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杂志 部级期刊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11-5337/X 国内刊号
  • 1673-288X 国际刊号
  • 0.84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6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专题: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环境政策、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7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杂志卷首语
新时代新目标开启新征程1-1

摘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已经使我们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迈入新时代,为实现新目标的新征程已经起航,污染攻坚和美丽中国建设大幕已经开启,丰富多样的生态文明建设伟大实践蕴含着深邃广阔的理论沃土。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杂志理论战略规划探讨
我国城镇化、环境污染及其风险识别7-13

摘要: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本文采用31个省份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拟合了我国城镇化与环境污染的趋势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环境风险。研究认为,当前城镇化水平对应的人均污染物排放仍处高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深,部分污染物的排放量仍将持续上升,大部分中西部省份城镇化的环境风险将更为突出。未来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现有针对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处理能力与存量环境污染治理需求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二是刚性工业化需求带来的潜在增量环境风险,且因工业化进程的差异呈现区域分化趋势;三是产业跨区域转移将放大环境风险的空间尺度。针对工业污染物排放的预测表明,工业废气排放和固体废弃物排放将是潜在环境风险的主要来源。文章进一步从体制机制、整体格局、产业调整、环境治理和公众参与五个层面提出了降低城镇化环境风险的政策建议。

整合职能构建多元化推进机制创新推动绿色消费14-19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消费发展现状,分析了消费升级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和主要问题,以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为核心提出了促进中国推动绿色消费的政策建议。研究指出,中国推动绿色消费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缺乏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二是对绿色消费的推动力度不足,导致宏观环境对绿色消费引领作用不突出;三是绿色消费相关政府职能分散,环保部门作用有待提升,政策及管理碎片化问题较为突出;四是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等相关工作与环保重点工作领域结合不紧密,作用潜力尚未发挥;五是企业及公众绿色消费内生动力不足等。针对上述问题,从强化立法、整合职能、增强环保重点工作与绿色消费的匹配度与结合性、激发内生动力、建立多元化推进机制、增强宣传力度与社会监督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杂志政策专题研究
生物多样性保护经济政策分析及展望20-25

摘要:当前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开发了一系列包括行政命令和经济政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工具,其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经济政策可以有效推动经济系统正确反映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引导经济主体做出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决策,已成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行政命令的有力补充。西方国家已积累了较多生物多样性保护经济政策的实践经验,主要包括环境财税政策、生物多样性补偿、绿色产品市场和生物多样性惠益等几大类,取得了一定效果;然而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以单纯保护的行政命令为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经济政策领域的研究和实践都较为滞后,因此,本文通过梳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特点和国外生物多样性保护经济政策实践,分析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经济政策的不足,并从政策主要建设方向以及政策工作需求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一是加快环境财税改革;二是在坚持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前提下探索生物多样性补偿;三是在农产品"三品一标"系统基础上推动绿色产品标识在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应用,同时推动政府对生物多样性友好型产品的绿色公共采购;四是加大生物多样性惠益分享的基础工作力度,尽快落实数据调查工作;五是围绕明晰自然资源资产产权、调查积累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等领域,加快构筑生物多样性经济政策工作基础和前提条件。

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视阈下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26-29

摘要:中国共产党提出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云南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是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本文综述了云南生物多样性现状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状况,分析了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及面临挑战,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加强迁地保护,使国家战略性生物物种与遗传资源得到较好保存;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恢复,提升国家生态安全保障能力。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年学术影响因子位列全国收录68种环境科学类期刊第九名29-29

摘要:据知网2016年9月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6版)》,我刊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1.339,位列全国环境科学类期刊第9名,复合影响引子为1.626,位于全国环境科学类期刊第11名。

危险废物环境风险全过程防控管理现状及建议30-33

摘要:对我国危险废物相关有害物质环境风险全过程防控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对危险废物环境风险全过程防控体系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矛盾进行讨论。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危险废物相关有害物质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各环节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工作基础差别很大。既存在明显的制度盲区,也存在矛盾压力的集聚区。建议持续推动危险废物环境风险全过程防控体系构筑,加快相关法律制度、标准规范建设,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制度,加大相关管理技术研究投入。

经济激励政策对绿色建筑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34-39

摘要:在创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过程中,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是低碳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主要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然后对我国现行绿色建筑激励经济政策进行介绍。文章选取全国104个绿色建筑项目,以及苏州和上海2个案例城市选取的绿色建筑展开研究,首先从国家和地方层面对比分析了绿色建筑经济补贴和增量成本差异,从结果看到目前我国绿色建筑的正外部性并没有通过经济激励补贴政策得到充分的矫正;另外通过研究也看出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另一个重要问题在于获得绿色运行标识的建筑项目数目远少于获得绿色设计标识的项目。基于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未来绿色建筑发展的经济激励政策建议。

美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对我国的启示40-42

摘要: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凸显,已经成为农村的突出环境问题,并对改善环境质量构成重大威胁。美国与我国畜禽行业发展形势和基本情况相同,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方面,美国细致的养殖场分类管理、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精准的养分管理控制、全方位的配套支撑、严格的监管要求等内容对我国畜禽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今后我国可从制定畜禽养殖分类管理要求、完善畜禽养殖属地管理责任、建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社会化运作机制、提出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要求等方面,持续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

以色列水环境保护研究及经验借鉴43-47

摘要:本文选取典型缺水国家以色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水环境质量状况变化情况、水环境管理领域法律法规和标准、水环境管理职能部门的演变、供水及污水处理管理体系和污水回用情况和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水环境管理提出了建议:一是加强部门协调与公众参与,综合利用多种手段管理水资源;二是加强对污水排放标准制定过程的成本效益分析,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和操作性;三是提高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完善水价体系,建立排污标准与水价联动机制;四是抓好环境保护相关技术研发与应用。

推动循环化改造促进精细化工产业园区绿色发展——以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48-50

摘要:园区循环化改造是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化改造为例,研究其循环化改造目标举措和经验做法,主要提出企业清洁化生产、生产标准化建设、园区循环化改造、产业集聚化发展、污染集中化治理、制度持续化创新六方面的绿色发展示范,为其他精细化工产业园区推进循环化改造和绿色发展提供借鉴。

土壤污染遥感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51-54

摘要:针对土壤污染可能出现的概念理解偏差,首先介绍土壤污染及其特点,明确了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污染的目标与内容范畴。从土壤污染遥感监测研究,包括光谱机理、土壤污染反演、植被胁迫遥感反演等方面,全面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主要进展、特点及应用中的问题。结合土壤污染监测需求,尤其是《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明确需求,分析了遥感技术在土壤污染源监管、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土壤调查布点优化、土壤污染反演研究等方面中的应用前景,表明遥感技术可以提高土壤污染监测能力,并为土壤环境管理提供全面宏观信息。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研究——以吉林珲春东北虎自然保护区为例55-60

摘要:本研究以吉林珲春东北虎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景观生态学原理,在景观安全格局理论指导下,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累计阻力模型对保护区进行功能区划分,构建了不同生态安全水平下的景观安全格局。

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机制初探61-63

摘要:以镇江气象工作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例,阐述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气象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建立生态文明气象保障机制的重要性,介绍了镇江气象如何在气象灾害应急、应对气候变化、三农工作、气象文化等方面探索建立气象保障机制的情况,并提出将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机制,使气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于固废拆解对土壤污染的研究及其修复对策64-65

摘要:固废拆解的主要污染源有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多种化学物质,容易对土壤造成复合污染。本研究通过对某地进行布点设置及监测结果分析的方式,了解污染的具体情况,提出控制污染源头、修复污染土壤、完善法制法规的控制修复策略。

厌氧氨氧化菌在堆肥中的群落变化及影响因素的综述66-70

摘要:堆肥被认为是处理有机垃圾的一种有效手段,其过程是利用微生物活性和相互作用而达到有机物降解。堆肥中包含的厌氧环境和氮元素的循环过程会产生厌氧氨氧化反应,这是一个导致堆肥过程中氮素流失的反应。尽管如此,关于堆肥过程中厌氧氨氧化所起的作用以及影响因素所知甚少。本文综述了堆肥中影响厌氧氨氧化的因素,包括温度、pH、溶解氧、基质及底物、有机物等,并探讨了堆肥中厌氧氨氧化菌的群落变化以及与其他功能菌之间的关系。为削弱厌氧氨氧化在堆肥中的作用,需在堆肥前期削弱厌氧条件,为保存堆肥中的氮源、更好地处理有机垃圾提供可能性。

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开展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以宜宾市为例71-74

摘要:生态环境评价方法有很多,包括图形叠置法、生态机理分析法、类比法、质量指标法、景观生态学方法等。然而,除了生态环境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外,作为参与评价因子的基础数据,由于其数据质量的差异也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对客观评价、科学认识区域生态环境具有较大影响。因此,笔者从生态环境调查、评价、分析的数据源出发,提出了利用地理国情数据开展生态环境评价分析的基本方法。技术流程简单,基础数据扎实,易于推广复制,也是未来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方向之一。

浅谈土壤例行监测工作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75-76

摘要:本文针对土壤例行监测工作中的样品的采集、制备、样品流转、保存、测试分析以及数据处理等环节的质量保证与控制过程进行分析探讨。