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金融杂志社
分享到:

海南金融杂志

《海南金融》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8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行长论坛、特区经济(金融)、国际金融、资本市场、房地产金融、金融监管等。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
  • 主办单位:海南省金融学会
  • 国际刊号:1003-9031
  • 国内刊号:46-1009/F
  • 出版地方:海南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8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7
  • 综合影响因子:0.429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海南金融 2014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通胀目标制和名义GDP目标制的比较

摘要:本文引入包含通胀预期和滞后产出缺口的新古典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应用包含通胀偏差和产出缺口的贴现平方和的损失函数,从稳定通胀、稳定产出和损失函数方差的角度比较通胀目标制和名义GDP目标制,分析认为二者有不同的适用情况,不能简单评定孰优孰劣。本文实证结果显示中国货币政策偏向名义GDP目标制。
-

《海南金融》版权声明

-

区域货币一体化进程研究之港澳经济冲击对称性分析

摘要:地区间经济体对经济冲击的对称性反应是衡量经济体结构相似和成功实现货币一体化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对香港与澳门、美国之间的经济融合及经济冲击对称性研究发现:港澳两地货币冲击相关性程度高,而港澳的金融市场和实际资本市场的融合程度比香港与美国的低,这是因为港澳经济发展逐渐与美元脱钩,以及人们对三种货币的预期不同所造成;在港澳已经实行的美元联系汇率制下,两地的实际有效汇率对相同结构冲击应该表现一致的响应,但对于总需求冲击,两地反应有所偏差,这说明目前港澳两地的经济融合程度并不能很好的支持目前的美元联系汇率制度,未来可能需要加快人民币在港澳地区国际化进程,以更好的支持港澳经济发展。
-

网络媒体报道与公众通胀预期形成关系的实证研究

摘要:本文将中央银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中的定性数据转换成定量数据,并以“腾讯财经(finance.qq. com)”作为网络媒体报道来源,然后按季度统计报道物价上升、下降的新闻数量,从而得到网络媒体报道数量的净值,实证分析显示网络媒体报道对公众通胀预期具有正向影响。
-

货币供给增速与我国物价涨幅的关系研究

摘要:M2/GDP指标近年来节节攀升引发了各界对我国是否存在“货币超发”的激烈讨论。本文在指出指标M2/GDP缺陷的基础上,采用△M2/△GDP指标,并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我国货币供给M2的增速与我国物价指数CPI涨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的货币供给与实体经济两者处于比较适度的平衡增长状态,并未出现明显的货币超发迹象;脉冲响应测试显示,近年来我国物价涨幅对货币供给的冲击呈现出敏感性逐年提高的现象,给通过货币供给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增加了难度。
-

我国东中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设计

摘要:区域经济协调持续稳定的发展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基石,以不同的标的划分具有不同的区域经济概念,比如西部大开发、珠三角、长三角、东中西合作示范区等。但是,目前各个区域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普遍面临着共同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以及区域发展的正外部性。本文将机制设计理论引入区域经济学,针对区域合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构建合理的不完全信息下的机制。实证结果显示,中央政府协调区域合作的过程中,应该设计合适的投资选择菜单,以激励东部地区在中西部地区具有相对较高的生产力时提供最尖端的资本技术与人才,在具有普通生产力地区提供中端的支持,同时又起到促使中西部地区真实地揭示自身的情况与东部地区进行协商合同的作用。本文还考虑了为解决区域发展的正外部性问题,国家应该对发展区域进行补贴,以将正外部性内部化。
-

融资融券对标的股票流动性、风险性和波动性的影响--基于双差分(DID)模型的实证研究

摘要:本文提取264只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为样本,基于双差分(DID)模型,研究发现开通的融资融券交易显著降低了标的股票的流动性、非系统性风险波动性,从“抑涨”和“抑跌”两个方向有效抑制标的股票的上下波动幅度。结合我国融资融券的实际运营情况,本文提出完善融资融券交易相关政策建议。
-

解构与转型:地方政府财产税税权分配模式探究

摘要:我国省级及以下层级政府统称为地方政府,财产税收入在地方政府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财力保证。财产税税权如何在省级政府和省级以下地方政府之间的划分,不仅关系到不同层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公共服务的提供,地区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而且对于我国税制的完善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真正确立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建立数理模型分析财产税作为地方税主体税种在省县两级政府分配的利弊,最后为财产税税权如何配置提供政策建议。
-

转型中社会融资成本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摘要:社会融资规模已成为判断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重要监测指标,日益受到社会各方面广泛关注。本文以成本视角切入,分析社会融资整体现状与变化趋势,反映社会整体以及实体经济的融资能力,探寻转型中社会融资的内在机理,研究影响社会融资的成本制约因素,提出有效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和提高社会融资总量和能力的相关对策。
-

基于互联网金融条件下的金融消费者保护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业务迅速发展,规模不断增大,公众参与互联网金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互联网金融在给金融消费者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金融消费者保护提出挑战。如何在互联网金融条件下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权利,成为金融监管者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在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特点和趋势的基础上,指出互联网金融条件下,金融消费者在维护资金安全、信息安全、信息披露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同时由于监管和法律缺失,一旦消费者权益侵害,后果将更加严重。最后,本文提出为保障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权益的相关政策建议。
-

我国银行卡风险事件民事责任立法现状及其完善对策

摘要:本文系统性对国内银行卡民事纠纷相关法律条文与部门规章进行整理研究,并通过案例分析、学术资料检索等手段,对银行卡风险责任分配的相关规定及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现实考察,发现当前我国银行卡民事责任立法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于:立法层面没有就银行卡民事纠纷的赔偿机制进行明确规定、部门规章虽有部分规定但立法层级较低且与司法实践脱节。针对发现的问题,本文从规范银行卡民事纠纷司法审判实践、合理分配持卡人与银行双方责任两个方面,提出健全完善银行卡民事责任分配立法体系的对策建议。
-

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信用信息监测系统建设探讨

摘要:政府融资平台,从一个较为宽泛的角度来说就是为地方政府融通资金、投资地方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建设项目、加速地方经济发展的企业的统称。近年来平台的数量和负债激增,平台的风险引起各方重点关注。本文以天津市建立政府融资平台监测系统为例,探讨通过建设信息监测系统防范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必要性、系统框架、路径、难点及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

互联网支付的跨行转接清算模式及其前景

摘要:互联网正在加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互联网支付已经成为与卡支付并列的另一大支付市场,并且从发展速度来看,其具有更为广阔的前景。本文以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例,探讨了在新技术的背景下,我国互联网支付的跨行转接清算模式及其发展前景。
-

巴塞尔协议监管理念的变迁

摘要:从1988年巴塞尔委员会推出的第一版巴塞尔协议到2006年拥有三大支柱的第二版巴塞尔协议,再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诞生的第三版巴塞尔协议,金融监管体系在风险敏感性稳步提升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推进巴塞尔协议III全球实施的进程中,由监管复杂性引发的问题使巴塞尔委员会开始重新反思金融监管的改革方向,并提出平衡风险敏感性、简单性和可比性的监管理念。本文尝试总结巴塞尔协议监管理念变迁的内涵以及新的监管理念下巴塞尔协议的改革举措,并相应提出若干针对性的可行措施。
-

风险投资公司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配

摘要:本文将企业家的自有资本引入到融资合同模型中,分析风险投资公司的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配问题,研究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配的影响因素与机制,得出了企业家与风险投资者因讨价还价形成的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三个取值区间。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家的自有资本越多,以及投资项目价值和企业家能力的估计越高,则风险投资者要求的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就越少;在风险投资公司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关系是互补的而非一致的。
-

风险管理模型的内在局限性探析

摘要:本轮金融危机再一次证明了风险管理模型的局限性。本文结合风险管理模型国际研究现状及实践,从假设、数据质量、内生性风险及行为人的有限理性四个方面分析了风险管理模型的局限性,并对正确看待和使用模型提出相关建议。
-

众筹融资起源、发展与前瞻

摘要:众筹融资作为继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之后的又一互联网金融创新,对传统融资模式形成了深刻冲击。本文对众筹融资起源进行了追溯,并对众筹融资常见类型、众筹融资一般流程以及众筹融资特点展开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本文以美国JOBS法案为代表的域外经验为借鉴,结合众筹融资国内外发展现状,指出国内应适时放开股权众筹,并对众筹融资进行必要的监管和规范。
-

融资性担保在P2P网络借贷中的运用、风险及应对策略

摘要:融资性担保行业伴随着九十年代以来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增长而稳步发展,自国内2007年首家P2P网贷平台上线,不少平台都与融资性担保公司合作以便为投资人提供担保。这种模式并非融资性担保机构的传统业务,且部分融资性担保机构呈现出的独立担保倾向、以及与平台潜在的关联关系使得其中蕴含的风险值得关注。针对存在的风险,可尝试从融资性担保机构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债权价值发现机制的探索、逐步打破刚性兑付等角度来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