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省级期刊

Heilongjiang Medicine and Pharmacy

  • 23-1421/R 国内刊号
  • 1008-0104 国际刊号
  • 0.6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是佳木斯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佳木斯大学主管的学术期刊。黑龙江医药科学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调查与实验研究、技术与方法、临床研究、病例报告、医学护理、综述、医学教育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6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调查与实验研究
细胞自噬促进脂肪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1-3

摘要:目的:探讨细胞自噬对ADSCs分化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大鼠大网膜,肾周脂肪囊,睾丸周围等处取脂肪组织并分离ADSCs,用软骨细胞诱导培养基进行培养,并通过抑制剂或干扰分子改变细胞自噬水平,检测AD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变化情况。结果:抑制自噬,细胞表达软骨细胞标识蛋白,SOX-9的量显著下调:诱导自噬,SOX-9的表达显著升高,结论:细胞自噬促进ADSCs向软骨细胞分化。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临床研究
围手术期呼吸训练器的使用对肺癌患者肺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4-5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器对肺癌患者肺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训练基础上使用呼吸训练器。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使用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训练后肺功能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使用呼吸训练器进行训练能够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呼吸功能锻炼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6-8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术后呼吸功能锻炼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组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5-10~2016-04收治的食管癌患者,共计83例,按是否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1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者在其基础上使用呼吸训练器开展呼吸功能锻炼,对比两组患者肺活量、血氧含量等肺功能指标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1d,试验组患者肺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经呼吸功能锻炼7d后,试验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VC、FEV1、P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基础护理的同时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肺功能恢复较好,短期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也有显著降低。

胰岛素泵对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调节的作用研究9-11

摘要:目的:探讨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对血糖的调节作用。方法:118例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胰岛素泵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达标时间、待手术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和伤口感染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FBG和PBG 2 h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术后降低程度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待手术时间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短(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伤口感染率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促进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围术期血糖的稳定控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促进切口愈合,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综述
中药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12-15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全世界范围内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近年来,AD发病率逐渐升高,对社会和患者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迫切需要开发新药来对抗AD。因AD的发病机制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最近几十年来,研究人员对从中草药中分离出活性成分,并对这些成分预防与治疗AD的功效进行了研究与比较。一些黄酮类,生物碱类,苯丙素类,三萜皂甙,生物碱类等成分被证实对AD存在潜在功效。本文总结了这些活性成分治疗AD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

AGTR1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16-18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随着逐年增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超过其他疾病而居第一位,成为中国人口死亡的首位原因[1]。心血管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其中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以上这些疾病都有着相似的病因与发病机制。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寻找相关基因以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已成为临床研究和发展的趋势。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调查与实验研究
孤儿肽在肺动脉高压大鼠中的表达19-21

摘要:目的:探讨孤儿肽(orphanin FQ,OFQ)在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组织及血浆中表达水平变化意义。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肺动脉高压诱导组(n=15)和对照组(n=5),肺动脉高压诱导组采用腹腔注射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60mg/kg体重,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0.9%生理盐水。在注射野百合碱7、14、21、28d后,检测大鼠肺组织中mRNA的表达情况,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定位OFQ在肺动脉组织中表达。结果:OFQ在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表达随时间增加呈现正相关,同时在血浆中OFQ表达变化随着肺动脉高压进展而增加,OFQ表达变化与肺动脉血液动力学指标及右心室肥厚指数呈现明显相关性,免疫组化显示OFQ定位于肺小动脉的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结论:OFQ在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及肺动脉中表达升高,它可以作为判定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可能参与肺动脉高压发病血管重塑机制。

Vinculin和GFAP在大鼠肝纤维化中纤维母细胞的表达22-23

摘要:目的:肝脏内有两种纤维母细胞,一种称之为肝星形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 HSC),另一种是位于门脉周围的纤维母细胞。对这两种细胞在形成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 HF)后的细胞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组织学鉴别。方法:Wistar大鼠48只,雄性,体质量(160~210)g。随机选取24只,分为4组,每组6只,使用30%CCl4/mineral oil(1m L/kg)行腹腔内注射,并且分别于注射1d,2d,3d,4d后麻醉处死,取新鲜肝脏。其余24只,同样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行胆总管结扎术1d,2d,4d,7d后麻醉处死,取新鲜肝脏。用SABC法来进行检测,一抗分别为Vinculin及GFAP。结果:CCl4腹腔注射后2d中央静脉周围的HSCs在Vinculin和GFAP染色中呈相同的强阳性表达;BDL处置4d后门脉区纤维母细胞在Vinculin染色中显示阳性结果,而在GFAP染色中呈现阴性结果。结论:Vinculin在HSCs和门脉区域的纤维母细胞阳性表达结果相同,GFAP可对有活性的HSCs和门脉区域的纤维母细胞进行检测鉴别。

小檗碱对小鼠成骨细胞增殖和成骨活性的影响24-26

摘要:目的:研究小檗碱对小鼠成骨细胞增殖和成骨活性的影响。方法: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细胞资源中心购买成骨细胞MC3T3-E1,进行培养,待培养一定数量后应用CCK8法检测出小檗碱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ALP法检测出小檗碱对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应用茜素红法染色观察小檗碱对成骨细胞钙化结节形成的影响。结果:用CCK-8法检测出,小檗碱在1×10-5mol/L时成骨细胞增殖率最高,其他浓度略有增殖,但程度相对减少;ALP活性测定,小檗碱在1×10-5mol/L时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最高,其他浓度略有升高,但程度相对减少;小檗碱在浓度为1×10-5mol/L培养28d时钙化结节形成最显著。结论:小檗碱对小鼠成骨细胞增殖和成骨活性均有促进作用且在1×10-5mol/L时促进作用最明显。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临床研究
椎旁神经阻滞在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27-28

摘要:目的:探讨肺叶切除手术采用全身麻醉与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应用对围术期循环的影响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80例行肺叶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G组)作为对照组、与全身麻醉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组(GP组)作为观察组进行比较。结果:G组在各时间点及GP组在T1~T4时间点与T0比较,MAP有明显下降(P〈0.05);GP组T4时间点CVP值明显高于G组(P〈0.05),GP组在T3、T4时间点上MAP值明显低于G组(P〈0.05)。GP组术后24h、48h的疼痛程度均低于G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叶切除术中应用全身麻醉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不仅可有效的保证围术期循环的稳定,同时又能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调查与实验研究
骨金散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29-30

摘要:目的:研究骨金散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3.5月龄健康清洁级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低剂量治疗组(C组)和高剂量治疗组(D组),每组15只,除A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在左后肢臀部肌肉注射地塞米松2.5 mg/kg·d建立糖皮质激素骨质疏松模型,连续9周,低钙饲料正常喂养。A组大鼠给予全价饲料喂养。3周后C、D两组大鼠开始分别按1.8g/kg和3.6g/kg的骨金散配比l m L/100g生理盐水灌服,1次/d,A、B两组等量生理盐水灌服,连续服用9周。检测大鼠体质量、骨密度、括血清钙(Ca)、磷(P)、血清雌二醇(E2)、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或Bone Gla Protein,OC或BGP、血清降钙素:(Calcitonin,CT)、血清抗酒石酸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CP)。结果:实验前与实验后各组大鼠体质量均有增加,A组平均体质量增加最明显,B、C、D三组体质量增加幅度依次为D〉C〉B,表明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建立成功,影响大鼠体质量增加,骨金散治疗可以缓解大鼠体质量缓慢,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股骨骨密度测定差异显著,B、C、D组大鼠骨密度均低于A组,但应用骨金散治疗的C、D两组骨密度高于B组,且使用高剂量骨金散的D组更接近A组值,可见,中药骨金散对提高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有效,且随着剂量增加疗效增强。糖皮质激素使B、C、D组大鼠血清Ca、血清雌二醇E2、血清骨形成标志物骨钙素BGP、降钙素CT均有所下降,但C、D组在给药骨金散后各指标数值明显提升,且随着剂量的增加提升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P含量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骨吸收标志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值在注射糖皮质激素后明显升高,但给�

MSC/rhBMP-2结合藻酸钙凝胶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研究31-33

摘要:目的:探讨自体MSC与rh BMP-2结合藻酸钙凝胶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及其促进成骨和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40只进行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制备后,随机的方式分成A、B、C、D、E、F6组,A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B组:单纯减压组;C组:减压后植入MSC;D组:减压后植入MSC及rh BMP-2;E组:减压后植入MSC及藻酸钠悬液及氯化钙溶液;F组:减压后植入MSC/rh BMP-2和藻酸钙凝胶在坏死股骨头内。术后第4周及第8周各组兔子行X线检查,然后处死兔子取股骨头行常规组织学染色进行评估。结果:在8周时,F组的标本股骨头坏死钻孔处有大量的成骨细胞和新生血管产生,经分析统计,F组与其他组比较骨陷窝阳性数和血管数目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SC/rh BMP-2和藻酸钠悬液及氯化钙溶液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通过诱导MSC转化为成骨细胞,既修复骨还促进血管生成,有利于改善早期坏死股骨头血运行,MSC/rh BMP-2结合藻酸钙凝胶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有较好应用前景。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临床研究
新生儿脑病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初步分析34-35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脑病患儿治疗前后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变化,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2015-01~06将45例新生儿脑病患儿(HIE)分为轻、中、重三个实验实验组,选择同一时期本院产科出生的健康新生儿15例为健康对照组。用脑电仪检测出生3日及3周的新生儿听觉事件相关电位(AERP)P3波潜伏期和波幅的情况,同时于出生3日及3周分别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NBNA)评分。结果:出生3日及3周HIE组患儿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随病情轻重在AERP P3波潜伏期明显延长,与NBNA评分相符,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3日及3周AERP P3波峰变化不明显。结论:AERP P3波的检测可用于诊断HIE和判断其疗效。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调查与实验研究
SDF-1和CXCR7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36-37

摘要: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和趋化因子受体7(CXCR7)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测量60例子宫颈癌病理标本中SDF-1、CXCR7的水平。结果:SDF-1在子宫颈癌组中的阳性率为58.3%,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CXCR7在子宫颈癌组中的阳性率为56.6%,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子宫颈癌中两种蛋白的水平同淋巴迁移、病理分期联系紧密,同组织学分型无联系。结论:SDF-1、CXCR7协同促进了子宫颈癌的演变和侵袭,对于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功能性MRI研究38-39

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大鼠局灶性缺血及再灌注后MRI的变化,为急性脑缺血的预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65只SD大白鼠随机分6组,分批采用线栓法制作右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在脑出血后不同时间进行再灌注,观察比较各组在灌注前和灌注后脑组织的损伤,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变化。结果:各组在不同时间段经DWI、PWI扫描,DWI异常信号及ADC值发生规律性变化,神经细胞凋亡百分比与再灌注时间存在相关性。结论:大鼠脑缺血的成活率与再灌注治疗时间存在相关性,在2h内进行再灌注治疗可促进部分受损脑组织的恢复,在6h后治疗则会加重脑出血组织的损伤,通过MRI技术可分别的从大鼠脑损伤和血流动力学两方面的变化来分析再灌注的治疗效果。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医学教育
应用型实验教学新模式在“卓越计划”实施中的应用40-41

摘要:根据“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本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尝试性改革,提出并采用了应用型实验教学新模式,实施效果表明该模式能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该模式是一种适合“卓越计划”培养目标要求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调查与实验研究
大肠癌中P53、nm23-H1和MMP-9基因的表达42-43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大肠癌中P53、nm23-H1和MMP-9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01~2015-01于我院就诊的大肠癌患者共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同期60例正常黏膜者为对照组,依据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两组患者的P53、nm23-H1和MMP-9基因的表达,比较两组患者表达结果并探讨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P53、nm23-H1和MMP-9基因的表达率分别为55.67%、40.00%和58.33%,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1.67%、81.67%和6.67%,观察组患者P53和MMP-9基因表达远高于、nm23-H1基因表达远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深度在黏膜及黏膜下患者的P53和MMP-9基因表达远高于、nm23-H1基因表达远低于肌层及外肌层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的P53和MMP-9基因表达远高于、nm23-H1基因表达远低于淋巴结未转移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LSAB法检测大肠癌患者P53、nm23-H1和MMP-9基因的表达发现,P53和MMP-9基因表达高于正常,nm23-H1低于正常,P53、nm23-H1和MMP-9基因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是否转移有直接相关性,这对临床疾病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临床研究
全甲状腺切除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44-45

摘要:目的:探究全甲状腺切除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02~2015-02收治的80例确诊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40例患者采用全甲状腺切除术来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另40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作为对照组。首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然后再对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38例(95.0%),对照组,治疗有效29例(72.5%),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397;P〈0.05);观察组中,一共有6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的情况,占该组总人数的15.0%,对照组中,一共有15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占该组总人数的37.5%,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300;P〈0.05)。结论:采用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非常可观,患者的恢复情况较好,并且在治疗的过程中无明显的不适情况,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高,快速缓解了患者的病情,具有较高的医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