滚筒轴承发生故障时,特别是早期故障,其振动信号中隐含的脉冲故障信息很微弱,且常被淹没在强烈的噪音中,直接做频谱分析或包络分析,很难提取其故障特征。最小熵解卷积(Minimum Entropy Deconvolution,MED)通过最优滤波器对轴承微弱故障信号进行最优滤波,提高了信号的信噪比,然后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包络解调分析,能够提取出信号中隐含的故障特征。将该方法应用于带式输送机传动滚筒中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成功提取出了轴承内圈的早期微弱点蚀故障特征。对FIR滤波器阶数L的选择进行了分析,以确保最优的MED解卷积效果。仿真与应用验证了最小熵解卷积方法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的有效性和优点。
514-519

压电倾斜镜的自校正PID高精度跟踪控制

摘要:压电倾斜镜是一种集光、机、电、控于一体的复杂强耦合非线性元器件。然而,由于压电材料迟滞非线性的存在,很难实现对倾斜镜倾斜角的高精度跟踪控制。为了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建立了倾斜镜带有扰动的单输入单输出模型,并采用自校正PID控制算法构成闭环控制实现动态跟踪定位。相应的开闭环实验结果表明:系统闭环后的输入输出跟踪曲线最大误差达0.66%,平均误差达0.10%,比开环性能有大幅度提高。也证实了极点配置自校正PID算法对倾斜镜跟踪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520-524

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参数和托辊间距的优化

摘要:在输送距离和运输量已知的条件下,为使带式输送机的初期投资更为合理,选择带宽、承载分支托辊间距和回程分支托辊间距,以及基于统计数据建立的输送带价格系数、承载分支和回程分支托辊组价格系数等参数为设计变量,建立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基于VB6.0自行编写优化程序能够实现优化计算,采用网格法进行优化计算,从而可获得输送带宽度和张力等主要参数优化数值。因输送带宽度和张力等是选用驱动装置、拉紧装置和辅助装置的重要依据,所以输送带参数和托辊间距的优化对于整机初期投资的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
525-531

APF直流侧电压波动原因及稳定控制研究

摘要:为研究直流侧电压波动对有源电力滤波器(APF)性能的影响,应用瞬时功率平衡理论分析和建立了直流侧电压波动与电容值以及谐波有功功率数学模型,从理论上讨论了影响直流侧电压波动的主要因素。为了实现对直流侧电压的控制,根据有功能量平衡原理和直流侧电压输入输出物理量控制关系,推导直流侧电压控制传递函数,设计了直流侧电压控制的PI控制器。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直流侧电压PI控制进行仿真表明,该控制方法能使有源滤波器具有较好谐波补偿效果。
532-536

基于高效缓存管理机制的可靠消息传输机会网络路由算法

摘要:针对基于社区的机会网络路由算法存在的消息无序发送和过期消息管理效率不高等难题,提出一种基于高效缓存管理机制的可靠消息传输机会网络路由算法RMTEB(Reliable Message Transmission Routing Algorithm for Opportunistic Networks Based on Efficient Buffer Management Mechanism)。引入Spray and Wait机制,设计消息传输策略,对消息发送顺序、缓存清除机制以及消息转发机制进行优化,以确保携带消息节点在有限通信时间内向邻居节点转发更多的消息,节点相遇后,判断缓存中过期消息的目标节点是否为当前邻居节点,是则将消息发送给对方,否则删除;通过调整发送给目标节点为邻居节点的消息顺序,优先发送生存期剩余时间小的消息,显著提高消息传输效率,降低传输时延。仿真结果表明,RMTEB算法在传输成功率、平均端到端时延、路由开销比率和平均存储时间等方面均优于经典的Prophet routing算法及其改进算法Social Groups Based Routing(SGBR)。
537-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