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金融杂志社
分享到:

海南金融杂志

《海南金融》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8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行长论坛、特区经济(金融)、国际金融、资本市场、房地产金融、金融监管等。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
  • 主办单位:海南省金融学会
  • 国际刊号:1003-9031
  • 国内刊号:46-1009/F
  • 出版地方:海南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8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7
  • 综合影响因子:0.429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海南金融 2011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关于货币供应“隐性”渠道及效应的分析

摘要:一般认为,我国主要通过信贷和净国外资产渠道形成货币供应,相关的研究硕果累累。本文对其他潜在的、容易被忽视的货币供应渠道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通过其他金融性公司渠道、财政收支渠道和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渠道形成货币供应的机理。研究表明,通过这些渠道所形成的货币供应,尽管目前规模还不显著,作用还比较隐性,但随着我国金融结构的调整与金融创新发展,信贷与净国外资产渠道之外的其他渠道所形成的货币供应将日益显著。在此基础上,本文建议,应该对我国货币供应统计进行修订,将其他金融性公司在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存款、存放在商业银行的地方财政预算外存款、签发但未兑付的银行承兑汇票、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等纳入到广义货币的统计,以加强对这些潜在货币供应的监测分析。
4-7

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失衡分析——基于效用理论视角

摘要:本文在分析农业保险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风险偏好理论及风险规避程度度量理论,建立农户风险态度呈动态变化的效用函数曲线,推导出政府对农业保险补贴的上限和下限,得出结论:政府补贴过低无法达到刺激农户购买欲望转化为有效需求;但政府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并不是越多越好,超过一定限度,反而引发更为严重的道德风险,并导致农户的风险规避程度下降,进而影响农业保险的需求。
8-13

加快金融企业社会责任转型的对策建议

摘要: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我国金融业正围绕社会责任和赤道原则为主线,从组织架构、客户结构和经营模式等方面转型布局。本文从责任管理体系建设、赤道原则的指导原则出发,结合我国金融业公司治理机制现状,论述了我国金融机构在治理机制和业务发展上,必须贯彻低碳发展思路,企业市场责任必须与环境、社会责任相关联,建立适应气候变化的"三会一层"管理体系,才能促进我国金融业转型发展。
14-17

2010年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总结与展望

摘要:受益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国内经济内生性增长的逐渐恢复,城市商业银行在2010年实现快速发展,盈利能力也在利差回升的推动下迅速提高。在此背景下,城商行呈现出"差异发展、特色显现"的总体发展特点。越来越多的城市商业银行逐步回归"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这一传统的优势领域和原有市场定位,并通过多种措施,努力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制,打造中小企业服务特色。总体上看,城商行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格局已初具雏形。需要注意的是,随着通货膨胀压力的逐渐加大,宏观政策从应对危机状态回归常态,货币政策转向稳健并日渐趋紧,加之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的复苏进程仍存在较大波动,2011年我国经济发展将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从而使城商行的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和挑战。而国内银行监管日趋严格并与国际标准靠拢则将进一步加大城商行的发展压力。
18-23

宏观调控下海南经济周期波动与成因分析

摘要:作为一个典型的海岛省份,与内陆省份相比,海南经济运行必然有其特殊性和差异性。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宏观背景下,深入探讨海南经济发展的特征和规律对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本文从宏观调控的视角全面考察了建省以来海南经济的运行特征,深入分析了历次宏观调控对海南经济的影响,在实证分析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宏观调控对海南经济周期性影响的效应和原因,并提出了海南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24-29

琼澳两地旅游业发展的比较与合作研究

摘要: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它是一地区国民经济中关联性与综合性较强的产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其对地方经济产生的影响与日俱增。经过多年的培育与发展,琼澳两地旅游业均已实现其在地方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地位。目前,海南与澳门旅游业在资源、环境、政策、法律等方面的优势,已促使两地形成了各具特色、功能齐全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协调配套的产业体系。本文从琼澳两地旅游业的基本状况出发,借助旅游业各类发展指标的比较,提出促进琼澳两地旅游业发展与合作的对策建议。
30-34

美国保险法合理期待原则的核心思想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本文介绍了美国"满足被保险人合理期待"之观念及其原则的产生及发展,"合理期待原则"的基本内容与具体运用,同时分析了"合理期待原则"对美欧保险法界与保险业界产生的巨大震动和革命性影响。"合理期待原则"同样对完善我国保险立法与保险市场的规范化运营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既有利于保险诚信与公平交易的社会价值观念之实施,可有效禁止保险人滥用其制度性的优越地位而制造合同缔结地位的不平等,也有利于保险人信息披露义务的实施,进而更好地保护广大保险消费者的权益。
35-36

发达国家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作为消费者整个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及其保护一直被社会各界包括经营者乃至消费者本身所忽视。在金融消费者群体迅速壮大的背景下,我国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求。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专门的保护组织缺失、投诉处理平台不完善、教育网络不丰富等都是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如何保护金融市场上的消费者,成为后危机时代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在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指出了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探索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有效路径和完善举措,供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参考。
37-40

建立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的思考

摘要: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所造成的损失逐年攀升。对于巨灾损失我国政府已习惯于采取财政的手段来应对一个个非预期的巨额窟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鉴于世界其他国家应对巨灾采取的再保险措施,我国政府可根据我国政治体制和法律完善程度来建立再保险市场,利用市场来分散巨灾风险,而非利用财政与自然"豪赌"。
41-44

关于我国保险中介市场发展的评价

摘要:作为保险营销主要渠道的保险中介在我国发展迅速,银保"井喷"、营销员市场份额下跌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笔者认为我国保险中介发展过程中既有成绩也有败笔。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保险中介市场总体状况;接着笔者从保险专业中介、保险兼业以及保险营销员三大板块进行分析,指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最后针对性的给出相关建议,以促进中介市场又好又快发展。
45-48

关于抵债资产出售法律性质的探讨

摘要:由于抵债资产系一种特殊标的,有着复杂的权利主体、多样的权利状态,抵债资产出售的法律性质远非普通买卖合同所能解释。具体而言,在资产持有人享有物权的场合,其性质应为物权转让;而在资产持有人仅享有债权的情形下,"抵债资产出售"系"将来物出售"中"买希望"类型的物权转让合同,该等合同的合法性建立在物权法区分原则的基础之上。本文针对抵债资产出售的法律性质进行了相关探讨。
49-50

关于滥用贷款犯罪行为的刑法解释与改进思考

摘要:我国现行刑法对涉及滥用贷款行为规定了贷款诈骗罪、高利转贷罪和骗取贷款罪三个罪名。刑法条文对三罪中取得贷款的手段进行了不同的表述,但它们的本质特征都在于使用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骗手段,并且对心理事实的虚构和隐瞒也能构成相关犯罪所要具备的欺骗手段。而行为人在骗取贷款过程中的主观目的的差异便是三罪名之间进行区分的主要依据,并且特定的非法目的产生的时间对于确定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滥用贷款犯罪既遂的认定应以金融机构基于认识错误向其实际发放了贷款为标准,而刑法所要求的"情节严重"、"数额较大"等条件只是相关犯罪的入罪标准而非既遂标准。
51-55

美国信用衍生品交易监管立法的评述及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摘要:本文对信用衍生品交易监管现状作概述后,介评了美国7月通过的包含信用衍生品在内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立法,我国也于2010年11月开始信用衍生品交易试点。本文提出了制定统一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对交易者分层审慎监管、逐步引进集中清算方式、改进信用衍生品监管信息披露要求、适时修改相关监管规则以鼓励银行更多使用信用衍生品管理风险、解决《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有关规定与现行法律冲突的问题等构建与完善我国信用衍生品交易监管制度的建议。
56-60

我国金融机构可疑交易监测的有效性分析

摘要:可疑交易监测分析就是通过收集、判断、识别的可疑资金交易报告,分析可疑交易并提炼涉嫌洗钱犯罪情报的过程。我国反洗钱工作主要以金融机构依据《管理办法》中有关规定上报的可疑交易数据为调查洗钱犯罪的基础。但由于反洗钱社会成本高和反洗钱制度的缺陷、分析信息的不全面,从而导致可疑交易报告质量不高、可疑交易分析有效性低的问题。要进一步提升我国可疑交易监测分析有效性,既要从源头掌握客户全部信息,通过激励机制提高可疑交易报告质量和举报积极性,通过多层次分析机制和引入先进的分析技术和可疑交易模型技术,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可疑交易监测分析的有效性,才能发现更多的洗钱犯罪线索,从而有效地打击各种洗钱犯罪活动。
61-65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及风险控制

摘要:地方政府由于财力和事权不相匹配,只有构建融资平台筹集建设资金,而政府绩效评价机制和商业银行经营体制等因素决定了融资平台过度负债的必然性。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规模出现了快速增长,不仅加大了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也对银行业的经营风险形成了显著的潜在压力。融资平台贷款有二个主要风险:一是政府领导任期内具有无限上项目和投资的冲动,地方政府还款意愿非常差;二是以房地产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不可持续,土地收入作为还款来源的不确定性。要积极防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及时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和规范,控制过度负债的风险。
66-70

海南省房地产行业操作风险成因及对策探析

摘要:房地产业作为海南省主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海南省经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分析海南省房地产发展的现状及特殊性的基础上,对海南省房地产操作风险的历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等进行了系统分析,从而为有针对性的控制操作风险提供了思路,以期为建设国际旅游岛旅游岛做出新的贡献。
71-75

小银行支持科技型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问题研究

摘要:科技型小企业从总体上看,其融资的社会化程度仍较低,科技型小企业的贡献与获得的支持,依旧不对称。小银行在服务对象上具有地域性和社区性优势,应发挥小银行在科技型小企业融资服务中的比较优势,自主地积极向科技型小企业贷款,优先占领市场。既是贯彻落实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要求,同时也为小银行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拓宽思路。
76-79

个人征信权益保护风险点分析及制度框架构建初探

摘要:本文结合以问卷调查方式开展的个人征信权益保护制度调查,从实证角度对我国当前个人征信活动各流程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了深度剖析,并在积极借鉴国外个人征信实践与先进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就如何扬利抑弊,于征信业务良性发展与最大限度地保障个人权益、实现法律制度层级设置可行性与具体操作制度的无缝衔接间寻求最佳平衡点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